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第66/19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599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67分钟

更大力度培育企业。聚力打造头部企业,开展亿元雁阵企业培育行动,确保超10亿元企业达到7家、力争10家,超亿元企业突破110家,推动上市报会1家、上市储备10家以上。聚力打造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实施核心骨干企业"成长计划",分行业分领域完善企业培育机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隐形冠军"1家;建立企业首席质量官数据库,培育省、市质量奖2个以上。聚力打造高成长潜力企业,推进小微企业"阳光雨露"工程,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净升规"35家以上,推动形成"凤凰+雄鹰+雏鹰"的企业发展梯队。

更大力度攻坚项目。开展招大引强"擂台赛",充分发挥招商引智分中心、在外商协会"前沿阵地"作用,招引一批"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完善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力争落地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开展项目提速"大比拼",优化重大项目挂钩服务机制,加快推进九大领域111个支撑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9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开展达产履约"回头看",对近年来工业拿地项目进行达产验收,强化"标准地"协议履约监管,全面提高项目投达产率。

更大力度保障要素。深入实施"土地支撑"行动,树立"地等项目"理念,实施郭溪贾福村等2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确保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700亩,垦造耕地200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5000亩以上;科学制定做地、出让计划,完成做地1200亩、出让800亩以上。深入实施"重金护航"行动,加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争取力度,精准科学谋划专项债、公司债等金融工具项目,积极探索多种资产盘活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深入实施"能源足供"行动,稳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二)打好科技创新领先领跑战

打通创新成果转化路径。探索创新联合体2.0模式,理清高能级创新平台体制、产权、股权等关系,投用温州新兴电子技术研究院,带动其他平台市场化转型,更大程度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开展成果产业化提速行动,推动华中院中电海康5家企业实质产出,加快浙大温研院产业化基地落地,促成上大温研院与头部企业合作搭建产业化平台。深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大院名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精准匹配落地本地企业,确保实现成果转化300项、发明专利产业化30项以上。

厚植创新主体发展热土。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确保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力争科技"小巨人"企业实现"破零"。开展企业研发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两清零、一提升",新增省企业研发机构4家以上,力争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创建取得突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3.6%。推进科研攻关破题行动,健全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机制,争取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个、市级以上首台(套)产品2个。

打造创新产业集聚高地。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以中国数安港为依托,主攻数据智能、数据安全细分,启动园区一期改造工程,加快申威、安恒等5个区域总部落地,完善大数据交易服务链条,发布数据产品100个,集聚数字经济企业80家以上,争创全国数据要素综合试验示范区。生命健康产业以生命健康小镇为依托,主攻生长因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细分,投用迪安诊断、宝予明制区域总部,共建"中国基因药谷-华润医药"创新研究院,推动院士级成果落地转化5个以上,加快创睿生物医药、药谷医疗器械等一批CXO项目落地投产,完成CRO/CDMO业务30个,带动新增生命健康企业50家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中国双碳科创港为依托,主攻储能电池、光电材料细分,开工钠离子储能项目,加快万鑫石墨谷、邦欣源柔性电池膜等项目落地,建成投用温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三大实验室+检测中心",产业规模突破10亿元。

构建创新资源生态磁场。实施大孵化集群三年行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整合盘活闲置空间,确保新增孵化面积22万平方米以上;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扩容提质,引培规上限上企业10家以上。开展多层次人才集聚攻坚,探索建立"产才学院""产业教授""现代学徒"制度,力争引育"鲲鹏人才"1名、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10名,新增来瓯留瓯大学生人才1.1万人、技能人才8000人,区域人才总量突破18.5万人;深化"引育留用管"五位一体服务模式,真正让每个到瓯海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推进科创孵化体系建设,建立技术产权融资储备库,推动"科创指数"融资模式持续拓面;投用大罗山基金(天使)村先导区,落地百亿母基金,引进GP、LP20家以上;加快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区。

(三)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

聚力集群赋能。深化产业链链长制,以争创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固链延链。鞋服时尚产业以时尚智造小镇为依托,充分发挥森马、德赛等龙头企业头雁效应,开工数字时尚产业园三期,加快推进中胤、欧利莱等项目竣工投产,带动产值突破400亿元,打造鞋服时尚"硅谷"。眼镜产业以眼镜小镇为依托,探索第三方整体运营模式,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落地,持续打响眼镜采购节品牌,带动产值突破150亿元,打造世界眼镜"工厂"。数字安防产业以智能安防产业园为依托,建成凯迪仕、通用锁具等总部项目,投用威凯区域安防检测中心,带动产值突破100亿元,打造全球安防"基地"。联动推进汽摩配、电气机械、食品、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力空间赋能。全面实施旧工业区改造提升三年行动,以"工改工"为主线,鼓励企业自主提升、企业联合改造、第三方运营改造等创新模式,启动新桥山前等4个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完成上屿工业区改造,确保出让工业用地350亩、盘活800亩,新增工业空间40万平方米以上,努力让全区所有亿元以上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厂房。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攻坚行动,通过兼并重组、整体腾退、搬迁入园等途径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160家以上;强化工业二级市场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出租备案登记制度,全力维护好二级市场秩序。持续深化开发区"一区四园"整合提升行动,推动园区面积扩展至24.3平方公里,规上产值规模突破450亿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