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党建研究文稿-52篇(第14/1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8977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33分钟

(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刘宝东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怎样才能自身过硬?就是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扎实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在伟大斗争中营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氛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风险和挑战,唯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为此,必须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人用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风向标。用贤人、能者上则群贤毕至,让庸者下、劣者汰则干部心服、群众信服,这样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氛围。

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正确对待自身的历史,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回望百年,我们党经历了千难万险,但在人民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坚克难,都实现了化险为夷。我们也应看到,有的干部因为缺乏历史自信,当风暴来袭之时脱党甚至叛党,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变质甚至腐化。新时代,社会多样化发展使人们思想多元化、复杂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对干部的各种诱惑和考验也是越来越大。各级干部必须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只有坚定历史自信、坚守理想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个人得失,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人民至上。政绩观建筑于理想信念之上,体现干部的责任担当。只有树立正确政绩观,才能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政绩观是历史的、现实的,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必须具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是贯通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得出的科学论断,为党员干部指明了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的根本问题。是否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是检验干部人民至上理念的试金石,是判定干部"上"或"下"的重要遵循、是一条硬杠杠。

树立正确权力观,坚决不逾底线。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秉持什么样的权力观,反映着立场原则和党性观念,决定着用权的方式方法,影响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安危巩固,也是确定干部"上"或"下"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只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才能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才能不逾底线,才能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二、在改革创新中完善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制度机制是根本。要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观念。受等级观念、特权思维、官本位思想等因素影响,干部"上荣下辱""不到龄不下"等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成为影响干部能上能下的深层次思想瓶颈。破除这些陈旧思想的束缚,必须进行思想观念的革命。要创新干部能上能下宣传教育,用具有代表性的能下典型案例教育干部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利用媒体平台、座谈研讨、专题培训等途径和方式,让干部明白用权须谨慎、越权必受罚。要积极营造健康公正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无论"上"或"下"都是一种正常干部调整的共识,逐步打破干部的认知偏见,激发认识这一机制的积极性主动性。

丰富完善能上能下的标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重点和难点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难就难在对"下"的标准的理解和适用上。对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等干部"下"的渠道,标准比较明确,干部认可度也比较高,难点是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掌握和执行。对"不适宜"的规定在具体执行时缺乏详细的标准,比如对"显绩"容易把握,对"潜绩"不易认定;对单一领域职责好认定,对交叉领域职责不易判定;对"理想信念动摇"等标准很难量化,把握起来难度很大,等等。对此,各级党组织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的一些新鲜经验需要及时固化,逐步健全和完善分层级、分领域、分类别的干部"下"的标准。

科学规范能上能下的程序。重视程序是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内在要求,干部能上能下必须依据严密完整的程序来进行。干部"下"的方式有具体的条件、情形和要求,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甚至同一岗位在不同时间段,因为没有统一的规范,使得调整程序存在差异,这种情况的发生,与"下"的调整程序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贯性不够完备有直接关系。只有程序正义,才能赢得民意。要增强程序意识,树立程序思维,加快构建对干部"下"的工作的系统性监督体系,形成公平公正对待调整下来的干部的机制,将干部"下"的环节与任期制度、交流制度、聘任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有机结合,以科学规范的程序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有序进行。

建立健全能上能下的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在实践中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原则,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加强历史经验总结,围绕干部能上能下构建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对已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干部认可的制度要继续坚持,对不适应新形势的制度要及时废止、完善或修定。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刚性的制度规范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切实确保干部能上能下落到实处。

三、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将干部能上能下落到实处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自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干部工作各方面。

坚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讲政治任何时候都是党的根本要求。大量事实充分表明,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从根本上讲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关,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政治问题就要从政治上来解决。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加强政治把关,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识别和评价机制,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考察考核,注重培养选拔任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干部,对政治不合格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已在领导岗位的要坚决调整。

坚持依法依规。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要义,是系统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本方法。要提高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要依法设定、规范、制约和监督干部能上能下的权力,注重干部能上能下有关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增强系统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执行力。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严格执行党纪党规、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依据。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从严治党越是向纵深发展,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干部工作,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要逐步将"要么原地踏步、要么提拔进步"的单向激励机制,转变为"干得好进步、干得不好退步"的双向激励机制。要树立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鲜明用人导向,深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解除"下"的干部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要在大战大考中检验干部,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对于"下"来的干部如果表现优秀且满足任职条件的,要坚决起用,推动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韩辉

党的力量的最深厚根源是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和党支部建设,强调"要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持续抓基层、打基础,通过顶层设计抓规范、分类指导抓提升、系统投入抓保障,着力实现每个基层党组织基础工作全面规范、基层保障全面落实、基干力量全面过硬。

一、统筹规划精准施策,让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由"大目标"变"小步骤"

根据基层党组织点多、线长、面广特点,坚持系统部署、分步提升,实施1个目标、7个领域、11个重点内容"1+7+11"提升工程,确保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顶层规划定目标。坚持长远抓、抓长远,制定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基础达标、整体覆盖、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持续有序推动基层党组织对标提质、达标晋位。

区分领域定任务。突出分类管理、同步提升,根据农村、城市、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组织等7个领域党建特点,妥善处理标准统一性和个别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关系,分领域设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任务,在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提高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比如农村聚焦乡村振兴、城市聚焦基层治理、机关聚焦能力作风、国有企业聚焦党的领导、"两新"组织聚焦有效覆盖、学校和医院聚焦教学和服务质量等,让各领域各层级党组织书记明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什么、怎么抓。

细化要求定标准。成立工作推进专班,深入基层开展摸底调查,广泛征求基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详实掌握一手资料,分领域勾勒出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基本盘"。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层实际,适当将目标定高一点,把要求从严一些,明确组织设置、党员管理、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班子配备、党务力量、基础资料等11项重点内容,根据不同领域党组织功能定位,分别细化为30至40个具体评定要点,切实提高工作精准度,推动每个支部建有标尺、抓有方向、评有依据。

二、分类指导滚动提升,让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由"个别优"到"整体强"

坚持严格程序"分级",强化指导"提档",选树典型"立标",以标杆带整体、以先进带后进,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

综合评分定等级。对照各领域具体评定标准,采取支部自评、民意测评、党委初评、县级评定的"四评"方式,按A、B、C、D四个等级,分领域对全市基层党组织进行评定。市委组织部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踏查、座谈访问等形式,每年对各等级基层党组织进行随机抽查核实,确保评级如实反映基层实际情况。经过一年一评、动态调整、滚动升级,3年来合理调整和规范设置106个党支部,累计推动562个基层党组织实现晋位升级。

上下联动强指导。市委书记以上率下,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至2个基层党组织,"一对一""面对面"定期开展工作指导,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按季评鉴"制度,市县乡三级党组织每季度对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费收缴、主题党日开展情况及基础资料进行检查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给出具体评鉴意见,推动整改提升。编印党支部标准化指导手册,绘制"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流程图,制定支部换届、发展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等基础模版,定期开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拉练活动,组织党务工作者观摩学习、互学共进。

创建标杆促提升。坚持把典型选树作为推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有效抓手,深入挖掘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经验和亮点做法,分领域建立农村、城市、"两新"组织等7个党建示范点培育库,涌现出让胡路区创业八社区、龙凤区澳龙社区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42个省级"标杆型""成长型"党建示范点,推动各级党组织对标先进、查找不足、整改提升,形成创建一个、影响一面、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

三、夯实保障筑牢基础,让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由"重点投"到"常态抓"

坚持把建强队伍、夯实阵地、强化投入贯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活动有阵地、办事有经费。

培养建强"生力军"。针对基层发展党员不规范、党务力量不足等问题,多措并举、多向发力,持续深化基层队伍。编印发展党员工作操作手册,建立全程指导、过程跟踪、责任追究机制,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推动发展党员工作更加严格规范。组织市县(区)机关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帮促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改造升级"主阵地"。针对场所狭小、设施老旧、功能不全等问题,大力推进基层阵地标准化建设。实施城乡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批次分层级建设5个基本功能+多个自选功能的"5+N"党群服务中心,构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城乡党群服务中心体系。2019年以来累计投入1.5亿元,高质量建设349个街道(社区)、495个乡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显著增强。

加大投入"保障金"。针对经费不足、缺钱办事等问题,不断拓宽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来源渠道,着力构建以财政支持为主体、多元化投入为补充的党建经费保障机制。2021年,全市下拨党支部活动补贴、党建示范点奖励资金等各类补贴2929万元,投入党组织工作活动经费、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8058万元。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大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以系统观念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邓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立起了选人用人的时代标杆。成都认真贯彻新时代选人用人标准,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着眼近期使用、中期培养、远期储备,整体性、精准化规划班子队伍建设,从全局、整体、辩证、结构、发展等维度谋划班子选配各环节,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

一、从全局高度把握方向定位,推动选人用人标准具体化路径化

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需要,着力塑造担当担责、苦干实干、敢闯敢拼、善作善成的干部特质,推动用人导向与中心大局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突出对党忠诚导向。健全以党组织领导把关为重点的政治素质考察机制,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过硬、忠诚可靠。聚焦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从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维度,制定评价要点和正负面清单,确保考察内容明晰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建立经常性政治体检和政治谈话制度,完善干部政治素质专项档案,常态分析研判思想动态、行为特征和具体事例,确保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突出实干担当导向。注重面向实践选用干部,深入重点工作和重大斗争"火线"发现掌握干部,2021年新提拔使用的市管干部77%来自疫情防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主战场。注重面向实绩选用干部,大力提拔使用获中央和省委、市委表彰的优秀干部,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更加鲜明。注重面向基层选用干部,近五年新提拔使用的市管干部57%来自社区发展治理、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干部"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

突出群众公认导向。把为民惠民作为检验干部初心的重要维度,倡导"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注重选用在民生工作中用心用情办实事的干部。把善做群众工作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方面,注重选用能够走好新时代线上线下群众路线、善于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干部。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干部表现的重要标尺,经常性到基层群众中、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发现干部,注重选拔用自身"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的干部。

二、从整体层面统筹干部资源,"一盘棋"打通干部流动渠道

坚持"一盘棋"统筹、一体化调配,拓宽各领域干部人才顺畅流动渠道,推动形成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生动格局。

推进跨区域交流。打破地域限制、部门障碍和条块壁垒,推进干部交流任职挂职,以干部有序流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中央部委、先发地区以及省内单位常态化互派干部挂职,加强成渝地区干部双向互派交流。扩大选人视野,面向全国引进109名处级以上优秀年轻干部,每年面向国内外知名院校招录500名以上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推动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持续优化。

推进跨身份使用。统筹用好体制内外两种人才资源,拓宽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的渠道。探索推行公务员聘任制,以"急需紧缺、专业性强、不可替代"为导向,精准设置岗位职责和评价体系,面向社会聘任一批"高精尖缺"专业人才,充实到智慧城市首席规划师等专业性强的岗位。结合集中换届,选拔115名经历扎实历练的"五方面人员"进入镇领导班子,充分激发干部扎根一线、知责奋进的干事创业热情。

推进跨层级管理。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对年轻干部下管一级、掌握两级,实行全链条储备、常态化培养、动态化调整。实施年轻干部源头活水计划,定期开展全覆盖调研,分层分类掌握局、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1500名左右,做到动态调整、优进劣退,始终保持"一池活水"。坚持大胆使用、用当其时,常态从市级部门遴选优秀中层干部到街道(镇)任职,动态从基层火线和主战场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区(市)县班子,让他们在关键吃劲岗位磨炼成长。

三、以辩证思维抓实知事识人,全方位立体化考准考实干部表现

着眼知人善任、选配有据,改进考察方式、完善考核体系,经常性、制度化、全覆盖掌握实际情况,提高知事识人的分辨率和透视度。

坚持同台竞技与差异考评相结合。既坚持中央和省委市委倡导什么、强调什么就考核什么,围绕中心大局看共性指标贡献度,又区别不同岗位、不同区域、不同选任方式,分层分类看个性指标完成度,统分结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体系。对区(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水平、发展阶段、主体功能区定位,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六个维度考评发展成果。对市级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根据职能职责和主责主业,紧扣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三重"工作考评实际成效,避免"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

坚持长期研判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既用"长镜头"全面掌握干部显绩与潜绩、优点与缺点,又用"聚光灯"在小事上察德辨才、在大事上看德识才。综合运用各种考核方式,依托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开展绩效评价,出台实施细则抓实平时考核,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开展专项考核,兼顾不同"焦距"立体考核、精准评价。每年开展"察作风、听口碑、看实效"专项调研,对市管领导班子进行全覆盖考察,通过在现场看、见具体事,深入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做到心中有数、用而有备。

坚持直接接触与间接考察相结合。既坚持近距离接触、下深水识别,又注重多渠道了解、多维度印证,做到见人见事。每年开展干部工作大调研,全覆盖谈心谈话、调研走访,重视能说明问题的事例、知情人提供的重要信息,全面立体呈现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工作时间内外的真实表现。特别是对一些坚持原则、个性鲜明、不怕得罪人、评价不尽一致的干部,多方查核、综合研判,有理有据为干部撑腰鼓劲、为选用打牢基础。

四、以整体功能衡量配备质量,大力建设结构优功能强的领导班子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单位功能定位,针对性开展要素化管理和差异化配备,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

统筹研判功能结构要素。按照由事到岗的逻辑链,层层分解、切片分析战略布局、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把事业需要转化为功能结构要求。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综合考虑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的不同功能定位,对照"三定"方案具体要求明确不同班子差异化功能,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责分工,逐一研判形成领导班子配备要素图谱,做到结构清晰、指向明确。

分类明确干部选配标准。根据不同班子核心职能,区分基础性、功能性、约束性三类要素,明确职数、党派、经历等基本要求,细化不同岗位功能需求,参照开展领导班子近期调配、中期优化和远期培养,让"选什么人、不选什么人"有据可依、有制可循。特别是围绕落实年轻干部配备要求,既着眼长远把年龄作为约束条件,又立足当前坚持功能性要求不放松,实现破除论资排辈和避免降格以求的有机统一。

科学搭配增强整体功能。在功能结构、岗位标准具体明确的基础上,按图索骥选干部,综合研判配班子,使干部能力素质与其职责任务相适应。突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正职,实施一把手"头雁"计划,把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善于解决复杂问题、驾驭局面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党政正职岗位。加强关键岗位配备,实施智慧治理干部锻造计划、建圈强链专业干部培养计划等,针对性选配与核心功能相匹配的专业干部,实现班子整体功能最大化。

五、用发展眼光推进动态调整,构建高效运行活力永续的工作格局

注重在实时监测中有序调适班子配备,既防止届中频繁调整影响工作延续性,又避免调整不及时影响班子整体活力和功能发挥。

构建及时评估、定期研判机制。领导班子换届后半年内组织开展全覆盖调研评估,结合年度考核开展日常分析,以"每月调度"方式看担当、见成效,对有问题的班子及时开展针对性分析研判,全面准确掌握班子运行状况、干部履职表现。根据定期研判、专项评估结果制定完善班子选配应急预案,为应急响应打好提前量,避免急找现用影响班子正常运行。

构建智慧监测、应急预警机制。探索创建"干部云"平台,集成干部选拔使用、监督管理、教育培训、实绩考核等数据,对干部成长轨迹、现实表现、口碑评价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实时化评估、可视化呈现班子运行情况。当区域发展定位、班子职能职责、干部自身情况等因素发生变化,触发"黄色预警"或"红色预警"时,迅速根据预警等级和反馈问题启动应急响应,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调整班子选配。

构建能上能下、跟踪管理机制。坚持以从严管理监督保障班子运行效能,针对"下"的情形探索制定负面清单、发布典型案例,及时调整监测评估中被判定为不团结不协调的班子和不胜任不适宜的干部。针对"下"的干部加强后续管理,根据个人特长和工作需要放到相应岗位上帮扶匡正,对影响期满且表现优秀的严格考核认定、大胆继续使用。2021年区(市)县领导班子换届中,25名曾受处理处分、但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经慎重分析研判后继续提名。

(作者为中共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抓紧抓牢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这个战略任务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重要要求,概括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为云南发展擘画了蓝图、指引了方向。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必须源源不断地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一、坚持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着眼近期需求和长远战略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是系统性、长期性、基础性工程。从干部队伍建设看,各年龄段干部是系统整体,必须坚持全局视野,树牢"一盘棋"思想;从优秀年轻干部培养看,这是一个长周期过程,必须立足当前抓长远,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从优秀年轻干部群体看,这个群体包含不同阶段、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干部,必须系统把握、综合施策。这就要求,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增强战略思维,科学统筹好战略与战术、部分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结构与功能、数量与质量等关系。近年来,云南坚持把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书记工程",从为事业发展培养生力军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前瞻性思考、高标准规划,着力推动年轻干部队伍素质更好、数量更足、结构更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