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党建文稿-39篇(第17/3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839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0分钟

第四,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系统性腐败,就是腐败中的一类严重的腐败。今天,系统性腐败存量清底、铸牢防范系统性腐败的防火墙的任务还处于进行时的状态。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系统性腐败仍必须得到彻底清理,化解系统性腐败给党、国家、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隐患的任务仍然艰巨。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的四个"任重道远",既是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准确判断,也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重要规律的揭示,更是对全党发出的深刻警示。因此,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重要论述,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高度评价、系统总结十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复杂、艰巨。所以,在更进一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我们更要继续坚持立场、坚定决心,一以贯之、马不停蹄。

二、深入理解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阶段性特征与"四大考验"之间的关系

(一)深化对"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的认识

对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如何进行深入理解与学习?那就是深化对四个"任重道远"与"四大考验"之间关系的认识。

要理解这个"任重道远",关键是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是在什么样的背景、环境下开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直接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只要面临着"四大考验"的冲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就充满了严峻和复杂的特征,就不可能因一段期间的高压反腐取得成绩而自然而然缓和。

执政的考验就是权力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居于执政的地位,就会持续长期经受权力的考验。改革开放考验体现为体制机制和社会利益结构的不断变革,但是这种体制机制的调整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新老体制机制的调整过程中,漏洞、空白、落差难以避免。对此,我们要坚决追究党员干部中的极少数人经不住权力的考验,利用改革过程出现的暂时性的体制机制短板漏洞、滥用权力谋私的问题。权力的考验叠加体制变革的考验形成了更大的冲击,难以避免地导致了一些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资源结成利益集团、成伙作势的问题现象,这就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的对象。

腐败分子结成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往往是有首领、有骨干、有分工、互相呼应掩护的,进而系统性地滥用权力、枉法渎职。这种有组织的犯罪集团,其危害性远比"独狼"式腐败严重得多。所以,防范腐败利益集团,特别是早发现早清除,维护党和国家总体安全,就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首要任务。

当前,"围猎"腐蚀与反"围猎"的斗争一样处于正在进行时,同样表现出一定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其产生的主要因素就是市场经济考验的存在。市场经济建设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健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法商人不择手段"围猎"领导干部就是看中了领导干部握有控制和支配资源的权力,而领导干部中的极少数人甘于被"围猎"甚至求"围猎"也是为了搞权力寻租,以权谋利。可见,防范利益集团、防范"围猎"腐蚀都是任务重、路程远的。

(二)深化对"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的认识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过去十年高压反腐的深入推进,既使得一些传统的腐败手段极易被人发现,也导致了腐败手段的隐形变异、翻新升级,其被发现、取证的难度不断加大,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对腐败行为的新伎俩、新花样保持高度警觉,及时发现和总结腐败活动的新特征、新手段,及时补上体制机制的空白、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因为无论怎样的隐形变异、翻新升级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地钻体制机制的漏洞,所以及时填补空白、堵上漏洞,严防腐败隐形变异、翻新升级问题蔓延恶化,是任重道远的。

(三)深化对"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的认识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会根除,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也就不可能停歇。

腐败的发生是特定土壤和条件的产物。我们改造土壤、改善环境,就是在对腐败进行标本兼治。尤其是在腐败易发、多发和高发的领域,土壤的改造、环境生态的改善的任务更为突出和艰巨,我们就必须下更大的力气。所以说,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特别是在重点领域改造土壤、改善政治生态和营商生态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

(四)深化对"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的认识

系统性腐败指的是主要发生于特定地域内、行业系统内或公司系统内的、有多人参与并涉及多岗位、多部门的规模性的、网络化的腐败现象,也被称为"塌方式"腐败或窝案串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常,系统性腐败不是一日形成的,一般都经历由个体到群体、由点到面、由个案到窝案的衍生、蔓延、恶化的过程。其形成、恶化,与特定的权力生态污染、存在制约监督管理上的漏洞等有着直接的催生诱发关系。

由于存在人员规模大、涉案金额巨大以及盘根错节、上挂下联、内外勾结等突出特点,系统性腐败的危害远比个体、分散的腐败行为严重得多。由于参与者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滥用权力,合伙牟取非法利益,系统性腐败是党政机构体系、企事业单位中严重的风险隐患,更是危害党和国家大业的严重隐患。所以,清理系统性腐败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持续坚决破除系统性腐败造成的严重风险隐患。

通过深入理解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阶段性特征与"四大考验"之间的关系,我们理应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宋福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

--在新的认识水平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

2022-05-0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新的提炼和概括,全方位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理论体系,将全党对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

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知,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也就是"管什么用"的问题;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也就是"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我们的重点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功能定位,但为了更好地理解功能定位,必须深入理解把握其科学内涵。

(一)功能定位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功能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所选定的根本方向,是为了保证党和国家沿着这一方向前进所确立的根本政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个"根本方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所描绘的一个大的"箭头""横轴",建构了党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所确立的宏大坐标系。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由这样一个"箭头""横轴"建构的宏大坐标系中,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演绎了一幕又一幕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科学内涵

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段话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代中央领导班子理论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在做这件事情,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在做这件事情,习近平总书记依然还是在做这件事情。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设计者和开创者,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考和设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一是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二是为了解决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问题;三是在两个方向上形成共识,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于是,关于社会主义方向上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问题,我们形成了一个大思路、大政策,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推进中国发展的大思路所作的总命名,蕴涵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发展方向和必须奉行的核心政策的追求和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两个关键词,即"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其中,"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由中国国情所决定,就是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解决中国问题,要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对此,邓小平同志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党和国家发展进步根本方向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也要追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这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基本原则或者根本方向,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政策问题。在党的十三大上,我们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在共同富裕这一方向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现代化的目标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总原则是解放发展力、发展生产力,具体思路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中国实际出发,核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改革、要开放,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还要在改革的同时坚持开放,开放与经济建设的逻辑关系就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重要因素。由此,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思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包含着很多具体内容,包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兵之路;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新时代提出的。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处于新起点新方位、面对新矛盾新问题、肩负新使命新任务、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所以也必然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这些新内容总结为两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又进一步丰富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的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两个方面提出了更为宏大的思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既包含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思路,也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两个方面的宏伟目标。其中,"十个明确"中的前三个"明确"就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强国以及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回答。

(一)原则思路

前三个"明确"重点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思路。

第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前三个"明确"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最本质特征。我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历史方位。这就是说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起点上展开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认知:一是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即发展起来以后的新局面;二是新时代意味着新问题,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三是新时代意味着新需要,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新时代意味着新要求,即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面对着新的主要矛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历史使命。这就是说在确立的根本方向、根本道路上,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总任务、以"两步走"为战略安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价值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的,也就是实践本质。我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宏伟目标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我们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角度上都取得了新的延伸,也就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我们的强国目标。新时代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特征、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的五个前置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对应的是建设"五大文明",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就是我们的强党目标。新时代要建设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也就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个明确"中的后七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其中,四个"明确"是总体思路,三个"明确"具体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

(一)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包括这四个"明确":

第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第二,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第三,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四,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四个"明确"确立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原则。我们也可以从核心思路和战略条件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中核心思路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主要的手段和办法,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以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战略条件就是保证核心思路落地的重要的国际国内条件,即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内容。

总而言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此,我们要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词: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决议》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因此,我们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整体的过程,即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今天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也就是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政治现代化,也就是公平正义、分配财富;文化现代化,也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社会现代化,也就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态现代化,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可以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现代化任务的一种分解与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到了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如何保证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我们挑出了四个主要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以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任务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工作布局,我们就是要以工作布局来保证任务布局的落实。

(二)宏大战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沿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向,我们在上述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战略,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议》指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从目标层面提出的,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正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两大举措,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全面深化改革着眼于"破",也就是破除藩篱、扫除障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全面依法治国立足于"立",也就是根据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章立制、确立秩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协调配套,就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就是新时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战略。

关于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决议》指出,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方针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基本思路就是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最后,为了全面从严治党落地,我们必须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问题,也建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因此,我们要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就要从顶层逻辑入手、从整体上定位,把握主要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宋福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方法

--在新的认识水平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

2022-04-2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新的提炼和概括,全方位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理论体系,将全党对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

(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