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31/9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72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91分钟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现代化通辽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全区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集中力量推进农牧业创新提质、制造业振兴崛起、服务业充分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持续攻坚优化营商环境,探索路径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运行全面回归合理区间,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推进现代化通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回归合理区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发展着力点放在提高质量效益上,全方位转变发展方式,走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牢牢把握人民至上根本价值导向,更大力度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惠民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牢牢把握系统观念基本工作方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增强底线思维,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一)以进固稳、稳进提质,着力做大市域经济体量。牢牢扭住项目"牛鼻子",筑牢消费"压舱石",做大市场主体"基本盘",推动经济质效双增、行稳致远。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项目建设提升年行动,落实《通辽市深入推进项目和投资工作方案》,建立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项目、上级资金支持项目、立项争资项目、储备项目"五个清单",全周期跟进解决审批核准、要素保障、投资融资等问题,实施重点项目54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50亿元。保持招商引资强劲攻势,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市域统筹机制,做实"鸿雁回通"等主题招商推介活动,科学、精准、有效招商引资,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7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建立立项争资月度会商研判机制,争取上级资金增长10%以上。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积极创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培育区域性专业市场,优化末端配送服务网络,促进消费供给"微循环"。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电商直播企业40户以上。出台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拓展政金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覆盖面,办好"直播科尔沁·消费促进季"系列促销活动,激发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消费潜力,推动批零住餐、文旅娱乐等消费恢复常态。精准把握疫后消费回补"新风口",积极培育健康消费、养老消费、假日消费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升级加速。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出台促进市场主体稳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实施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依法保护、更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精准开展政金企对接,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范围,做好企业上市服务,新增基金投资、担保贷款规模30亿元以上,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10%、12%和13%以上。建立企业诉求管理平台,严格执行政府工作人员"六不允许、六个必须"服务制度,尽心竭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让所有投资者爱上通辽、赢在通辽。

(二)强攻产业、决战工业,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一核三重",主攻实体经济,培育百亿产业、千亿园区,积极打造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推进农牧业创新提质。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促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融合配套,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6万亩,建设饲草料基地570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80亿斤以上,肉畜出栏达到900万头只,让"中国碗"盛上更多"通辽粮"。大力发展绿色特色、节水高效、防灾避灾型农牧业,着力推动玉米、肉牛、肉羊、奶业、生猪、红干椒、荞麦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批市级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争创国家优势特色玉米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壮大"新粮人"队伍,高质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化联合体,扩大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智慧农牧业,建设现代农牧业强市。

加快制造业振兴崛起。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做实产业链"1个图谱""N张清单",开复工制造业项目132个,建成投产60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坚持以增强生存力发展力为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铝镍基新材料、玉米生物产业向中高端延伸,加快硅基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现代中医药(蒙医药)产业突围突破。坚持以集群化规模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钙钛矿薄膜太阳能光伏组件产业园,推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年内形成2000台套风机产能,促进新能源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场景拓展,全力打造风光氢储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组建大数据集团,开展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引导支持企业做强做优,推进工业企业培育"四项行动"、技改升级三年行动,实施企业数智改造、设备更新改造、节能节水改造项目68个,支持企业加快创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矿山、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坚持以集中集聚集约为方向推动园区强基提质,实施园区配套设施补短板项目20个,新建标准化厂房31万平方米,启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落实园区控制性指标,提高园区承载力和产出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