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15篇(第91/9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72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91分钟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动,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开展整合国资基金助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新培育一批国有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制造业国企高质量发展。加快国企上市步伐,推动上市国企发展质量提升。加快存量资产盘活利用,深化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开展国企"合规体系建设强化年"专项工作。加强央地国企合作。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抓好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推出更多利企便民改革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建设水电气讯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恪守契约精神,带头守信践诺,建设"山城有信"平台。加快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国际化购物、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持续提升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

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非禁即入"要求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支持重庆破产法庭、重庆知识产权法庭建设,加快建设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先行先试,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壮大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深化电力、城镇供水等能源资源价格改革。

(四)奋力抓好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人才良性循环。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行动,全面提升体系化创新力和整体效能。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打造未来产业科创园,推动校区、园区、厂区联通联动,支持高校师生和社会力量创新创业,支持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示范建设,创建国家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4.8万家。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电子芯片、绿色低碳、先进制造等科技专项,集中优质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构建综合性、专业化、全链条、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系,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打造高效能科创体系。建设科创核心承载区,提质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创新高地,推进重庆国际生物城、荣昌畜牧科技城、潼南农科城等科创园区建设。培育核心科技力量,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金凤实验室二期、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科创平台,组建明月湖实验室,支持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发展,打造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示范区。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一批战略性、引领性、交叉性学科,瞄准应用数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优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市属科研院所改革,深化科技评价、科技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减负等改革。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推广知识价值、商业价值信用贷款,促进专精特新、科创培育等基金市场化运作,健全科技企业上市服务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高水平人才集聚计划,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靶向引进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厚植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大科普力度,以市场化社会化手段营造全民创新创业创造的浓厚氛围。

(五)奋力抓好双核引领、区域联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聚焦重点、聚焦共性、聚焦共赢,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带动作用,引领成渝地区统筹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

推进重庆都市圈建设。增强中心城区极核功能,加快重点功能片区开发,谋划建设现代都市功能新场景,强化产业引领、科技创新、门户枢纽、综合服务等核心功能,打造城市高端功能集中承载地、展示地。提升主城新区综合承载能力,提速建设两江新区至长寿等快速通道,完善同城化体制机制,梯次推动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同城化发展。深化都市圈各地区合作,支持广安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加快川渝高竹新区、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主城都市区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格局。

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制定实施新一轮各片区建设政策举措,提高全市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突出特色发展,鼓励各区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支持渝东北承接沿江优势产业转移,深化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加快万开云同城化进程,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提升三峡制造、三峡农家、三峡文旅影响力;支持渝东南立足生态资源、民族特色,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大武陵、乌江画廊、武陵加工等品牌,建设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补齐短板,推动区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西部片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推进川渝全域联动发展。加强双城合作、双核联建,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渝西高铁、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成渝高速公路扩容等标志性工程,共建成渝跨境公路运输联盟、内陆无水港、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共同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集群,争取中欧班列(成渝)、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等支持政策落地,完善政策协同和利益共享机制,提升双核发展能级。加强双圈互动、两翼协同,依托成渝高铁、渝遂铁路等交通廊道,联动内江、资阳等地一体化发展,促进重庆都市圈与成都都市圈高效衔接;推进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支持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等建设,提升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川南渝西融合发展水平,打造便捷生活行动升级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