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9篇(第99/118页)
作风建设驰而不息。深入贯彻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对照"五做到", 严实工作作风。"互联网+监管"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权力网络运行系统上线运行,监管事项覆盖率达92%。开展临时机构专项清查行动,盘活闲置、沉淀国有资金8000万元。三公经费预算压减2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进审计监督、制度规范全覆盖,深化拓展基层减负成果。
回顾2022年,全区上下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意识、强大的韧劲闯劲,办成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难点问题,化解一批矛盾纠纷。这一年,形势很难!财政运行压力较大,受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因素影响,税收收入仅增长3.3%, 低于财政支出增幅32个百分点,我们坚持抓好税源建设和支出结构优化,千方百计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和6%。这一年,工作很拼!多措并举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信访零进京。开启基金招商模式,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央企及中国500强企业投资落地项目增至14个。这一年,机制很新!加大对建筑业、商贸服务业等市场资源整合力度,将有限资源效益最大化,全力以赴做实经济发展底盘。优选经济部门业务核心骨干合署办公,通过"1+3+N"模式实现多部门联动,每周六召开"问题例会",加快项目签约、开工、入库、竣工和达产入规效率,全年预计新增入库项目70个,入规企业15 家。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大浪淘沙始见金,这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 经验弥足珍贵。这一切,是区委坚强领导、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社会各界同心
协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龙子湖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龙子湖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龙子湖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政府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一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总量不大,受疫情影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消费和投资需求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是投资拉动后劲不足。发展质效不高,产业结构、质量、效益亟待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三是产业布局和招商规划有所欠缺。产业整合特别是特色工业板块和商贸物流体系规划不足, 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不健全。招商项目谋划系统性不强,外引内联、整合拓展的聚集度不够。引进项目投资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不高,有影响力、有聚集带动作用的高质量项目不多。二、三产领域高附加值产业链基本空白。四是产城融合发展不充分。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保障不足,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够,园区及企业周边生活、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东部核心商贸服务圈存在空白,生产、生活、生态多维涵养的发展空间尚需大力营造。五是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还有短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差距,财政金融、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六是干部能力、作风仍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机构适应新形势、驾驭新矛盾、实现新发展能力还不强,个别干部主动围绕项目创新推进的意识和本领尚需提高, "虚、躲、冷、粗、假"的作风顽疾仍然存在,"稻草人""机器人""老好人"现象在不同领域时有表现,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龙子湖区深入落实"十四五"规划、加快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甬蚌合作等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从我市最新修改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建提速扩容来看,龙子湖区发展的外围环境日益改善,要素对接、聚合效应正在加快形成。从区域互动来看,城市东进号角进一步吹响,"龙凤同城"、 "产城共融"节奏加快,中创区即将迎来开发建设高潮,"一园四分区"产业承载潜力将逐步有效释放。从疫情防控态势和最新政策研判来看,中小微实体
经济、群众就业和稳经济复工复产等政策叠加,2023年将是产业发展和项目投资提振奋进的一年。在这样的趋势背景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变,一张蓝图绘到底,更好统筹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和疫情防控。
按照区委四届二次党代会的部署,2023年区政府总体工作思路是:"突出核心产业带动,精耕细作民生实事,统筹抓好重点整治,做优做美风景名片。"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筑业产值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国家、省和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围绕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扩大有效投资,加速项目建设
提升双招双引质效。明晰招商方向。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充分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做强新能源、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传感器4 个主导产业。制定"四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成立光电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硅基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建筑业、农业产业化7个招商专班,沿着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强链补链增链。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基金+产业+基地+服务"不动摇,力求1支基金孵化"1个平台、1个生态圈",力争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全年完成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不少于2个。
聚力攻坚项目建设。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深度谋划项目建设和经济领域体制改革。压实"四级"调度、专班推进机制。清单化抓项目推进,动态跟踪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薄膜和高端设备制造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全面完成玻璃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期建设。切实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入库率、竣工率,力争签约项目开工率60%以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力推进要素配置和重点企业跟踪服务,集中抓好利税多、污染少、可持续的优质项目,最大限度形成实物工作量,着力增强即期投资拉动。
上一篇: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