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合集13篇(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472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6分钟

四是矛盾纠纷化解及时了。

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把这项工作纳入考核,摄像探头发现争吵场面后,值班的网格员和志愿者闻讯后都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制止局面,并进行耐心调解处理。网格内一时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再通过议事站由党员、居民代表、志愿者队伍进行集体劝解,从而使许多重大矛盾纠纷和疑难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楼宇,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社区,保持

了社区的和谐与安定。

五是小区环境卫生面貌改观了。

由于社区将治理环境的标准进行了量化细化,并纳入了考核细则,且与每个家庭的文明奖金挂起了钩,因此关心小区建设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乱扔垃圾、乱放杂物、损坏苗木、破坏公共设施以及随地吐痰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文明素质也大大提高。

六是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更加到位了。

X社区有X家困难户,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社区党委对困难户进行了统筹研究,具体由所在网格党支部负责,安排了值班计划,由党小组会同志愿者轮流上门帮助买粮买菜、洗衣理发、打扫卫生以及请医看病。在网格化管理的精准操作下,困难户帮扶问题迎刃而解了。

七是经济建设提速了。

X社区党委确立了"积极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岗位,不把困难交政府"的指导思想,但由于拆迁遗留的大量矛盾及社区管理没走向正规,导致"按下葫芦瓢起来"。为处理越级上访和社会治安,牵扯了党委一班人大量精力。精细化的网格管理与服务格局形成并运作以来,为社区党委主要干部腾出了时间和精力。

构建深植红色基因的大思政课程体系

原创

典型发言社会治理思政教育

近年来,X区教体系统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德育为先"工程,制定实施《X区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三年行动计划》《中小学生品行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弘扬X精神为主旋律,构建深植红色基因的大思政课程体系,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弘扬X精神,厚植红色基因

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精神。

运用多种形式在青少年儿童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波澜壮阔历程和X区见证过的红色革命事迹,教育、感染和鼓舞广大青少年,促使他们珍惜幸福美好生活、理解红色精神内涵、树立远大报国志向。

培养本领担当,牢记历史使命。

在校园学习、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培养青少年儿童为人处世、心理调节、劳动自理、科学创新、参与事务等方面的能力,健全完整人格,引导他们关注时代、关注发展、关注国家和民族

命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锤炼过硬品格,验证红色基因。

依托丰富的实践教育基地和红色革命资源,组织情景教育、社会实践、研学实践、军事训练、生存拓展等活动,推动青少年儿童继承优秀革命传统、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将红色基因融入精神血脉,成长为立场坚定、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时代新人。

二、提高思政育人水平,推进立德树人

推进课程思政。

一是组织开展跨学科"大教研"活动,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上形成广泛共识,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自觉自信,深入梳理和挖掘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是将时政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善用"大思政课""名师大讲堂"等进行时政宣讲,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转化为鲜活的思政素材。

三是挖掘特色资源,打造打造思政教育"大课堂"。学校打造校史馆,X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四是开发有特色的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红色课程。如"铁索桥"等融入体育教育、"火线运输"等融入劳动教育,红色绘

本、红色剪纸、红歌嘹亮等融入艺术教育。

推进思政课程。

制定下发《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中小学红色X思政课一体化推进实施方案》《X精神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全方位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定期开展小学、初中、高中思政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和课程研究,实现各学段教研活动一体化,并开展"红色X思政课"小初高一体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搞好了学段之间思政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组织开展中小学思政"金课",广泛开展"X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优秀课例征集活动,激发学校思政课堂教学创新活力。"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小论文评选活动,坚持在"学思践悟"中立德树人。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配齐各学段思政课专职教研员,择优补充思政教师队伍。健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持续开展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的全员培训,实行名师工作室制度,搭建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思政课优秀教师。

三、探索开展红色研学,铭记革命历史

尊重各校实际情况和办学自主性,构建"主题+节日"活动体系。通过"感知、感悟、感情"三个层面,持续开展"爱党爱国爱人民"活动。

持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爱党",聚焦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教导和希望、革命传统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产主义教育等;"爱国",聚焦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国家成就教育、热爱人民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等;"爱人民",聚焦公民素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党团队意识教育、岗位服务教育等。要求中小学生"勤劳笃行乐奉献""明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诚实守信有担当"。

持续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结合校园艺术节,设计开展以"颂梦中华"为主题的文艺展演活动,引领师生演红色人物、唱红色歌曲、颂红色精神,陶冶情操,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和X精神。

充分开发红色节日教育。

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以红色节日、纪念日为主线,实施情感培育工程,深入挖掘"清明""七一""八一""十一""烈士纪念日"等节日、纪念日蕴含的红色教育内涵,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红心向党""唱支红歌给党听""党的光辉照我心""学党史、知党情""我和我的祖国"等各种纪念活动,唱响爱党爱国主义旋律。挖掘春节、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蕴含的人文精神,广泛

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画卷评选"等活动,引领广大中小学生传承家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

积极探索"1+N"校外实践模式。"1"即红色研学,把准研学目标,创新研学方式,紧扣青少年盼点、热点,充分把握红色资源的地域特征、精神特质。"N"即根据活动性质,将实践活动分成N类,如体验类、宣讲类、调查类、服务类等。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深入红色教育基地、革命老区、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实践锻炼,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党史、增进认同。

创新探索"文明实践+社会治理"新路径

原创

典型发言社会治理文明实践

近年来,X区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有益探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不断满足群众现实需求,探索出"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一、坚持目标导向,完善机制体制,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新阵

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列为

"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推进会议、联席会议,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制定下发了《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系列文件,明确各单位职责分工和相关工作制度,按照重点培育、全面铺开的原则,确立了抓点、连线、扩面"三步走"的工作思路。

二是完善工作网络。

在纵向上,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建成区级实践中心X个,镇街实践所X个,村社区实践站X个,实现了三级实践阵地全覆盖,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横向上,发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综合协调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力量,将文明实践网络延伸到党政群机关、文明单位、企业和学校等领域,构建起覆盖城乡、组织健全的"文明实践服务圈"。

三是建强实践主体。

为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和各有关职能部门作用,区级层面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下设X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着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镇村层面,配套成立了由镇街道、村社区党政机关干部、教师、返乡党员、退休职工、"五老"等人员组建的综合性队伍,紧跟基层动态、了解群众需求。积极扶持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在活动场所、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支持,目前,全区镇级志愿服务队伍X支,村级志愿服务队伍X支,形成了区总队抓统筹,分队、小队抓服务的志愿服务大格局,有效保障了文明实践基层服务能力。

二、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法路径,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聚焦基层发展、群众需求问题,探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

公里"的有效途径,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是实施文明实践"1+3"工程。

"1"是坚持每月一个主题,组织各实践站所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民情日、社区文化节、"双报到"、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文明实践活动。"3"是用好3个平台,即中心视频会议平台、微信平台、点单平台,定期组织区、镇、村三级宣讲活动,积极邀请市、区志愿服务队到基层实践站所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

二是开展文明实践固定活动日。

确立文明实践固定活动日,结合建党100周年、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主题,组织各实践站所定期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每月调度进展情况并进行线上展示,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三是创新打造"X"品牌。

采取线下点单、线上接单授课的方式,利用区实践中心视频会议平台每月开展理论宣讲,有效解决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大提高宣讲效率。聚焦社会热点,帮助解决社会性问题,着力推动志愿服务组织与村社区结对共建,提供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落细落小。

三、坚持效果导向,加强融合贯通,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德治建设、文化惠民

等工作,推动文明实践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效能发挥,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开展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学三比三评"活动,创新"宣讲+文艺+服务"一体化模式,举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宣讲进基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暨党史学习教育百姓巡回宣讲、"五老双百"宣讲活动、"新时代中国梦跟党走"百姓巡回宣讲等活动X场,受众X人,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助推形成良好学习风气。

二是融入德治建设。

广泛开展弘扬X精神先进典型评选和宣传活动,举行了新时代践行X精神好少年表彰会、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现场发布会,每月评选"X好人"、"新时代践行X精神好少年",在全社会形成了学模范、讲奉献的浓厚氛围。来自【藏经阁】,QQ215425891,海量优质文字材料和PPT课件

三是融入文化惠民。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秧歌汇演、传统文化过大年、摄影比赛、庆祝建党100周年电影

展映活动、戏曲进乡村等系列活动X场,参与群众X人次。结合"一村一年一场戏"、农村公益电影等,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文化人、影响和带动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满意度。

志愿服务惠民 居务公开透明

X社区位置繁华,商业发达,总面积X平方公里,社区管辖总人口X人,辖区共有X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X个。家属院,分布零散,大小不一,居住人口情况复杂,管理难度极大,给社区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社区通过"惠民政策及时公开、正常业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立即公开、临时内容马上公开、热点问题随时公开",管好社区人、财、事、物,切实把居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认同,形成群管群治社区治理新格局。

"根据特长"领志愿。

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双报到及文明共建单位的党组织核心作用,由社区党员及各单位在职党员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引领社区居民,重新整编了志愿服务队。

"吹哨报到"总动员。

构建"社区、网格、楼栋、单元"四级评比机制,分别建立四级微信群,群里一吹哨,马上来报到。按照志愿者量化积分管

理办法,每月利用民情日时间,进行积分公示,志愿者可用自己的积分到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兑换所需商品,推动志愿者队伍管理规范化。

"每天一元"献爱心。

社区党委号召每一名志愿者,按照少者每天一元钱,多则不限的标准,积极参加每年"慈心一日捐"等线上线下募捐活动,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志愿者线上捐款达X元。

"每周半天"做志愿。

除特殊紧急情况外,社区定于每周志愿活动日,志愿服务队根据实际需要和专业特长,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基本做到"每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实现志愿服务常态长效。

"社会组织"来支援。

引进动力项目,开展四点半课堂,推出"青少年志愿服务联盟"项目,发动青少年参与"交通劝导、社区巡逻、环保手工"等志愿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社区每月组织免费理发、健康咨询等便民活动,每季度组织集体老年生日会,基本做到"每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

抓宣传,拓宽公开内容。

通过主题党日、民情日对社区广大党员、居民代表进行培训宣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社区协商、居委公开在社区治理工作中

的重要性,增强民主管理意识,规范宣传阵地。

抓规范,重视民主决策。

一是分类组建党群、民生、综治、城市管理协商小组,通过深入居民小区调研、听取居民群众意见等途径广泛收集协商议题。二是构建社区党建网格和综治网格"两网融合"体系,规范"党委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大会决议-监督委员会监事-决议结果公示"六步协商程序,形成"两网融合-六步协商"工作模式,简称"二六"工作法。

抓监督,落实公开实效。

经居民投票选举出威望高、具有一定社区管理经验的社区退休人员成立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专设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建立监督制度,对公开内容加强监督,严格把关,层层落实。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的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

推行事权改革机制

以制度创新为基层减负增能

X区深入贯彻《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关于明晰县乡职责规范"属地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聚焦困扰基层"人少事多、权小责大、权责不清"等问题,率先创新探索事权改革机制,厘清区镇事权,实施"统筹核心发展事权、下沉便民服务事权、明确区镇共有事权、精准差异考核"等若干配套措施,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治理提能增效,以"制度性红包"激励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

厘清区镇事权,让干事更有章法

理顺职责权限,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既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基层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事权不清、责任不明,一些部门单位履行职责不到位,假借"属地管理"的名义向基层层层加码,导致基层任务过多、责任过大、疲于应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制度上厘清上级政府及其部门与下级政府之

间的权责关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职责界限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等堵点痛点,坚持核心事权区级统筹和便民事权下沉镇级双向并举、有机统一,科学界定区镇两级权责,编制了《统筹的核心事权清单》,构建了区镇两级"分工合理、权责一致、齐抓共管"的事权运行体系。"三张清单"为区镇两级干什么、怎么干提供了依据,既实现了核心发展权统筹,解决了镇街"发展粗放"的问题;又实现了便民事权下沉,破解了镇街"权小责大"的难题;还实现了共有事权明确,消除了镇街和部门"权责不清"的痛点,有效发挥了区镇两级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

统筹核心发展事权,让发展更有质量

在传统发展阶段,由于一些核心发展事权分散在镇级,致使区级对项目建设、产业布局等资源统筹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粗放发展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等粗放发展模式已不符合动能转换的要求,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事权势在必行。按照"突出重点、注重效能"的原则,统筹抓好"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片区开发、项目审批"等核心发展事权,做到全域统筹、城乡协调、统一布局,促进了发展质量的提升。

坚持规划"一张图",统筹做好全域规划。

由于区域规划不协调,镇街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难免导致出现道路连接不畅、产业业态同质、规划布局无序等问题,既带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今年,X区坚持全域统筹、科学规划、多规合一,着力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以及教育、卫生、交通、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规划。通过规划,既立足当前,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补齐学校、医院、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欠账;还着眼未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互补、生态融合、配套完善,以科学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招商"一盘棋",统筹抓好项目审批建设。

建立联合审批制度,成立联合审批小组,对项目是否符合全区规划、发展方向、产业布局进行审核。配套制定招商引资、入园标准、"飞地经济"等政策,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精简事项办理流程,公布手续办理程序图,让群众和市场主体"一目了然"。对通过审批、准予落地的项目,区镇共同组成项目推进服务小组,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坚持城建"一把尺",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镇街由于财力有限、资源不足等问题,在推进片区开发、棚户区改造时,出现了工程进度慢、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今年,X

区将片区开发等工作收归区级统一运作、统一推进,研究制定棚户区改造、旧城旧村征收征地、建设工程施工手续办理流程,确保项目推进合法依规。依托国有融资平台,撬动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严控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推进高质高效。统筹做好学校、医院、道路、供暖等基础配套,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下沉便民服务事权,让治理更加科学

长期以来,基层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既影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成为基层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深入调研发现,纵向基层力量不足,镇街一线想管管不了,区直部门想管看不见。坚持"基层的问题靠基层的办法来解决",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方便群众"的原则,将民生保障、社会事务等便民服务事权下放镇街,实现治理重心的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用"一根针"撬动了"千条线"。

"赋权"让政府服务便民化。

聚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托政务许可服务中心,构建了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将"工商登记、食品经营许可、卫生许可"等直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镇级,在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室、新时代

文明实践站,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志愿服务,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镇、生活服务不出村"。依托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搭建了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平台,承担解决群众诉求和维护社会稳定职能,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在区镇村形成了"许可一厅办,诉求一室解"的便民服务新格局。

"明责"让基层治理网格化。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对全区X个基础网格重新明确职责,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信访、宗教、建设、城管、综治、金融、教育、宣传、文化等工作全部纳入网格监管,实现"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配套制定了网格员管理和工作量化机制,建立民情巡察员队伍,公开考选X名民情巡察员,负责监督镇街网格管理情况和考核网格员工作,网格员工作成效与工资挂钩。便民事权的下沉,让网格的责任更加明确,镇街对网格工作的指导、监管也更加直接。

"减负"让城市管理精细化。

便民事权的下沉,让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社会治理中的"疑难杂症",实现了从"包打天下"到"包治百病"的转变。探索党建引领红色物业工作,选派X名区直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进企业。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X家物业服务企业、X名

党员全部纳入物业行业党委管理,形成城市基层治理的合力。坚持社区共驻共建,驻地单位晒出服务事项X个,各类资源下沉基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双报到"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便民事下沉镇街让基层干部找到了担当干事、破解难题的抓手,形成了与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明确区镇共有事权,让责任更加清晰

"条"与"块"的矛盾,历来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结",也是基层负担的一个"扣"。过于强调属地责任,大量工作就会压到基层,导致"责任甩锅";过于强调部门责任,又会出现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导致"落实虚化""责任空转"。全面梳理区镇共同承担且职责交叉不清的事项,理顺了条块关系。

理顺条块关系,前提是确权,让责任清晰明了。

综合事权构成、财权承担、实施环节等因素,公布了城管执法、道路维护、城乡环卫一体化等事权清单,逐一明确了事项的主体责任、配合责任和财权分配占比,避免了因责任不清带来的推诿扯皮问题。

理顺条块关系,关键是机制,让区镇形成合力。

建立了工作机制,镇街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者突发事件向区直部门"呼叫",改变了过去遇到问题"先开会、再

协调、最后落实"的流程。今年,部门和镇街上下联动、合力攻坚,以往"有心治理、无处发力"的局面一去不返。

理顺条块关系,保障是监督,让问责有依可循。

按照"有权必有责、权责必相等、失职必追究"的原则,改进问责管理办法,切实提高问责精准度,防止出现属地式问责、强压式问责、"背锅式"问责等情形,真正让干部干事有底气。将扫黑除恶、土地征收、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违建治理等重点工作的任务内容、问责情形印成一张"明白纸",发放至每一名村社区干部手中,让他们既对当前重点工作"了然于胸",也对红线底线"心中有数",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精准差异考核,让落实更加有力

从制度上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从标准上明确"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按照"底线考核、差异区别"的原则,探索实行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差异化考核办法,在对党建、脱贫、环保、安全等进行普遍考核的基础上,根据镇街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部门单位的职能职责,量身定做了"跳起来够得着"的考核指标,以科学精准的考核引导各级干部干有目标、比有标尺。实施差异化考核,打破了过去实行一套指标体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方式,以不同的指标权重破解了工作"一刀切"的问题,引导各级干部将精力集中到要求做的工作上来、聚焦到高

质量发展最应该干、群众最希望干的事情上来。

打通基层治理"中梗阻"

物业纠纷、服务不畅、安全隐患......民心民意往往堵在一些"小事"上。X县疏通基层治理"中梗阻",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高效物业凝聚社区之"魂"

X县X社区的业主向派驻在社区的"红领书记"反映,小区无法供暖。《供热条例》规定,对已具备供热条件的住宅小区,申请用热户数达到总户数X%以上的,供热企业应当供热。实际上,这个小区入住率刚刚达到30%,达不到供热要求。物业不想管,供热公司不想供,急得居民团团转。X书记奔波于开发商和热力公司,召开由开发商、物业、供热公司和居民参加的会议,最终小区如愿通上暖气。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离不开"红色物业"制度的有效实施。X县成立物业行业党委,选配X县住建局、物业行业协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中的优秀党员,组成物业行业党委班子,进而构建起"社区党委(居委会)+物业企业(党支部)+业委会(业主)"的红色物业模式。像X书记一样被派

到社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人被称呼为"红领书记"。X县在社区治理中注入红色基因,规范物业服务,推进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基层治理有抓手、社区居民得实惠。

事权改革激活基层之"能"

促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下放便民事权,X县敢于"吃螃蟹"。首张社区服务站现场办理的营业执照,在社区"出炉",实现商事登记村一层级办理。X县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方便群众的原则,将民生保障、社会事务等便民服务事权下放镇街,实现治理中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下放便民服务事权,让政府服务更便民,实现"一根针"撬动"千条线"。事权下放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权责明晰,确保事项承接到位,是基层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在村(社区)设置便民服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志愿服务,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镇、生活服务不出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