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第94/192页)
实施"三街六巷"更新改造工程。抢抓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机遇,统筹文化传承、景观打造和产业发展,启动太白楼-竹竿巷区域保护复兴项目,引导精品民宿、文艺演出、特色餐饮等业态落地发展,依托南岸街、宣阜巷,打造省级老字号集聚区,再现千年运河、商铺林立、万家灯火繁华景象。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成开放河道总督署遗址公园,开工建设东郎电影产业园,加快推进山推记忆1917工业记忆广场,建成运营麷街文旅小镇,打造济宁首家文化展示和生活体验街区。依托老运河、老街巷、老字号等老城印记,打造街巷游线路;依托工行东街、奥特莱斯、核桃园等网红街区,打造商购游线路;依托非遗工坊、手造车间、工业遗存等体验节点,打造研学游线路。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开展"千场大戏进农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722场,举办群众文化活动3000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000场,组织文艺辅导培训300场。统筹推进全民阅读,提升运河书屋管理运维能力。依托"运河手造·任城好物"中心平台,建设区域性非遗推广分中心。深入推进"非遗在社区"试点,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场馆、进商圈"活动,设立非遗传承教学点,实施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支持优秀文艺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任城特色、运河风范的精品佳作。
(七)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凝心聚力求突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任城。
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扬尘治理"十条工作线",大力度治理散煤燃烧;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综合整治,加大油品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加油站油气回收效率;完善移动源综合管理,力争国三及以上和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占比超过70%,全面淘汰国一非道路移动机械;深化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控,提升精准管控效能,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任城常态。
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南四湖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146处入河湖排污口整治,大力度实施稻田退水治理,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国省控断面、入湖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实施蔡河、龙拱河、幸福沟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强力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完成雨污分流、合流制管网治理任务,对城乡黑臭水体坚持动态清零。强化河湖长制责任落实,完善河湖监控网络体系,集中清理"四乱",积极创建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高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沿黄生态廊道、环南四湖和大运河生态带建设,扎实推进林地、绿地、湿地同建共保,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治理采煤塌陷地3500亩。扎实抓好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危废规范化管理合格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保持100%。
高标准打好"四减四增"收官战。科学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煤炭消费压减、能耗"双控"工作,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富邦新能源汽车、光伏渔光互补、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宁德时代风电项目建设。建设公铁水联运基础设施,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和碳排放量。提高新能源汽车比例,社会车辆用能清洁化提高到5%,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比重达到70%。强化农药使用管理,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绿色生态用地质量。依托"一馆三中心"项目,塑造生态环境城市品牌,打造"运河之都?美丽任城"生态文明建设名片。
(八)聚焦"优质均衡、普惠共享",在提升民生福祉上凝心聚力求突破。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稳托住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岁月静好。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推进"重点群体就业专项行动",做优"人才夜市""聚能·汇才""直播带岗"招聘品牌,举办100场以上招聘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4000余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推进"创e贷"稳就业专项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以上,扶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1000家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构筑社会救助三级服务网络,落实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兜底有力的"大救助"格局。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企业养老保险"精准扩面"行动,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打造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的医保便民支付体系,实现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2所"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支持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创建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立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任城经验。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民生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筑教育、医疗、康养"三大高地"。大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加快学校幼儿园工程项目建设,力争霍家街小学立国校区、十三中桃源校区等4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500个,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2700个。加快落实"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集团化办学向城区薄弱学校和涉农镇街延伸。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改革课后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激励制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优建强公共卫生体系,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市二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标创优,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培育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切实关爱"一老一小",全面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新增托位1157个;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优化提升10处社区养老设施,引进培育2家品牌化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增加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加强食品药品源头治理和全链条监管。
上一篇: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7篇
下一篇: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