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山东莒县:第一书记“两敢两甘”的战贫精神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山东莒县:第一书记"两敢两甘"的战贫精神

山东莒县峤山镇有一个"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目前,里面有63名成员,他们都有一个坚定且明确的目标--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在群众工作中,他们每天都带着"第一书记"徽章上班,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工作中遇挠头事不气馁,做出成绩不自喜,成为全镇各支部的标杆、党员的榜样。

与第一书记朋友们相处久了,总感觉这个群体有激发党员干部奋斗的精神干劲,思来想去,或许"两敢两甘"的精神最能表达这种战贫的冲劲。

一是敢做搬贫困大山的"新愚公"。敢,是一种冲锋在前的干劲,是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贫精神。面对梁甫山一带"山地通不上路,地上留不住水"的基础设施短板,第一书记们在镇党委坚强领导下,与村里的党员群众攥指成拳、聚力攻坚,动员群众全力支持镇党委政府2016年、2019年实施的投资6267万元的两期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集中建设55公里生产路和38个塘坝,成为群众致富路、蓄金池。两期项目在省级绩效评价中均获得第一名,项目经验更是被编入中组部和国扶办组织编写的《脱贫攻坚》案例。面对脱贫攻坚的硬任务,第一书记们坚持党建领航,强班子、找路子、脱帽子,筹资源、兴产业、强文化,干成了一件有一件利于群众、带动发展的好事,不论是自己争引的扶贫项目,还是全力支援的政策扶贫项目,他们都像是贫困大山面前的"新愚公",帮助群众搬走一块块贫困"大石头",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二是甘做脱贫攻坚路上的铺路人。蹚出脱贫的致富路,就需要甘于奉献的铺路人。峤山镇董家庄村第一书记蒋玉军,面对村里孤寡老人多、养老难的现状,探索启动村级养老事业发展,争取上级奖补资金7万元,在大队院建设了村级养老幸福院,并投资1万多元购置了炊具餐具。为保证80岁以上老人实现免费就餐,他带头采用捐款的形式筹集资金保障了半年费用,其中,他本人为此捐助13000元。这种在群众需要的事业面前,甘于拿出自己的钱去为群众办事的心态,恰恰是峤山镇第一书记群体们甘为群众谋幸福的体现。透过这些甘于奉献的第一书记,总让人感觉,甘,是一种乐于奉献的境界,第一书记们正是以"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的精神境界扎根在村里,通过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奋战在一起,才实现了穷山荒村变富美田园,实现了贫困山乡的蝶变发展。

三是敢做推动产业发展的拓荒者。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是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关键支撑。针对峤山镇东部地处大山深处、无支柱产业,村民增收无门、村集体收入为零等问题,第一书记群体们敢做并争做推动产业发展的拓荒者。来自于市土地储备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驻朱家朱里村第一书记刘明臣,驻村工作后,积极向单位反馈驻村工作情况和脱贫发展需要,对接争引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在全镇实施了投资9292万元的大石头河流域精准扶贫土地整治项目,通过清淤塘坝、修建扬水站、蓄水池、铺设管道及修建桥涵等措施,改良38个村的耕地24452亩,新增耕地4073亩,播撒有机肥21700亩,使薄土地变成了高产田,年可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益931万元,形成"田成方、路成框、沟成网、林成行"的农田生态系统。像刘明臣这样立足自身工作资源优势,做好对接衔接、积极担当作为的第一书记大有人在,2016年以来,派驻峤山镇的95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先后实施了300余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的外力支援。

四是甘做实现乡村振兴的带路人。总结借鉴脱贫攻坚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让脱贫的成果顺利转入乡村振兴,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峤山镇,第一书记们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积极筹划推动乡村振兴,在大石头河南村,驻村工作队与省人大驻村书记王如奎,在总结2018年到2020年的工作基础上,正着手制定和实行新的五年规划,并以规划为指引,积极招引"印象·梁甫"田园综合体项目,为推进乡村振兴开足了马力。正如峤山镇党委书记张传坤所说:"第一书记等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是我们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光荣传统和成功经验,在我们峤山镇,无论是第一书记群体、驻村工作队还是乡村振兴服务队,他们的重要作用不仅是带资金、带项目,关键是带来了好思想、好作风、好规范,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探索了很多农村治理的新机制、新办法、新模式,驻村干部已成为全镇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