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65/160页)
善用"剑盾舵"走好党纪学习教育"收官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深刻领悟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党纪为"剑"、为"盾"、为"舵",让党纪学习教育成效切实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以党纪为"剑",斩除彷徨不定的"思想杂念"。毛泽东同志提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当下,我们踏上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必须时刻保持警觉。缺乏坚实的道德基石,便可能在波谲云诡的世事变幻中彷徨不定、在千钧一发的艰难抉择前犹豫徘徊、在诱惑重重的世俗纷扰中迷失自我。要以"纪"为"剑",斩除思想上的杂念和迷雾,确保党性的纯洁与坚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坚决斩除一切与党的宗旨和纪律相违背的杂念,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自我革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确保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党性锻炼的排头兵。
以党纪为"盾",抵御复杂多变的"腐败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党员干部面临着各种诱惑和考验。党员干部要以"纪"为"盾",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廉洁自律的防护网,抵御各种腐败风险的侵袭。要时刻保持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自我约束,始终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我们要对照党规党纪,不断检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纠正错误,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引领带动身边人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党纪为"舵",把稳为民服务的"行动方向"。"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纪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与提升,更在于切实回应人民的期待,实现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践行群众纪律的具体行动,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他们的需求与期盼铭记于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要坚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坚决防止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享乐主义,杜绝任何党员与群众疏离或凌驾于群众之上的行为。要善用"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中感受到党的温暖与关怀,从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围绕"三问"让全会精神宣讲"高、精、尖"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情景的坚强决心。"思想不牢,地动山摇。"二十届三中全会宣讲作为理论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要坚持围绕"谁来讲""在哪讲""讲什么",在"高""精""尖"上下功夫,真正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围绕"谁来讲",调动"高水平"人才,推动主体"多元化"。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能够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养过硬、表达能力突出的理论宣讲人才。在宣讲团队建立上,需有识才的慧眼、试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从党员干部、专业骨干、百家名嘴中找"头雁"、立标杆、做示范。要主动吸纳理论水平高和有宣讲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坚持让其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积极投身理论宣讲学习的热潮;要深入挖掘党校、高校等地政治硬、专业高、表达好的理论骨干、专家学者充实到理论宣讲专家库,突出理论宣讲的专业性,让科学理论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进干部群众;要不断探索"赛、研、备、审、讲"链式百姓名嘴培育体系,从讲解员、律师、导游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营造"人人都是宣讲员、你讲我讲大家讲"的良好宣讲氛围。
围绕"在哪讲",突出"精细化"服务,推动平台"移动化"。坚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确保群众聚在哪里,宣讲就走到哪里。要统筹道德讲堂、文化讲堂等各类讲堂资源,按照"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方案"进行整合打造,做到组织统一、规模增大、范围广泛、影响深远;要着力构建报、台、网、微、端、屏的理论传播矩阵,使宣讲跨时空、破地域,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浓厚氛围;要利用好农家书屋、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等线下阵地,通过"文艺搭台、理论唱戏",激发群众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创新将宣讲阵地搬上公交车、搬到田野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群众面对面聊变化、谈民生、话心声,切实做实"广"文章,让宣讲全覆盖、无死角。
围绕"讲什么",注重"尖端处"流向,推动内容"分众化"。如何让宣讲内容更接地气,讲到群众"心坎里""心尖处",是基层宣讲苦苦研究的课题。基层宣讲必须做到国家视野与百姓视角、按需做菜与群众点单两个有力结合。既要突出"顶层设计",也要抓实调查研究,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紧盯政策理论的重点、经济发展的热点,群众关切的焦点,从百姓视角看问题,用百姓语言讲道理,拿百姓故事举例子,做到为民释惑、为民解忧、为民鼓劲。始终坚持群众导向,精心制定精品宣讲菜单,按照"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骨干接单、村民评单"的模式,实现"讲与需"精准对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受众需求,分层次、多维度、分阶段开展宣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切实增强基层宣讲的精准性、有效性、到达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宣讲全会精神要当"走心""走新""走实"
近日,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强调,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鲜活生动的事例,把全会精神讲好、讲活、讲透,让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明确宣讲语言,用通俗易懂的乡音,推动全会精神"走心"。要想让老百姓深刻领悟全会精神的精髓与意义,宣讲员首先要把全会精神吃透学透,然后将抽象的政策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土语言,围绕群众关心的、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用地方话讲地方事,用百姓言讲百姓理,切实让老百姓能"听得懂""学得进""弄得清"。要根据受众的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理解能力等因素,靶向施策、因人施教,将全会精神"官方语言"转化成"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变成"朴实道理",充分激发群众想学、愿学、爱学之心。要着眼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宣讲中积极回答群众的问题,主动回应群众的心声,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创新宣讲形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全会精神"走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堂讲学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因此,各级党组织开展宣讲,切忌照本宣科、泛泛而谈,照搬照套、空洞说教,而要推陈出新、破旧立新,通过采取小品、戏曲、快板、山歌、有奖问答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对面把理论讲透、心贴心把内容说清、实打实把办法留下,在双向互动中加深人民群众对全会精神内涵的理解。要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运用"线上+线下""网络+实际""情景+体验"等新模式,构建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指尖课堂",让党员群众随时随地随身学,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最后一公里"。
注重宣讲成效,用鲜活生动的事例,推动全会精神"走实"。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中。因此,各级党组织要将全会精神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相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故事"讲述其背后蕴含的"大道理",把一项项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人民群众真正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的红利。要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确保每一项改革政策都能精准对接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养老等问题,真正实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效,在"聚人气"中强化全会精神落地的"实用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大我、无我、超我"之境写好深改"新篇"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此次会议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在改革浪潮汹涌澎湃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涵养"大我、无我、超我"之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勇立潮头,吹响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
领悟"国之大者"的宏阔视野,高瞻远瞩、矢志不渝,筑牢"大我"的"改革基石"。全面深化改革,犹如一艘巨轮,引领新时代中国破浪前行,它要求每一位中华儿女,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以"大我"之姿,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共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改革先锋们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此为镜,深刻领会"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将改革视为己任,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改革航向不偏、动力不竭。要有全局观念,善于洞察历史大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改革实践,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筑牢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
践行"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凝聚"无我"的"改革动力"。改革之路,荆棘密布,但正是这些挑战与考验,铸就了改革者们的坚韧与不屈。从广袤乡村到国有企业,从行政体制到市场环境,每一项改革都见证了无数改革者舍弃个人安逸,以"无我"之态,投身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无私无畏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面对改革的重重困难,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在改革的最前沿,我们要冲锋陷阵,用智慧和汗水铺就改革的坦途。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清醒,对改革中的风险与挑战保持高度警惕,以稳健的步伐和坚定的信念,推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
激发"突破常规"的创新活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激活"超我"的"改革引擎"。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超我"的创新精神则是这一动力的源泉。广大党员干部应勇立潮头,争做时代的弄潮儿。要敢于跳出固有框架,用前瞻性的眼光审视问题,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在改革实践中,不仅要敢于尝试,更要善于总结,将每一次尝试转化为宝贵的经验,为下一次突破奠定坚实基础。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需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从他们的智慧中汲取灵感,从他们的需求中寻找方向,让改革更加接地气、更加有温度。此外,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同时,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扎实的功底,推动改革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力。
常按"刷新键"让全面深化改革"更进一步"
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面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转变,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态度,常按"全面深化改革"刷新键,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常按改革"刷新键",以"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壮志豪情让深化开放"更进一步"。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改革开放的航船以创新为帆,破浪前行,其辉煌历程深刻诠释了"创新引领未来"的真理。广大党员干部需秉持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先锋精神,于变革中洞察先机,于挑战中寻求突破,以"创新之火"点燃发展引擎,让活力与优势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熠熠生辉。我们需练就洞察时势的敏锐眼光,善于在纷繁复杂中抽丝剥茧,预见趋势,提前布局,以超前的思维引领工作创新,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精准对接时代脉搏,每一项工作都精雕细琢、独具匠心。同时,强化应变能力,不断深化学习,拓宽知识边界,练就过硬本领,面对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响应,从容应对,确保在关键时刻成为稳定大局的中流砥柱。更要勇于主动求变,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既要善于提炼基层创新的智慧火花,也要敢于直面问题,深挖根源,以改革为刃,破除发展障碍,激活社会创造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不断汇聚磅礴力量与不竭动力。
常按开放"刷新键",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让发展活力"更进一步"。"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改革精神,紧密团结世界各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从"一带一路"倡议的共绘蓝图,到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绿色发展的全球共识,展现了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广阔胸襟。只有人人参与、团结一致,共同绘制着世界繁荣的壮丽画卷,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才能更加坚韧,世界才能更加和谐共生、光彩夺目。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秉持开放精神,以更加宽广的胸襟拥抱世界,学习借鉴各国先进经验和技术,同时积极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广大干部群众需常按开放"刷新键",秉承"海纳百川"的包容,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常按创新"刷新键",以"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让创新变革"更进一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我们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努力走在时代前列。广大创新者需常按创新"刷新键",秉持"日日新"的进取,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不断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在创新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引领潮流,让中国创新之树在世界舞台上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要依托独特资源、坚实产业基底与卓越科研能力,精准对接国家发展大局中的自身角色,秉持全局观念,洞察未来趋势,精心布局新产业、新模式与新动能的发展路径。要脚踏实地,勤勉耕耘,以实干精神为笔,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书写出扎实稳健、步步为营的辉煌篇章。
挥桨、扬帆、定锚推动"深改巨轮"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