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第115/192页)
(四)在融入南宁发展格局上持续发力
联通南宁完善教育园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园区部分区域交通、照明、排污等短板。强化功能配套,加快教育园区卫生服务中心、移动通信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依托周边楼盘商铺,扶持做活园区商业经济。紧盯南宁建设面向东盟的产学研中心机遇,强化校城融合,开发校园经济;利用高校电子商务等专业优势,做优做强本地现有产业,加快布局面向中国-东盟的特色跨境产业;支持高校在本地设立物流、大数据、金融结算等产学研中心,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
接轨南宁构建交通枢纽。全力推进高铁南宁北站及其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助力贵南高铁如期通车。实施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副城线网规划,紧密南宁主城区、武鸣城区、东盟经开区三地之间的交通连接。加快推进南宁北一环至上林高速建设,推动设立马头镇、太平镇出入口。开工建设兰海高速武鸣至南宁段"4改8"扩建项目。有序推进武鸣至高新区、吴圩机场、双定等3条一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武鸣至隆安(锣圩至隆安段)公路建设,推动037县道高峰至双桥平陆段提级改建。
(五)在项目攻坚上持续发力
加快项目建设。抢抓政策窗口期、项目机遇期,聚焦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提前谋划一批优质项目,做好项目策划、可研等前期工作,高效有序建好项目库。主动向上沟通衔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统筹盘子。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大用地指标申报力度,安排项目前期专项经费,保障项目加快实施。充实工作专班队伍力量,优化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前期项目加快落地、储备项目加快成熟,形成更多有效投资。
优化营商环境。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利企"微改革"和"全链通办"改革。做优做精项目服务,推动企业诉求直通快办,助力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全力推行"拿地即开工",优化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并联审批等方式,推动项目审批实现"加速跑"。加强大数据发展管理,推动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强化"互联网+监管",全力打造资源共享、透明公开的政务网络环境。
持续招大引强。突出集约用地导向,合理谋划产业布局,积极发展产品附加值高、税收和投资强度高的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新材料、林产品、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装备、机械制造、大健康、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实施"链式招商""净地招商",盘活闲置用地和厂房再招商,不断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力争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完成区外境内到位资金55亿元。
(六)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快修编老旧街区、城中村、标营新区规划设计,利用TOD"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模式,加快构建多功能集于一体的高铁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供水管网,推进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东门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着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加快推进三河两岸、大同村沿河路、武缘口袋公园等项目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利用好农民三产安置用地,打造兴武延长线、上河路等精品片区。巩固提升创城创卫成果,打造绿色宜居、文明和谐的市域副中心城市。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严从实从快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继续强化"三区三线"管控和"三线一单"约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做好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限放、道路扬尘防控等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强河流和近岸污染治理,科学推进生态多样性保护,守护好自然生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危险废物规范管理,保护好土壤环境。全力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执法能力,兜牢环境安全底线。
(七)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
加强社会保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突出做好"稳就业"工作,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人以上,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5人以上,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全民参保率达95%,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扩面,落实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一单制"结算服务政策,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救助时效。强化兜底保障,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措施,全面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多渠道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强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事业。推动与驻城区高校"产学研"合作,力争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1家以上,科技成果转化8项以上;依托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武鸣沃柑交易中心、果树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建设。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实施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项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改造项目,完成城镇一小、三小上河校区、灵马二中等教学楼项目建设,调整武鸣高中定罗湖校区使用规划,预计新增各类公办学校学位2900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优质教师到武鸣任教;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持续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提高教育办学质量。鼓励和支持多方式多渠道开展壮族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加快城区第一人民医院、更昌医院住院综合楼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动分级诊疗;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抓好重点人群的防控救治,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加强社会治理。大力实施"八五"普法,不断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持续打造"法治信访"和"满意信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科技信息应用,加快完善"情、指、勤、舆、督"一体化指挥系统建设,推进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高标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深入开展命案预防治理专项行动,坚决打击黄赌毒、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和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防范遏制各类风险事故发生。依托"平安武鸣"项目平台,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提高社会治理效率。
上一篇: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7篇
下一篇: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