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工作讲话合集12篇(第7/8页)
当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工业指劳动密集的、没有污染的、轻型的、在城里楼堂馆所搞加工的工业,比如珠宝加工、印刷品、服装、食品等,民营经济在这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
(二)认准X成长型产业和领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房地
产开发
X,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城市,城市开发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中蕴含了无穷的商机。未来的X大都市,将形成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一是主城区,到2010年会发展成8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二是六个卫星城(万州、涪陵、黔江、永川、合川、江津),要发展成50100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是25个县城,要发展到1020几万人的中小城市;四是上百个中心镇。这四个层次的城镇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房地产,大约每年2000多万平方米左右,到2010年,差不多就有2亿平方米左右。可以说房地产业方兴未艾,各位民营企业家可以大显身手。
在房地产结构中,大约15%的面积要用于商业房地产。目前全市每年2000多万平方米的房地产中,应该有30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业用房。商业房地产除了零售商业用房外,还包括宾馆的用房、写字楼的用房、会展中心的用房、其他各种娱乐场所的用房、文化体育产业的用房。从这个角度讲,商业房地产领域发展前景也是比较好的。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未来房地产走势到底是跌还是涨,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等问题。专家学者所持观点也是各不相同。民营企业家自己要心里有数。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总体上是方兴未艾。这方面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判断标准:一个地区的住房均价,原则上与其当地人均月工资水平大体相当。比如2003年X城镇
职工平均年工资收入1.2万元,也就是月收入2000多元,所以
我们住宅均价就在2000多元/平方米。这是合理的,没有泡沫。如果以后X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美元,房价就会到涨到2000多美元/平方米,相当于人民币1.7万元。中国老百姓今后十年、二十年工资收入一定是会翻番、翻两番的。X老百姓月收入一定会到八、九千块的。当然这是平均数,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长远来看,随着收入增加,房价肯定会等比例的往上升。当然短期内房价和房地产供求及各种经济因素有关。比如最近,很多人认为人民币要升值,外国的炒房团拿了美元来赌人民币升值,换成人民币去买股票不好买,直接换人民币不好换,于是就来投资买房,而且是买高档房。所以上海的房子,到三万块/平方米已经够贵了吧,但突然几个月,最贵的到了五万/平方米,糊里糊涂地就涨起来了。越好的房子,越可能被人炒作。长远来看,由于国家土地控制越来越严格,地价只会越来越贵,再加上中国人多地少,房子只会越来越贵的。所以,民营企业应关注房地产业的发展。这是目前和未来较长时期内重要的战略资源、战略市场。基础设施领域也是今后民营经济应当考虑进入的重要行业。
到2010年以前X要建2000公里高速公路,今年已经通车730公里,明年上半年,余下近1300公里的所有项目要全部开工。开工就没有回头箭,到2010年,2000公里高速公路要全部竣工,形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现在我们正在酝酿完善2010―
2020年X高速公路规划,准备在2010年2000公里高速公路基
础上再建1600公里,到2020年高速公路公车里程达到3600公里,形成三环十射三联线。这意味高速公路这一块需要有1800亿元的资金投入。这一块肯定要走市场化、民营化的路子。建设高速公路,高发公司肯定是义不容辞,没社会资本老板来的时候,自己想方设法借几百亿也要开工起来。一开工就有人气了,就会有社会资本来投资。现在有5个民营企业来收购我们已经建好或者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一投就是几十亿。只要有老板愿意来投资,我们肯定欢迎。这就是市场化、民营化的过程。此外,我们还要建3000公里高等级公路,这个档次低一点,每公里成本约
400万元,总共120亿元。只要民营经济愿意来投资或收购,高投都可以考虑转让。铁路方面,当然是国家垄断,我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一环八射的铁路骨架。现在有三条铁路在建,还有两条铁路在筹划,五年里五条铁路建起来,就是八条铁路,加上环线,就是一环八射的概念。另外,城市的垃圾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等领域都有许多的投资机会。
总的感觉,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很大的投入量,商机无限。从现在到2010年,X全市投资总额累计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其中,40%是投资于基础设施,也就是大约有5000―6000个亿是城市基础设施;30%是工业投资,大约4000亿;还有25%是房地产投资,大约3500亿元。这些投资,除了靠国有、政府
投入以外,70%要靠社会、个人、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来投资。
所以,市场就在这些投资领域,大家都要关注。对这些领域,市场准入条件都是一样的,只要满足这个领域、市场的游戏规则,无论国有、民营都可以去搞。
(三)全面正确理解和认识放宽市场准入问题
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条件,既可以说是新话题,也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这句话的内涵。有的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老是觉得政府不支持民营企业,或者说在市场准入上不公平,甚至有抱怨。但是事实上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发文件,一再强调和明确要给民营经济同等国民待遇,要在市场准入上放开。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或认识差别?我认为,有关部门在说把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放宽的时候,可能也并不知道具体要放宽些什么;有的企业负责人,想提这个意见,也不清楚这个意见的内涵在什么地方,对一些领域准入的概念不清楚。
实际上,我们讲准入就是平等的,就有一个行业边界条件,如果企业不符合准入条件,不管什么所有制都不能进入。如果边界条件满足,而在所有制上进行歧视,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但反过来我们也不能走得过了,认为不能歧视民营企业就是不讲边界条件,最后必定会造成混乱。
我举几个例子讨论讨论,可能对大家今后的发展会有好处。比如说,1992年后,X在民办教育问题上比较开放,胆子也比较
大。有的民营企业家觉得教育很赚钱,就开始办小学、初中、甚
至办大学。当时冒出了十几个很有名气的学校,也没有任何部门去管制它,但到2001年、2002年后就几乎都"崩盘"了,办不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政府歧视他,不让他办学?不是的。你如果办得好好的,谁会来歧视你?它们的病根是在启动的时候就落下的。六个民办初中、小学学校,如璧山的华桦学校、南岸的方倩学校......,都是一个模式,就是用教育储备金制度来办学的,结果都在去、前年倒闭了。
我们说办学就要有办学的条件,就像办企业一样,至少要有三到四成的资本金,然后可以到银行贷一点款,如果没有资本金,全靠银行贷款,怎么会转得动呢?我看了一下上边这些学校的章程。1992年启动的华桦学校定了个游戏规则:小学一年级学生,每人交十万元钱,到九年级,初三毕业后,学校把十万元的本还给你。当时的银行利息很高,学校得到这个钱,就用利息来养学校,用本金来添置教学设施。这个学校在第一、二、三、四、五年级的时候不会出事,因为还没到还本的时候。就这样下去,每年都招生。招到第九年的时候,如果进来100个人,交来1000万元,那么九年前那个班,100个人毕业,要还他们1000万元,这样是可以生存循环的。但是,如果第九年只收进来50个人,只拿到500万元,还就不得了了,资金链就"崩盘"。大家搞企业的都知道,只要有现金流,债务少债务多都没有关系,如果现
金流一"崩盘",债权人一逼债,再好的企业也会倒闭的。学校
每年收上来的资金,聘老师发工资都用掉了,添置的许多设备,也变成了不动产。没有了现金流,就只有一年一年地拖。最后实在就拖不起了,就只能"崩盘",造成未领到教育储备金返还的学生及其家长半年多十几次大规模堵马路的上访事件。最后只能找一个有实力的学校来接盘,因为学生已经付足了这个钱,必须要读完小学、初中。为此,我专门开了七、八次协调会,专门研究找学校接盘。如果在这个时候有民营企业家说要买这个学校我肯定会同意转盘,条件都是与公立学校来接盘一样的:不要让财政补贴,必须把学生的教育储备金都还掉,然后学生按期付学费;教育部门该补助公立学校的钱,照样补助给民营学校。但是事实上,没有民营企业或民营学校愿意来接盘。为什么不愿接盘呢?市场准入把握不准是根源。当然这也不是民营企业家的问题,当时的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也没有搞清楚,办这样的学校需要什么游戏规则,民营学校和国有学校的游戏规则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必须相同的地方。
因此,游戏规则设定以后,任何所有制包括外资、内资都应一视同仁。在一样的行规下,如果对不同的所有制有不同的待遇,那不行;但是,如果违反了行业的游戏规则,不管什么所有制,都是要被整顿的。这就是中小企业局、工商联要监督的事情。
又比如出租车行业,1992.1993年的时候,X也很放得开。
全市有150多个出租车公司,4000多辆出租车,平均每个公司
二、三十辆,多的有几百辆,少的只有几辆。90年代末X出现了几次出租车司机较大规模的上访事件。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游戏规则上。所以2001年后政府对游戏规则作了调整。主要就是整合、减少出租车公司。现在已减少到30多个。全市的出租车数量从2001年的6000辆增加到现在的7000多辆,这30个公司仍然拥有7000多辆,80%的民营企业没什么变化,但是从数量上来说,150多个变成了30来个。这是一个进步,是把鸡零狗碎的一个混乱局面规范了、整合了。
对这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几个概念。第一,一个500万人的城市,只需要1万辆左右的出租车,如果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放3万个执照,那么这3万辆出租车都会亏损。第二,如果1万辆出租车,只需要50个出租车公司,结果政府批了500个公司牌,500个公司去管1万个出租车,也会混乱。第三,如果现在出租车牌照是6000个,市场需要变成7000个,要增发1000个,为了同等国民待遇,那应该拿出来拍卖,卖给谁呢?如果现在有
50个出租车公司,那么,50个公司里边的任何公司都可以来竞买这个牌照,这就叫同等国民待遇。但是其它行业的企业家,比如搞房地产的,也想来竞买。如果政府允许这样的企业竞买,今天是50个出租车公司,明天有20个房地产公司来竞买,买了十块、二十块、五十块牌照后就变成了出租车公司。这样糊里糊涂
地,三年后又变成1万辆出租车,100个出租车公司。美国纽约
市8万辆出租车就20个出租车公司。它的游戏规则是什么?如果要加5个、10个出租车公司牌,必须经市政府议会讨论决定后才能增加,绝不让市场上糊里糊涂地长出30个、50个来。
那么,是不是房地产商、银行家就不能办出租车公司呢?可以。途径就是后来者收购前人的公司牌。如果有人想退出,可以把公司牌卖掉。没有人想退,有人若想来接,就只能提高门槛来收购。为什么李嘉诚买英国的一个牌照花100亿美元呢?因为整个英国就5个牌照,再不准多的。市场是平等的,人人都可来竞买,先来先就位。牌照号是资源嘛,如果你想退出,你可以当资源卖掉。如果大家都不想要,你这个资源就一钱不值;大家都想要,你卖这个公司牌就可能卖一个亿。所以说这件事大家要理解。有时候我也听到一些民营企业家在说:我是个房产公司,我想来买,为什么不卖给我?大家想想,这里边有个游戏规则,的确有个先来后到,这样数量管制就到位了。老的牌子卖掉,新的牌子接管,互相之间转让,公司牌、出租车牌、线路牌也可以转让,对所有企业是平等的。之所以出现误解,应当说责任不在企业,主要在于政府和中介组织、行业管理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工商部门也好,行业主管部门也好,对各种市场准入的边界条件,都要把它弄得清楚一点。清楚后,游戏规则公开了,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大家意见也会少了。每个企业自己也会心里有数,
我是什么条件,我能做什么,是金刚钻就做瓷器活。这样大家的
效率会更高。类似的还有关于中巴车退出的问题。现在有个误解:国有的
怎么不退了?怎么只有民营的退?是不是欺负民营经济?大家要知道,2002年全市柴油中巴车一共2100辆,其中国有的700辆,民营的1400辆左右。当时市政府定了一个游戏规则:国有中巴半年内全部退出,六、七百辆国有中巴在半年内就都退了,然后民营中巴分几年逐渐退出。到上个月底时,最后一辆主城中巴车退出,报纸还报道了一下。这一年来好象只有民营在退,其实国有的在2002年一下子就退了。总的来说,这是针对社会交通运行的车主、行规上的调整,不是对着所有制来的。这类事情,大家可以多讨论。
当然如果的确是有所有制歧视,一定要修正。最近我跟市中小企业局的同志说,要把民营企业、政协等有关方面专家、企业家提出的对所有制歧视确切的那些事一一梳理出来,要认真整顿。
(四)要切实帮助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怎么解决好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融资问题,非常重要。有些问题,民营企业家也是要动点脑筋的。
第一,做大和提高中介担保能力。这两年,市里很重视帮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点担保。但实话实说,这件事效果不很理想。目前市里面十几个担保公司统统加起来,担保的量没超过20个
亿。我们现在全市有3400亿的贷款规模,20个亿的担保数量,
从全社会层面来说,意义不大。如果达到100亿元的担保量,就有一定的规模了。所以,怎么扩大担保面和规模,是我们要务实做的事情,而不是要增加担保公司。目前,市里将主要抓三个
100亿的贷款担保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逐步形成300亿元以上的融资担保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开发银行向我市中小企业贷款100亿的试点工作,争取明年能大面积推开。明年规模达到
20亿,到2006年达到60亿,到2007年达到100亿,也就是说,本届政府要达100亿元。二是30个特色工业园区。要运用各工业园区拥有土地资源的信用,赋予有条件的园区开发公司融资担保功能,每个园区开发公司能大体形成34亿元的贷款担保能力,总体上达到100亿元。这个100亿只要两三年就能推开。三是对现有的十多家贷款担保机构进行扶持推动,提高资信能力,形成
100亿的贷款担保能力。最近我们准备召集市里已建起来的担保机构一起来研究研究怎么做大做强,怎么加快发展。
第二,农信社和市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区县的服务力度。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作为重要地方金融机构,应该以这方面为重点,而不要到基础设施、大项目上去花精力。应该说,目前这方面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过程。我们还准备把万州商业银行做大做强。此外,信投公司也要为X各类企业的信托发展创造各种新的品种。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地方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支
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鼓励市属的、中央的、外地的股份制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在贷款方式上,要起到引导和产需对接的作用。
第四,要争取让邮政储蓄资金,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三农"发展所用。现在X的农民有350亿的邮政储蓄,但是,邮政局自己不能开银行,也不能贷款,钱都调到北京,邮政总局把全国上万亿的资金存在北京的国家大银行。我们最近与邮政总局商量,明年能不能把这350多亿邮政储蓄,拿一部分存入X的银行,然后由X银行来贷款。另外,把X新增邮政贷款转过来,成立一个邮政银行。或者国家邮政银行成立时在X设个分行,为中小企业服务。
第五,要加强民间融资的管理。今年以来,由于信贷管控趋紧,民间金融越来越活跃。银行不贷款,企业互相调济、借来借去是一种状况;利用地下钱庄搞体外循环,又是一种状况。这样,会有两种危险:一种是企业借高利贷一旦还不了,会逼着民营企业家跳河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利用非法手段讨债、逼债,破坏经济和社会秩序。这一块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民营企业家们也要提高警觉。
第六,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采取点对点的封闭贷款方式解决季节性产品收购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国有银行,包括股份制银
行,正规的金融机构,要实事求是地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一
块贷款适当松动。比如需要钱收购农产品的企业,从银行贷款,进了产品到市场上周转,产品卖了资金收回来以后,仍然还给银行,这是一个封闭周转的过程。而且时间短,一般只有半年时间。至于抵押物,有当票或者桔子买卖之类票据抵押就行,企业信用好也不一定要实物抵押。
总之,我们不仅要把全社会的投融资体系搞好,而且要把农村、中小城市、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系逐渐加以规范完善,务实地作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使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这些环节上受惠。
X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时期,形势喜人,前景美好。我也坚信,X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们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建设小微企业园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
X的最大特色是民营经济,而X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小微企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把建设小微企业园作为打造民营经济"升级版"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来抓,以"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五集"为要求,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融合联动发展的新路子。
是孵化器也是主平台
对X来讲,民营经济是本,实体经济是基,小微企业是源。X现有工业企业14.5万家,其中98%以上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是X经济发展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体、百姓就业创业的主体,对X发展功不可没。振兴实体经济、推进赶超发展,必须固本强基,让"源"充分涌流。
"小"不等于"低"",小"不等于"散",小微企业中有不少是清洁型、成长型、科技型的好企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是大中型企业的孵化器,是培育企业家的摇篮,也是以小博大、以小取胜的根本依托;小微企业所从事的传统产业不等于低档低效产业,也有高新高效产业,并且X许多传统优势产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消费型产业,市场需求不会枯竭。我们要着眼维护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经济生态,既充分发挥"顶天立地"的龙头
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又充分发挥"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
的产业链配套和基础支撑作用,加快培育建设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
当前X小微企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缺空间。X70%以上的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是靠租借厂房或民房甚至违章搭建从事生产经营,发展空间不足一直困扰着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二是缺平台。过去工业布局规划滞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城乡形态相当混杂,现在还有大量的小微企业散落在工业园区之外。三是缺规范。小微企业分布广、类型多、行业杂,消防和安全生产隐患不少,乱搭乱建、乱排污水的现象普遍,管理难度很大。四是缺配套。一方面是小微企业所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配套不完善;另一方面是"三改一拆"之后,一大批小微企业失去了生产空间,而这些小微企业大多是大中型企业的配套企业,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环节。
解决好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和实际困难,根本之策和当务之急就是建设小微企业园。这是从X实际出发提出的一项创新性战略举措,是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空间问题、保护产业链和现实生产力最直接、最紧迫、最有效的重大举措,是从源头上治理环境污染、加强消防安全、促进转型升级的治本之策,更是促进老百姓就业创业、实现实业致富的民生之道。从开辟空间看,我们提出三年建设2370万平方米小微企业园,按每家小微企业需
要1500平方米生产空间计算,可以为近1.6万家小微企业提供
发展空间。从集约用地看,目前X大部分企业容积率只有1.0,而小微企业园平均容积率可以达到2.0-3.0,可以节约用地一半以上。建设2370万平方米小微企业园,相当于节约用地近2万亩。从安全生产看,把小微企业逐步迁移到小微企业园中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可以大幅消除安全隐患,并为环境减负。从转型发展看,小微企业入园有利于健全完善服务配套,有利于解决共性、关键性技术问题,有利于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有利于推进全产业链式发展。
因此,我们把小微企业园作为老百姓创业致富的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作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全力抓实抓好。
建设路径探索
建设小微企业园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方向,创新思路,积极探索以小微企业园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和城镇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镇联动。这是建设小微企业园的指导理念。小微企业园不是过去"标准厂房"的概念,而是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的新载体。X的工业化发端于民间草根,过去总体上走的是一条粗放无序、外延扩张的路子,结果既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和
提升,又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和水平。建设小微企业园不能重走
老路,要改变现实面貌。既代表新型工业化水平,又代表新型城镇化水平,充分体现都市气息和现代时尚,应该成为小微企业园建设的标准和方向。因此,按照产镇联动、产城联动的模式来运作,包括小微企业园的形态、功能、立面等方面都要形成特色、富有美感,与城镇整体格局相协调、相融合,努力把每个小微企业园都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园,打造成为现代工业与现代城镇融合联动发展的样板。
科学规划。这是建设小微企业园的龙头引领。统筹考虑空间布局、主导产业、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周到细致地做好各个小微企业园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规划布局上,正确处理小微企业园与产业集聚区的关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以及省级工业园区重点落实大项目、布局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原则上不建设小微企业园。规模设定上,市级小微企业园的建设规模要超过500亩,县级的要超过
300亩,镇级的要达到100亩左右。空间拓展上,切实降低横向平面密度,提高纵向空间高度,做到容积率能高则高,至少要达到2.0以上。产业导向上,结合培育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产业集群,充分彰显产业特色,制止低效小微企业入园,做到"小而不散、小而不低"。厂房设计上,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需求,因业制宜、因企制宜,对重工行业则突出牢固性,对轻工
行业则尽量向空中发展。功能配套上,同步规划建设办公、生活、
环保、信息、研发、监测、物流等公共设施,注重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与发展网络经济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保本微利。这是建设小微企业园的重要原则。建设小微企业园不是搞工业地产,从一开始就要坚决防止"炒厂房"现象的发生。不管是政府主导开发,还是龙头企业开发、企业合作开发、行业协会牵头开发,都要切实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把"保本微利"作为基本遵循。保本,就是按成本价供给;微利,就是市场主体参与或主导开发的只能获取微薄利润,政府主导开发的既使有微利也要返还用于小微企业园改善公共服务。属市场主体开发的,政府与开发主体签订合同,按照"限房价、竞地价"的方式,设定小微企业园用地招拍挂条件,提前限定厂房最高转让价格,
并约定入驻企业退出小微企业园时厂房由政府优先回购,真正实现"政府能调控、小微企业能承受、开发企业能接受、小微企业园建设能持续、实体经济能发展"的多赢目的。
规范管理。这是建设小微企业园的关键环节。重点是把好"六关":一是把好产业布局关。根据各地产业布局规划,逐个明确小微企业园的产业定位,确保有利于产业链的整合提升。二是把好建设方案关。实行分级分档审查,对规模300亩以上的小微企业园的建设方案由市级小微企业园建设管理办公室审核,其它则由县级审核并报市级备案,确保小微企业园建设符合标准要求。
三是把好竣工验收关。实行分级分档验收,全面检查小微园建设
的质量,确保有良好的配套功能。四是把好入园评估关。建立小微企业园对外招商或招租评估备案制度,设定入园门槛,明确园区产业、环保、能耗、投资强度等标准,让科技型、成长型、清洁型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实现同类企业的集聚集约和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五是把好产权分割关。制定政策和操作细则,允许小微企业园产权分割,提高小微企业的入园积极性和融资能力。六是把好服务管理关。对建成后的小微企业园,灵活采用功能区统一管理、龙头企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管理等多种方式,确保园区管理有序、服务到位。
保障措施务求实效
建设小微企业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组织领导、规划政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等方面着手,切实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确保小微企业园建设取得实效、健康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把小微企业园建设摆上非常突出的战略位置,专门制定出台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的《实施办法》、
《布局规划方案》、《指导手册》、《工作考核办法》等配套政策和措施。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都建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工作。落实优惠政策。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激励措施和扶持办法,切实优化政府公共资源配置。落实小微企业园的市政配套费减免、园区管理单位资金补助
等政策,降低建设经营成本;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园,及时予
以办理分割房产证和土地证;优先把入园企业列入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扶持对象,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及时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园项目、入园企业进行对接,解决前期投入难问题。
下一篇:在全区征地拆迁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