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X市委工作会议暨全市“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总结部署会上的讲话(第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91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分钟

三、聚焦"再造一个新X"使命任务,以"寻策破题"的结果导向,脚踏实地干好2024年工作

(一)围绕抓重点难点,坚定不移强链条、建集群、兴产业,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继续坚持"工业立市、旅游兴市、海洋强市"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升级白茶、海洋、文旅等特色产业,做好金色、白色、蓝色、绿色、彩色五篇文章,以"产业融合"执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主导产业要突出招大引新强链,激发千亿动能。

要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紧扣锂电新能源、冶金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积极融入X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核心区建设,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优化"3+X"先进制造业体系,力争全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新能源产值突破600亿。要抓好锂电项目建设。着眼能级跃升,服务X时代1-4#超级工厂达产满产,推动5#超级工厂和邦普二期、凯欣二期、汇得二期、X财金等重点项目动工建设,确保邦普一期全面竣工,持续建强主导产业新质生产力。要突出精准招商补链。坚持研究产业,新一年要聚焦储能、复合铜箔、硅基负极、新型正极等锂电产业发展方向,全力招引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石墨、碳硅等新型负极材料和锂电池用铜箔、铝箔、电子配件等配套产业,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储能专用的锂电池产品以及"光储充"一体化终端产品等上下游重点项目、龙头企业,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圈。要优化园区载体平台。科学谋划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专项债项目,完善前岐-双岳、店下-龙安、佳阳三个千亿产业片区水、电、路、网、码头、应急等基础设施和生活区配套项目。抓好店下-龙安片区新材料高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推进鼎盛钢铁一期产能提升,二期产能置换,建设绿色生态钢铁生产基地。

农业产业要围绕优化"1+2+N"产业格局,实现突围突破。

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农林牧渔并举,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计划,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订单农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1.稳定粮食生产,书写金色答卷。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守好X粮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占补平衡管理,组建项目专员队伍,发挥农垦集团作用,攻坚撂荒地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各乡镇要尽快摸清耕地保有量底数,尽早谋划全年项目占用耕地涉及"进出平衡"和占补平衡等指标,确保按期完成耕地恢复任务。要提前落实补充耕地选址,做好土地流转、地面物补偿、测量、设计等前期工作,确保3月底前完成设计批复。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1.68万亩,稳步推进潘(番)岐头围垦和店下万亩高标准"美丽田园"建设,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要持续"加码"粮食扶持政策,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确保粮播面积稳定在19.49万亩以上。要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加快建设粮食应急储备库,提升储备安全等级。

2.做好"三茶"文章,壮大白色引擎。坚持X白茶"3+2"发展方向,促进全产业链条提质增效,力争2024年"X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保持在全国前五,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控制在30.5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65亿元以上。要繁荣"茶文化"。坚持以文化创新引领消费市场,加强白茶文化与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结合本土太姥山、嵛山岛、畲族等多种元素,打造最美茶空间、大众茶馆、白茶市集等新消费场景,发展"白茶+"新模式新业态,提升白茶品牌"产品力"。启动建设"世界白茶中心"城市地标,抓好白茶博物馆、白琳古茶街、江美高标茶园、华熙元白茶小镇等项目建设,提升佳阳"三茶统筹"学习实践基地,办好"茶BA"篮球赛。今年,X白茶文化系统要继续冲刺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X白茶文化影响力。要升级"茶产业"。全面推广茶园基地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多形式开展茶园基地化企业责任认领,制定茶园灾害险、茶叶保价险、政府公共仓准入奖补等政策措施,全面实施生态茶园"两好两替代",开展茶园土壤优化试点,推动茶产业"绿色升级",以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要提升"茶科技"。完善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加快数字白茶、气象白茶、茶青电子秤、白茶星级评价等应用对接,努力实现白茶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提高全产业信息化水平。扶持发展白茶电商,鼓励茶企、茶农、茶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相关部门要抓紧研究配套政策,在平台拓展、流量扶持等方面给予优质电商、品牌更大支持。要强化品牌保护。抓紧启动白茶公共仓,引入区块链技术,强化地理标志保护、质量安全管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引导茶企茶人树立个人IP理念,自觉保护"品牌资产"。要坚持"走出去"。借势"一带一路"深化合作和"茶叙外交"文化输出,抓好双品牌营销推广,办好"开茶节"、国际白茶大会等重大活动,推进以"春开(开茶节)、夏赛(斗茶赛)、秋敬(敬始祖)、冬藏(收藏节)"为主题的品牌推介,建设香港、上海等对外推广交流中心,加强X白茶文化输出和商业合作。

3.坚持向海图强,激活蓝色粮仓。深化海洋渔业"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新一轮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筹备申报,抓好智慧渔港、平安渔港、绿色渔港、产业渔港等四个方面14个项目谋划布局,加大25个渔港项目攻坚力度,打造集渔业生产、商业贸易、滨海观光、旅游综合服务等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型渔港经济区。要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建设人工鱼礁、深远海装备养殖、海上平台和岸基配套等,加快推进兴旺坛紫菜良种场、嵛山芦竹观光式育苗科普基地、湾外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坛紫菜养殖玻璃钢撑杆提升改造等设施渔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大黄鱼苗、桐江鲈鱼等特色品牌,积极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要推进海洋渔业与水产品精深加工、三产服务业有效衔接,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深化水乡渔村提升改造工程,促进海洋渔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4.放大农业特色,做好绿色文章。围绕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建设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加快实施"花香果海""金山银山""畜牧业三稳三提升"等行动计划,力争"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突破350亿元。要因地制宜发展四季柚、脐橙、苦柑、杨梅等规模化水果种植,推进蚕豆上山试点,抓好槟榔芋品种改良,推广管阳竹林经营模式,探索推广山苍子等木本油料套种项目,进一步做大特色农业规模。要强化生猪产能调控,确保规模化养猪场保持在26个以上,继续优化"玉米-山羊-羊粪肥茶"等绿色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推进设施蛋禽、肉禽和草食动物规模化养殖,提升鲜蛋、生鲜乳自给供应水平。要加快食品谷产业园建设进度,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支持企业引进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鼓励发展中央厨房等模式,开发净菜加工、冻干食品、"年菜"食品等。深化"吃在X"品牌打造,加快"中国黄椒之乡"公用品牌创建,强化四季柚、槟榔芋等种质资源保护和地理标志品牌保护,推进栀子花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办好栀子健康产业发展大会、采摘节、丰收节等农业节庆和品牌推介活动,带动特色农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文旅产业要坚持"一山一岛一湾一湖"思路,释放消费活力。

聚焦创建全国旅游百强县市,实施全域旅游建设工程,不断丰富文旅业态,完善旅游场景、促进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绽放多彩魅力。持续推进主景区改造,加快太姥山旅游基础配套、太姥山岳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万人海鲜大排档等项目建设,推动露营基地、森林树屋等项目落地运营。启动嵛山岛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完成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灶澳观海民宿、海岛秘境建成投运,打造高品质海岛民宿样板区。统筹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海岛综艺等活动落地,打造跟着赛事、非遗、音乐去旅游文旅活动品牌,推出一批休闲露营、白茶体验、民俗文化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消费链,努力形成一批独具X特色的城市IP。强化事件营销,瞄准长三角和大湾区,充分发挥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宣传推广作用,以短视频、融媒推介、高铁广告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现X四季风光,不断提升"海上仙都·自在X"旅游品牌知晓率。

(二)围绕抓短板弱项,坚持不懈解难题、强基础、优环境,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直面差距、攻坚克难、精准施策,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1.提升城市品质。突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坚持"东扩、南移、面海、环湾"发展思路,全面落实X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启动海湾新城等环玄武湖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加快推进世界白茶中心片区修建性详规编制,重点打造铁锵片区、海湾新城及玉塘片区,加快推动X城市建设从桐山溪时代进入玄武湖时代。抓紧完善新区配套,稳步推进鹿龟山综合性公园、八尺门潮汐公园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启动流美大桥危桥重建,确保玉塘大道三期建成通车,实现环莲峰山道路闭合。合理布局新区公共交通、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和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引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推动城市管理"智变"升级。有序推进旧城更新,加快南北片区改造,抓好溪西老街修复保护利用,妥善解决主城区危旧房问题,全年改造老旧小区5个以上、背街小巷10条,新改建污水管网8公里、福道5公里,新建口袋公园5个以上,持续留住"桐山记忆"。

2.打造"一镇一品"。立足山水风光、空间区位、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突出发展特色,形成一批实力强、人气旺、环境美的特色农业大镇、新型工业强镇、魅力旅游名镇。太姥山、前岐、店下、龙安、贯岭、白琳等有一定工业基础的乡镇,要主动融入市域工业体系整体布局,抢抓"3+X"先进制造业体系发展机遇,强化项目谋划引进,加大闲置厂房、土地盘活处置力度,推动低效用地"腾笼换鸟",为项目落地做好前期储备。点头、管阳、磻溪、叠石、佳阳、沙埕等以发展农业、渔业为主的乡镇,要立足自身特色,抓好茶叶、栀子、甘薯、槟榔芋、林竹、大黄鱼苗、坛紫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太姥山、嵛山、硖门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要结合金牌旅游村创建,建设一批农业体验、生态康养、体育休闲等特色乡村,探索发展创意研学、海岛旅游、避暑夜游、登高露营、祈福朝拜等新业态,形成环沙埕湾生态城镇带。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化城乡供水和农村污水治理、网络、通信、电力等工程建设,推动5G、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向农村延伸,加快东南沿海供水三期工程、磨石山至石头尾园区配水工程、单村入户供水等项目进度,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配套短板。

3.守护绿水青山。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响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保卫战,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和反馈问题整改,继续推进工业炉窑污染治理和小锅炉转型退出,深化店下溪、吉溪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空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强化生态保护,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桐山溪省级美丽河流、X东部岸段国家级美丽海湾建设,深化乡村"五个美丽"创建,加快建设美丽X。大力发展循环产业,坚持"碳减排"与"碳增汇"并举,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探索融入零碳排放、碳汇利用等内容,推进园区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在集中供热、照明系统、危废处置等多个方面提升园区绿色属性,培育一批低碳园区、绿色企业。重点发展光伏等绿色能源设施,推进核蓄风光储海洋能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推动核电5、6号机组开工,X核电390MW海上光伏二期、台山岛风光柴储一体化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确保X核电200MW海上光伏项目完工,推动X海上风电场A区、B区项目进入竞配,打造"零碳产业链",做大做强绿色经济。

(三)围绕抓改革创新,全力以赴提效率、聚活力、增势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大力倡导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打破观念束缚、体制羁绊,以更加主动的态度、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激发各方面强大动能,构建资源配置能力强、体制机制活、服务效能高的发展新高地。

1.推进重点改革出新出彩。聚焦要素保障、财税金融、政府治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谋划更多务实举措,积极探索高效集约改革路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破局开路。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探索建立全环节全流程要素保障体系,充分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金融、人才、数据、技术等要素潜能,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学习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等试点经验,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用地效益。围绕服务新能源、白茶、汽摩配等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供应链金融、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普惠金融信用创建等数字平台优化升级,完善"平台+数据+金融"服务模式,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高标准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乡镇(街道)片区联合监管执法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3项新承接改革试点,挖掘"闽浙边界发展""粮食安全""X白茶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等改革创新亮点,推进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实验试点通过民政部验收,要推出具有X标识的改革举措,培育一批具有X特色的改革品牌。

2.推进科技创新做实成势。聚合各类创新资源,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促进汽摩汽配、食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科研与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全年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15个以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省、X市和X市人才新政,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机制,优化"人才驿站"服务,大力培育省、X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3.推进消费服务优化升级。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重点推进江边综合物流等10个物流园项目建设,推动羽润环湾大酒店竣工营业、天湖时代酒店一期完工。鼓励农产品、海产品、地方特色小吃等创新消费场景,开发速食食品、开展电商业务,力争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以上。抓好"小升规""个转企",引导餐饮、旅游类企业申报纳统,抓好主辅分离、限上企业培育,争取更多成长型服务型企业入库纳统,全年新增入库企业20家。

(四)围绕创一流营商环境,持之以恒转作风、减流程、优服务,着力营造更好发展氛围

树牢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导向、企业口碑为第一标准、企业发展为第一目标,优化服务流程、破除隐性壁垒,形成服务质量最优、办事效率最高、保障政策最活、创业生态最好的投资洼地。

1.持续优化服务水平。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推动省营商环境监测事项一级指标排名晋位升级,确保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要推进政务服务再提质。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和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进一步打造"X服务"X模式升级版。要推进营商环境再提升。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一揽子政策,发挥四大产业发展服务队和项目专员队伍作用,健全企业服务协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机制,探索"惠企政策"直达应用,持续深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要推进项目机制再优化。建立"四个即"工作机制,发挥"三级会商"作用,打通"帮办代办"绿色通道,逐步实现"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办证",助力项目审批提速提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