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67/16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18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95分钟

始终以"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实干心",当好为人民造福的"实干家",托起民生"幸福梦"。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就是为了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改革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愈难愈进、勇往直前,只有将"攻坚克难"落实落细,才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和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动真碰硬,坚持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直面困难与挑战,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破藩篱、扫障碍,争做经济发展的开拓者、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农村改革的先行者,抓住关键、精准发力,将改革落在痛点、破在难点。

始终以"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奉献心",当好对人民负责"践行者",托起民生"幸福梦"。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时代潮水奔涌向前,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征程上,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勇毅和担当。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相互促进、协同配合、相得益彰,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不畏艰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人民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持续向前的磅礴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教育、卫生、医疗、社保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好"点线面"绘制基层骏马飞驰图

郡县治,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当前,一些地方乡镇和村社区存在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的"小马拉大车"现象,使基层治理工作负重难行,制约了基层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破解"小马拉大车"现象,需要用好治理体系、增责减负、资源下沉的"点线面",上下齐心共同凝聚干事创业的合力,为基层治理赋能。

用好治理体系"关键点",为基层骏马赋"效能"。当前我国基层单元的成员构成、利益诉求、社会矛盾越来越多样化,对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治理的"车"越来越大,拉车的"马"必须要拿出举措应对,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一是治理主体上做到党群共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统筹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成果共享。二是治理能力上实现创新高效,要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以法治、民主、协商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增强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三是治理手段上引入数字技术,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小程序、智慧平台等技术,构建线上治理与线下治理交互融格局,以科技加大"马力",为治理赋能。

用好增责减负"一条线",为基层大车减"负担"。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破除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其目的就是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解脱出来,让其精力更多聚焦于服务群众、服务大局事业上。一方面要切实减负,各级机关要大力推行精文简会,不让基层干部为开会和文字工作疲于奔命,要核减不必须的考核指标,严厉打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杜绝反复报表、打卡等重复性工作,把干部的时间更多留给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另一方面,要为民增责,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实绩的标准,在"关键小事"上多为群众想办法、干工作,把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时刻铭记于心、现于行动,为基层治理工作找准落脚点。

用好资源下沉"覆盖面",为基层车马增"拉力"。基层履行事权专业性不足,且人财物遗乏,是制约接权的短板,只有让更多权限和资源向基层下沉,才能为基层干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更好条件。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下放权限,针对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专业性强,需要特殊人才完成的事权,不宜下放基层的要及时归纳收回;针对老百姓常需办理的证件、盖章的事项,则要本着能放尽放的原则全面下放,避免百姓越级、反复跑办。另一方面,要适时适当倾斜资源。加大"三支一扶"、社区工作者、基层公务员、选调生等人才的招录力度,为基层治理力量引入源头活水。同时,在物质和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最大限度保证基层治理不受钱物短缺制约,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保驾护航。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基层治理关系着民生福祉,着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持续采取有力措施,让基层"骏马"放开手脚奔驰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上,画好"骏马飞驰图",为增进民生福祉提质增效正当时!

党员干部:党纪学习教育不能划"句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历经四个月的"精耕细作",党纪学习教育步入收官,但收官不代表"画句号",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自重、自省、自励,写好党纪学习教育"后半篇文章",持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和长效化。

怀德立身"自重",在"揽镜自照"中明瑕疵。"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从不久前中纪委通报了8起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可以看到,党中央以惩贪治腐"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持续吹响作风建设的"冲锋号",再次给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形成震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了违规吃喝涉及的情形,广大党员干部要将《条例》作为案头卷、枕边书,深刻汲取通报的反面典型案例中的惨痛教训,清醒认识"舌尖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等问题的危害性,多看"前车之鉴"、多读"忏悔之言"、多思"贪欲之害",涵养"国之大者"胸怀,厚植"为民服务"情怀,时刻筑牢思想防线,自觉抵制诱惑,管住嘴、莫伸手,把握好社交尺度,及时掐灭违规违纪的"导火索",遏制产生腐败的"催化剂",做有原则、有底线、又自重的"干净人",不断拧紧思想的"总开关"、锻造百毒不侵的"金刚身"。同时,要注意随时随地都要维护党员形象,严格将纪律要求融合日常工作,坚决维护党纪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赢得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慎终如始"自省",在深学细悟中正己身。纵观一些"老虎""苍蝇",随着职务的提升,各种不怀好意的"损友",纷纷向其"靠拢",打着"感情牌"推杯换盏寻求人脉、寻找靠山,导致其"生活圈"不干不净、"后院"起火,被当成猎物"围猎",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无异于与虎谋皮、与狼共舞。《条例》中对违规交友也有明确规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凿深井",常态化开展思想"大扫除"、行为"大体检",分清公与私的"警戒线"、是与非的"认知线"、情与纪的"分界线",不断滋养根正苗红的基因体质,掌握廉洁用权的行为规则,做到"日用而不觉、常用而不知、实用而不彰、活用而不显"。特别要坚决杜绝"圈子文化",坚持"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与人接触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说的话不说,扎紧遵规守纪的"篱笆",筑牢廉洁自律"防火墙",不给"围猎者"可乘之机。

保持赶考"自励",在干事创业中践初心。纪律规矩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打虎""拍蝇""猎狐"齐头并进,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条例》共11章、158条,紧扣党的"六项纪律",已经对违规违纪情形划出了"红线"、标明了"禁区"、列出了"负面清单"。虽然158条纪律规矩都是带电且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但同时对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有明确规定,可以说,《条例》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是干事创业的"通行证"。"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理论学习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实践,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源头活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要以《条例》为准绳,学在平常、抓在日常,始终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深入践行学习成效,时刻做到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切实筑牢为民造福、人民至上的政绩理念,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田间地头,走入百姓家中,倾听民生民意,了解所需所盼,自觉投身到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以建功之姿奔赴新时代"赶考"之路。

"坚定、坚决、坚持"推动"绿色生态"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种好"摇钱树"、谱好"山水曲"、打好"生态牌",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坚定",筑牢"绿色"思想根基,种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摇钱树"。"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然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宜人,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产业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树木植于土,生态文明理念植于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树牢思想"基础柱",把握生态文明发展方向;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积蓄生态"财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以"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的"坚决",保护"绿色"生态屏障,谱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山水曲"。"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快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只有日积月累植树造林的"潜功",才能造就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显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身体力行、实干为要,以实际行动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

以"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的"坚持",激发"绿色"生机活力,打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牌"。"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各地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这一"新质生产力"为依托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要用好"创新"这笔财富。为建设美丽中国出一份力。贵在行动,重在坚持,要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不断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早日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建设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减"持不懈为基层"卸担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在文山会海、指尖冗余、督查频繁等关键点上常抓不懈,逐步卸下基层重担,确保基层干部专心干事兴业促发展。

强约束、倡短话,减"文山会海"之负,增基层干事动力。中央明确提出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就是要将基层力量凝聚在刀刃上,但当前,"文山会海"仍"涛声不绝",存在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甚至出现"早会、晚会,一天都是会",把开会作为工作重点的情况,而工作到底得没得到落实、取得何种效果反倒是成为了次要内容,最终落得表面"光鲜",背后满是"窟窿"。"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在新形势新要求下,要对文件制发继续保持刚性约束和科学压减态势,持续强化文件会议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造假、不实填报等问题,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对会议时长进行明确要求,要严格审核把关会议的规格规模,持续提高会议质量,努力使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投入工作之中。

强纠治、稳推进,减"指尖形式"之负,增基层干事活力。在数据网络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也成为了形式主义泛滥的新阵地,各类APP层出不穷,统数字、填表格、拍照上传、学分排名通报、关注点赞等名目繁多,基层干部"困于指尖""束于手脚",基层干部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留痕记录"上,既需要记录工作开展情况,也需要证明自身开展了工作,同时还要用于满足上级检查要求,基层被迫失去了时间、精力,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重点内容之中。应持续加强对各类在线学习应用程序规范管理,持续纠治强制要求打卡接龙、关注点赞等行为,构建分工合理、权责清晰、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体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少基层干部干事的"压力",让基层干部得以从"水印照片"中解脱束缚,轻装上阵,大展身手。

强管控、压督导,减"督查频繁"之负,增基层干事合力。督导检查本意是为了指导工作,推动工作落实,但不规范、形式化、高频次的督查行为显然已经变成了广大群众的"堵心事"、基层干部的"烦心事",增添了基层的负担。有些人秉持着"有事干去基层、没事干更要去基层"的错误观念,打着"指导"的名义,多次前往基层,使得基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接待,而工作却得不到指导和推动,基层苦不堪言。要杜绝这种行为,防止出现"多头考""分散考"等问题,应严格落实督查检查计划管理,对有关事项实行审批备案制度,严格控制频次、内容,强化统筹整合,禁止多头扎堆"考",解决基层无所适从、反复折腾困境,真正指导落实好基层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基层开展有关工作,助力基层干部减轻压力,凝聚基层干部干事合力,切实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基层减负绝不能"一阵风""一声雷""一滴雨",当锲而不舍,让为基层减负星星之火,燎红整片原野。

"农"情厚意装满乡村振兴"丰收箩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其中,"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养老"等"三农"关键词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员干部应满怀"农"情厚意,心系农村,情牵农业,关爱农民,实现心与心的"双向奔赴"。在广袤农村的热土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担当为笔,以创新创造为墨,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绚丽的"三农"画卷,让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每一幕都充满温情与希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