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36/55页)
科技创新要有"顶天立地"之姿,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党的XX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人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因素,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之计。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用制度红利汇聚人才,用发展前景吸引人才,用政策福利留住人才,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用人才优势积累技术胜势。
科技创新要有"乘风破浪"之势,汇聚自立自强磅礴力量。党的XX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载人航天、深海深地探测、卫星导航、量子信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仍然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领域存在短板。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创新自信,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跑出科技创新的"加速度",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以学正风"廉洁味"粽香扑鼻"清风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对"以学正风"作出系统阐述,强调"要弘扬清廉之风"。廉不廉看过节,恰逢端午节将至,不妨伴着粽叶清香,开启一场"别具风味"的"包粽课",从中体味传统工艺积厚流广的"廉洁味"。
"浸糯米"--饱饮学识清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原材料处理得当,才能事半功倍。糯米只有经过充分浸泡,才能饱饮水分而发胀,让颗粒之间摩擦力增加,更容易压得紧实,使口感黏糯、精而不烂。内修"里子",赶跑"心中贼"。"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涵养浩然正气同样如此,要时时刻刻勤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充实"知识库",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以免在时代的裹挟中"漏米"。时代发展瞬息万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思潮并存,各种利益交织,外在的干扰诱惑纷繁杂芜。党员干部要融通"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常学常新、常修常炼、常悟常进,自觉补足精神之"钙",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洗粽叶"--涤荡思想尘埃。粽叶干净,粽子才会入味香美。清洗粽叶分三步,先是清水冲洗去除可视浮尘和异物,接着加盐煮沸杀菌消毒,最后简单修剪至整齐美观。清洗粽叶的过程也是在洗涤心灵、净化思想。在当下霓虹闪耀、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作为党员干部面对糖衣炮弹的诱惑更多了、灯红酒绿的魅惑更深了,纸醉金迷的蛊惑更强了,被"围猎"的危险充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一粒"扣子"系错,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要摒弃"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心态,让检身自省成为习惯,在慎独、慎微、慎言、慎行中练就"火眼金睛",勘破"魑魅魍魉",棒斩"妖魔鬼怪",在喧嚣尘上的人世间,永葆不染红尘"赤子心"。
"包粽子"--扎牢拒腐篱笆。粽叶包得紧密、粽线扎得牢固,米粒才不会漏出。正如同粽子需要紧扎塑型,开展主题教育也需要红线"保驾护航"。党员干部要自觉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剖析、及时纠偏,增强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必须在法纪约束下用权、在制度笼子里办事、在规矩界限内作为。要带头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主动接受组织监督,把不敢腐的震慑效能与不想腐的思想优势融为一体,确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成"关键大事"来办,让"人民公仆"印刻于心。
"煮粽子"--烈火淬炼真金。慢工出细活,耐心熬煮,是粽子软糯香甜的"窍门"。粽子通常冷水下锅,水沸后以文火慢烹2~3小时,再焖上1小时,这样煮出的粽子才能透而不烂、唇齿留香。党员干部成才之路同样如此,唯有经历烈火"焚烧"、沸水"洗礼",才能"粽香"四溢。要将甘于清贫、守住寂寞与慵懒散漫、消极懈怠区分开来,拒当躲事的躺平干部。新时代风高浪急,国内外考验愈加严峻,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主力军",要将民族复兴作为干事创业的"定海神针",在惊涛骇浪的考验中砥砺意志、锤炼作风,锻造出堪当大任的真才实干。常言道:小火慢炖熬成色,千锤百炼出真金。面对"矛盾冲突""瓶颈挑战"时,要静心修炼,稳坐"冷板凳",在笃行求索中稳扎稳打,让廉德与担当的双莲"并蒂"绽放。
重读"人才九条"绘就竞相奔腾"人才画卷"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1983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广招贤才的"人才九条",为当地发展破局开路。40年后的今天,"人才九条"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读细悟"人才九条",应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将人才工作引、用、留做细做实,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潜力,为人才创新发展加足马力。
精心绘制"政策框架",为人才认定"松绑"。"人才九条"中明确指出要"大胆起用和广泛接受各种人才"。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应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人才引进不能盲目进行,要弄清楚缺什么人才、引什么人才的关键问题,针对重点领域的重要岗位进行重点引进,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制订科学的人才认定标准和流程,坚持"破四唯",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认定条件个性化、多维度。同时,针对部分地区的"人才饥渴"现象,应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深入探索"柔性引才"模式,畅通人才流动渠道,突破地域、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限制,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用心勾勒"评价线条",为人才成长"搭桥"。对于人才不仅要引进和认定,更要培养和促进其发展。要更好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树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纠正各类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评价简单与"帽子"挂钩、人才工作成效直接与"帽子"衔接等问题,避免"人职不匹配"而引起的大材小用、高能低用、优才劣用的人才浪费现象。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建立人才容错纠错机制,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者才尽其用。真正的人才,看重的是事业发展和价值创造,而不仅是优厚的薪资待遇,应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制订扶持成长计划,定期安排精细化课程和培训,为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打下基础。
细心填充"环境底色",为人才服务"加码"。安居才能乐业,"留人"还须"留心"。反复精读"人才九条",字里行间处处凝聚想人才之所想、解人才之所急、应人才之所盼的共情措施。环境对于人才来说,犹如水之于鱼,林之于鸟,良好的人才环境和贴心保障才能让人才"落地生根"。应注重提升人才对于地域的归属感、幸福感,从小事着笔,于微处用心,当好人才的"后勤部长"。精准对接人才诉求,简化办理流程,探索打造人才服务综合体,"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为人才提供"全周期"服务。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针对高层次人才开展个性化"一对一"服务,紧盯落户居留、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关键小事",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应厚植敬贤礼士的良好社会氛围,因地制宜,通过重点表扬、颁发证书、设置奖励等方式,提升人才的获得感、荣誉感,从而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优势。
主题教育当"循迹溯源"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广大青年干部要在主题教育中汲取思想伟力,凝聚实干力量,不断提升"学思想"的境界,增强"强党性"的觉悟,明确"重实践"的导向,激发"建新功"的追求。
循踏过足迹,溯思想萌发形成之源,学出守根铸魂、清醒坚定的信仰信念。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进程应当从哪里追溯。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就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到浙江工作后不久,跑遍了11个地市,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科学研判,用心谋划,做出了"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改变了浙江"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的"五个滞后"面貌。足迹铿锵,展现信仰坚决,正是对共产主义的全心全意,才能步履不停、永不停步。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的历史逻辑、现实考量和战略指向、未来走向,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不移其志、不改其节。
循牵挂心迹,溯理论发展飞跃之源,学出善观大势、胸怀民生的战略洞见。外出考察专门到社区看看"大家都吃些什么菜",走村入户询问"看病有没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中走来,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无论走了多远的路,遇到多少困难,百姓冷暖,群众疾苦,都是我党始终不变的牵挂和实打实的部署措施。好日子不会轻轻松松实现。重若千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战略洞见下,是办好民生实事,祛除沉疴积弊,突破关口难题的持续奋斗。主题教育关键在人民认同、群众认可。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在主题教育中不断坚定为民意志,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情怀,时刻牢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一言一行,把对群众最浓的情,化成最重的承诺、最硬的措施、最大的投入,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循榜样事迹,溯真理实践例证之源,学出走在前列、勇争一流的使命担当。从"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的王亚平,到"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路生梅,从"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努力的方向"的万步炎,到"不耽误一节课,千方百计上好每一节课"的张玉滚。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把职业当作事业,为工作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忍辱负重、一丝不苟,在各自领域创造了无负人民的伟大功业。党员干部要从榜样中感悟实践力量,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水平,增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本领,砥砺担当之志、磨砺担当之勇、提升担当之能,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点发力"让全面从严治党"时刻在线"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坚持推进从严治党工作,对各领域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切实增强永远在路上的政治定力,时刻保持"赶考"的心态、"奔跑"的姿态和"战斗"的状态,淬炼全面从严治党"真功夫",从"四点发力"落实总体要求,着力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时刻在线",确保党的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以党的领导为"立足点",坚定从严治党之路"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这是对全面从严治党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的深刻阐述。加强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贯要求,所以,全面从严治党要始终围绕这一核心来进行,这也是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政治意义所在。自"从严治党"战略提出以来,我党始终保持较高站位和全局观念,不断从内容、形式、制度、体系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回顾过往,可以看到,我党从未停止自我建设治理的步伐,同时解决了诸多棘手问题,取得了许多实质性建设成果,并获得了来自党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新时期下,从严治党内涵再次加以丰富,为继续点亮治理建设"新明灯",全体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步伐和引导,全面贯彻重要精神和指示,确保从严治党之篇"永不断更"。
以体系构建为"关键点",助推从严治党内容"全覆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大工程,其中包含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到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从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到反腐斗争,其中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对此,新时期从严治党进程中,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聚集治党体系构建,广泛集结多元内容,比如以主题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检视整改"助推作风建设、反腐斗争,以此着力打好从严治党"组合拳"。还要精准聚焦其中的"重点顽疾、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出击",确保从严治党"不留死角",以便构建风清气正、作风优良、敢拼敢干的组织队伍。
以责任落实为"侧重点",确保从严治党链条"不断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党自我革命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鲜经验,立足新的形势任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之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句"空口号",是需要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以行动来落实的。要想切实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党员干部要能立足岗位,扛起"责任大旗",自觉开展自我革命,主动锤炼个人品德修养,积极进行自我能力优化提升。同时,还要着眼于从严治党的"边边角角",切实将个体责任摆进去,把纪律意识摆进去,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权责对等",确保细节之处彰显"优良作风"。只有不懈怠每一项工作,不遗漏每一次"责任输出",才能密织从严治党"防护网"。
以制度建设为"落脚点",保障从严治党效率"稳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制度上全贯通,把制度建设要求体现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各方面、各层级,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用制度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贯通、联动,真正实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深入推进从严治党期间,除了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还要通过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在此期间,各级党组织要立足实际,把握"严"的基调和"治"的理念,切实完善管理条例,确保制度建设能够全面贯穿于从严治党的全过程、全方面,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约束下,能够弥补从严治党过程中的"空白缺失",并为党员干部扎紧行动规范的"铁篱笆"。此外,还要保障制度建设产生砥砺作用,有力成为共产党人自我革新、自我治理过程中的"有力法宝",从而促使从严治党效率"稳增长"。
上一篇:安全生产心得体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