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民族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理论研讨合集14篇(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913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1分钟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中共二大纲领中提出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寻求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政治主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创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大联合,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作为市政协少数民族界的一名委员,更要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懈努力。把深入学习党史和领会贯彻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理论实践的认识,汲取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在日常工作和政协履职中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努力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二是要精准履职尽责,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近些年来,市政协少数民族界聚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围绕界别群众关心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创新研究""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城市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本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等专题,通过课题调研、提交提案、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努力为上海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出真知灼见。

三是要深入界别群众,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汇聚力量。努力听取一线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诉求,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凝聚共识的工作;积极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和感人事迹,引导身边的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正确把握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自觉做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者、各族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民族团结进步的促进者,让各族群众都能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亲身体验者和积极实践者。

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

(2021年9月7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交融汇聚,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在血与火的共同抗争中,各族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今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只要我们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美好现实。

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中国民族报评论员

(2021年9月3日)

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深入分析了当前党的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从12个方面作出了精辟阐释: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这12个方面弥足珍贵、十分重要,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实现方式,以及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和民族工作方法论,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就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下大力气领会透、理解深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把学好用好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基本要求和"看家本领",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要坚持把这一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当前,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协力,不懈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陈永胜

(2021年9月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高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起培根铸魂职责使命,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一、深刻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

主动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高校要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捍卫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科学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高校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情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方针,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穿办学治校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各民族师生的"五个认同"。

二、坚决扛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使命

立足培根铸魂,培育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民族高校要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最高利益、神圣职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

强化科学研究,夯实理论支撑。高校汇聚了大批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大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在当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的同时,更要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引领者,要探索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多学科协同攻关的学术组织模式,重点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等方面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教育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发挥人才库、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努力构建新时代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产出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咨询报告和学术成果,切实提升"四个服务"能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

增强文化认同,强化价值引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价值引领、心灵浸润和文化塑造功能,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族师生的文化自信。

三、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

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要认真学习领会,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使之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进一步加强"五个认同"教育。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师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教育,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引导师生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进一步引导师生在实践中体验世情国情民情,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感悟中增强"五个认同"。要进一步开展好形式丰富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教育、学业互助帮扶等活动,让师生在实践活动中增进感情。同时,要聚合育人资源,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共同体,着力实施"大思政"育人工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课程、专业、实践、通识、网络教育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衔接、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增强各族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产品、民族理论创新成果的传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的育人元素,使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

增强感恩奋进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熙

(2021年9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强调:"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在刚刚结束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指示精神,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强音,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坚持外在要求与内在主动的统一,不断增强思想自觉

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看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个新起点,就是共同富裕的新起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边疆民族地区已经与全国人民一道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但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依然艰巨,要求我们必须谋定思路、勇往直前,时不我待、接续奋斗。从边疆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看紧迫感。边疆民族地区有其特有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随着沿边开放的逐步深化,边疆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逐步由"末梢"变为"前沿"。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增强信心不动摇,迈开步子,扛起担子;另一方面要直面差距、正视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眼界和格局,努力学习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理念思路、务实的工作作风等,在苦干中把握机遇,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看责任感。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员干部,自己要率先成为把握政策的明白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共同富裕的主心骨,确保有思路、有办法,让人民群众干有示

范、赶有目标。

二、坚持理念先行与素质提升的统一,不断增强政治自觉

不断提升学习力。学习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最重要的能力。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队伍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推进的质量和成效。要切实强化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意识,紧扣党和国家事业需要,紧扣群众工作实际的需求,针对基层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精准开展专业化培训,督促和引导基层干部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生活方式,边学边干、学用相长,不断夯实担当作为的基本功。

不断提升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要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善于结合本地实际开动脑筋、深入思考,努力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从而把党的方针和政策转化为落地见效的思路办法,转化为群众得实惠的工作举措。

不断提升创造力。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干部,既要胸怀大局、又要脚踏实地,既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又要善于从小处着手,要努力把中央精神和边疆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根据党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三、坚持集中发力与久久为功的统一,不断增强行动自觉

守住工作底线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必须推广利用好"政府救助平台",并注重线下与线上同步、监测与帮扶并举、当前与长远兼顾,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紧扣重点对象不停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边疆民族地区的干部,要做好工作转变和职能转换,在目标任务上转向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能做什么就先做什么,大力推进"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建设,并不断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确保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强化主体责任不懈怠。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善于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的桥梁纽带和督促指导作用,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坚持从一线发现和选拔更多的村干部到公务员队伍,并强化村组干部的待遇保障,注重为基层干部解难减负,不断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民勤县

(2021年9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辖18个镇、248个村。总人口26.06万人,常住人口17.85万人,有汉、藏、回、土、满等19个民族。

近年来,民勤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在夯基础、促发展、惠民生上持续发力,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绘制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的美丽画卷。全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昂首阔步行走在建设幸福美好新民勤的康庄大道上。

一、夯实思想基础,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民勤县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民族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县委常委会及时传达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民族事务委员单位及其职责和兼职委员等工作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网络和镇、村两级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