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建设统一大市场理论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9篇(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30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7分钟

一般来说,第一个十年,发展贸易,非市场社会贸易套利机会很多,这些机会激励企业家不断发现套利,从而意外地刺激了贸易市场的发展,贸易发展后导致商品短缺,会刺激下一个十年进入生产迅猛发展阶段。第二个十年,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需要投资,投资需要合作,企业的股权市场也因此而发展起来。生产的迅速发展,会出现商品大量过剩,需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的集约化发展,给城市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开启了下一个十年的国际贸易和国内城市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发展的时期。第三个十年,这个国家会变成世界工厂,同时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基建,房地产领域,都会迎来迅猛的发展。资产市场是这个时期的亮点。外贸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也让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机会和资金走向国际社会,大量的游客,也是这个时期的亮点。到第四个十年,市场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直接促进了资本市场,其重要标志是,储蓄开始降低,消费大幅度增加,而增加的幅度主要来自消费信贷。市场经济的标志是,不仅储蓄越多越有信用,而且消费越多也越有信用。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或者消费信贷,更多地是看消费习惯和消费量,假如你有50万储蓄,可以给一张黑卡,而你有100万的贷款,同样会给一张黑卡。

从生产方面来说也是如此,企业家变成了贷款家,每一个企业家,都有大笔的银行贷款或者其他债务,而且这种债务有马太效应,也就是说贷款的经历越多,反而信用越多。当然,企业的现金流量也是重要的,但企业的信用不会按照现金流量来计算,而是按照市场信用。资产的市值,股票的市值,营业额,还有现金流量,甚至个人的品质,团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信用值。

这时市场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但也可以看到市场的韧性和灵活性也大大提升了。作为一个消费者,努力获得的文凭,可以用来提升信用值,在资本市场获得较高的贷款,甚至获得利率优惠,来提前住上崭新的住房,或者开上崭新的汽车。作为一个企业家,不需要从修自行车开始干起,即使什么都没有,但有比较好的主意,就会吸引一样的人加盟这个团队,同时也能够从市场上找到喜欢不确定性和偏好风险的投资家创业投资。在这个时代,可能辛苦努力几年,依然是一个小团队,但从这一刻起,很可能因为获得了投资,团队规模翻倍,即使企业不上市,也会有一个估值,而作为企业家拥有很小的股份也会成为亿万富翁。

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让市场经济逐步获得了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秩序。可以相信,我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也逐步从秩序抗拒市场经济,到逐步适应市场经济,最后变成市场社会。当然,也可以看到,传统社会不会一下子消失,它作为秩序的力量,依然具有很强的韧性。社会对抗资本,社会排斥企业家,社会排斥信贷消费,依然到处可见,而且作为一股力量,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一直在捍卫传统的社会及其价值。在这种对抗中,可以发现,对抗有时候还可以变成对冲,在某个意义上控制市场风险,并给予每一个人社会安全港湾。在这里,家庭和传统社区是非常典型的非市场社会单位,也是让个人在充满机会但也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市场经济里能够遮风避雨的安全港。更重要的是,美好家庭和美好社区的期待,恰恰是很多人在市场经济里打拼的目标。在市场经济里,辛苦打拼,不就是为了自己和家庭,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享受社区的美好吗?

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自发的,也是哈耶克所说的自发秩序成长的过程。但这一过程,也是米塞斯所说的有意识行动的过程,躺平,并不能自动实现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的发展,更不会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中让传统的价值得以实现新的价值。

从政策工具意义上来说,需要明白的是,并不是一项政策出台,获得执行,问题就能够解决,或者政策目标就会实现。这一切都需要人的理性的行动,创造性的行动,都需要过程,通过过程获得自由,也就是富有活力和富有韧性的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本身的制度创新,治道变革,尤其是政府治理自身的市场化,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所需要的有限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多中心-专业化治理等,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一点,则不仅需要政府不断出台有利于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发展的政策,同时也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的需要,来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让政府新的治理,能够实现治道变革的目标。当然,无论如何,政府都是强制性的、普遍性的,政府的这两个特点,和市场及其社会的自愿性,市场及社会的多样性,是可能形成对抗的。但我们知道,有了适当的秩序,政府的强制性、普遍性,也可以成为市场的稳定器,成为市场经济普遍秩序的支持者,在某个意义上形成对市场经济风险的对冲力量,更好地支持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的稳定。

统一大市场要求消除流通领域制度障碍

"统一大市场"这个概念最初由欧共体提出。1992年,欧共体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是指其全体成员国共同的"欧洲单一市场"(SingleEuropeanMarket),或称内部市场(internalmarket)。"统一大市场"是中国人对单一市场或者内部市场的译法,强调了"统"和"大"。类似于把美国的"president"翻译成"总统"而不是"首席",强调了"总"和"统一"。这类翻译虽然没有错,但多多少少受到我国传统上的"大一统"思想遗产的影响。

我国政府使用"全国统一大市场"一词,是在2015年8月19日。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相关政策时指出,要坚决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路障"。

202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22年3月5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欧盟的统一大市场要求实现四大自由流通,即产品、服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为此要求消除各种有形障碍、技术障碍、税收障碍。也就是强调做减法。

中国搞统一大市场,还得加上"土地自由流通",即实现和维护"五大自由流通":产品、服务、人员、资本、土地自由流通。要实现"五大自由流通",也需要对现有的种种障碍做减法。当然所有这些自由流通不可能到自然放任的程度,总会受到具体法律政策的制约,尤其土地的自由流通尤甚。不过很多人对土地的更自由流通虽然顾虑很多,但是期待也很高。现在政府推行农地"三权分置",即实行农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集体成员,经营权归承包者,但可流转。至少农地的自由流通要到某种程度,使得农地资源在综合遵守不改变用途和占补平衡原则的前提下能够朝着回报率更高的方向配置,而且相关产权的完整和稳定程度,要能让银行放心地接受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要让银行放心,就要做到农地抵押品产权确定和价值稳定,容易被出手转让),要能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心地对农地土壤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长期投资(要求对农地的产权持有及其利用有长期稳定的预期,从而对其投资的成本收益有着长期稳定的预期),要让社会资本能够放心地下乡参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样)。

人员自由流通或流动的障碍,需要倚重户籍放开。如居民户籍,必然需要有个第一、第二居住地、工作地和纳税地,按照一定的居住地、工作地与纳税地原则,规定一个数年时限,全面放开户籍应该是可行。根本不需要区分城市的大小。没有人员的自由流通,就谈不上真正实现城乡融合。

统一大市场要求资本能够在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实现自由流通,资本的自由流通要求产品、服务、土地和劳动力(人员)都是自由流通的。这是因为资本的自由流通本身不是目的,资本需要能够与其他要素结合,转化成产品与服务,通过成功卖出产品与服务为需求者创造价值,为资本参与方实现自身的价值。资本资源需要通过统一大市场配置到其回报率更高甚至最高的方向。统一大市场需要对资本的持有、使用和流动提供高度保护。也就是要求反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主义,厉行产权保护,开放市场,公平竞争,尊重、善待和保护企业家,减少对企业经营生产的干预或者惊扰,减轻税费负担或者实行低税模式。统一大市场吸引资本也要求一种亲商立商的话语风格。统一大市场要求整个国家范围内都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授能环境。

产品与服务的自由流通要求物流行业也应该维持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从物流服务来看,目前民营物流集团尤其是快递公司的物流服务已经做到极致。重要和不重要物资的物流服务通过这些民营物流集团尤其是快递公司都能很好地解决。而且这种多渠道和多机构的标准化服务提供网络,最能保障全国的物流服务保持畅通。如果依赖某种单一的渠道,比如通过由某个政府部门建立物流集团,可能反而服务不到位:该物流集团没服务到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就会遇到麻烦。即便是政府的重要物资的物流服务,根据招标签定合同、委托大型民营物流集团运输也是不成问题的。政府部门成立的物流集团,最好按照辅助性原则来运营:市场和社会能做的,政府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放任市场和社会去做;市场和社会做不了的,政府在对自身能力组织论证后承接这部分工作。

另外,从农村的物流来看,农业生产资料厂家直接对农户送货上门,生活物资通过快递系统和其他物流渠道到店到家,物流问题基本上是解决的。在甘肃一些非常边缘村庄的生活物资的物流,往往是快递和其他物流公司送货到乡镇一级,再与本地的邮局或者运输单位联手解决。国有物流或者供应企业可以凭自己的竞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而没必要赋予其特权地位。

英籍经济学家哈耶克和德国经济学家欧肯强调在市场中应该维持一个竞争秩序,这是非常重要的。欧肯认为应该由政府来建立和维持一个竞争秩序,政府自身还需要依法治国的框架内运作,而竞争秩序由七项原则构成:一个有运作能力的价格体系,币值稳定,私人产权,契约自由,承担责任,以及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前后一致性。哈耶克甚至认为,需要区分竞争秩序和所谓"有序竞争"。竞争秩序强调消除市场扭曲和竞争限制,畅通竞争过程。竞争秩序下的竞争是绩效竞争。绩效竞争的好处是多个竞争者接受一套同样的赛则,至于谁是最终胜出者,由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说了算。不能事先规定胜出者。"有序竞争"在建立和维护竞争秩序之外,做出种种限制性规定,包括事先规定胜出者。事先规定胜出者的"有序竞争"必然不是绩效竞争,必然缺乏生命力,也会导致整个经济缺乏活力。

如何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是份破立并举,紧扣问题意识的重要文件。《意见》提出两"打"两"建"的总体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很显然,两"打"是两"建"的充分条件,没有两"打",难以两"建"。如何两打呢?我们认为需要四个一着手,即一个树立、一个优化、一个推进、一个删繁就简。

一个树立,即树立市场主体是统一大市场的主角,而不是配角。2021年我们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5亿户,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蓬勃力量。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排忧解难、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阻碍,才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市场主体最主要是企业家群体,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上,除司马迁对企业家进行树碑立传外,统治阶级基本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企业家或者说商人受到长时期的压制或打击,这是中国长期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经济难建立的历史原因。树立市场主体的主角位置,就需要给予企业家稳定的预期和可靠的折腾拼搏的空间,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

一个优化,即优化商品市场的流通体制,降低流通成本。经过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我们商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地区分割已经大幅度降低,除了少数商品外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比如各个城市随处可以看到产自全国的水果,长三角还实现了包邮区等。但是商品市场的物流成本还居高不下,这是制约商品市场进一步建立高效大市场的堵点,需要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物流市场,打通断头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降低物流成本来解决。

一个推进,即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相对于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和全国大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要素市场的市场一体化主要推动人口的自由流动、土地的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资本市场的城乡一体化和大市场建设。虽然户口制度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人口自由流动特别是自由向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流动以及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还没有完全实现,需要进一步放开大中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户籍规制,严禁借搞城中村改造驱除xx工,逐步给予在大城市xx工市民化待遇,特别是教育与医疗待遇,尊重xx工的回乡与否的选择权利。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自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理论上取得了进展,但实践上步子迈得不大。下大力气推进人口和土地的市场化和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当前要素市场一体化的主要突破点,率先推进大城市周边50km的城乡土地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国特殊的城市化背景造成了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就医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需要逐步提升将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水平率先做到城乡一体化,同人同养老医疗待遇。

一个删繁就简,即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各种规制,删繁就简。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是统一与市场化的辩证统一,本质上还是政府与市场的问题。在一个市场化程度不太高、市场经济时间比较短的国家,强调有效政府有为市场更有现实意义,有为市场的发挥的程度高低取决于有效的政府作用发挥,有效的政府是有为而不乱为、删繁就简,突出竞争政策作为规制主导的政府,是润物细无声、始终如一地坚持给予市场主体稳定和可信性预期的政府。正如《道德经》说的:不知有之。又如《道德经》所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政府作用的有、无都是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维护有利于建立统一大市场的竞争规制。

统一市场与激发企业家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内容很丰富,官方和民间已经有许多解读,我这里主要是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简单谈谈我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期待。

首先,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简单地说,企业家精神就是保持警觉,努力发现市场中还未被利用的机会的精神。比如说,同一种商品在一个地方卖的价格高,另一个地方的价格低,就会有嗅觉灵敏的企业家低买高卖,赚取这种差价。

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第一,企业家精神能够推动市场趋于供求均衡。有人可能认为,我前面举的例子太简单了。确实是这样,如果存在非常明显的价格差,那么谁都知道去赚差价,差价很快就会被抹平了。所以,这种容易得到的知识,很容易就会被利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白白捡到这样的便宜,不过,敏锐的人会不断地去寻找那些还没有被利用的机会、难以被发现的机会,乃至风险很大很不确定的机会。这是因为在不均衡的市场中,未被利用的交易机会意味着有利可图,利润的诱惑引发的企业家发现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纯利润也就是差价会逐渐消除,供求趋于一致,市场趋于协调。理论上,当在给定基础数据即消费者偏好、资源和技术的情况下,如果所有的交易机会都得到了利用,那么市场就达到了均衡。主流经济学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具有趋于均衡的能力。但是,这种说法只是针对那些显而易见的供给和需求而言的。实际上,计划经济情形中,在表面均衡现象下,可能还存在大量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未得到最佳利用的供给。企业家会努力发现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努力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提供服务。

第二,企业家精神意味着创新。这与第一点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人认为,创新是打破均衡的行为,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强调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努力发现和利用尚未被发现被利用的机会,他发现这样的机会,必然意味着他发现了一些新的知识,新的信息。而他利用未被利用的机会的形式,可能是提供新的产品,可能是以新的方式生产已有的产品,可能是把产品销售到新的地方,甚至可能是开辟一个新的行业。总之,必然要与已有的东西不同,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赚取利润。这些创新让供求更加协调更加平衡了,所以,企业家创新与市场的均衡化趋势不但不矛盾,而且企业家创新正是均衡化趋势的动力。这就是哈耶克所说的,市场对分散知识问题所提供的解决之道。

既然企业家精神这么重要,那么问题是,怎样才能激发企业家精神呢?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其实并不神秘,也不困难。因为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专属于任何人的,每个人都有发挥企业家精神的潜力。我们这里谈企业家精神,来自于英语或者法语"entrepreneurship",企业家指的是敢于承担不确定性、有远见的人,而不一定要创办企业,或自身拥有生产资料(生产要素)。在合适条件下,每个人都有可能发挥企业家精神。发现和利用别人没发现的机会。这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

很多人担心,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后人工智能会不会代替人?在那些不涉及"纯粹无知"(即未知的无知)的领域,人工智能可能做得比人好得多,但人工智能本质上不具有创新性,不能主动发现真正的新知识,也就无法解决那些真正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鼓励发扬企业家精神,主要的举措就是放开市场准入,让任何人都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去寻找交易机会,这样,许多原本不为人知的知识才能得到利用。关于这一点,中国在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成功的企业家,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赚取了第一桶金的人,他们往往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有些没有正规的文凭,有些即使受了高等教育,也转了行,但他们都有敏锐的眼光,有善于把握机会的头脑。因此,尽量不要为市场主体设置地域障碍,行业障碍,或者其他有形的无形的障碍。我看到《意见》里面有相关表述,这是很重要的。《意见》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做了很多规划,有些难以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但全国放开市场准入可能是相对容易办到的。

鼓励发挥企业家精神,要允许企业家犯错。企业家精神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既然是创新,那就免不了会失误,甚至会有突破现有的规则的行为。如果我们只鼓励正确的创新,不能接受错误或不良的后果,那可能就没有创新了。因此,制度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弹性,一定的容忍度。

企业家精神本身不是生产要素,发挥企业家精神也不需要以企业家自身拥有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为前提,但是,企业家作出决策后,需要配置资源来完成这些决策。因此,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尤其是废除各种垄断,对企业家精神真正得以实现,也是非常关键的。

企业家是市场主体,他是由自己来承担决策失败的后果,他会权衡得失利弊作出决定。而行政机构或行政官员并非是市场主体,相应地也不承担盈亏等后果。此外,他们所处的角度不同,不具备市场主体所具有的知识。所以政策层面应该是为企业家提供和维护竞争规则,而不是具体指导企业家该怎么做。

竞争、垄断与企业家精神一种市场过程理论的视角

2022年是不寻常的一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份政策文件针对的问题切中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顽疾,《意见》所提要求和实施举措必将对中国经济未来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我们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

第一,"市场竞争"至关重要。就像竞技体育和考试一样,我们事先不知道哪些人胜出,所以竞争作为一个发现程序是必需和合理的。竞争是发现某些事实的程序(aprocedureforthediscoveryof......)。充分而活跃的竞争是一个完善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只有保障存在竞争,维护公平竞争才有充分、活跃的竞争。竞争为什么重要?因为"竞争是一个发现程序",正是活跃的竞争使市场达到一种统一性和一惯性。市场中的各种要素和产品的价格、数量、质量、更优的生产方法,甚至还包括有些要素和产品的空间布局,新技术和新产品对旧有产品和技术的替代,都是靠竞争来"发现的",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事先并不存在。因为如果人为阻碍了市场竞争,等于阻碍以上发现,资源配置优化无从谈起。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质意义是保障竞争的发现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意见》针对我国经济社会中以下方面存在的不足、阙如甚至阻碍: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一致的政策和做法;各行其是的市场制度规则,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制约商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的关键堵点等等。《意见》提出目标,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建设国内统一大城市,同时也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秩序,联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产品流通成本,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障碍。

《意见》要求,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小循环,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重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强化市场竞争以激励创新。

第二,竞争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理解企业家的功能和作用,对于社会进步和公共福祉十分重要。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市场过程的驱动力量,在市场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企业本质上是企业家精神实验室,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重要性就像工作机会对找工作的人一样。因此我们要倍加珍视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熊彼特意义上创造性破坏的执行者;是奈特意义上的"不确定性"承担者;是米塞斯意义上的"行动者";是柯兹纳意义上对利润机会保持"警觉"(alertness)的人。正是企业家精神,在利润激励下努力发现资源配置错误、纠正资源配置错误;组织研发和创新,驱动市场过程;协调市场中成千上万的分工和交易,形成合作秩序。无论是"套利"还是"创新"行为,企业家精神都在驱动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优化、创新和技术进步。

与此相关,《意见》就市场的基础制度与规则、要素和产品市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提出具体要求和政策举措:第一、建设统一大市场首先是市场基础制度和规则统一,其中包括严格和稳定的产权保护制度;统一的市场自由准入制度;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实行"全国一张清单",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统一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第二、建设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放开劳动力在全国自由流动,加快xx工市民化进程。存量建设用地和增量建设用地使用权指标允许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建设统一的资本市场。统一资本市场的重点在于"进入"与"退出"自由,以及其他扭曲因素导致错误投资。

第三,正确处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垄断是竞争的大敌,政府的核心职能除了保障财产权和契约自由以外,保障"自由企业与竞争秩序"是与前二者几乎同等重要职能。无论哪种企业,以其足够的地位和力量足以侵害到个人权利时,政府有必要保障"竞争秩序"---使竞争变得有效,以至于这种侵害尽可能少发生。如何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并不是靠简单的常识和直观所能知道的。

"垄断""不正当竞争"不能用简单贴标签给企业,也不能简单看企业产品市场份额(是否市场支配地位),或者行业中同业竞争的企业数量来判定,而必有其坚实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支持。竞争的"充分条件"是市场活动中的自由准入(freedomofentry)。并不能简单想当然地认为"垄断"是与"竞争"相对立的概念,这里我们需要严格区分两种垄断:一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二是经济垄断。只有前者与竞争相对立,而后者则与竞争是兼容的关系。反垄断立法和政策制定主要针对第一类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仅当有特殊例外情形时针对第二种垄断(经济垄断)。经济垄断是企业家发现、研发和创新等合法途径导致的企业产品在市场中占有临时性优势地位,但这个行业始终是准入自由的,他永远面临潜在竞争对手的竞争xx胁。经济垄断产生的地位和收益是对企业家发现、研发和创新的回报,一般有利于社会的福祉,仅当经济垄断出现明显的侵害消费者权益或者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时,反垄断调查和执法才对这种例外情形作出反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