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92篇(第2/20页)
坚定理想信念,让"矢志不渝"的"青春之我"与"民族复兴"的"强国之梦"撞个满怀。一百多年来,无数有志青年发奋图强,把青春信仰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铸就了如今的美好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进入新时代,广大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政治清醒,认清和明确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信念、锻造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主动把个人"小我"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我"之中,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
坚持务实担当,让"实干笃行"的"青春之我"与"繁荣富强"的"强国之梦"撞个满怀。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干部要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锐意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时下,正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年轻干部作为落实改革任务的中坚力量,要清醒认识到通往"强国梦想"的道路肯定不是一马平川的,要牢固树立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放下面子、扑下身子,主动到重点项目、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去长见识、增才干,确保在重大任务前顶得上来、在关键时刻扛得起来、在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力戒"纸上谈兵""虚头巴脑"等虚架子、假把式,用实干青春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奋斗华章。
坚守初心使命,让"一心为民"的"青春之我"与"人民至上"的"强国之梦"撞个满怀。回顾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新年贺词,"人民"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之一,点赞最多的是人民,牵挂最多的也是人民,祝福最多的还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开展工作的核心关注点与根本着力点。在实际工作中,年轻干部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心贴近人民,切实运用好"一线工作法",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中去,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医疗、养老、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对于能解决的就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要限期解决,时刻跟进工作进度,将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服务做好、把保障做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以"主角"担当助推全面深化改革"阔步向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贺词指出,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短短千余字,字字铿锵激昂澎湃,字字温暖直抵人心。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唱主角""挑大梁""当先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定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以"旗帜鲜明,对党忠诚"之姿,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奋进力量"。"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突破了改革开放中的重重难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无论是担起历史使命,还是抢抓时代机遇,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以"爬坡过坎,与时俱进"之姿,奔赴全面深化改革"壮阔征程"。"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无方。"改革开放以创新为魂、因创新而成,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伟大的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所取得的。新征程上,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改革的深度不断加深,这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必须牢记"坚持开拓创新"这一建党百年的宝贵历史经验,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当排头兵,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以"为民迢迢,步履不停"之姿,奏响全面深化改革"为民乐章"。"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立场上,聚焦就业、托幼、上学、医疗、养老、停车、如厕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深化改革开放的力量,要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定不移改善民生,聚力增进人民群众生活福祉。
在风雨洗礼中砥砺前行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指出"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习近平主席有力的话语为我们砥砺奋进新征程注入了力量。前行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的,面对风雨的洗礼,我们要干字当头、奋发有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风雨之中,更应以"信念"强"信心"。风雨之中,更显挺拔之姿、坚韧之态、铿锵之力。前进的道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充沛的信心建立在坚强的决心上,豪迈的气概建立在坚定的意志上,信念是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定盘星",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助推器"。有了这样的信念,才有了一个个"非凡瞬间",一张张"奋斗答卷",一页页"发展传奇"。神舟十八号、十九号航天员刷新"巡天"纪录,"Chinatravel"让越来越多人感受大国魅力......信念是无惧任何挑战、向着目标坚定前行的精神力量,绘就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风景。我们要坚定信念,在"压力测试"下不变形,在"耐力长跑"中不泄气,在"实力竞技"中勇争先,在风雨考验中破局制胜、履险如夷,迈出稳健有力的步伐。
风雨之中,更应聚"优势"为"进势"。2024有波诡云谲、风吹浪打,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能够顺应历史趋势、把握发展规律,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推进各项事业蹄疾步稳向前行。聚"优势"为"进势",要因势利导、因时而进,切准"时代脉搏",看清发展之势,做到"察其细,入其微",多一些整体谋划,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些考虑周延,兼顾当前和长远,把握力度和速度,做到进而有序。2024年亮眼的"成绩单",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共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同心圆",以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书写崭新的时代新篇,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风雨之中,更应让"短板"变"跳板"。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往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短板实则就是存在的差距,工作的进步、事业的发展就是要找出短板、盯紧短板、补齐短板,攻克薄弱环节,挖掘后发之力,让"木桶容量"更大。小的短板,小修小补即可;大的短板,则要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决心。要克服畏难情绪,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理论上"勤补课",在难事上"不服输",在本领上"多淬炼",切实把短板补好补实补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科学认识,紧抓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不放松,找准突破口,下足实功夫、细功夫,疏通痛点难点堵点。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摆脱"条框"束缚、脱离路径依赖,用创新的思维去化解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执"改革之笔"写"为民答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精准把握改革航向,敏锐捕捉群众妙想,激活改革澎湃动力,确保改革举措紧密贴合群众期盼,让改革红利切实惠及亿万群众,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执"政策惠民、服务便民"的"温情之笔",聚焦民生关切,精准施策发力,书写"民生福祉满心头"的"幸福答卷"。"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每一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与实施,都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因此,要勇于突破传统束缚,敢于探索未知领域,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政策创新和服务升级。要深入基层一线,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实需求和迫切愿望,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能精准对接群众痛点,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确保改革红利能够惠及每一位群众。在政务服务方面,要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让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真正书写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的幸福答卷。
执"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的"创新之笔",驱动经济转型,激发发展活力,书写"经济腾飞展宏图"的"繁荣答卷"。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群众生活水平。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让群众从产业升级中直接受益。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形成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为群众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让改革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让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书写产业兴旺、民生富足的繁荣答卷。
执"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的"坚实之笔",筑牢民生底线,共享发展成果,书写"安居乐业笑开颜"的"和谐答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因此,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个群体都能享受到公平可及的社会保障服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加舒心。要关注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实施精准帮扶和救助措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社会保障和民生服务,书写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和谐答卷。
致新年:开启"至上时刻"为新答卷"加一分"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2025年的序章已经开启,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新的一年里,我将以"赶考之姿"开启"至上时刻",为新年新答卷再加"一分"。
坚持"勤学至上",充电蓄能、强基提能,让内心底气更足一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这既是鼓舞,更是鞭策。2024年以来,我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积极学习法律、审计实操、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了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的双提升。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保持"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学习劲头,继续强化理论学习和专业淬炼,做到学用相长,不断增强解题能力和承压能力,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争做能干大事、堪当大任的干将、闯将、猛将。
坚持"人民至上",枝叶关情、排忧解难,让百姓笑容更多一分。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动情地说道:"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灯火里的中国,映照的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眼下,春节将至,群众的需求更趋多元,从寒冬里的物资保障到节日氛围营造,从返乡潮下的出行便利到文化娱乐供给,从安全隐患排查到矛盾纠纷化解,桩桩件件关乎民生冷暖。作为党员干部,我将牢记"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的殷殷嘱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站好新春"第一班岗",主动走进社区街巷、农家小院、群众家中,嘘寒问暖、排忧解难,聚焦群众在交通出行、看病就医、物资采购等方面的"急难愁盼",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热忱,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点亮"党群同心、共庆佳节"的温馨灯火。
坚持"梦想至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让业绩成果更实一分。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的一年里,发展任务不等人,改革难题待攻克,有风有雨是常态。对此,我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立足本职、实干笃行。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我将勇挑重担,助力消费市场回暖,点燃发展"烟火气";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我将深耕细作,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改革攻坚第一线,我将化身"急先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破障......真正将"小我"融入"大我",自觉扛起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努力将"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变成现实,在"一路逐梦"中迎来"梦想花开",以实打实的业绩取信于民。
以"舵帆桨"助深改巨轮"不偏、不竭、不熄"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应把稳"信念之舵"、高扬"奋斗之帆"、划好"为民之桨",主动融入新时代党的伟大事业洪流,以坚定的步伐和昂扬的斗志,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巨轮"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