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合集12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4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2分钟

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12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吐鲁番市,先后考察了葡萄沟、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交河故城,了解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情况。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主动用好"信仰之笔、实干之笔、为民之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用好"信仰之笔",绘就一幅"村美民富,和谐安定"的风展红旗图。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党建强村、党建富民"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肩负起动员群众、教育群众、领导群众的重任和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绘就一幅"村美民富,和谐安定"的风展红旗图。

用好"实干之笔",绘就一幅"稻粮丰硕,鱼肥水美"的富春山居图。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要办好自己的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广大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要牢牢抓住产业和经济这条主线,脚踏实地发展产业,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将产业发展基础打牢,把乡村产业搞活,让广大农民通过产业兴旺致富,收获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绘就一幅"稻粮丰硕,鱼肥水美"的富春山居图。

用好"为民之笔",绘就一幅"水乳交融,民心相通"的乡村振兴图。亲民之道,在体恤民隐。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首先要了解群众所需。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多到基层去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去看一看,做广大农民贴心人。更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磨炼,练就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充分发挥"挤"和"钻"的精神,认真学习各项乡村振兴政策,充分把"政策"当成斩掉群众困难的"利剑",把工作重心和精力热情集中到为基层群众服务上来,集中到暖民心解民忧上来,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正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争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了新疆大学、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了解新疆加强人才培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党员干部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新疆之行"中汲取经济建设、民生服务、文化事业等重点领域的工作方法,胸怀"国之大者",更好地为建设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贡献力量。

从"再接再厉,前途光明"中感悟"经济建设"是"国之大者"。两千多年前,一串串脚印、蹄印、车辙贯穿新疆的草原、戈壁、雪山,开拓出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兴盛久远。201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新疆牢牢把握住了新发展机遇,让千年丝路穿越历史风沙,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欣慰地说,"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新疆的经济飞跃中汲取"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智慧,提振"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斗志,将各地区的经济建设积极融入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中来,因地制宜激活"新引擎",积极落实配强"转速表",让发展的"东风"吹送"经济之花"大放异彩。

从"我很重视社区工作"感悟"民生服务"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很重要,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多工作都要靠社区去完成。"社区是最接近群众的基层党组织,社区工作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社区基层党组织要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社区各方面服务工作搞好,将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旗周围。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涵养"此花此叶常相映"的服务态度,身入基层更要心入群众,把工作"沉下去""落到底",在"接地气"中"务实效",真正了解人民的急难愁盼,真正解决好燃眉之急,做好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勤务员",不断增进人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从"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中感悟"文化事业"是"国之大者"。穿越五千多年的历史烟云,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离不开强大的向心力、包容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好保护者、传承者、展示者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义务。"学不可以已",党员干部尤其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了解、学习传统历史知识、各民族文化精粹,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内源,增强保护意识守护好"精神家园";"走近"更要"走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含菁咀华中增进文化自信,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等创新方式让古文明之树在现代沃土上"开枝散叶",做好"文化活水"的传承者;积极搭建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发挥文明互赏互鉴的"乘数效应",让全世界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瑰宝"的经典魅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2022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赶赴新疆考察,习近平首先先来到新疆大学进行考察,突出习近平对青年人才的重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寄予了厚望。不论时代如何发展,青年都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中国的"复兴梦"还需要靠广大青年来实现。青年人要心怀理想,不断提升自己,谱好"三部曲",使之成为青年人的专属"BGM"。

"主题曲"--爱国之曲唱响神州。爱国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每个国人都应该读懂的精神内涵。爱国精神源远流长,像一条主线贯彻整个华夏历史。从先秦时期的"视尔不臧,我思不閟",到唐代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再到清代的"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些无不说明了从古代起国人血液里就流淌着浓浓的爱国情怀。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并发扬这种精神,并努力将这种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做到不说"辱国话",不做"损国事"。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不让国内外有心人士挑起地区之间的矛盾,时刻谨记国家要发展,稳定是关键。

"圆舞曲"--敬业之曲激励人心。敬业是新时代中国对青年人的要求,青年人要想干成一番好的事业,必须学会爱岗敬业。《尚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就是敬业的体现,既志存高远,又辛勤工作。广大青年要向前展望,心怀理想,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勤勉工作,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广大青年干部要不忘初心,将党的使命和人民的期望放在自己肩头,认真负责,艰苦奋斗,敢于实践。青年党员干部要"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待。广大青年要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进行曲"--修身之曲升华灵魂。"修身"一词指陶冶身心、提高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如何修身,多看书创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陶冶情操,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身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多接受党的思想,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以党的章程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党性修养,在日常完成党的工作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修正,提高思想境界。先"修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愿广大青年不断提升自我,完成自己的抱负,担起国家的重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了新疆大学、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了解新疆加强人才培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抓好人才引进,培育人才队伍,必须坚持目标导向,精准发力。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各地要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上下真功夫,出硬招实招真招,得人才更要得人心,让人才愿意来、留下来,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找准定位、靶向"引"才,把"实际需求"作为第一考虑。准确定位、明确需求是招才引智的前提。要立足当地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切实摸清当地人才家底,准确把握当地人才队伍结构和制约人才队伍发展的短板弱项。引进人才,不是学历越高越好,人越多越好,而是岗位刚好需要,专业刚好对口最好。引进人才,要做好"精"字文章,把握"准"字导向,既要立足本地,鼓励当地人才返乡创业,打好"乡情牌";也要打开思路,吸引外来人才落地生根,打好"政策牌";也要优配班子,发挥年轻干部有生力量,打好"责任牌"。要以"硬杠杠"选人,弄清楚"选什么人"和"哪里选人"的问题,严把选人"政治关""能力关""作风关",找准乡村振兴"需求点",制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办法,明确引才目标、路径、主体、范围等,打破地域限制,打破学历限制,打破思维定势,以更广的视野、更活的形式、更优的政策去"引才",推动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创新模式、科学"育"才,把"能力提升"作为重要任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重大育才工程,始终把人才培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是时代要求,更是强国之举。各地要通过搭建农村实用培训平台,选派到农业技术学校,聘请技术专家下乡指导,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互联网"等培训模式,提升乡村人才生产工作技术、现代农业经营本领,培养出农村实用型、实干型人才。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准方子,确保月月有收获、年年有安排,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高校、干部学院等联合办班,学深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又要依托红色资源,打卡"红色地标",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要有计划、分批次把人才选派到乡村振兴重点村去真刀真枪磨砺,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增长才干。要精心选派人才到模范单位挂职锻炼,让他们更新理念、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实现自我提升。

搭建平台、合理"用"才,把"人岗相适"作为基本准则。"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培养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能否合理用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才是关键。如果只引进不培养,只培养不使用,人才就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各地要用好人才,着眼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需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大胆使用年轻人才,及时重用成熟人才,适当压担子,合理给位置,让人才在岗位上得以施展才干、大显身手、脱颖而出。要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格局,坚持"人岗相适、以事择人"的原则,把人才的特长优势与岗位的需求相匹配,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让优秀人才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最大的价值。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用其长、容其错、避其短,为敢担责、能干事的优秀人才撑腰打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郁氛围,让其放开手脚、消除顾虑、专心致志投身到乡村振兴浪潮中去。

强化保障、诚心"留"才,把"正面激励"作为主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引才引智计划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大批人才翻山越海奔赴而至,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然而,这些异地招来的人才受到当地风俗习惯和人才制度的影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安不下心,留不住身。各地要想破解"留才难",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既要"留身"更要"留心",让人才汇聚成潭、凝聚成势。要拿出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和用才的良方,从感情上贴近人才、从细节上关心人才,提供全方位、多维度、有温度的服务保障,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抓好人才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方面问题。要落实人才待遇保障,亮出"诱人砝码",给足"真金白银",在经济上给足人才安全感、收获感。要拓宽人才晋升渠道,用好考核"指挥棒",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有奔头、尝甜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鲁木齐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走进党群服务中心,了解这里开展便民服务、老年人和青少年文化活动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社区很重要,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多工作都要靠社区去完成。"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要明确职责定位、肩上使命,做好基层"一根针",以群众的需求为开展工作的"指南",用行动回应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用心用情写好"为民篇"。

"为民"要根植在思想里,牢记"根"在何处。从热爱到坚持,从思想到行动,初心是社区工作者勤勉干事的"航标",是立足岗位做好具体工作的"源动力"。作为社区工作者,不能忘记"根"在何处,不能忘记"我是谁"和"为了谁"的使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社区工作包含了方方面面,需要社区工作者有一颗热心,能够把热情融入到工作的全过程;需要社区工作者有一颗耐心,能够从小处做起,向居民传递温暖和关爱。要强化思想上的认识,让为民思想为行动赋能,从基础设施的打造到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从群众服务平台的打造到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从畅通居民诉求渠道到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问题,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以为民造福为"目标"。

"为民"要扎根在泥土里,明确"脚"向何方。"为民"要主动融入群众,才能知群众冷暖、听群众心声、明群众期盼、帮群众难处、解群众心结,让这份温暖常伴群众的左右。鞋子上沾染灰尘、脚底下沾染泥土,但心里却沉淀了一片纯粹的深情,社区工作者要走街串巷看民情、访民生、通民意,要多听听群众所说的"家长里短",他们心里想倾诉的烦心事、操心事,为他们出主意、帮他们解难题,想方设法地将问题解决,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帮"群众不是一次两次、一年两年,而是要用一以贯之的坚守和奉献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要有我们"走在前""能攻坚"的身影,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当好群众贴心的"家人"。

"为民"要落脚到行动中,发挥"干"字力量。为民不能挂在嘴边,要根植在心里;不能光喊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中,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来诠释。在社区工作中,社区工作者要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当好群众的"服务员",真正把群众当"家人",不怕吃苦、不怕忙碌、不知疲倦,用"三个不"的状态办好为民实事;在为民服务上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用"三个全"的倾情奉献走进群众的心里,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做好每一处细节,用心用情浇灌出人民群众心间的"幸福花",护航人民群众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致富路",当好人民群众的"领路人",把社区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调研时来到天山区固原巷社区,强调要把工作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大家的需求来做我们的工作。社区治理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建设平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下好社区治理绣花功,精心抓好谋划部署和工作落实,让社区成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阵地前沿,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穿针引线"强化引领。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是社区治理的"红色引擎"。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正是广大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不畏艰险、不舍昼夜地阻击迎战,才让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要以提升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突破口,构建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补齐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的各种短板弱项,优化治理效能,让党旗在社区治理一线高高飘扬。要不断引育"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干部人才,充实社区治理专业化干部队伍,鼓励党员干部在社区治理中"亮身份、亮职责、亮本领",着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的幸福感在一线增强、获得感在一线提升、安全感在一线更有保障。

"一针一线"精细谋划。社区治理要在大局上统揽,在细微处发力,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大格局。要着力破解"没人办事、没钱办事、没地办事"的难题,打造红色网格、红色物业、红色代办等品牌,精心选派"小巷总理、小区管家、楼道助理"等,加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便民化改造,让群众的事有人办、有地议。要前移服务阵地,变"群众找上门"为"服务送上门",推行"一站式、一门式、保姆式"等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暖心的"组团式"综合服务和"个性化"精准服务,为老弱病残提供"便捷化"和"定制化"服务,做到便民服务有温度、矛盾化解有力度、综合治理有深度,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高质量高品质的服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细针密线"抓好落实。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很强的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全员参与,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要注重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由社区党组织统筹,各级各部门结合职能职责共同参与,建立权责清晰、信息互通、整体联动的治理模式,开展环境微治理、制度微改革、群众微自治,重点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要创新群众议事、集体决策等模式,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汲取人民治理智慧,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推动群众主动参与重大决策和事务管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社区治理"入网",建立社区治理"联盟",推行社区困难群众"微心愿"在线领办,打造充满温暖温馨温情的社区家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7月12日下午至1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考察了新疆大学、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天山区固原巷社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了解新疆加强人才培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情况。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想实现共建共创,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仍需广大干部团结各族群众,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在心中、在身边"朵朵盛开"。

组织引领,以党为核,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基层"朵朵盛开"。"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中央的任何部署要求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紧密维系。"实践证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在基层有人"懂"、民族政策在基层有人"抓"、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干"。同时要按照"新时代"对"新干部"的"新要求",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按"合理"的结构选好干部、配好"班子",把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摆在突出位置,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热爱各族群众的干部队伍,以组织融入带动民族融合,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文化交融,以文铸魂,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心中"朵朵盛开"。"中华文明根植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才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因此,一方面要以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为"抓手",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思考打造一批富有各民族自身特色的品牌,传承好、发扬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文化深入交流。另一方面要用中华文化浸润宗教,牢牢掌握宗教工作的"主动权",坚持以"导"为主,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充分发挥宗教在中华文化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以文化融合促进民族融合,使各族群众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风雨同舟,以情化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身边"朵朵盛开"。"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要在事关长治久安的问题上"聚力",推动一批基础设施、产业项目落地,在发展中充分考虑融入民族特色,把民族特有的"符号"融入到社会工作中。同时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心心念念"的问题,多"搞"一些暖民心的项目,多"干"一些解民忧的实事,让各族人民深刻感受到来自党的关心关怀、来自祖国的情谊温暖,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伟大祖国,共创美好生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我们要把工作沉到基层,一定要接地气,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根据大家的需求来做我们的工作。"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固原巷社区考察时强调。

所谓"接地气",就是要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聚焦"根子""苗子""穗子"全周期全流程,做一名一切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埋头做群众满意事的"守望人",用"接地气"的方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夯实"根子":一切依靠群众

"接地气",这一2012年就火起来的"网络流行词",最早可追溯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概念被党的八大载入党章,并科学地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履行群众路线,从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到中国号巍巍巨轮,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切依靠群众,就是共产党人的"根"。要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要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力、所发挥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育好"苗子":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近年来一些地方接连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归根结底,就是一些党员干部脱离了群众,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立场和态度上出现了偏差。

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如"苗"般伴随共产党人终生。要倾心听民意,尽可能地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线下"要常常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让"恳谈式"倾听、"蹲点式"调研、"体验式"查访成为常态,真正沉到基层、融入群众,在零距离接触中获取真知。"线上"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网民关切。

守好"穗子":埋头做群众满意的事

"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应当是共产党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前有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一大批无私忘我的先进人物,现有谢丽惠、文化敏、张玉波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奋斗者,他们秉承宗旨意识,以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树立起了一座座不同时代的不朽丰碑。

做群众满意的事,归根到底得让群众收获"穗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亦当如其是。要立足岗位与群众"接轨",撰稿人用"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心态,让研究成果为工作实践服务;窗口人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让群众少操心少跑路;乡村振兴人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广大农民致富增收......做到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蹚出路子、干出样子,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学习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发言

同志们:

"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特别强调了发展同稳定、民生、人心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理解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关键就要做到在发展中保持稳定,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也是我们当前做好各项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