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人民日报思想纵横第一季度文章汇编41篇(第3/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91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8分钟

历史自信不仅体现为对以往成就的自信,还体现为牢牢掌握未来前途的自信。历史长河蜿蜒曲折,但其发展并非没有规律可循。把握住历史发展进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就能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我们党正是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握运用历史规律中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更加注重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入探寻和把握中为现实和未来确立路标、锚定航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有力提升了党和人民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一定能够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以新的伟大成就铸就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只有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深入研究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让民族文化血脉不断延续传承、焕发生机。

历史连续不断,文化一脉相承,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价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内涵,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立身处世的志气骨气底气。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并不等于陈陈相因、泥古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能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要看能不能回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我们要做好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推动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文化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必须服务人民、惠及人民。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站稳人民立场,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不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享发展(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新的征程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的要求是高度契合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实现共享发展的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进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具体部署:"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我们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推进共享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共享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共享发展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推进共享发展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清醒认识到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决不能搞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体现了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一重要论述既包含着我们党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追求,又体现了我们党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重视。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理想追求。共同富裕本身就蕴含着我们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避免因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在推进共享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有机体系,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完成中心任务,是主体围绕解决主要矛盾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过程。善于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科学确定和集中力量完成中心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在百年奋斗中,我们党始终注重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八大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定、深刻把握,同时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了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成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以坚定历史自信走向未来(思想纵横)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面向未来,我们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不断坚定历史自信,激发走向未来的信心和动力,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历史、现在与未来是贯通的。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是我们始终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所在。坚定历史自信,要看清往昔的奋斗,看清今天的成绩,看清未来的前途,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只有从历史深处着眼,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才能更好坚定历史自信。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发展道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18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10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的道理所在。

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根据时代条件变化,把奋斗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任务,进而有步骤、分阶段完成,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从干革命、搞建设到抓改革,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正是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我们才有足够的历史自信,笃信这条发展道路必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宽广。

坚定历史自信是为了更好开辟未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坚持把握时代大势、抓住历史机遇、跟上时代潮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顺应了社会主义兴起时代大势的必然结果,也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结果。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也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思想纵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这对在新时代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担当是履职之要,是党的干部的必备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必须做到能力过硬,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敢于担当,体现的是作风和勇气;善于担当,体现的是本领和能力。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只有本领过硬,多几把刷子,才有敢于担当的底气。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不怕棘手问题,敢接"烫手山芋",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履好职、尽好责。

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始终秉持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要求党员、干部淬炼敢于担当的品质,坚持不懈锤炼战风斗雨、攻坚克难的本领,因而能够带领人民一次次攻坚克难,一步步勇毅前行。

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提高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党员、干部所处岗位不同,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各异。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需要常葆精进之心,立足岗位职责开拓新视野、掌握新技能,学懂政策法规、学精业务知识、补齐能力短板,提升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党员、干部只有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才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我们要自觉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到重大任务重大斗争最前沿、到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去磨练,自觉练好破解难题的内功、储备开拓创新的势能,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中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守正创新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坚持守正创新要守住的"根本"。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这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原因所在。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如何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在于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坚持守正创新,要求我们科学把握时代的"变"与"不变",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深刻领会守正创新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重大意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考出好成绩、写就新篇章。

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思想纵横)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既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更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重任、奋发有为的重要要求。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一次次转危为机、化险为夷,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正是在重大历史关头作出准确战略判断、战略抉择的结果,展现了科学战略谋划和战略指导的伟力。实践充分证明,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是我们党一条十分重要的制胜之道。形势环境越是复杂、风险挑战越是严峻、使命任务越是艰巨,越需要领导干部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运用战略思维观察大势、把准方向、谋划建设、推进工作,牢牢掌握事业发展的主动权。

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总揽全局的战略智慧,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决策和部署。拓宽战略视野,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思考和研究问题,把谋事与谋势、谋当下与谋未来统一起来。悟透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时时处处向党中央看齐,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进行战略思维,内在支撑是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领导干部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清醒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断力。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就要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清醒、"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应对和驾驭愈进愈难、愈进愈险的复杂局面。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在大变局中稳住心神和阵脚,稳中求进、谋定后动,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不懈奋斗。

战略和策略辩证统一、紧密联系。战略统揽驾驭全局,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指导并决定策略,策略反映并服务战略,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就要正确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实践中加强战略和策略的整体运筹。既坚持以战略统揽全局、统领策略,又紧紧围绕战略目标制定配套策略,使策略紧密对接战略、有力支撑战略;既着眼解决重大问题增强战略设计的科学性和长远指导性,又视时视情及时调整策略,确保策略的有效性;既着眼长远制定战略愿景、战略规划,又着眼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增强策略安排的针对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攻坚克难中推动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思想纵横)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的根本遵循。

注重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只有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