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66/160页)
"新阶段"不代表"终点站","新起点"更需"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探讨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议题,明确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阶段。越是关键时期,越需保持战略定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学习"不止步"、改革创新"不停歇"、人民至上"不动摇",全力以赴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息之战"。
践行"宝剑锋从磨砺出"的箴言,挥"理论夯基"之桨,以"常学常新"的"勤奋之姿",确保"深改巨轮"行稳致远、航向不偏。"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灯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式现代化有实践的探索,也有理论的创新,但理论学习永远在路上,必须常响思想解放的"号角"。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时代前沿的高度强化理论武装,不因阶段转换而放松、因成绩斐然而自满,要持续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篇篇章章学、字字句句思、段段章章悟,深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叩问是否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叩问是否达到"学"而出乎理智、"思"而有所创新、"行"而不忘初心的境界,真正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行动上开拓创新。
鼓足"大鹏一日同风起"的志气,扬"创新驱动"之帆,以"常创常新"的"奋进之势",确保"深改巨轮"行稳致远、动力不弱。"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更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式现代化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改革创新的决心一刻不能动摇,创新发展的步伐一刻不能停歇。越是在发展的关键节点,党员干部越要算清发展账、改革账、创新账、未来账......面对"传统束缚"的挑战和"路径依赖"的风险,练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让改革创新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鲜明标识。党员干部要在"破旧立新、守正创新"中不断自我革新,时刻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对照国际竞争的态势,用"显微镜"查找发展短板,用"望远镜"眺望未来趋势,常思发展不足之危,常虑创新滞后之险,常谋转型升级之机,练强"内生动力"的创新实力,提升"外拓空间"的发展能力,守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底线,知变应变、以变制变,切实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做一个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发扬"十指抱拳力千斤"的精诚,定"人民至上"之锚,以"常做常新"的"团结之智",确保"深改巨轮"行稳致远、动力不弱。"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员干部要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观,谋事先想群众需求,干事先为群众谋利,主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家庭,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共吃"一锅饭",聊家长里短、话发展大计,以"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的韧劲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员干部要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人民的期盼、群众的福祉扛在肩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摒弃"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厚植"愿做小事"的情怀,提升"善做小事"的能力,将一张张群众期盼的"愿望清单"精心转化为一件件百姓点赞的"幸福清单",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果、新福祉。
以"加"促"减"让基层"轻装上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从下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到健全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再到通报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一系列的硬举措释放了党中央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强烈信号。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要把握好"减"与"加"的平衡点,以"加法"赋能,以"减法"松绑,实现"减"和"加"的双向奔赴。
加"务实",减"务虚",在树牢正确政绩观上"出实招"。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要聚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思想上正本固源,始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形成上下一心、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要抓好"关键少数",引导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见实效的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一级抓落实,确保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要以解决好"减什么、怎样减、减得怎么样"等问题为目标,涵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下足"真功夫""深功夫""苦功夫",主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基层干部的实际情况,听听基层群众的真实想法,切实把真实情况摸清、把真正原因找准、把解决对策提实。
加"内涵",减"形式",在推动工作高效率上"下实功"。为基层减负,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把干部从繁重的"无用功"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日常工作、为民办事上。工作中,有的干部担当不足、本领不高、能力不强,开展工作时手足无措陷入"本领恐慌",无形中导致时间拉长、效率低下;还有的整天被各种表格、材料所累,务实少、务虚多,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对此,各级要拿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在制定政策规定时,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关注群众需求,对于基层不适用、群众不满意的项目,该删减的删减,该取消的取消。作为基层干部,要以基层减负为契机,沉下心来练"内功",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实践锻炼,在具体实践中摸爬滚打、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加"动力",减"压力",在提振干部积极性上"见实效"。"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因此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不可一蹴而就,也非一日之功,需要多部门联动、长时间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作为上级部门,要优化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考核方案,进一步加强权责清单管理,明确好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为基层干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为基层减负是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热情。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要在正向激励上下功夫,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并重,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做好澄清正名工作,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情"书写改革征程中的"别样浪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万山磅礴看主峰"的改革征程中牢记"心系黎庶"真情、昂扬"奋发图强"豪情、秉持"开拓进取"深情,以"情"书写"梦圆、章华、启航"的"别样浪漫"!
牢记"心系黎庶"真情,在与民同心、枝叶关情中写实"青春芳华",写下的"但愿苍生俱饱暖"是"圆梦改革夙愿"的浪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人民是改革之"本",为民是改革之"道",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天下之大,黎元为先"的赤子之心,在改革中以"俯首察真情,立耳听风雨"的为民姿态了解民生疾苦、民情冷暖、民意忧乐,以人民之所愿为改革"导向"、人民之所盼为改革"核心",在一系列解民难、暖民心、惠民生的改革举措中诠释"无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深情。同时,要以为民服务之"微"谱写改革政绩之"大",时刻以"枝叶关情"之念干好、干实人民群众的"心头难"与"身边事",聚焦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改革重点领域干好为民实事、落实利民举措,以"大道笃行系苍生"的担当之责圆梦新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的为民之愿。
昂扬"奋发图强"豪情,在功崇惟志、抓铁有痕中写实"凌云之志",写下的"千磨万击还坚劲"是"谱写改革华章"的浪漫。改革征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亦如千钧之战,不胜则亡。若想逐梦九霄,拼搏进取的凌云之志不可或缺。改革重任千钧重,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征途如虹,浩荡前行"的时代历练中昂扬一马平川的斗志,强化"想为愿为"的责任意识、锤炼"能为善为"的过硬本领、迸发"敢为有为"的磅礴气概,要敢于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以变"天堑"为"通途"的改革决心将"蜀道之难"化为"康庄大道"。更要把改革志气落实到踏石留印的"千磨万琢"中,以"钉钉子"精神攻破改革的"娄山关""腊子口",在产业发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改革重点工作中敢当"领头兵"、勇举"先锋旗"、挺起"主心骨",让改革中的一举一策干出"力度"、行出"深度",谱写"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璀璨华章。
秉持"开拓进取"深情,在奋楫扬帆、开拓创新中写实"如磐信仰",写下的"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启航改革巨轮"的浪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敢于改革才能燃亮革新星火、飘扬发展风帆。作为改革浪潮里的"弄潮儿",广大党员干部要敢持"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心看天之阔、踏浪之远,以行之不辍的奋进姿态和担责于身的巍然气概发扬"春催千树发"的"斗争本领",在真抓实干中立下改革"愚公志"、确定改革"路线图"、落实改革"任务书",让改革在笃行实践中"走深走实"。另一方面,要以锐意革新的强劲动能擘画"标新二月花"的"发展蓝图",敢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惯例"、收住因循守旧的"惯性",在"乘风破浪"中准确识变"稳船舵"、科学应变"迎风浪"、主动求变"扬风帆",点燃改革创新的"动力引擎"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全民绿色转型、司法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全面发力、纵深推进,让全面深化改革的巍然巨轮在万事俱新的"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
以"三心"推动"深改巨轮"乘势而进
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圆满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描绘出更加清晰的蓝图,指明了更加宏伟的方向。改革开放新征程即将开启,我们应筑牢为民初心、打造创新核心、涵养无畏决心,以势不可挡之势,让巨轮在改革汪洋上加速驶向光明未来。
筑牢"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为民初心,引领"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的鸿鹄志向,方能在改革之路上行稳致远。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回望过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到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冰城乡户籍二次元壁垒......每一次的改革和突破,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改有所应,民有所盼、改有所指。行至今日,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个领域有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信念要始终贯穿全面深化改革之路,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切实把温暖、满意、幸福送到人民的心坎里。布局未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牢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的滚烫初心,永葆"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淳朴情感。要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做到"身"入基层"把脉问诊"、"情"至基层"找准症结"、"心"到基层"对症下药",锚定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准改革的着力点、突破口,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推进,给人民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核心,注入"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的不竭动能,方能在改革之路上掌握先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没有创新思维,难以有创新实践,便难以推动改革突破。改革征程进入新时期,各领域的新事物新发展不断涌现,新挑战新困难同样层出不穷,只有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与本能,主动识变、求变、应变,才能突破守成旧暮气,闯出发展新天地。不论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还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还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改革创新实践证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顽疾凸显,藩篱尚在,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有革故鼎新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除旧布新的底气,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实际工作中聚焦解决实际问题,勇于冲破思想壁垒、破除工作惯性、摆脱路径依赖,将工作干在实处、干出特色、干出优势。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在群众路线中汲取经验、在脚踏实地中锐意改革、在实事求是中守正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改革发展向纵深跃进。
涵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无畏决心,沿着"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改革航道,方能在改革之路上破浪前行。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改革之路无坦途、无先例,中国人民依靠披荆斩棘、敢闯敢试、攻坚克难的无畏决心走过千山万水,创造了"两大奇迹",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新征程已走到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仍需我们跋山涉水,向最难之处攻坚。回望来路自慷慨,再赴征程气如虹,继续将改革事业推进向前,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争做涉险滩、啃硬骨头的急先锋和突击队,始终锚定改革总目标,以闯关夺隘的拼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抓铁有痕的干劲,积极有为,善作善为,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不断将改革事业推进向前,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风雨沧桑,大道无垠,改革巨轮正锚定志向不改,澎湃动能不止,前进道路不停,我们正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驶进,必能够在改革新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用"心"抓实深改真功夫托起民生"幸福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当以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实干担当的昂扬姿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为民心、实干心、奉献心",练就"抓实"真功夫托起民生"幸福梦"。
始终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心",当好让人民满意的"勤务员",托起民生"幸福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立场绝不动摇,敢于守正创新,以新思路开辟新路径,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池春水"。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指导,敢下"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不断廓清困扰和束缚改革发展的迷雾,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