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2篇(第48/84页)

秩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97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00分钟
回首过往,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亲切关怀和把舵领航,是省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中央驻鲁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五年的砥砺奋进,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仰仗人民,惠及人民、造福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策略方法,做到"六个更加注重",尤其是更加注重依法办事、求真务实、统筹兼顾,深刻把握各项工作协同性、平衡性,努力争取综合效益最佳;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巩固拓展"九个方面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三个十大"行动,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需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制造业由大向强转变任务艰巨;受疫情影响消费增长乏力,部分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资源环境制约较为突出,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较大;开放发展平台优势尚未有效发挥;公共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作风建设还有差距和不足。我们一定直面困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情深似海、厚望如山,赋予我们"走在前、开新局"光荣使命。我们要自觉对标对表,乘势而上、奋楫争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华章。
今后五年,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继往开来、跨越提升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以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到2027年,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走在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增强,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山东底色更加靓丽;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经济实力强、人民群众富、文明程度高、治理效能优、生态环境美的强省内涵更加彰显。
(一)聚力动能转换创新驱动,推动综合发展实力实现新跃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全力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加快建设科教强省人才强省。深入推进"十大创新"行动,发展高质量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加快塑成动能转换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纵深推进"十强产业"行动,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力突破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进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加快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开展"十大扩需求"行动,多渠道增加制造业投资,统筹基础设施"七网"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健全动能转换的市场化机制,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建好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贸易强省,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让开放成为新时代山东最鲜明的标识。加快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坚决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做强"一群两心三圈"格局,推进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提升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深化海洋强省建设行动,全面增强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
(二)聚力共同富裕民生改善,推动人民生活品质实现新跃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造共同富裕省域范例。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体十年双倍增行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发展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务,加快建设健康山东、体育强省。持续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孤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救助服务,不断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扎实落实共同富裕政策,开展多层次试点示范,支持威海、东营等有条件的市探索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让全省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