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蒋俊林:以改革精神提升新常态下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市基础教育发展专题论坛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4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分钟

以改革精神提升新常态下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在全市基础教育发展专题论坛上的讲话

蒋俊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湖南科技学院主办"永州基础教育发展专题论坛",这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商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平台。可以说,这次专题论坛既是一次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的研讨会,也是一次思想沟通、经验交流和情感对接会。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进行交流。借此机会,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近年来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1、教育地位日益突出。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当成最大的民生,将"教育优先"列为全市"三项优先"发展战略之一,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永州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永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X-201X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把教育工作列入对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和领导干部实绩卡,且由教育部门牵头,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内容,确保教育优先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重大问题专题调研,对教育重点工作亲自部署,倾力支持和推动教育优先战略落实,各县区党委政府也对教育工作加强领导、大力支持、亲切关怀,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师生家长关心、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全市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在教育优先战略的推动下,永州教育的吸引力显著增强,许多在外地就读的优质生源不断回流。永州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政策如此之优、投入如此之大、发展如此之快、势头如此之好!《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分别头版头条推介我市党政"一把手"重教纪实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情况。正是在这种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之下,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三名工程"大力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优先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打造教育品牌,通过共享先进理念、优质资源和科学管理等途径,为薄弱学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学校的内生动力,迅速提升薄弱校办学水平,带动全市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一是大力推进名师建设。以前,我们不少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就万事大吉。为进一步激发优秀教师的创新活力,我们实施了"名师工程",建立了由骨干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再到名师的专业提升规划,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遴选了市级学科带头人128名、永州名师18名。201X年11月全省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场研讨在我市召开,全省推广东安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模式。二是大力推进名校长建设。为此,我们把推动校长卓越发展作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名校长"工程。一方面把好校长准入关,进行校长后备人才库建设。201X年,在全市公开遴选100名中学校长后备人才。其中校长后备人才40名,副校长后备人才60名。并按照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培训和严格考核,逐步推行从人才库中选拔校长的机制,为优秀人才走上校长岗位搭建平台。另一方面用好校长负责制,落实校长的管理自主权。我们坚持大胆放权到位,小心监管到位,两个轮子齐头并进。允许校长在管理权限内自主任免干部、调整岗位、考核奖励教师。让校长能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自主聘用教师,让校长对班子成员具有提名权,对中层干部有任免权。再一个,就是充分发挥名校长办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评选名校长(名园长)30名,名校长三年一届,每位名校长每年给予奖励2万元,并在外出培训考察、交流任用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加强校长目标管理考核,对考核为优秀的校长实行重奖(考核优秀的奖励10万元)。设立校长荣誉榜,宣传校长办学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措施,建立完善了校长成长和提升的良好机制。三是大力推进名校建设。评选了首批永州名校16所。评定了27所市级校园文化建设样板校,评定了28所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创建了30所市级"绿色美丽校园"。梅湾小学、东安一中、江华一中等3所学校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校。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全市所有省示范性高中学校都托管了1到2所初中学校,较好地发挥了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审议同意设立了三名工程激励机制,对名师、名校长、名校给予奖励。市教育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永州市三名工程奖励办法》的通知,落实"三名工程"奖励经费,奖励已陆续发放到位。激励机制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校办学和校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在全市各学校、广大教师、校长中,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3、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累计投入24多亿元,约占全省总投入的五分之一,564所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建成了合格学校,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市教育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集体(全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仅有永州一个)。201X年,我们又全面启动了209所义务教育农村教学点和村小以及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城区学位建设力度,新增城区学位8.51万个,新增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5225套。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基本实现了互联网接入,农村教学点基本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4、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全市坚持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三驾马车来抓,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在全省二本以上招生计划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从2009年的5993人增加到201X年的7728人,在全省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第7位,连续六年增长,进步排全省第一。201X年高考高分人数大幅增加,增幅列全省前茅。600分以上考生人数达378人,在全省600分以上考生人数下降13%的情况下,我市600分以上考生人数逆势增长9%。全省理科前300名的学生,我市人数列第4位。今年清华、北大上线10人,录取8人。永州一中、永州四中和祁阳一中三所龙头学校的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永州四中列全省第5位。全市普通高中在全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率由2009年的69.42%上升到201X年的92.18%。全市初三学生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从2009年的27.3%上升到201X年70.2%,全市初中毕业优秀学生由2009年4100人增加到201X年的14500多人,为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优质生源。

5、基础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96%,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达到70.20%,超过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年巩固率100%,初中年巩固率99.5%。随着《永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X-201X年)实施方案》(永政办发〔201X〕25号)的实施,我市特殊教育教育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就读学生持续增加达到495人,随班就读试点工作全面铺开,三类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为87.21%。

6、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省示范领先。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造了成功的典型经验。冷水滩区马坪学校被誉为全省课改的一面旗帜,在全省处于示范领先位置。在全省第三届基础教育研究成果评选中该校获特等奖(全省共2个),至今已有省内外8万余人到该校参观学习。道县三中推进"农村学校综合改革"取得成效,中国教师报组织全国近400名校长和教师现场推介其课改典型经验。目前我市已有省市两级课堂教学改革样板校30余所,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推动我市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7、学校精细化管理成效突出。近年来,我们以创建整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为抓手,推行精细化管理,全市中小学校风、教风、校园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目前我市创建了市级整洁文明校园100所,省级平安校园30所。201X年,副省长李友志到永州暗访,对永州学校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区学位日趋紧张。一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现象出现反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县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城区学位紧张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学生进城就学,由于学位建设速度滞后于学生增加的速度、学校布局规划调整滞后于城市发展等方面原因,城区学位紧张、大班额现象出现反弹。中心城区小学班额平均58人,个别县城小学最大班额超过80人。二是城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相对不足。目前,城区学前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经费投入和建设所需用地缺乏保障,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等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城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缺乏,优质资源不足,"入园难"问题依然存在。

2、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仍然不足。各级各类教育缺乏一批品牌学校,标杆作用不明显。中心城区名校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不强,与中心城区到位不相适应,造成部分优质生源流失到外地,有些地方学生小学、初中开始就到长沙等地就读。

3、教师队伍结构不优。一是教师补充、交流机制不畅。一些学校教师紧缺未得到及时补充,一些地方教师调配交流教育行政部门缺乏自主权,城乡学校教师配备不够合理、不均衡。二是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待遇不高,造成少数优秀教师流失,引进优秀教师更难。部分高中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和社会保障没有完全落实,需自筹资金用于发放教师绩效工资。三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优质师资还不够。四是校长选拔任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校长整体素质还不高。

三、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虽然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成绩只是"过去时"。要做好基础教育工作,必须要充分了解基础教育的"现在时",找准发展动向,审时度势,革故鼎新,唯有这样才能赢得教育发展的"将来时"。目前我市基础教育特别是初中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我市高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决策,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整体推进"的思路,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题,强化问题导向,以强烈的危机意识、破难意识和改革意识,广泛地集中民智,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破解难题,推动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创新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1、深化"四项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勇于改革是提升质量的必由之路。创新是破解基础质量提升难题的必由之路,不二法门。如何去创新,去改革?各地各校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X-2020)》,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采取公建民营、联合办学、租赁办学、委托办学等形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民办学校规范发展、优质发展,创建一批省市级骨干民办学校。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高中学校招生、经费使用、教师选聘的权利。大力推进集团化、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子、优质学校举办分校等办学模式,打破体制障碍,优先人员、资源的配置,探索实施市、县区共建模式,积极引进几所省内外名校联合办学。二是深化教学改革。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推广马坪学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探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方法,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的研究,形成有效教学研究体系,要加强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教研活动,让更多的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广开眼界、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提高水平。要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通过课题研究探索解决各校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启动高中分层教学、走班教学模式改革。提前应对学生自主选择高考科目、学校自主招生的高考改革新动向,积极探索走班制、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改革,满足不同学生弹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今天在座的高中学校校长要立即行动起来,出台工作方案,提前谋划,精准施策,提前应对。同时,各校要深入研究招生录取机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我们要认真研究相关配套政策,通过专项招生、定向招生、自主招生等途径让更多的孩子考上优质大学。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集中全市高考名师组建高考研究团队,认真研究考试招生改革的方向,特别是针对参加全国卷高考,加强高考改革前瞻性、适应性研究,做到精准备考,提升高考质量。四是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完善学校(园)评估机制,强化绩效考核,积极探索并引进办学绩效第三方评价,不断促进学校管理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指导和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学校依法办学,政府、社会、师生广泛监督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2、推进"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今年3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三名工程推进会,各县区党委书记、县区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区、教育局局长,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表彰奖励了永州首届名师、名校长、名校。易佳良市长主持会议。市委书记陈文浩作重要讲话,要求全市上下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三名工程",强调要在全市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每个学段都打造一批品牌学校,培育一批名师、名校和名校长。我们要抢抓这一难得的机遇,强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一是打造名校。以永州一中、永州四中为龙头,争取2-3所示范性中学进入全省名校第一方阵,提高中心城区教育影响力。在全市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每个学段都打造一批品牌学校。二是打造名师。重点引进一批学科把关教师、学科带头人、紧缺学科和薄弱学科教师。遴选培养市级骨干教师700名、学科带头人300名、名师150名,建立名师工作室40个以上,并实行动态管理和岗位奖励,有计划地选送优秀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学习挂职或国外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一支层段分明,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名师队伍。三是打造名校长。积极推进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校长权力、义务、责任相统一的管理制度,赋予校长充分的自主权。加强对校长后备人才培养培训,逐步行从推行从人才库中选拔校长的机制。评选第二批市级名校长。充分发挥名校长办学的示范引领作用。

3、突出"四个重点",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争取上级支持,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重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使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改善。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师竞争和激励机制,量化对教师的评价与管理,稳步推进教师考评积分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对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教师和班主任要予以奖励,对教学能力差、师德师风不好的教师要及时调整岗位或调离学校。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认真落实《湖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认真实施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和特岗教师招聘计划。推动实施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范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定管理工作。依法依规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实行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近期,我对近两年全市中考和高考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不少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的初中,中考业绩却屡屡超过"硬件"条件好的镇所在地初中;而一些条件不错的镇中,竟然完成不了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的计划!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匹配的问题,最终还是管理的问题。各位校长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复杂系统的枢纽,是质量提升的关键。?作为一名校长,既要做一些必要的事务性工作,但更要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校长的思想高度,决定着办学品位,决定着质量目标,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有没有了教育思想和精神追求也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最大区别所在。一个优秀的校长,仅仅具有思想力还不够,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成为学校提升质量的领跑者,才能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带动人,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资源的潜能,使学校成为教育创新的乐园。四是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保障。认真做到安全教育到位、安全机制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加强校车安全工作,力争3年内标准化校车通达全市每一所学校,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的平安健康。

4、办好"六件实事",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一是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201X年及以后要坚持农村教学点和标准化建设两条腿走路,在努力改善教学点办学条件,提升教学点办学水平的同时加快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标准化发展,再次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就全省的情况来看,长沙、株洲所有区县已经通过了国家的评估认定。我们要加快推进此项工作的进度,全面落实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顺利通过国家、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二是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当前,我市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还相对短缺,要全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力争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比例再上新台阶,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要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园辐射带动作用和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三是加快城区学位建设。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督促各县区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责任,集中精力、物力和财力,加快城区学位建设进度。到201X年中心城区新增学位3万个,小学平均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初中班额控制在55人以内,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四是加快教师公租房建设。201X年起全市每年建设农村教师公租房2000套,到201X年完小以上学校均建有教师公租房,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五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力争201X年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有效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村偏远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六是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全市教育系统要把教育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本地的重点工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倾斜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发展的政策。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贫困地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水平。建立和完善优秀校长、教师到贫困地区任教机制。全市22所省、市示范性高中每所学校每年拿出招生计划的10-15%用于招收贫困学生。积极争取各类优质高校面向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让更多贫困学生有上好大学的机会。实施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脱贫致富造血功能。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永州教育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作为"教育人",肩负着永州教育赶超崛起的重任,也必将大有作为;同时,我也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支持永州教育的发展,希望高校的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到推动永州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实现你们的人生价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升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深远,希望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决策的要求,同心协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百倍的努力破解我市基础教育提升的难题,推动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