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全旗旅游工作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14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9分钟

在全旗旅游工作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期、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全面建成较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旗委、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既是一次安排部署会,也是一次组织动员会,号召全旗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深入贯彻落实"旅游兴旗"发展战略,共同参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推动我旗旅游业实现更大突破、迈上更高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深刻认清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也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动力产业、绿色产业、民生产业。全域旅游作为引领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全域旅游代表着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和大趋势。全域旅游是传统旅游业演进升级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其内涵包括全地域、全要素、全产业、全民参与、全方位打造等方面。具体来讲,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今年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进全国旅游业由"景点景区"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这是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旅游行为普遍化、旅游生活常态化、旅游市场全球化、旅游交通便利化、旅游消费个性化、旅游选择精准化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

(二)全域旅游顺应了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市场变化。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明确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据统计,2015年,全国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旅游已由过去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旅游业已步入到以自驾游、自助游和全民旅游为主的全新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坚持从"全域旅游"的角度出发,整体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全域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加快构筑"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市场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全域旅游对于稳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和倍增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作为当前最具发展前景、最具市场潜力、最具综合效应的产业,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多达110多个,旅游业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投资5元;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5元;旅游者每消费l元钱,可带动5元以上的社会消费。由此可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强劲。特别是在新常态下,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长换挡调速,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煤炭、房地产等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而旅游业则正蓬勃兴起、蓄势待发。去年,我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到8%的区间,但旅游收入却以3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有效辐射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崛起,以"全域旅游"模式为典型的现代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四)全域旅游是推动地区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新常态下,大力发展旅游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先方向,也是补短板、强支撑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资源型经济地区,我旗爬坡过坎、转型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全旗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受自然禀赋和立地条件制约,不足以成为支柱产业;二产"一煤独大"、结构单一的局面短时期内难以完全扭转;只有将三产作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升级。旅游业作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是我旗最有基础、最有前景、最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做大做强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补齐发展短板、强化产业支撑的最现实选择。我们举全旗之力深入实施"旅游兴旗"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就是要力争率先在旅游产业上实现大突破、大发展、大提升,着力开辟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五)全域旅游是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载体。全域旅游是覆盖城乡的"全空间"旅游模式,特别是对农村牧区来讲,更是一个改善发展面貌、缩小城乡差距的巨大机遇。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质化、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有效解决农村牧区产业支撑不强、集体经济薄弱、农牧民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田园观光、农庄牧场、庭院经济、民宿经济、城郊经济等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农牧民就近就业、就地转移,补强农村牧区发展薄弱环节;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推动清洁乡村、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加快农牧民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实现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相融相促。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宜居宜游品质,吸纳更多人流、物流、商务流、信息流,集聚更多人气商气财气,全面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动力和竞争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旅游业发展新常态,深入研究全域旅游的内涵要求,认真谋划推进全域旅游各项工作,切实将"全域旅游"的理念贯穿到转型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各行各业各领域,以旅游业为龙头和突破口,带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

二、立足优势、扬长补短,坚定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十二五"时期,我旗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着力抓项目、强基础,抓服务、强环境,抓营销、强品牌,全旗文化旅游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为推进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014万人次,同比增长49%;实现旅游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151%,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名县"、"中国优秀民族特色旅游县"等称号,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中西部地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二是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50多亿元,乌兰活佛府、红海子湿地公园等一大批景区景点建成投用,成功引入冰雪大世界、房车营地等一批休闲旅游项目,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苏泊罕大草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态和产品供给日趋完善。三是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旗具备三星级以上接待能力的酒店达到20家以上,"一圈两线"的旅游公交网络已初步形成,游客服务中心启动运营,中心城区主要公共区域和主要景区景点免费WiFi实现全覆盖。四是品牌宣传营销效果显著。先后成功举办承办了国际那达慕、马拉松、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系列国际国内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与各大省会城市、主要客源地和周边地区建立了信息互通、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市场互动的互利合作关系,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差距和不足。与大众旅游时代和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相比,我旗旅游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业整体发展还不充分。2015年,全旗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3.69亿元,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还很低。二是旅游相关要素配套还不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资源整合不充分,不能很好地发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的作用,"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的步伐比较缓慢。三是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能力还不强。景区之间、景区和旅行社之间、景区与产业链条上下游之间还处于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状态。四是旅游产业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本土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思维眼界窄、品牌意识差、创新能力弱、发展规模小等问题,旅游产品层次不高、品质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旅游需求。五是旅游人才还比较匮乏。既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也缺少业务精湛、功底扎实的专业导服人才,旅游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引进与新形势下旅游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六是全社会支持旅游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一些部门单位和干部群众关心旅游、配合旅游、服务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保障旅游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够,思想认识还没有从"旅游局搞旅游"上升到"全社会搞旅游"的层面上。

问题就是方向,差距就是动力。我旗实施"旅游兴旗"战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机遇也有挑战,有优势也有短板,但更应当看到:我们正逢大众旅游时代。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旅游市场将迎来爆发式、井喷式增长阶段。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未来10年旅游消费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同时,随着带薪休假制度和国家鼓励出台"2.5天"小长假政策的落实,将有力刺激自驾游、周末游和全民旅游市场。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境内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5.5万亿元,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这意味着每年将有60亿人次要出行、要旅游,身处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我们做大做强旅游业的机遇是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我们正站在利好政策的风口。十八大以来,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发展,将文化旅游业提升到了全新战略高度,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27项鼓励扶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分别提出了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11项工作举措和9项具体措施,市里专门设立了5亿元的旅游产业专项基金,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措施保障。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独具魅力的蒙元文化风情,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天朗气清的怡人气候,造就了我旗文化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们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八百年传承不息,是全世界蒙古族虔诚向往的圣地;我们有国内最大的以蒙元文化为主题的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全力打造鄂尔多斯影视文化产业试验区和全境影视基地;我们有鄂尔多斯七旗会盟之地、国内首家游牧文化活态博物馆苏泊罕大草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婚礼实景演出享誉区内外;我们还有蒙古族宗教领袖乌兰活佛修行生活的乌兰活佛府,有内蒙古西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郡王府,有北方城市罕有的红海子湿地景区,有距今4000年的朱开沟文化遗址和2000多年的战国秦长城遗址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宗教和自然景观,依托全旗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做好旅游这篇文章。我们拥有宜居宜游的城市品质。近年来,我旗城市建设经历了跨越式大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县城"、"自治区卫生城市"等称号,实现了从旧的小县城到鄂尔多斯中心城区重要组团的历史性转变。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推动城市建设重心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品质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正在逐步彰显,必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避暑度假、休闲旅游。我们的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我旗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处,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组团,鄂尔多斯飞机场、火车站坐落在我旗,公路、铁路路网纵横全境,是全市及周边地区立体交通核心枢纽。下一步,随着鄂尔多斯至呼和浩特动车的开通,鄂尔多斯至北京和包头至海南两条高铁的开工建设,周边旗区及盟市通勤机场的建成投用,我旗旅游市场辐射半径将得到快速扩容,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将享受到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总之,我旗发展全域旅游,资源丰富、基础厚实、机遇空前,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恰逢其时、大有可为。全旗上下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牢牢把握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机遇、战略机遇,切实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事关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转型。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旅游资源大旗向全域旅游强旗的跨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旗旅游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旅游兴旗"发展战略,按照"全时间、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发展理念,以成陵景区为龙头,以蒙元文化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手段,推动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举全旗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达到328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38.1亿元,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比重达到10%左右,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20%以上,本地农牧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左右。

第一,突出规划引领,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一是要瞄准大目标,提升规划视野。要开阔视野、提高站位,跳出伊旗看伊旗,站在全球、全国、全区和全市的旅游大格局中审视自身发展定位,聚焦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加快推进《伊金霍洛旗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方案》、《全域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营销规划》、《旅游宣传营销策划》和《旅游标识系统规划》等系列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确保各项规划既有当下实践意义,又具备长期指导价值。二是要把握大方向,创新规划理念。全域旅游本身就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必须要坚持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经验创新,按照全域旅游创建要求和标准,及时调整完善全旗旅游产业各项发展规划,让规划更加符合实际和发展需要,更好地体现规划的引领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是要推进大统筹,加快多规合一。推进"多规合一",就是要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建设服务标准,着力破除景点景区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旅游公共服务及其配套设施的需求,推进城建、交通、市政、园林、水利等部门的各类规划与旅游紧密衔接、有机融合、互补互促。

第二,搭建发展平台,优化旅游产业资源配置。搭建旅游发展平台,促进各类资源高效整合,是破解旅游管理松散、资源分散、力量涣散等突出问题的有力举措。一是要搭建统筹管理平台。要加强与市文旅委的沟通对接,通过资源互用、宣传互推、客源互送,进一步推进与东胜、康巴什、达旗等周边旗区的深度合作,主动融入全市旅游发展大局。要全面强化旗文化旅游产业委员会职能职责,健全完善"文旅委+旅游局+旅投公司"的工作推进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龙治水、推诿扯皮等问题。要在各镇尽快成立乡村旅游发展组织机构,切实把旅游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二是要搭建市场化运作平台。依托全旗旅游产业投资公司,加快推进郡王府、影剧院、全民健身中心、赛马场等国有旅游资产的整体开发和市场化运营,提高旅游资源和闲置资产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联盟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引导旗内旅游企业和旅行社主动加强与中旅、首旅、中青旅、港中旅等知名旅行社对接合作,既要瞄准本地市场和周边市场,又要紧盯全国市场和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市场覆盖范围。三是要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借助产业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探索利用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和项目的资金保障力度,举办精品旅游项目推介会,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社会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旅游项目建设。强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梳理盘点全旗旅游资源和优惠政策,编制旅游产业招商服务手册,力争每年引进重点旅游项目5个以上。四是要搭建"互联网+"平台。加快启动伊金霍洛智慧旅游工程,构建全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加强与知名旅游网站和专业网络公司的对接合作,鼓励支持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模式进入旅游业,大力发展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等旅游电子商务。

第三,强化要素保障,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吃、住、行、游、购、娱"的要素保障链条健全与否,直接决定着全域旅游的品质。一是要优化旅游交通组织。要争取开通更多至全国各大城市和主要客源地的航线航班,推动旗内公路、铁路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实现旅游交通无缝对接。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旅游交通引导系统,提升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要加快推进各主要景区旅游专线、旅游公交建设,改造优化以步行道、行车道、马道、小火车、马车等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景区内部交通体系,满足游客的体验性需求。二是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全面完善各镇区、各景区、主干道沿线、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关键节点的旅游标识标牌,在成陵、苏泊罕、蒙古源流等重点景区设立大型导览牌。要加快景区景点通讯、供水、供电、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尽快启动建设金鹭旅游服务中心。要在全旗范围开展"厕所革命",优先保障在主要景区景点、交通沿线、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布局旅游厕所,到2017年,全旗旅游厕所数量要达到60处以上。三是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要做精旅游餐饮业,挖掘地方餐饮文化,规划建设蒙餐一条街、鲜鱼一条街等特色餐饮街区,提高酒店、餐厅的服务能力和接待水平。要做优旅游住宿业,按照"高端求突破、中端扩规模、低端抓提升"的思路,鼓励发展星级酒店、主题酒店和快捷酒店,同步推动酒店管理服务升级。要做大旅游购物业,打造一批旅游纪念品专卖店,加强对羊绒服饰、绿色有机食品等本土旅游商品的研发营销,构建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和旅游纪念品供给体系。要做强文化娱乐业,精心编排一批展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演艺剧目,鼓励发展酒吧、茶吧、咖啡厅等休闲娱乐项目,繁荣旅游夜经济。

第四,创新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一是要加快精品景区建设。要加快"大成陵"旅游区建设,推进东联景区和成陵旅游区"一体化"运营。要加快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在建项目建设,研究制定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6个100"工程,力争列入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要加快郡王府、乌兰活佛府创建国家3A级、4A级旅游景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要着力提升苏泊罕大草原旅游区品质,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开发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节庆文化旅游产品。要加快完善红海子湿地公园,打造辐射带动中心城区的休闲度假基地。要加大马奶湖景区开发力度,加快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打响"冬捕"特色品牌。二是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围绕文化体验游、草原风情游、都市休闲游、乡村生态游、徒步探险游等主题,整合推出几条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享受伊金霍洛的多彩魅力。围绕游客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包装推出半日游、一日游、深度游、自助游、自驾游等经典线路,真正让游客一路不断欣赏到优美景致、品尝到美味食品、购买到新奇产品、体验到独特文化。三是要培育新兴旅游业态。围绕"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发展要素,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进一步充实景区景点内容,促进旅游消费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要加强房车基地、帐篷营地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鼓励发展越野俱乐部、自驾游车友会等旅游组织,打造覆盖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地区的自驾游目的地。要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布拉格、苏布尔嘎、查干柴达木等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要积极拓展会展旅游市场,统筹利用赛马场、影剧院等文体场馆,承接各类商务活动和会议会展活动,拉动旅游消费。要发挥天朗气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环境优势,结合"去库存"工作,充分利用存量地产和闲置设施,打造休闲养生度假式公寓,积极引进健康养老、中蒙医药养生等新兴旅游业态。要加快蒙古源流水上乐园、乌兰木伦沙山公园等休闲娱乐项目建设,组织开展主题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打造亲子互动乐园。要推进蒙古源流万舟滑雪场和东红海子湿地公园冰雪项目建设,填补冬季旅游项目空白。

第五,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旅游产业服务品质。一是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广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快制定全旗旅游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努力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区。二是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完善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分局"1+3"工作机制,健全旅游投诉处置机制,实行多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杜绝"青岛大虾"、"哈尔滨天价鱼"等欺客宰客现象。同时,要抓紧制定全旗旅游行业自律规范,深入推进旅游服务行业文明诚信建设。三是加强旅游服务信息化建设。鼓励支持各重点旅游景区和星级宾馆建设旅游网站,不断扩大WIFI网络覆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无线导览系统和电子票务系统应用范围,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第六,促进旅游惠民,实现旅游产业共建共享。旅游是一项效益显著的富民产业。要高标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创新乡村旅游业态,挖掘特色旅游产品,全力扶持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采摘园、庭院经济、农家客栈和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真正让游客进得来、吃得好、住得下、能回头,尽情体验踏青、赏花、采摘的乐趣,品尝本地土特产和绿色有机食品,享受乡间田园的清静时光,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农村牧区产业发展。要组织开展"伊旗人游伊旗"等主题活动,面向城乡居民推出旅游年卡、旅游年票,让广大群众以优惠的价格畅游全旗各景区景点,切实感受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

四、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为全域旅游提供坚强保障

发展全域旅游是全旗上下共同的责任,也是一项"一把手"工程。全旗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协同、大作战的意识,凝心聚力、齐抓共管,确保全域旅游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全域旅游工作,像抓工业那样抓旅游,抓城市建设那样抓旅游。文旅委负责指导全旗旅游业发展,制定旅游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定期召开协调会调度推进工作。旅游、文化、交通、商务、农牧、经信、国土、建设、环保、卫生、金融等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各镇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本镇全域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景点,为全域旅游增光添彩。

(二)强化督查考核评价。要按照《伊金霍洛旗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将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全旗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组织部门要根据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进度安排,加大日常考核力度,以考核抓进度、促落实。纪委要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和严厉问责。两办督查室要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各项创建任务以及旗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督促各镇各部门高效推进任务落实。

(三)加强宣传营销推广。坚持部门联动、政企联手、市场运作,建立政府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企业旅游产品促销相结合的宣传促销机制,开展精准营销。一是采取宣传"大篷车"的形式,对呼市、包头、西安、太原、银川等重点客源地进行重点旅游形象推广,带动搞活500公里范围内周边游和周末游市场。二是充分发挥报纸、电视、旅游官网、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功能,强化微电影、移动客户端、摄影采风、电影植入等宣传手段,与途牛网、携程网、去哪儿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进行网络宣传营销,把伊旗旅游品牌推向全国,打造旅游金字品牌。三是加大在户外媒体、平面媒体的品牌宣传力度,在城镇区增设旅游公益性广告,在高速、公路沿线投放大型户外广告牌,提升地区旅游形象。

(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尽快制定出台符合我旗当前实际、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土地、税收、金融、收费等配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设立1亿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旅游品牌创建、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形象宣传、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等补贴奖励。加大旅游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优先安排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鼓励盘活存量城镇低效建设用地,积极支持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要不折不扣落实好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旅游产业应享受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