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门领导讲话汇编-7篇(第2/4页)
特别是20XX年,在新冠疫情和石油量价齐跌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工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四增三降",原煤5253.1万吨、同比增长0.84%,天然气6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25%,LNG135.55万吨、同比增长20.01%,发电量81.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04%;原油生产1489.64万吨、同比下降1.64%,原油加工量912.21万吨、同比下降4.07%,卷烟30.6万箱、同比下降0.03%(完成产值44.8亿元,同比增长14.1%)。
二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唐热电联产、彩虹光伏玻璃等316个重大能源转化和非能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非油、非能工业实现逆势增长,分别增长3.7%和8.8%。
三是信息融合提速赋能。大力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加快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1443个。陕煤黄陵矿业集团、延长石油集团公司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四是创新创业激发动能。先后认定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5家、企业创业创新基地4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7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转型升级示范企业6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20XX年,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2.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推进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产业协会,制定印发《延安市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XX-20XX年》,与中电互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高新区成立中电星原有限公司,南泥湾应急产业培训基地挂牌。
五是园区建设持续推进。按照"县域经济抓园区、园区重点抓工业"思路,逐步形成了以能源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为主,装备制造、新材料和轻工产业为辅的县域工业集中区"2+3"产业发展体系。20XX年,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产值476.27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园区达到10个。
六是民营经济活力增强。20XX年,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63.96亿元、占GDP比重29%,民间投资350.6亿元、同比增长23%,网络交易额101.84亿元、同比增长22.6%,培育"五上"企业253户、累计达到1454户。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县区、部门和企业高效协作、务实创新的结果,更是全市工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主动作为、苦干实干的结果。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工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能源工业动力减弱。当前,能源依赖仍未摆脱,历经多年来的高速、中高速增长,基数逐渐变大,增长更加困难。特别是原油开采受区块、产能、价格等因素影响,原油产量难以突破瓶颈制约、实现强势拉动,短期内仍然在1500万吨左右徘徊。
二是非能工业体量较小。虽然规上非能工业企业户数占到规上工业企业户数的70%左右,但非能工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有13.7%,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新材料、应急产业等新动能拉动作用还未显现。
三是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主要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中下游,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缺少技术创新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认定仍未实现零突破。
四是转型升级任重道远。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园区规模受限、设施配套起点不高、产业集聚化程度低,加之区位优势不明显,外界推力相对较弱。非能工业上下游、供需链"多头在外"的情况较为普遍,招商引资和延链补链强链难度较大,特别是10亿元以上转型项目较少,百亿元以上项目更少,难以形成较为强劲的项目带动效应。
五是民营经济质量不高。我市非公占比和民营企业数量均处于全省末位,非公占比相比倒数第二位的榆林还低了1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行业主要限于传统商贸、农副产品加工、房地产开发和油煤气服务领域,缺少科技型、高端型、外向型的优质企业,缺少市场潜力大、营收能力强的大型企业。
六是要素保障仍需完善。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土地资源和高端人才紧缺,用电、用气等要素成本相对偏高。同时,传统能源生产消费,带来较大污染防治和节能降耗压力。
二、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根本基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深刻反思我们在"十三五"转型发展的得与失,科学谋划"十四五"产业布局,立足资源禀赋,以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扬长补短,扬优成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抢抓新技术革命机遇,增强发展动力。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加快推动5G通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的科技革命成果与制造业对接势在必行。目前,我市5G已启用商用,但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我们产业发展结合还远远不够。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新技术在工业产业领域的应用,提升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核心竞争力,为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对企业研发投入实施奖励补助,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二是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制造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关键环节,开展联合攻关,加快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应急产业等领域产业链研究,制定补链扩链强链方案,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扎实开展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重要工业软件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三是鼓励企业加强院校合作。发挥延安能源与环境院士工作站、延安储能院士工作站、延安市数字化抽油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延安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创新优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鼓励优质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与高等院校广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索建设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材料应用创新中心和装配式建筑工业设计中心。四是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落细落实增值税降税率和留抵退税、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延期缴纳税款等政策措施,加大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催生更多中小微企业。
(二)抢抓新旧动能转换机遇,释放发展活力。各县(市、区)政府、产业园区要根据资源禀赋和潜力,推进差异化发展,研究制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助力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企业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由"制造+服务"模式向"产品+服务"模式转变,加快服务型制造业发展,为工业产品"赋智"。二是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加快延安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一张网"。依托高新区部署"工业互联网+应急产业""国家应急产业(延安)工业安全平台"。三是建立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发挥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功能,融合原材料供应链、制造生产链、销售服务链,实现零部件配套企业原材料、产成品和备件备品的集中存放、流通管理和快速响应,满足全市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零库存"需求,发展零库存管理、生产线边物流等新型业务。四是扎实开展央企进延工作。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招大项目"的理念,有效组织产业招商,加强与延长石油、长庆油田、陕煤等大型企业沟通,主动与重点央企对接,与优质民营企业对接,重点围绕现代化工、先进制造业、应急产业等领域,推进专业化、信息化招商,尽快引进储备一批、落地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重大项目。
(三)抢抓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机遇,构筑发展优势。要科学编制和实施"十四五"应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紧盯工作落实。一是高新区要以智能应急装备、能源化工安全应急综合解决方案和公共安全应急产品为招商对象,精心策划安全应急产业项目,制定招商计划,开展精准招商,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园。二是各县(市、区)要按照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策划安全应急产业项目,落实年度计划任务。三是要发布区域应急产品及服务目录,认定一批应急产业骨干和龙头企业。编制好全市应急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吸引更多应急产业项目落地延安。
(四)抢抓绿色制造机遇,提升发展质量。要聚焦绿色发展,不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既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倒逼,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促进企业争上游、产品争高端。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要着力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推进产业链生态化布局,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建立旧件回收、再制造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再制造技术研发,建立再制造技术中心和再制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二是提升产业集群化循环水平。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重点,严格准入标准,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鼓励建设电、热、冷、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三是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加强有害化学品生产区通风、事故排风系统,易燃易爆品防泄漏探头级防爆系统,风机、净化回风等噪声源的消噪声系统,纯水回收水处理系统,废水和废渣回收、运输安全监控系统,废气过滤、吸附、焚烧排放系统建设。引导化工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目标契约,深入开展能效、水效对标,提高绿色发展能力。
三、加强协调,完善机制,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加强运行调度。要严格落实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现场督查等工作机制,市工信局要继续发挥牵头抓总、调控运行、服务保障的职能作用,会同市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和重点工业企业,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研究中省政策措施,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特别是要加强对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内在关联性的系统研究和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指导督促,协调解决工业生产运行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办法措施,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全市工业经济健康运行搞好服务保障。
(二)夯实工作责任。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尽快细化本县区、本部门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市工信局要逐级逐项分解任务指标和重点工作,逐县区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突出各县区、各部门行业的工作职责和特点,实行分类指导、精细管理,切实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县区、部门、行业、企业,并进行不间断、常态化跟踪督查。
(三)强化督查落实。要学会综合运用目标管理的办法来推动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化、责任化、考核化、奖惩化。要不断创新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科学合理设定考核体系,突出考核权重,落实奖罚措施,提高目标责任考核的针对性、导向性和实效性。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经济指标、重要工作和重点工业项目,逐月按季、分节点开展督促检查,逐项督查落实,及时反馈督查结果,以严格的督查倒逼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同志们,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是推动延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延安工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汶上县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重要讲话文稿
--在4月11日全市工信系统作风整顿暨攻坚上半年动员部署会议上
全市20XX年度综合考核表彰暨干部队伍建设会议后,汶上县工信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对标高密市要求,研究制定争先进位目标和干部队伍建设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情况
围绕市委"六个标尺"、"三个导向"、"四看"要求,研究制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激励全局干部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勇争一流。
(一)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以科室为单位,组织深入学习林红玉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我局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责任意识不强、创新力度不大、担当精神不足、抓落实不快、作风不严不细等问题,开展"解放思想、实干担当"专题讨论,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干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二)狠抓工作争先进位。开展对标学习行动,各科室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标高密,同时在市内寻求对标县区,明确对标先进、争先进位的目标和措施,建立争先进位台账,营造高标准、争进位、创一流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着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持续开展"科长上讲台"活动,以讲促学、以学促行,全方位提升机关干部说、写、思、干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实施科室执行力评比活动,以实绩为导向,每月公示科室工作进展,实行蓝黄红标识,激发比学赶超、狠抓落实的工作热情,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深入推行专班工作机制。成立惠企政策、技术改造、两化融合、对外宣传等工作专班,采取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摸清企业需求,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针对性做好政策对接、问题化解,助推企业、项目快速发展。
二、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势良好。
1、工业总产值。1-3月份,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7.3亿元,同比增长53.87%,较20XX年同期增长10.6%。预计一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从工业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在全县工业增长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3月份,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0.38%、较20XX年同期增长11.6%,占全县工业的71.31%;其中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高端化工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增势明显,合计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35个百分点。采矿业产值同比增长47.19%,较20XX年同期增长67.6%;电热气水生产供应业产值同比增长19.78%、较20XX年同期增长414%。
2、工业用电量。1-3月份,全县完成工业用电量4.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53%,较20XX年同期增长10.2%。其中,制造业完成用电量3.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52%、较20XX年同期增长11.5%;采矿业完成用电量446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53%、较20XX年同期下降7.4%。
3、工业税收。1-3月份,全县完成工业税收3.7亿元,同比增长37.1%、较20XX年同期增长7.2%。其中,制造业完成税收1.86亿元,同比增长42.5%、较20XX年同期增长29.1%;制造业占工业税收的比重为50.2%,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较20XX年同期提高8.5个百分点。
4、技改投资。1-3月份,34项在统制造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8个市百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
5、新增规上企业。1-3月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家,居全市第2位,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56家。
预计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技改投资增长36%以上,全面完成"双过半"任务。
(二)产业集群培育有序推进。认真落实"九个一"工作机制,产业集群培育指挥部、工作专班实体化运作,组织召开了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推进会议,研究确定推进产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事项,扎实推进年度工作计划深入落实。1-3月份,我县三大主导产业现有规上工业企业99家,占全县总量的63.4%,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1.64%。其中纺织服装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0.31%,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同比增长47.3%;高端化工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3.84%。
(三)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深入实施"双20"企业培育行动和企业攀登计划,筛选20家骨干企业和20家高成长性企业,逐企明确支撑项目、细化企业需求、确定攀登目标、制定攀登计划,构建带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头雁企业团队"。1-3月份,列入全市攀登计划的24家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9%;全县"双20"企业产值同比增长61.87%。其中新风光电子实现产值1.76亿元,增长52.78%;辰欣药业实现产值7295万元,增长35.62%;中银电化实现产值4.24亿元,增长102.5%;华力机电实现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40.96%;金成机械实现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27.5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利润空间减少。钢材、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压缩了利润空间,1-3月份,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9.8%。二是转型升级人才不足。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部分装备企业普通工人短缺、高技术人才难求,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三是部分行业企业复工不足。受环保和安全生产等因素影响,铁矿和石材开采、加工行业,以及部分建材企业生产尚未恢复到20XX年同期水平,对工业数据支撑不足。四是技改投资项目少。我县在库技改项目数量少,平均投资水平偏低,支撑力不足;受土地、能耗、水资源等要素影响,部分扩产增能技改项目、迁建技改项目无法落地,影响了技改投资完成。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转作风、提干劲,高定位、争一流,瞄准任务目标,找准问题差距,以饱满的热情、实干的作风、精准的举措,对标一流抓落实,攻坚克难求突破,确保超额完成"双过半"。
一是持续抓好运行监测。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强化对重点行业、双"20"重点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的监测分析,做好预测研判,及时掌握企业生制约因素,做好精准协调服务,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实现"双过半"。
二是持续抓好产业集群提升。按照已制定的20XX年各产业推进计划,细化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分解到各镇街、园区,加强督导、调度、协调、服务。建立专班、部门、乡镇、企业四级联动机制,协同配合、统筹推进。全面分析现有企业所在产业链的位置和缺项,全面梳理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确定发展重点、明确发展方向,制定专案、精准招引,补齐产业链短板,拉伸本地产业链条。
三是持续抓好新增纳统企业。重点抓好石材企业和化工企业的纳统,督促整合后的石材加工企业按照新增纳统企业要求尽快完善相关手续,做到应纳尽纳、应统尽统。加快化工项目开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年内力争尚儒弘毅、爱特蓝化学、德耐驰新能源、钰泰化工等企业纳统,全面完成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的目标。
四是持续抓好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实施好"双20"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攀登计划"。对纳入计划的40家企业,明确各企业发展目标、支撑项目等,一企一策、一企一协议,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强企方阵。年内新增省市级"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9家。
五是持续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实行重点产业项目调度制度,建立项目台账,跟踪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保障好重点产业项目的顺利推进。着力抓好131个、年内投资75亿元的工业技改项目,特别是攀登计划企业实施的重点项目以及8个全市百项技改项目、5个全省优选技改项目,确保项目完成年内投资计划,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改项目示范,打造年度"十佳"技改项目。加大技改项目扶持力度,对智能化技改、信息化技改、绿色化技改项目实行奖补。
六是持续抓好联系服务企业。重点抓好"双20"企业和135户税收过百万元的工业企业,坚持县级领导包保、科级干部"一对一"联络员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对20XX年新纳统的34家、退库的17家企业和20XX年拟新增纳统的43家企业,建立帮扶联系机制,跟踪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夯实增长后劲。
汶上县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重要讲话文稿
--在8月25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上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汇报一下汶上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增加值。1-7月份,汶上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市平均2.5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5位,增幅比1-6月份提高3.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其中7月份我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实现连续4个月增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总数达到129家。
2、制造业技改投资。1-7月份,汶上县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总量32.18亿元,同比下降12%,增幅全市第11位;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6.79亿元,投资总量居全市第7位,同比下降28.3%,增幅居全市第13位。
3、制造业营收利润率。1-6月份,全县规上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43.2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22亿元,制造业营收利润率为5.13%,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1-7月份,预计全县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46%,同比下降2.31个百分点,收窄0.99个百分点。
4、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1-6月份,汶上县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2.7%,位于全市第1位,阶段性完成下降率目标(同比下降18.9%)。
5、工业用电量。1-7月份,全县累计工业用电量完成9.058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84%,降幅比1-6月份下滑0.7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全市平均7.2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0位。
6、工业税收。1-7月份,全县完成工业税收7.6亿元,同比下降15.7%,降幅比1-6月份收窄3.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8位。其中,制造业完成税收3.6235亿元,同比下降17.1%,降幅比1-6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采矿业完成税收3.5719亿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6月份下滑1.6个百分点。
7、重点行业运行情况。受疫情影响煤炭行业形势下行明显,煤矿量价齐跌。1-7月份,四家煤矿实现营业收入9.84亿元,同比下降32.24%。装备制造产业产销两旺。1-7月份,全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增长9.79%。纺织服装产业受疫情影响愈加明显,国外订单下滑。1-7月份,全县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26亿元,下降24.45%。盐煤精细化工产业受疫情影响逐渐减弱。7月份,中银电化主要产品烧碱价格大幅增长,同比增长114.17%,经济效益指标下滑减缓。1-7月份,全县规模以上精细化工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下降28.68%,降幅比1-6月份收窄3.33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订单下降。受疫情影响,部分订单出现了取消、减量、价格下降等问题,特别是纺织服装企业,订单很不稳定。二是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受销售下滑、库存积压、资金回笼困难等影响,企业回款周期明显拉长,资金链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企业技改意识不强。中长期规划改造项目较少,特别是设备更新、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改进等技术改造项目少,技改项目储备不足。
三、下步工作措施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继续发挥重点指标攻坚专班作用,每月进行会商研究,及时做好数据共享、分析研判,对重点企业情况、主要指标,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总结,及时通报情况、查找问题、弥补欠账。加强对工业用电量、工业总产值等先行指标的分析研判,对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提前介入指导。
2、加大企业升规纳统培育力度。把企业培育作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对纳入全县"准规上"库的睿宁服装、锦福伦服饰等10家企业,重点跟踪服务,特别是辅导企业做好"小升规"企业月度纳统工作。确保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增强新增规上企业拉动数据的红利效应,壮大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同时,加强对有退统风险的规上企业监测和帮扶,帮助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渡过难关,稳定规上企业库基本盘。
3、大力实施"百亿技改提升"工程。一是加大省、市、县关于技术改造的政策宣传讲解力度,营造浓厚的企业技术改造社会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组织实施技术改造投资的信心,技术改造项目按照纺织服装类投资200万元、装备制造类投资500万元以上、化工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差异化奖补政策进行奖补;二是将工作重心调整到制造业技改投资的培育和引导上来,重点抓好43个制造业技改项目的投资进度管理,加大影响投资进度的问题排查力度,抢抓三季度施工黄金季节的有利条件,"以丰补歉",加大对投资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做到应统尽统,争取三季度完成投资增幅转正的目标任务。三是加大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广,围绕我县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产业链规划和新基建工程,做好现有企业提升改造文章,继续谋划、发掘高层次、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加大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力度,完善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库建设、夯实储备库基础。
4、突出抓好为企业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和破解企业难题的"急郎中",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企政策,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强化产业赋能、企业培育、订单保障"硬措施",确保纺织服装、高端化工等产业运行止滑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