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篇(第12/118页)
(二)打好开放协作组合拳。全面打造开放协作优势,不遗余力畅通开放大通道、构建协作大平台、促进外贸大繁荣。拓展交通网络。聚焦外循环,谋划推进衢黄铁路、205国道外移,开工建设招贤芳村联通联建工程、324省道,加快建设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统筹推进一江两岸片区开发,加速推进浙西窗口服务区、杭金衢高速东连接线,全面建成辉何公路、综合客运枢纽、320国道风貌提升工程。聚焦内畅通,积极谋划展衣山隧道工程,加快推进定阳北路延伸线、文峰西路延伸线,全面建成渔舟路、城南第二通道二期、文峰东路延伸线,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20公里,顺利通过"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验收。深化协作层次。推进衢饶示范区建设,加快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力争升级为省级示范区、纳入国家试点。拓展常玉战略合作,全面启动第二批合作事项,谋划实施浙赣运河、常玉快速道等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项目。强化与慈溪、拱墅山海协作,推进产业、科创、消薄三大飞地建设,全年完成山海协作产业项目16亿元以上、消费帮扶1000万元以上。推动浙闽赣皖生态旅游协作,积极融入四市联盟花园和衢丽大花园建设,全年互送游客1万人次以上。携手长兴县启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共富示范县申报共创工作。繁荣开放经济。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全面参与衢州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强化关地合作、出海拓市,推动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试点落地,力争全年新增对外经营备案企业3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达36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积极对接衢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力争新增跨境业务企业5家以上,实现跨境电商网络交易额增长30%以上。
(三)打好要素保供组合拳。主动对接国家"十四五"102项重大工程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积极争取省"8+4+1"政策体系,全面保障财金、人才、土地等关键要素供给。强化财金赋能。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建立"1+N"投资基金体系,创新"碳账户"贷款等一批金融产品,力争全年上级转移支付、政策性金融工具份额位居全市前三,新增贷款70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5000万元以上,增速持续保持全市前列。夯实人才支撑。全面落实人才新政"二十八条",高效运作人才发展集团,举办"常山英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出台新"希望之光"专家团队扶持保障政策,争创青年发展型县城,力争本土培养紧缺技能人才4000人,引进省C类以上领军型人才8人、硕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0人、大学生5000人以上。优化土地供给。持续深化"五未"土地整治,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存量土地2000亩以上,保障工业用地超1000亩。开展全域土地整治集中攻坚行动,推进金川-何家和球川-白石两个跨乡镇试点建设,完成土地整治项目立项1万亩、验收5000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环境整治3600亩。缓解能耗制约。聚焦能耗大户,开展源头清查、数据归集、动态监测,引导通过技术改造降低碳排放。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着力调整能源、产业和运输结构,探索制定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力争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6%。
--聚焦发展成果共享,全力打造四张金名片。以小切口牵引大场景,以小创新提升大治理,全面优化环境供给和服务供给,努力打响一批具有常山辨识度的治理服务品牌。
(一)打造城市赋能金名片。大力开展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深化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统筹提升城市格局、品质、形态,致力打响山水公园城市品牌。拓展城市格局。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水平编制山水公园城市总体设计,高标准完成中心城区停车、教育布局等专项规划。启动后坊-大弄口、体育馆、渡口-蒲塘规划研究,优化"一江两岸"空间布局。谋划实施竹园、桃园片区旧城改造,启动江滨片区、农贸市场整体开发,力争全年拆除房屋6万平方米。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实施"十个一"工程,启动五星级酒店建设,建成杉德奥莱、文旅博览中心。实施U安居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力争完成城南小区、北门等危房解危43幢。推进东明、定阳、紫港等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房屋整治100幢。加快推进渡口、东明等未来社区建设,全力打造"楠溪雅韵"风貌样板区。加快推进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深化里择祠片区研究,启动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优化城市管理。深化城管委运行,推进"综合查一次"、"监管一件事",实现行政执法效能、群众满意度均提升30%以上。加快现代社区建设,打造"U物业·优服务"品牌,全面完成无物业小区攻坚清零。实施文明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深化城区飞线专项整治,确保创成省示范文明县城。集聚城市人气。支持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力争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到27.9%以上。全面推行农民"集聚券"政策,加快高山底区块安置区建设,有序推动1500余户农民集聚安置。强化集镇衔接城乡、辐射周边的纽带作用,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转移,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力争集镇新增吸附人口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至54.5%以上。
(二)打造乡村变革金名片。深化"千万工程",启动"两柚一茶"百亿培育行动,一体推进产业振兴、富民增收、风貌重塑,全面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全力以赴强农业。实施农业龙头引育工程,加快艾佳、柚香谷上二期、扩产能,推进香柚湾等一批综合体建设,完成双柚饮品类、药健类成果转化10个以上,加速油茶集团市场化运营,争取国家级山茶油质检中心落户常山,加快"GM2D"在胡柚、油茶产业领域全链条应用,建成中国油茶产业大脑,力争"两柚一茶"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新增双柚面积1万亩,打造千亩级"双柚"科技示范基地和油茶种植示范基地5个以上。推进食用菌产业振兴,加快菌光互补项目建设,栽培猴头菇、香菇等500万袋以上。统筹推进"非粮化"整治,粮食播种面积达14.6万亩以上,总产量突破1.2亿斤。千方百计富农民。持续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一体推进"三块地"、"扩中""提低"、"三位一体"改革,全面推广"强村公司+共富果园+两山合作社"模式,新增"共富果园"标准示范园20个,三次分配达5000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50万元以上村占比突破60%。谋划推进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建设,力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精准实施"常山阿姨"、"常山工匠"等系列培训项目,开展各类农民培训8000人次。多管齐下美农村。打响农房风貌、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革命,深化垃圾分类、公厕提升、美丽庭院、污水治理四大攻坚,打造芳村、新昌县域风貌样板区,争创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美丽城镇2个,完成农村危房整治500幢,建设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00个。推广"强村公司+运营机构"管理模式,力争新增省级未来乡村4个。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文化驿站街道覆盖率达100%,力争南孔书屋乡镇(街道)覆盖率达50%。
下一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