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第161/192页)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做到"两个维护"融入履职工作、见诸实际行动。坚持科学依法民主决策,加快推进"八五"普法,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2件、政协委员提案164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12345"热线受理群众各类诉求22516件,办结率99.36%。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系统干事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同时,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档案史志、气象服务等工作持续优化,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老龄、工会、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和残疾人等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回顾过去一年,政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我们举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迈进,有力应对困难挑战、催生积极变量,为实现区第九次党代会规划蓝图和本届政府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鼎力支持,饱含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红山区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向在抗疫和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平凡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结构性、积累性矛盾正在集中显现,迫在眉睫,不容忽视。实体经济亟待修复,投资拉动效应衰减,稳经济需要继续付出艰苦努力;产业链条短、层级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财政持续承压,收支矛盾突出,还有很多短板要补、难关要过;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决不能把历史问题继续留给历史;部分干部尚未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工作状态、工作能力、工作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存在工作不出力、不给力、不得力等突出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以担当进取的作风、革故鼎新的举措,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按照区委九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五大任务"和"五大发展定位",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稳中快进、稳中优进、争先进位,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红山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7.5%左右。
围绕完成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推进改革、开放、环境、要素协同高效,以项目引领带动全局,全面激活发展动力引擎。
坚持项目为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我们把今年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就是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盯,一锤接一锤地敲,切实发挥好项目的关键性、支撑性作用。深化产业链长推进机制,综合运用"招商队伍+企业、商会、人才团队、科研机构"等招商模式,全力引进育链、强链、补链优质项目和行业领军企业。与国内一流专业机构联合组建招商服务及运营管理平台,助力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举办外埠重点区域推介活动,实现招商信息多层次、宽领域精准对接。全年引资落地项目70个、有效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实现零突破。严格落实"项目管家"制度,开展项目前期手续冬季攻坚,实施百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35个、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确保实现"开门红""全年稳"。
强化要素保障。核心是破解资金、用地等瓶颈制约,引燃项目"助推器",下好发展"先手棋"。聚焦"十四五"中期评估调整,动态完善项目储备库,资金到位即实施,力争获批上级资金、专项债券、金融工具等政策资金5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地块征收进度,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162.6公顷,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结合实际需要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为经济发展注入"资本活水"。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投融资机制,一企一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和效益,在项目合作、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壮大市场主体。这是稳增长、稳就业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元气,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落实各级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确保政策直达快享。全面落实、及时出台促消费政策,着力提振消费信心,稳定市场主体。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大服务助企纾困行动,切实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完善政金企合作平台,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促进供需资源有效适配。综合施策助推企业上市,借力资本市场提质发展。支持企业核心技术攻关,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8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0家以上。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深化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新增规上企业5家、限上企业12家。
优化发展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软环境"铸就"硬实力"。深化数字政府建设,推行前台综窗受理、电子证照归集核验,逐步实现审批清单标准化、服务均等化,90%以上事项纳入综窗办理,80%以上事项即来即办,90%以上事项全程网办。全面推广应用"工改"平台,全流程帮办代办,推动项目手续办理提速提效。进一步畅通"12345"承办服务机制,确保群众企业诉求"直通必达、有求必应"。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落实"草原英才""玉龙人才""鸿雁引才"计划,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
上一篇: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7篇
下一篇: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