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论述调查研究的重要文章-40篇(第25/4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61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21分钟

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工作的"总抓手"

1944年到1945年,陈云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当时,陕甘宁边区加上晋绥边区共有150万人口,却要养活5万脱产军民,财政极端困难。物价飞涨,1942年比1941年上涨了3倍多,1943年又上涨了20多倍,边区人心不安,群众拿着边币抢购物资,对当时的大生产运动,是个巨大的冲击。陈云到任后,迅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后确定了发展生产、加强外销、减少印币的总体思路。他几乎每天都去延安南门外新市场转一转、看一看,随时了解和研究市场情况,及时和边区银行的干部交换意见,对边区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交易情况了如指掌。一年后,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状况有了根本好转,基本生活物资正常交换。

陈云在西北财经办事处一年的工作中每天都在进行调查研究,随时掌握第一手数据和资料,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依据。在陈云看来,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越困难的时候越要细致调研,绝不能草率下决定,只有找到困难和问题的核心,才能找准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才能扭转局面、摆脱困境。这一年的经历不仅为发展边区经济、保障人民生活作出了贡献,也为陈云日后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部署的"定心丸"

1978年底,中日双方达成总投资320亿美元建设宝钢的合同,其中中国国内投资200亿人民币,这对当时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00多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来说,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1979年初,我国对22个国外引进的重点工程重新安排建设计划,宝钢是其中最大的项目,列为需要重新审议和调整的项目首位。宝钢对外已签的合同由于国家缺少现汇而无法批准生效,待签的一大批合同的对外工作也告停顿。当时很多人有悲观论调,认为"建成后每年只能支付利息、贷款,几辈子也还不清""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后遗症"等。1979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请陈云出面解决宝钢问题。陈云先是在北京召开了多次调研座谈会,详细了解了宝钢的来龙去脉;然后又亲自到上海,听取上海市负责同志以及宝钢工程指挥部负责同志汇报,认真了解情况。同时,安排人到现场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1979年6月16日,陈云对宝钢建设提出了"宝钢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第一个大项目,应该做出榜样来","干到底......举棋不定不好","对宝钢要有严格的要求,甚至要有点苛求","宝钢建设只能搞好"等建议,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向中央的专题报告并经中央批准执行,为宝钢的建成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云对宝钢的调查研究,既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也说明了实事求是做好调查研究对决策部署的至关重要。陈云用了50天的时间,从各维度各层面认真细致深入调查研究,摸准实际情况后又站在国家信用和形象的高度,提出了符合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工作方针,扭转了宝钢建设初期的困境。这样一个在当时看来超大规模的投资,如果没有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没有详细充分的数据支撑、没有历史担当的胸怀气度,是很难下定决心作出决策的。

陈云在工作中,长期坚持调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越是面对困难,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用调查研究的手段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实作风和"交换、比较、反复"的严谨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陈云与调查研究》这本书,为党员干部学习、实践、运用调查研究方法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宝贵参考。

习仲勋与调查研究

早在抗日战争中期,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对习仲勋的鉴定中有这样一句评语:"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由此可以看出,习仲勋一生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走出"衙门",深入实际,"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

习仲勋曾经讲,共产党和人民政权,是替老百姓服务的,就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把屁股放老百姓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这是调查研究的根本立场;要做好调查研究就必须走出"衙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人民群众找到最恰当、最真实、最正确的办法。

1943年春,习仲勋奉调占陕甘宁边区人口1/3的绥德地区担任地委书记。他到任后,即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广大干部群众包括地方士绅在内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很快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有了全面的了解,尤其对抗战以来当地特殊的复杂政治状况与斗争形势做到了心中有数。根据党中央指示和面临的实际情况,他提出:深入调查研究,扩大党的宣传,用党的宗旨、方针、政策教育干部群众,处理好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当地干部和外来干部、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之间的关系,彼此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于留在人民政权和学校中的旧职员,也要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使他们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社会事业服务。

1942年12月,毛泽东发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提出了发展生产是边区最中心的任务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为了使发展生产这一中心工作迅速开展,习仲勋要求机关干部不仅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要深入农村,推动大生产运动。他同时决定带领调查组,到郝家桥村进行一个月的蹲点调查,以便取得经验,指导全区工作。

习仲勋带领工作组通过一个月的蹲点调查,座谈访问,个别指导,总结经验,帮助群众改革完善农业生产措施,理顺了土地租佃关系,制定了扶持贫困农民、教育落后分子、改造二流子的措施,提出了组织群众移民南下,实行变工互助、精耕细作意见。地委根据调查组在郝家桥总结取得的经验,讨论通过了绥德地区生产计划和移民工作方案,一时间在绥德以至全陕甘宁边区对提倡自力更生、劳动光荣和发展生产、减租减息、厉行节约、渡过难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至当年年底,粮食生产取得了较好收成,基本解决了全区52万人口吃饭问题。

发现典型,学习先进,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习仲勋曾经讲,我们的工作人员,既然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就应该站老百姓中间,万不能站老百姓头上。如果我们"板起面孔,摆起架子,叫人家一看他,是个'官',是个'老爷',那就很糟糕"。他认为,群众中蕴藏着很大的积极性、创造性,有许多典型模范人物。要做好工作,就要当好小学生。这不仅是个作风问题,还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