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第19/14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1761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93分钟

一年来,我们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276件。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和严控一般性支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市实现市县镇三级执法主体全面上线行政执法"两平台"。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产业园区现场会、重点项目推进会等,聚力推进重点工作,政府系统运转更高效。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同时,国防动员、预备役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老龄、社会组织、殡葬、红十字、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统计、民族、宗教、社科、外事、侨务、台港澳、地方志、气象、科普、住房公积金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2022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深圳市和省直部门大力帮扶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河源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及疫情防控一线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严峻挑战: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依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我市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市场主体经营困难,园区设施还有待完善、产业体系还不够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县域综合实力整体还不够强,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有待提升,农村发展基础仍然薄弱;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仍较为突出,社会治理能力还需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实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聚焦培育"五大产业"、实施"七大行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出工业挑大梁、投资稳大盘、消费促升级、农业作贡献,苦干实干巧干全力拼经济,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开创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河源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

(一)以制造业当家为牵引,更有力培育壮大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落实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以实体经济为本,持之以恒拓空间、优存量、扩增量,把制造业这份家当做大做强。

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大力推动河源国家高新区跨江融合发展首期开发建设,加快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园、水经济产业园、生产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110千伏月坡、横圳变电站项目建设,完善商业配套、休闲娱乐等设施,构建满足产业生产、研发、管理的复合型生态空间,打造引领型产业集聚区、支撑型产业园区和千亿级国家高新区。着力打造符合产业生态要求的2.0、3.0升级版园区,支持源城区加快建设航嘉工业园三期、源城区工业园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东源县各工业园区连片集聚发展、先进材料产业园积极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和平县加快建设高岭土高新材料产业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龙川县加快完善园区服务配套、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地,紫金县高质量建设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加快创建省级产业转移园,连平县优化园区规划、加快建设城东工业园,江东新区园区东扩、优化新老产业园区布局。纵深推进产业园区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整治提升用地3000亩,实现"三通一平"标准化建设9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4个,加快完善"七个一"工程,提高产业园区承载力。强化"亩均效益"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推动各产业园区大力引进培育"轻资产"型企业,推动"工业上楼",实现集聚集约发展。推行新型工业用地供给、"净地"出让。

精准招商引资。实行"一把手"抓招商,落实工业类招商项目"挂图作战"服务、招商项目"首席服务官"等制度,探索制定招商引资考评激励机制,壮大招商引资"招商突击队",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掀起招商引资工作热潮,力争引进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110个以上。围绕电子信息、水经济、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借助全省招商引资信息平台,举办重点产业招商推介会、对接会,以商引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引进一批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企业项目。以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为主攻方向,加快布局驻点招商网络,进一步强化与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经贸交流合作。借助招商引资专家智库、相关行业机构等市场化力量,加强项目前期分析研判,探索以投带引、项目挖掘等合作模式,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