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1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142篇(第8/3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524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42分钟

密码二:汇聚干部群众"一条心"。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切为了人民是"枫桥经验"的不变初心、核心内涵。一方面,要建立党员干部下沉的常态长效机制,围着群众转、围着问题转,通过现场讲法、讲理、讲情,紧抓前端"遏增量",溯本清源"治未病"。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基层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一个个家庭的"和谐幸福",联结成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平安稳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密码三:织密科技赋能"一张网"。人力和科技相统一,是新时代"枫桥经验"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放眼全国,一个个智慧化应用竞相涌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成为推进基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的"智慧大脑"。各地创造性运用物联感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人、地、事、物、组织等社会治理"最小单元""最小细胞"的精细化管理,打通治安联防联控"最后一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在线调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掌上办、随时办,让基层"智"理更高效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积小安为大安,集众安为平安。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科技动能,大数据提前研判各类风险隐患,加快从"矛盾不上交"到"矛盾少发生、不发生"的转变,有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一甲子星月轮转,"枫桥经验"走出浙江、走向全国,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深扎稳根、拔节生长、淬砺绽放,从"一地之计"上升为基层治理的"一国之策"。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让中国之治的这张"金名片"更加熠熠生辉,在新征程上不断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用"枫桥经验"擦亮基层治理"金字招牌"

"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方案,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经验,充分彰显了强化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善治之美。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主线,以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为核心,以抓好守正创新为关键,擦亮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基层善治,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必须突出政治引领,坚定不移地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社会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从体制机制上强化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的领导和统筹,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下好治理"一盘棋",画好党建"同心圆",确保方向正确、协调各方。突出组织引领,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突出实绩实效,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成效体现在基层治理的实绩上,将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工作融入到践行"枫桥经验"上来,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相信党、拥护党、跟党走。

矢志不渝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才能在践行"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办好群众的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始终把为民服务、以民为本摆在首位,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既主动"面对面",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身边,用脚板丈量民意、用真心赢得民心,又注重"键对键",多在线上关怀、提高服务质效,用键盘了解民意、用真情收获点赞。既倾力办好群众关心的"小事",不因事小而不为、事小而不问,真正把矛盾化解在群众"家门口";又全力办好群众关注的"大事",抓好源头防治、做好过程管理、注重结果反馈,用心用情用力维护和谐稳定,守护幸福家园。

一以贯之抓好守正创新。回顾历史,"枫桥经验"之所以能够从最初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到如今的"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生动实践背后离不开一以贯之地守正创新。守正是不变底色,创新是发展所需。无论是把志愿服务引入社会治理的"红枫义警",还是传递群防群治正能量的"西城大妈",或是推动网络空间精准化治理的"网上枫桥",凡此种种都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要大胆创新,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将"线下做"与"线上办"相结合、将"自己做"与"合力做"相结合,多在服务方式有效、服务力量充足、服务资源多元上下功夫、做努力,确保"枫桥经验"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有实效、更加到位。

"枫桥经验"六十载,书写精彩正当时。用"枫桥经验"擦亮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需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念、方法、作风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环节各方面中,在强化政治引领、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守正创新上下功夫,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征程上闪闪发光、绽放新彩。

共建"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

近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我们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重大命题,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共建数字世界要文明互鉴、平等包容,发展优先、普惠繁荣,安危与共、和平安全。

文明互鉴、平等包容,共建"有你有我"的数字世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年来,我们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把平等包容的"朋友圈"越开越大,不同文明在数字世界交流互动,平等包容已然成为了网络世界的"代名词"。十年磨一剑,砥砺自生辉。如今,世界互联网大会拥有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家会员,成为国际公认的互联网领域高端平台。万物互联,未来更精彩。共建"有你有我"的数字世界,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以平等和睦、互相包容的网上交流对话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形成"百家争鸣、美美与共"的和乐氛围,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持续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以"质量为王""内容为王"打造优质网络文化产品,让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百花齐放",形成天朗气清、鸟语花香的网上"精神家园"。

发展优先、普惠繁荣,共建"有情有义"的数字世界。会上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中国助力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国际合作教育"云上样板区";积极开展网络扶贫国际合作,通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平台推广分享数字减贫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十年来,中国持续推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不断书写互联网合作交流的精彩篇章,迈出了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铿锵步伐。共建"有情有义"的数字世界,要持续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在数字世界里奏响合作交流的"强音",让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科技成果跨越关山、奔赴世界,惠及人民、推动发展。要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打破数字壁垒,缩小数字鸿沟,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数字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乐园",在数字世界里尽情品尝"科技盛果"的香甜美味。

安危与共、和平安全,共建"无风无雨"的数字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深刻回答了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建设网络强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网络安全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潮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多变。共建"无风无雨"的数字世界,要尊重网络主权,尊重各国的互联网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持续构建和平、安全、稳定的互联网环境。要深化网络安全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好网络安全秩序,将不规范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铲除不健康"趋势"滋生的土壤。有力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树牢网络安全"防护网",以安全的"无形之手"保障世界互联网发展行稳致远。

何以"美丽中国":近水遥山皆是情

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品质生态,让"如画江山"尽收眼底,让美丽中国"美"无止境。

凭栏处,"青山远黛,近水含烟",写一段"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思想情。"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从一棵孤松到层林尽染、从一层阴霾到繁星闪烁、从一片黄沙到万物共生,一幅幅绿意盎然、空明澄碧、花香四溢、鱼翔浅底的醉人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开来。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思想引领,实践发展多么波澜壮阔,思想创造就多么博大精深。小到一方庭院,大到美丽地球,美丽中国建设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浸润人心,如同微光成炬的灯塔指引前行航向,照亮美好未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把绿色"播"进心中。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出发,自信自立、真抓实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生态理论创新,向着蓝天、碧水、净土迈出坚实步伐,答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考卷。

抬望眼,"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写一段"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开放情。"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习近平总书记为天下计、为世界谋,跨越国家、民族、文化的界限,在不同国际场合一次次对时代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发出携手合作、永续发展的绿色倡议,将美丽中国建设愿景融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布局中,始终以"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无论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地球始终在那里,人类的发展与未来需要每个人、每个国家行动起来,久久为功才能"久久为家"。美丽中国建设既是饱含"生态密码"的中国智慧,更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独特礼物"。新时代党员干部当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引领绿色"潮流",从爱护花草树木、做好垃圾分类、不用塑料袋等"身边小事"做起,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正视绿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及时更新生态知识储备,以包容之内心,丰富现实之所需、探寻世间之至美。

莫等闲,"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写一段"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情。"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到"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人文理念,再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的朴素自然观,中华文明充盈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永续发展智慧,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殷殷期盼"已在天地之中、山水之间徜徉千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要在思想上"生根发芽",更要在行动上"枝繁叶茂"。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树立绿色发展的政绩观、价值观,坚持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两面开花",提升绿色转型"加速度",让产业回归生态"本色",提升生态"纯色",凸显生态"特色",绘就"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大美中国画卷。

让"就地解决"成为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是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突出特点,新时代,各地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就地解决"成为新常态。

"就地解决"的核心内涵是为了人民。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一切为了人民是"枫桥经验"的不变初心。推动问题"就地解决",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最有力的号召,也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有助于疏解人民群众心中困惑,增进人民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地解决"直面基层,高度考验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十分繁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教育程度、心理偏好、风俗习惯等各有差别,呈现出繁琐性、综合性、突发性等特征。推动问题"就地解决",亟需广大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倾听群众诉求,站稳群众立场、了解群众心理,学会群众语言、掌握沟通技巧,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与群众交朋友,和群众结对子,成为做好群众工作、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行家里手,真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地解决"不是口号,重在当下解决。首先,要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及时摆到"桌面"上,直面矛盾所在,才有可能推动问题解决。其次,还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邀请人民群众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来,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避免让群众认为只能当"门外汉",从而在干部与群众之间产生隔阂感、疏离感。还要在认真倾听群众诉求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细致梳理、综合分析研判,与群众一道把问题摸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拿出务实能干的解决办法来,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成效,真正实现工作开展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不断推动"就地解决"成为新常态。

细思"三问"让"四下基层"落地生根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领导干部如何做好此项工作的开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需要细思"三问"让"四下基层"落地生根。

第一问:谁来下?

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提倡各级领导带任务、带问题深入基层,解剖麻雀"。这里面提的"各级领导",应该是在处理群众问题过程中可以做主的干部。譬如,信访接待下基层,当群众认真说明情况后,接访人员来句"我们会向相关部门反映,争取早日解决",磨损群众耐心、消耗群众信心,处理结果与工作初心相悖,得不偿失。再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倡导现场研究、现场指导、现场协调,如果下基层的只有兵,没有将,如何能做到真正地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四下基层"的应该是理想信念强、熟知国家政策、掌握群众工作方法、业务综合能力强、具有话语权的优秀领导干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