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88/138页)
以"敬畏之水"悉心浇灌"行事之花",让党纪学习教育"见之于行动"。口上说说自是容易,但是守纪绝不是一日之功,而体现在一以贯之坚守底线、一举一动的清正廉洁之中。党员干部要学会将自己在党纪学习过程中了解的知识、明白的道理、领悟的教训"运输"到内心之中,真正形成敬畏之感,在做任何事的过程中都要让"敬畏之心"做监督者,不该干的绝不去干,不该做的直接挡在起点之前。养成遇事之前先思考的习惯,在遇到可能"存疑"的问题时,需仔细回想党规党纪的具体要求,能够果断拒绝不良诱惑,在遇到三思过后依旧拿不准的点时,必须杜绝盲目处理,要通过询问专业人员、重新查看党规党纪等方式确保所行不逾矩、不走偏。同时要保证在守规矩的前提下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在具体实践中彰显廉洁作风和过硬本领,不断推进所属领域的各项工作,始终做对得起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党员教育工作应如灯、如旗、如风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和长期战略任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党员教育应如灯、如旗、如风,照亮前行之路,引领奋斗方向,激发奋进力量。
党员教育应如"灯",照亮信仰之路。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员教育要像一盏明灯,照亮党员干部的信仰之路,让党员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惑中坚定信念。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通过红色教育、党性锻炼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坚定信念、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像那一盏盏明灯,在黑暗中闪耀着光芒,为人们指引着前进的道路。
党员教育应如"旗",引领奋斗方向。旗帜是方向的标志,是前进的引领。党员教育要像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党员干部的心中,引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让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决策部署,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让党员干部了解国内外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强化宗旨意识教育,让党员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党员干部要像旗帜下的战士,紧紧跟随党的旗帜,奋勇向前,不畏艰难险阻,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拼搏。
党员教育应如"风",激发奋进力量。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吹拂万物,带来生机与活力。党员教育要像一阵风,吹拂着党员干部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奋进力量。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教育效率。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党员干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就像那一阵阵春风,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为世界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赴"基层山海"擘画乡村振兴"青春画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作为乡村振兴主战场蓬勃向上、意气风发的有生力量,也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急需的新鲜血液,广大年轻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末端、落到实处,在富有裨益的基层历练中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淬炼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真金""精金",擘画乡村振兴壮美"青春画卷"。
建好"充电补能"站,提灯引路、伏低身子,破解"水土不服"难题。基层是直接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年轻干部的思路和活力往往会给基层带来新突破。但揆诸现实,年轻干部首先面临的是"水土不服"的问题,书本学到的知识难解基层实际工作的"扣结",个人有限的生活经验难与基层工作所需技能紧密"契合"。一方面,基层机关要探索导师"传帮带"模式,通过党政领导班子与年轻干部"结对"护航、交心交谈,及时掌握情况、排忧解难,提灯引路、传承薪火,以真情关爱帮助年轻干部"蓄能充电""重整旗鼓",更好适应基层的复杂多样性。另一方面,广大年轻干部要时刻明晰"我是谁",以"归零空杯"心态走入基层,读"有字之书"的同时也要学"无字之书",在俯下身子深入一线中读懂乡音乡情,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中厚植青年担当,在拜人民为师中学懂弄通方法,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富民强村新愿景。
勇当"沉入水中"石,砸出水花、解决实事,破解"水中浮萍"难题。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无论是广州花都港头村改造、山东淄博红叶柿岩项目,还是上海奉贤李窑村的低成本整村改造,一串串改革发展的丰硕果实缀满枝头,一个个幸福和美的场景滚动播放。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广大年轻干部要运用好"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既要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的务实作风和科学思维,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干作风,从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故事中汲取力量,磨砺锻造出干事创业的高超本领,扎实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奋斗精神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也要跳出旧思维窠臼,不断推进思想、能力、实践"新质化",做新质生产力发展战道路中的"探路者",不断探索新时期助农增收新模式,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新格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面貌,真正做到"敢于中流击水,不惧浪遏飞舟"。
筑牢"防腐拒变"网,坚定信念、清正廉洁,破解"思想滑坡"难题。基层"小微权力"连着民生利益,关系人心向背,随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财政持续加大涉农惠农资金与项目投入,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始终在基层恪尽职守、担当奉献,积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广大基层年轻干部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严格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内容、意义和作用,感悟党史中"半截皮带""半条被子"等鲜活故事的深刻内涵,始终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铭记"志从淡泊来,节在肥甘丧"的道理,永葆"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本色,在学思践悟中系好人生中第一粒扣子,在"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中涵养优良品德、节制享乐欲望,真正做到"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赓续"莫高精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考察调研,在天水麦积山石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希望文物工作者赓续"莫高精神",潜心为国护宝,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述往思来中领略中华文明的魅力与浩瀚,站在更广阔的舞台讲好文化遗产的"中国故事"。
赓续"坚守大漠"的"莫高精神",做中华文化的"坚定守护者",追寻"历史印记"讲好"溯源故事"。敦煌研究院的文物工作者们长期在艰苦的大漠环境中工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繁重的保护研究任务,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从未放弃对敦煌文化的探索和保护。从青春芳华到耄耋老人,无数的"莫高窟人"把他们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大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不仅要与残酷的自然界斗争,加速抢救壁画、经卷,还要克服老鼠多、缺水等生活上的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做中华文化的"坚定守护者",追寻"历史印记"讲好"溯源故事",透过考古工作者、文物保护者等奋斗往事,让更多人感受到普查文物、勘探古迹、保护文化遗产等工作的艰辛与不易,真正做到循历史印迹"追光而行"。要以义不容辞的自觉和责无旁贷的担当,切实保护好文化遗产,让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
赓续"甘于奉献"的"莫高精神",做中华文化的"潜心钻研者",锻造"高尚匠魂"讲好"文物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是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莫高窟的文物工作者们将个人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敦煌文化的保护和研究事业,莫高窟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却集聚了一批批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优秀人才深耕于此,用青春汗水谱写"莫高传奇"。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争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心钻研者",以虔诚之心、笃定之志深入钻研传统文化的精髓,领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真正在凝心聚力中赓续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荣光。
赓续"勇于担当"的"莫高精神",做中华文化的"躬行传播者",手撷"古籍墨香"讲好"传承故事"。"把莫高窟完好地交给下一代人,无愧祖先、无悔后人,这就是担当,就是使命。"面对敦煌文物流失、石窟遭毁的境况,常书鸿、段文杰等一代代"莫高人"毅然扛起重担,通过建立研究院、修复壁画石窟、推行保护制度等举措,让敦煌瑰宝重新焕发光彩。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岗位、持之以恒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将民间故事、革命文化等与网络、科技相融合,让更多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艺小品、网络展示、沉浸技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助推更多优质的文化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常态化深入农村、社区、学校等加强礼仪教育,弘扬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行动等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赓续"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做中华文化的"创新弘扬者",点燃"时代火炬"讲好"发展故事"。"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敦煌文化的保护和研究过程中,文物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力求在保护和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创新为引,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花心思、下功夫、用巧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大力发展文创产品、数字文化、文旅融合等产业让文物"活过来"、古人"会说话"、历史"再重现",让文化遗产"跟着潮流走",不断从文物中感受中华民族厚重历史。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更多的文博单位和事业主体,运用3D、VR等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如"数字故宫""掌上敦煌""科技三星堆"等新模式,全力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引导帮助更多文化遗产插上科技翅膀,使其以更美、更艺术、更接地气的艺术形态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不断书写文化发展新篇章。
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要"步履不停"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纪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本次党纪学习教育已基本结束,但党的纪律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更进一步"的追求,在深学细悟、正风肃纪、担当作为上持续用力,做到纪律学习"勤学不倦"、正风肃纪"常抓不懈"、干事创业"行而不辍",把党纪学习成效转化为源源不竭的干事实效,"步履不停"确保党纪学习教育"硕果长存,行稳致远"。
纪律学习要"勤学不倦",常学常新、常悟常进,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勤学钻劲,确保"一心向党"的思想根基持续夯实。"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纪律学习不会一蹴而就,唯有"常学"方能"常新",才能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学不可以已"的理念,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保持"手不释卷"的热情和"上下求索"的钻劲,注重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将党规党纪刻在脑中、印在心上。要积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将学习党纪作为正本清源、涵养正气的"必修课""常修课",时时温习、日日精进,把学纪的过程真正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忠诚的思想指引,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使铁的纪律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正风肃纪要"常抓不懈",克己奉公、自省自律,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自律韧劲,确保"一身正气"的廉洁防线持续筑牢。"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拒腐防变定力的练就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在不断锤炼上下气力、用真功。当前,党纪学习教育虽告一段落,但检视整改却没有休止符,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广大党员干部要绷紧"党纪"这根弦,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把党纪法规作为高悬"明镜"、心中"戒尺",保持"三省吾身"的思想自觉,深刻查摆自身在思想、行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校准思想航线,端正行动方向。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时刻对标党章党规党纪、对表身边先进典型,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涵养"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政治定力,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干事创业要"行而不辍",躬身为民、锐意进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干劲,确保"一心为民"的担当意识持续在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出发点在于"学",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党员干部挺膺担当、积极作为,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争创实功实绩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融入日常为民实践中,转化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常思为民之策,善谋利民之举,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体民意,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在躬身力行、守纪担责中践行"为民初心",以"好作风"赢得群众"好口碑"。要抓实建章立制工作,总结运用党纪学习教育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一鼓作气"的干劲,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坚持在甘于奉献上"挑大梁"、在善于担当上"展拳脚",不断巩固好、拓展好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纪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作为。
厚植"黄河情怀"共护"母亲河"安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9月12日下午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广大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沿黄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沿黄途上唱响"治理、发展、民生"的黄河颂歌。黄河安澜,千年期盼,"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