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89/138页)
厚植"大禹杀湍湮洪水,九州海晏始蚕麻"的生态情怀,添砖加瓦,夯实加固,推进大治理,共护大河之脉。千百年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更作为生态屏障守护着华夏文明。然而,黄河水资源面临着水沙关系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黄河治理任重而道远。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后人承其志,筑坝治水,开渠引泉,这些黄河的"守护者",让滚滚黄河成为养育芸芸众生的摇篮。在当今,治水不再仅仅是筑坝修堤,而是涵盖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等。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坚持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积极推广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坚持防治结合,促进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协同治理,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全面推进。赓续大禹治水的精神,坚决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厚植"丹青妙手书画卷,万里山河起宏图"的家国情怀,锚定目标,实干兴业,加快大发展,共护大河之要。黄河流域既蕴藏了能源宝藏,又深具发展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的系统论述,已然搭建了助其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水利兴则天下定,仓廪实而百业兴。"自古以来,沿黄流域的发展关乎百姓安居,要推动黄河领域生态高质量发展,需利用好黄河资源,在保护、修复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黄河文化、开发黄河产品,让其成为生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建立跨省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习近平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久久为功,一年一年推、一年一年抓落实。广大党员干部既要牵手发展,又要拥抱生态,要抓好重大任务贯彻落实,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厚植"千夫所指水利事,百姓同欢水利功"的为民情怀,山河安澜,万象更新,润泽大华夏,共铸大河之魂。黄河之水流千古,流出了漫无边际的黄土地,流出了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流出了璀璨明珠的黄河文化,孕育中华民族五千年。"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大治理,从古至今,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水利则民益,广大党员干部当推进黄河流域保护修复,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远考量。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谱好"生命与黄河"这篇大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家园,增进民生福祉,在沿黄流域的治理、发展中奋力唱好造福人民的"黄河颂"。
激发"力量"让党员教育那抹"红"常"在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石,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方式,调整教育策略,确保教育内容既接地气又充满活力,同时汇聚广泛人气。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激发"力量",让党员教育的那一抹"红"始终保持"在线"状态,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确保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党的伟大事业注入不竭动力,推动党员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激发"使命引航心向党"的信仰力量,绘就"教育兴则党性强"的成长画卷,让红色基因"常在线"。步入新时代,党员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担当,成为锤炼党性、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使命引航心向党"的信仰之志,将党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守护灵魂一样守护信仰,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进步,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植于心,成为行动的指南与动力的源泉。要积极参与各类党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共同绘就一幅党性坚强、能力出众的党员成长画卷。
激发"教育创新促发展"的精神力量,绘就"教育兴则事业兴"的辉煌画卷,让红色教育"常在线"。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挑战,党员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要紧跟时代步伐,勇立教育创新潮头,积极投身到党员教育创新的伟大实践中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需求,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设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党员的教育课程和活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还要注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鼓励党员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教育创新,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绘就一幅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党员素质全面提升的辉煌画卷。
激发"同心同德筑梦行"的团结力量,绘就"教育兴则国家盛"的壮美画卷,让红色传承"常在线"。党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组织、党员个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协同推进。作为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搭建起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要主动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提高党员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要积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党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党组织和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分享教育资源、经验和成果,推动党员教育工作的整体提升。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汇聚起推动党员教育发展的磅礴力量,共同绘就一幅国家繁荣昌盛、党员教育成果丰硕的壮美画卷,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党员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解锁"共和国勋章"中的"奋斗密码"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3日签署主席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这些功勋人物不仅是国家的脊梁,更是时代的楷模,带给我们无尽的精神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从这些功勋人物的"奋斗密码"中汲取力量、沉淀思想、勇于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突破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需要从中学习他们的忠诚与担当,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解锁"坚定信仰"的"内心之光",以"忠诚坚定、初心不改"的情怀,筑牢思想根基,书写担当作为的"精神篇章"。"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功勋人物正是凭借坚定不移的信仰,在艰难时刻笃定前行,最终取得了非凡成就。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学习他们的"初心不改",从他们的奋斗历程中感悟"信念力量",坚守理想信念,勇担历史重任。无论是面临复杂形势,还是艰难挑战,都要坚守"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誓言,以一颗赤诚的"公仆心"投身到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中,敢于拼搏、无惧风险,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做新时代的"信仰先锋"。
解锁"实干创新"的"智慧力量",以"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的精神,提升自身能力,书写锐意进取的"实干篇章"。功勋人物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越成就,靠的不仅是坚定信仰,更是踏实苦干和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改革创新,发展就没有活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必须要发扬这种"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精神,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主动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科技前沿等岗位上去磨炼自己,不断探索新方法,掌握新技能。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以"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推动创新工作落实落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解锁"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以"人民至上、甘于奉献"的理念,坚守初心使命,书写服务人民的"光辉篇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功勋人物无一不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牢牢秉持着为民服务的信念,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功勋人物为榜样,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坚持把人民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为民谋利、为民解忧。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求,把群众的期盼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动力,在新征程不断谱写新时代的"为民篇章"。
让"黄河大合唱"流淌最动人心的"幸福旋律"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黄河宁,天下平。"几千年的风霜与沉淀,九曲黄河润泽了华夏大地、也滋养了代代人的成长。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当再度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精神,真正让"黄河大合唱"流淌出最动人心的"幸福旋律",凝聚万众同心追梦的磅礴合力。
一览"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流光岁月,讲好最动人心的"黄河故事",流淌"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文脉旋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华民族自黄河起源,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也形成了色彩斑斓、底蕴深厚的文化图谱,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爱得浓烈、爱得深沉。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一带一路"的东风浩荡,从仰韶遗址、鲁国故城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到传承不息的农耕智慧、浪漫基因......广大党员干部当一览"物换星移几度秋"的流光岁月,在新时代讲好最动人心的"黄河故事",从情感维度、历史维度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同频,真正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历史智慧和文化力量,流淌出"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文脉旋律。
拥抱"三万里河东入海"的壮丽风光,擦亮最动人心的"黄河画卷",流淌"忽于水底见青山"的生态旋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从摇摇晃晃念诗诵词的脑袋,到真正踏进壮美的九州大地,感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的美好,总是会被自然的一景一物所吸引,流连忘返间心怀也就此开阔,充盈着更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拥抱"三万里河东入海"的壮丽风光,在移步换景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旖旎,始终牢记如今的"黄河安澜"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与艰辛,我们不能松懈分毫、更不可破坏分毫,唯有牢牢挑起肩头的担子,做到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驰而不息加强重要支流和重点河库治理,真正以久久为功的坚持擦亮最动人心的"黄河画卷",写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篇章,流淌"忽于水底见青山"的生态旋律。
追寻"山水如画绿生金"的美好未来,传承最动人心的"黄河精神",流淌"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奋斗旋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走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艰辛过往,走过治水、治沙、治洪涝的奋斗来路,一代代人咬定目标脚踏实地,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奋斗。看今夕,从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供能惠及千家万户,到黄河流域沿线而生的各类特色优势农业、盐碱地改造利用、绿色低碳经济等,再到依托河流天然优势形成的区域战略大格局、强劲发展经济带等......黄河蜿蜒几千年,孕育了无限希望、也奔涌着无穷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当追寻"山水如画绿生金"的美好未来,主动传承最动人心的"黄河精神",拿出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开拓进取的势头,真正让黄河流域释放魅力,成为梦想的摇篮,流淌出"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奋斗旋律。
细数山河印记读懂"黄河情怀"
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体现出的正是对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美好愿景,更是"黄河情怀"的生动体现。
细数初心如磐的坚守,在绿色生态中读懂"涓涓不止江河生"的黄河情怀。古往今来,治黄与治国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实现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25年不断流,先后抵御十余次大洪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地上悬河"的治理奇迹。大河上下,河水汤汤。广大党员干部使命在肩,要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总基调下,立足科学理念,赓续"黄河情怀",在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工作上不断发力,持续推进全面实施河湖长制、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黄河滩区迁建、流域内植被恢复等工作。
细数岁岁安澜的期盼,在造福百姓中读懂"但愿苍生俱饱暖"的黄河情怀。"黄河宁,天下平",是千百年来黄河沿岸人民对黄河安澜的朴素期盼。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建坝、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根本都是为民造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推进,两期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标准化堤防建设,各个大型水利工程作用充分发挥,河道萎缩态势初步遏制,为黄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涂上了安居乐业的底色。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满足流域人民对"幸福生活入画来"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在治黄中涵养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为新时代黄河治理增添一抹暖意。
细数川流不息的奔腾,在高质量发展中读懂"弄潮儿向潮头立"的黄河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很重视、一直在思考保护治理母亲河的重大问题,多次亲临黄河一线考察,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我国国情水情,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确立国家江河战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沿黄各地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广大党员干部要抢机遇、抓落实,合理科学挖掘黄河流域的时代价值、发展价值,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流域产业智能化、低碳化、融合化发展,以"满眼生机转化钧"的激情,让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让黄河继续奔流不息。
选调札记:我与小岗村的"深情对话"
近日,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为帮助到村任职选调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举办到村任职选调生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为此,安徽省组织到村任职选调生前往凤阳县小岗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国情调研方法等内容,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培训。46年前,18位小岗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毅然决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在这里,我和全省各地的选调生同上"一堂课",听"大包干"带头人亲述大包干的发展经历,与小岗村面对面交流"问答",让我更加了解小岗、热爱小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