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居委会社区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居委会社区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越来越重要。社区集体资产管理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一环,在社区经济发展中的起到了"基石"的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各个政府部门对社区居委会各项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投入不断加大,社区居委会从规模、人数到办公条件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改革与发展中社区集体经济不断增长,社区资产也相应扩大,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社区资产管理中仍存在制度不明晰、财务混乱不清、民主监督不到位、资产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阻碍和影响了社区经济发展的步伐。笔者结合社区工作实际,通过调查分析,对社区资产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对策。
一、社区资产类型及现状
社区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包括房屋、交通工具、大型办公用品如办公家具、桌椅板凳及电脑、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施设备;非经营性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有价证券等等。社区资产主要是从人民公社时期生产工具、办公用房、土地等开始积累;1980年村里只十几间平房,通过承包印刷厂初步形成村资产;改革开放后兴办企业,投资工业园;通过房地产物业的积累,达到现在的规模。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属于街道、社区居委会集体所有,管理权属社区居委会。社区资产管理遵循的是"使用权不变、受益权不变、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用于社区建设、社区办公支出、居委会干部补贴和社区工作补贴等。社区共有房产十万平房左右,实行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形式,为企业提供经营场所,不负责具体运营。
社区"两委"班子始终把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作为振兴经济的出发点,全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们从改变集体收入来源和经济结构入手,积极走发展现代经济的路子,为社区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确哪些收入可以分配,哪些人可以享受红利,进而做到合理分配。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入手,逐渐探索完善社区居委会"主治"、社区居民"自治"和驻地单位"共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居务公开评议制度,督促居委会"干事"。每季度公开社区财务、政务情况,每半年向居民代表通报社区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报告,让资产在阳光下运作。
二、社区资产管理亮点
XXX社区资产管理较为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掌好舵。社区资产要由公平、公道、有素质的人来管理,作为村里的"大掌柜",要"会居家过日子"。村集体没有多少收入与资产,日常办公开销要会精打细算。二是定好位。两委班子要审时度势,眼界开阔。管理整个社区的资产,单凭某个人无法办到,关键是发挥两委的智慧。三是负好责。置家业,就是为了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XXX社区采用租赁方式运营,对外无负债,避免了经济纠纷。
三、社区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居委会固定资产数量多、范围广,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现阶段,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界定一般是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价在1000元以上的,其中包括大批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同种物资;而企业的标准是使用期限两年以上,单价2000元以上。对于社区居委会而言,应比照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社区居委会固定资产的数量多,范围广,且缺乏界定的依据,从单价50元数量200多把的椅子到价值难以确定的名人字画究竟哪些应该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居委会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统一的进行管理。我曾对南市街各社区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统计,项目多达几十项从办公设备到家具、厨具、社区健身设备,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各个居委会对此的界定则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造成社区固定资产在价值统计上存在较大的出入。界定上存在差距势必导致管理上也存在差。
社区居委会固定资产来源广泛,所有权不够清晰,价值难以准确界定。社区固定资产的来源可以分为几项:社区自行购置。现在已经基本改成政府采购模式,由社区将需求报街道,统一进行政府采购。这种资产的所有权在街道,价值容易界定;上级部门配置。对于特定的工作任务,上级部门会配置相应的设备,这些设备所有权在上级部门,使用和管理归社区居委会,价值比较容易界定;上级部门、社会团体捐赠的设备等。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都归社区居委会,价值相对容易界定;个人、团体参加社区活动捐赠的书画、摄影作品等。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并不能很好的区分归属,价值不易准确界定,很多居委会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上述固定资产中,第4项由于价值不易界定所有社区均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但是这项固定资产的价值可能远远要高于其他的固定资产,最容易丢失,且可能最需要专门的维护和保管。
一是社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体制尚待完善。名不正则言不顺,目前XXX社区只是牌子从"村委会"换成了"居委会",还未进行正式改制,XXX集团既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又负责社区服务职能。从调查的情况看,该社区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目,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登记,更没有保管人和责任人。固定资产的添置与处置随意性强,也没有严格的上报审批程序,有的甚至收、支不记账。仅从这个方面就暴露出了社区资产管理制度的欠缺。管理上的漏洞也给隐瞒、截留和挪用、私设"小金库"以及以权谋私行为提供了机会,资产也势必会造成严重的浪费和损失。社区居委会人员设置一般根据上口单位的需求,配置专门的人员,但是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加之居委会换届选举三年一次,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交接机制和盘机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连续性。随着人员的流动,部分固定资产也极有可能发生丢失。
二是社区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由于基层工作人员较少且日常事务繁杂,因此身兼数职现象并不少见,部分岗位责任重大,人员精力有限,往往无法做到专人专岗。而且社区财会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没有掌握相应的财务技能。再者人员流动性大,导致资金资产陷入无序管理。
三是居民缺乏集体观念和民主监督意识。对社区的工作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对社区资产管理情况更一无所知,认为这只是上级部门管理和监督的事。社区本身也存在着资产管理的不透明操作,财会公开避重就轻,无从监管。多数居民更加关注涉己的福利待遇,很少参与社区日常管理,缺乏参与社区自治的意识,从而变为"可同甘,无法共苦"。
四、加强社区资产管理的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两个责任"在城市社区资产管理中的贯彻落实。要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构建起党委主动担责,主要责任人带头尽责,班子成员有效分责的城市社区资产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加强街道层面监督的制度设计,着力规范城市社区资产管理,制定《村(社区)、组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规范城市社区资产管理的范围、主要任务、工作职责、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责任追究等,要形成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居)委会为执行主体、村监委为监督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使城市社区资产管理监督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街道纪工委要主动出击,把协助党委履行主体责任作为第一责任,加强城市社区资产管理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建立健全强化城市社区资产管理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和考核、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制度。严肃追究在城市社区资产管理中"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全力推动在城市社区资产管理中"两个责任"的落实。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根据政策法规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制方案,不能搞"一刀切",做到先改制后改居。制定有理有据的资产管理制度,实现工作有依据,办事走流程。
三是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多种方式吸收引进人才,专业的人负责专业的事。财会、资产管理等岗位做到专人负责,形成AB角制度,避免人才流动影响工作;加强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培训考核。
四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运用政府的力量广泛宣传自治理念,培养群众社区意识,强化群众参与热情,鼓励他们对于社会事务进行自我管理。涉及利益分配时,所有产权人参加公投,听取绝大多数人意见。
五是强化资产管理。摸底现有资产,建立台账,及时更新;坚持政务公开,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审计,保障社区资产不流失。
XXX社区虽家底殷实,但要让34栋居民楼1200余户居民过上舒适的生活,所面对的压力也不小,因此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减免部分税费;相关部门可主动对接,提供政策红利;社会力量积极进入,促进社区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识到,当前社区资产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是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如同社会经济运转大机器上一颗"小螺丝钉",要防止其生锈与松动,必须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明晰管理思路,落实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实现社区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社区经济发展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源头上把好关,坚持财务人员持证上岗,提高社区财务人员对财会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加强财务人员新法规、新制度的学习,及时贯彻执行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工作的有关规定,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做到作风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通。
2.规范社区财务管理制度。统一社区的财务管理模式,即社区财务由街道统一管理模式,各社区设立自己的财务记账,对社区现有的资产进行全方面的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把现有的资产登记造册,并可利用社区财务电算化等现代化手段建立社区资产管理台帐和明细帐,按时记载社区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同时,严格规范社区的资产收支行为,社区办公用品实施定点采购,大额款项开支经社区居委会主任审批或审核,努力做到增收节支、以收定支的理财目标。
3.加强社区资产审计监督。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街道管理部门为首的社区资产监督审查领导小组,对社区资产和财务的进行规范管理。二是明确监督职责。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各社区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重点,坚持季度财务大检查活动、开展经常性的盘点核实工作,如对社区的房屋的出租、专用设备、办公设施进行登记造册等,切实掌握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社区定期将资产状况和收入支出情况在"两委"班子中进行公开说明,并报街道社区资产监督审查领导小组,接受有效的监督和审查。三是定期开展审计。实施社区居委会主任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开展换届选举居民小组财务审计。通过审计,查明社区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社区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及资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效益性,检验社区干部任期表现,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
4.增强社区资产和财务公开透明度。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社区经济发展良性运行的关键。要提高广大社区干部和群众对社区政务公开的认识,对社区资产和财务公开要做到"阳光操作",以"公布地点公众化、公布形式专栏化、公布内容通俗化、热点问题专项化"为标准,结合本区实际,不断完善公布的内容,如社区基本情况、财务计划、损益性收入、损益性支出、非损益性收支、债权债务、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及招标公开、土地转让情况公开、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图片等。并设立意见箱,广纳群言,对意见或建议及时整改。
5.创新社区资产管理机制。各社区可立足自身实际,借他山之石,攻本区之玉。――建立财务监测报告制度。从集体经营收益、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固定资产购建分析、主要收支分析等几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监测,为上级领导指导社区资产管理、引导社区经济走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建立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可行性论证制度。对基建工程、资产购置、收益分配、银行信贷等重要经济决策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收益。――建立社区干部工作实绩年度考核机制。加强社区干部资产管理意识和水平,提高社区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社区资产管理责任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内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等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激浊扬清,开源节流,营造出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6.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增强社区居委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公开和透明。区国资委、街道办事处应该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提升社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整体水平,就社区资产的核算、各项规章制度、操作办法、管理流程等进行专题辅导。街办事处固定资产管理员应该不定期的到社区进行走访和检查,对于管理规范到位的社区可以树立典型,请专业人士协助建账、建卡、建档,将资产情况详细记录,形成一整套模板,供各社区学习和参考,并在各个社区推广。同时,要做好监督检查机制,对于固定资产的缺失、毁损要严查原因,决不能姑息纵容。
7.社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划分层级。社区固定资产来源的复杂,决定了社区居委会对资产的保管应该根据资产归属、性质、价值进行区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保管层级:第一层级:资产单价比较大或者单价难以估计,所有权在街道办事处或者上级主管单位、部门。对于这部分资产,社区居委会以往常常会出现漏报现象,但是这部分资产应该纳入社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其单价高、易丢失、丢失后很难弥补,有些需要精心的维护,这部分资产列入重点管理范畴,不仅要责任到人,还要定期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测。第二层级:家用电器、大件家具、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这部分产品购置时金额往往比较大,但是随着使用,贬值也比较快,但是这些物品往往来自政府采购,需要对其进行详细逐一的登记管理,并对其使用状况进行随时监测,定期维护,并按照使用年限进行分类,必要时进行报废登记,并报街办事处进行报废处理,然后重置,以保证社区居委会日常办公的需要。第三层级:单价小数量大的同批物品。这部分物品不必逐一进行登记,只需登记单价和数量,但是要定期进行盘点,有毁损的及时进行登记减少,如果需要进行补充。
综上所述,社区居委会虽然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居委会运营的各项资产均来自国有,所以应该严格管理,做到把好入口关、使用关、调机关、处置关四个关口,并且对于资产使用情况主动请群众进行监督,在社区进行一年一公示,随时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吸纳有管理经验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管理中来。每年街办事处应该组织社区居委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评比,对于好的做法进行及时的推广,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管理好社区资产,使他们最大限度的为居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明确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做好村改居工作的前提便是理清集体资产,借助政策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将资产从"管好"转向"用好",逐步改善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