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第116/145页)
全面优化为企服务。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用好"帮企云2.0"、政企直通车、企业健康诊断等为企服务平台,涉企问题化解率95%以上,"白名单"企业帮扶销号率80%以上,以扎实有效的工作稳预期增信心。深入开展"金融富瓯"行动,扩大信用贷、无还本续贷规模,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300亿元、企业首贷户6000户。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努力实现市场监管、税务、经信、商务、财政等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开展头部企业"揭榜挂帅"行动,推进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榕树计划",深入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力争新增上市过会和报会企业各12家。企业兴则温州兴,我们要坚定做企业最热心的支持者、最贴心的服务者、最诚心的守护者,让广大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让超百万市场主体扎根温州、茁壮成长、创新创富!
(二)聚焦聚力创新引领,加快打造人才科创高地。
加速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实施科技创新"八大抓手"三年行动计划,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进入全国前4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7%左右。"一区一廊"落地创新型重大项目50个,推动国家自创区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等五个指标争先,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实现新型研发机构支撑能力等五大能力提升。精心办好2023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落地转化率80%以上。支持瓯江实验室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深入实施大孵化器集群发展战略,新增孵化空间180万平方米,落地运营机构20家以上。高水平建设国科、浙大、华中科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温州研究院,推广"头部企业+大学(研究院)"创新联合体模式,力争引进技术转移中心30家。以"基金+基地+产业"模式打造"基金丛林",加快建设大罗山基金(天使)村、瓯江金融港,为科创企业腾飞插上"金翅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家以上,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科创指数贷"授信全覆盖。实施"尖兵""领雁"项目25项、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100项。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开展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广科技成果"三就地"模式。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争创中国(温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全力打响"好学温州"品牌。优化教育设施布局,攻坚实施学前和义务教育"补链"工程,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所、中小学校131所,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3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2个。深化"双减"集成改革。实施"县中崛起"行动,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推进"数学家之乡"品牌建设。全力支持温医大建设"双一流"、温州大学创建侨特色"省部共建"高校、温州肯恩大学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温州理工学院建设理工类应用型大学。深化产教融合,协同推进温台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支持温职院"升本"。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
提速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进一步打响"来温州·创未来"品牌,深化"瓯越英才计划""510+""温青回归"等行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引育全职院士和"鲲鹏行动"专家5名,入选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40名,遴选支持领军型人才创业项目2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10个以上,新增大学生12万人以上。推进温州技师学院扩容,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培育技能人才8万人以上,打造"瓯越工匠"名片。积极承办高水平品牌"双创"活动,提升温州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影响力。扎实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办好子女入学、住房安居等人才服务"十件实事",加速构建城市与青年共成长"十大场景",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友好环境,进一步点燃广大温州人的创业激情、创意活力和创富梦想!
(三)聚焦聚力做强实体,提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更大力度培育壮大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突出"两新两联"加快打造世界级电气产业集群,以"时尚+科技"赋能鞋服产业升级,提升泵阀产业专业化成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抢占新能源汽车和整车配套市场。聚焦"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等关键环节,持续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链,推动三澳核电一期加快建设、二期核准并开工,提速金风科技海上风电、瑞浦新能源制造、比亚迪动力电池、伟明盛青锂电池新材料、钠离子电池、运达风电、远景风电及泰顺、永嘉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文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300万千瓦,着力打造"风光无限"的全国新能源产能中心和应用示范城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数字经济集聚区"一核心多区块"建设,引导领军企业向中国(温州)数安港、国际云软件谷集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以上。实施智能化节能化改造项目1500个以上,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个。抢占生命健康产业新蓝海,聚焦眼视光器械、健康光显、细胞生长因子药物等领域,推动优质项目向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加速集聚,促进平台能级跃升。争取打造世界一流新材料基地,加快华峰高性能可降解新材料、正泰石墨烯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加速打造智能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温州新光谷,推动激光精密成型装备、轻工成套装备等细分领域实现新突破。前瞻谋划布局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以上。深化质量、标准、品牌和信用建设,实施党委质量督察国家试点工作,培育"品字标"企业50家,争创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
加快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推进区域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开展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十行动"、生产性服务业"强翼行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提升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直播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5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250家,新电商成交额1500亿元。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和在外温商全国性、区域性总部,认定总部企业100家。加快建设温州国际博览中心,培育壮大"会展+"经济。深化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打造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实施雁荡山重振雄风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建设刘伯温故里5A景区、廊桥-氡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洞头国际生态旅游岛,支持楠溪江创建5A景区、苍南建设168生态海岸带,完成文旅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
上一篇: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