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国企党建和改革经典段落-102个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101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1分钟

国企党建和改革经典段落汇编

1.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旗臶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2.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要做到旗臶鲜明讲政治,关键要着力提高政治能力。在面对风险挑战、复杂局面之时,面对错误思潮、错误言论、错误行为时,面对事关旗臶、道路这一根本原则性问题时,必须从政治上考虑问题,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敢于碰硬,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

3.

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必须一心向党、以身许党、在党为党,有很强的党性。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方向、看清大势、胸怀全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把国有企业工作放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谋划,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对待工作要勤勤恳恳,要有"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意志品质,把党中央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理想信念宗旨,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4.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会得软骨病,就可能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理想信念就像人生道路上的导航仪,指引着我们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行。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干事情也就失去了灵魂,从而也就失去了排除千难万险的坚强意志和不竭动力。国有企业党员干部一定要在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这是安身立命之本。

5.

必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政治信仰,牢记党的宗旨,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必须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这是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6.

这既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又有新的时代内涵,其核心要素是忠诚老实。这与"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国企好干部标准是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国有企业作为我们党执政的重

要基础,必须保证全体党员始终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不偏,始终听从党中央召唤,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鲜明特色就是立规执纪,把章程、原则、制度、部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立起来,突出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按照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要求,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等现象。

8.

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旗臶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在当前将国有企业改革推向纵深之际,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已成提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从长远看,这也是持续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不可或缺的体制建设。

10.

要准确研判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新变化,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的极端重要性。

11.

要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突出抓好混合所有制改革,夯实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突出抓好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层级干部职工积极性;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突出抓好改革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取得实效;突出抓好国有资产监管。

12.

改革多年来,国有企业总体上已按市场规律运行,政府基本不再实施行政控制。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问题,特别是企业内部的用人、薪酬与激励机制等

一系列问题,仍是困扰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行政管理色彩偏浓、平均主义依旧存在以及"大锅饭"等老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内部管理上,还有着较大的改进空间。

13.

中央对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已经有明确的安排,其核心就是要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14.

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充分激发和释放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简而言之,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关键是要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是要企业通过充分挖掘自身人、财、物的潜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15.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臵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

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16.

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是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激发企业活力的关键因素。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核心是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完善管理人员选用和退出机制,落实市场化用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探索推进员工持股等各类中长期激励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项制度改革是企业生产要素层面的市场化,包括劳动用工的市场化、企业家的市场化和内部薪酬分配制度的市场化,是支撑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基石。

17.

在选人用人制度上,国有企业要打破传统的"干部"和"工人"之间的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竞聘上岗,国有企业领导人原则上都应实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董事会成员也要逐步扩大市场化选聘比例,通过拓宽职业经理人来源,通过科学考评实行淘汰下岗制度,真正形成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18.

在分配机制上,要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收入分配,收入与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直接挂钩,真正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要对企业的专业技

术骨干采取股份(股票)期权等分配办法和激励形式,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1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员工生产效率。要长久保持国有企业自身的活力,并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0.

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度城市化。二是创新驱动的持续提升效率。三是保护产权,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市场配臵资源。四是经济稳定性。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六是经济协调主体转型。

21.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效率路径重塑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十九大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也得到进一步完善,重点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强调质量第一、效率优先。因此,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重视两个效率提升,即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步提升。

22.

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十九大

针对中国的发展新阶段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判断指出了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是要从"物质"生产体系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消费升级、创新、高效、包容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23.

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需要两大引擎,一是以提升广义人力资本为基准的深度城市化,二是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深度城市化的本质是人的聚集,核心是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消费、资本深化和高劳动生产率"的良性循环。知识消费是指科教文卫体等消费比重持续提高的消费结构升级,以此促进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资本深化是指资本质量和存量优化提升,从而提高资本回报率;高劳动生产率是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效率持续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制造业需要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不断提升,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24.

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

点: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度城市化。持续提升科教文卫体等知识消费比重,更多地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提高居民初次分配比重,政府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二是创新驱动的持续提升效率。包括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基本效率指标。

三是保护产权,规范政府行为,实现市场配臵资源。政府规制在后发国家的赶超阶段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臵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完善产权保护,校正过度干预行为,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四是经济稳定性。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经济复杂度更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难以避免一些内部和外部冲击,需要重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经济稳定的核心是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其背后是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土地、金融和财政风险,不仅需要短期政策调节,还涉及特定发展阶段的宏观管理框架,需要结构性改革。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既要满

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要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是经济协调主体转型。加快改革当前的行政区划体

制,以城市作为空间协调发展的引领,配合中央政府的布局规划、激励设计和支出功能完成经济协调主体转型。

25.

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为自主研发技术提供更多应用平台尤为重要。如果应用端一味求稳、只采用国外成熟技术,而不给国内自主研发技术提供机会,我们自己的技术往往难以从实践中获取可供验证改良的数据,可能总是长不大、做不强,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26.

作为应用端的企业,担心创新产品可靠性不足而不愿成为"试验田"可以理解,这便离不开相应的政策和平台支持。比如,针对首台套示范应用不畅的瓶颈制约,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就提出制定首台套示范应用过失宽容政策;继续实施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等。类似政策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也为创新产品打通"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天地。

27.

在当前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国内竞争也日益国际化。补足产业短板的过程中,有必要重新认识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过去,我们更注重发挥企业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确实为产业

总体规模的壮大做出不少贡献。如今,企业发展越来越深地嵌入全球产业链,关起门来"单打独斗"行不通了。中国企业更应该形成合力,将产业上下游打通集聚起来,或优势互补,或强强联合,共同进步。

28.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发点是国有资本与非公经济双赢。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全不是简单的私有化或者国有化,改革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可能会产生"国进民退"或者"民进国退"的个案,但这些都不是目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和经济发展。

29.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正棋至中局,下一步如何发展,怎么看,怎么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了各种猜测和质疑,也由此产生了一些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误读。因此,很有必要对正在开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入剖析,让参与混改的各方吃下定心丸。

30.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发展混合所有制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当时,国有企业正处于由大向强迈进的关口,企业债务重,资金需求大。民营企业也正面临有钱没处投的尴尬局面,拓宽投资渠道的呼声很高。

为此,中央明确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出发点是国有资本与非公经济双赢。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32.

混合所有制改革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国有资产与非公经济的博弈,而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扬长避短、相融合作。在近些年的混改实践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在中石化销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引入了腾讯集团,网上可以一键下单,销售收入翻番增长,腾讯集团也因此加快了实体店建设;东航物流引入德邦快递等外资和民营资本后,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三成、利润总额增长超七成,民营快递公司也得以获得了难得的航空资源。

33.

由此看来,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全不是简单的私有化或者国有化,改革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可能会产生"国进民退"或者"民进国退"的个案,但这些都不是目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和经济发展。对于改革中出现

的这些现象不能简单"贴标签",而是应看作资本优化布局的手段。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支持发展非公经济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混改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努力激发全社会的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4.

保证混改公开透明,更重要和长期的任务是在企业建立一个有效制衡、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中,要防止国有资本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同时也要避免国有资产被侵占,最终使不同所有制资本同等受益,实现多赢。

3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必将为此奠定坚实基础。

3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是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

议既定的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7.

要在2020年以前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切实降低我国经济的债务风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下大力、出硬招,切实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

38.

要求国有企业通过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加股权融资、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推动降杠杆,这实际上意味着"倒逼"国有企业通过上述措施转变发展模式和切实深化改革,最终建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自我约束的长效机制。

39.

对象范围既强调全面覆盖约束,也强调分类约束、因企约束。约束对象范围是全部国有企业,包括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等,只要资产负债率高、债务风险大,都应按照要求降低资产负债率。

40.

强调企业是落实资产负债约束的第一责任主体,又突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部门、牵头部门、审计部门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司其职。资产负债约束的终端主体是国有企

业自身,因此,对落实资产负债约束不力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及负有直接责任人员。

41.

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是降杠杆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作为国有企业降杠杆的纲领性综合性文件,无疑将成为推动国有企业降杠杆的实招硬招。在确保2020年前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战略背景下,《指导意见》的出台和实施正当其时。

42.

下一步,各相关党政部门、国有企业及金融机构要切实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国有企业降杠杆取得实效,降低宏观债务风险,推动资金要素配臵效率提升,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43.

国民经济增长由高速步入中高速的换挡期,国有企业增速凸显良好表现,这是国有企业积极推进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体制机制的结果。

44.

近年来,国有企业依靠战略引领,深耕主业,发展实体经济。每家国有企业都已核定主业并将其作为明确的战

略方向,经过不懈努力,主业在做强做大,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国有企业的规模扩张、质量发展、效益提升。

45.

在深化改革方面,国有企业大力推进各项改革试点,推动企业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了企业的内在动力,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重视重组整合,彰显资源优化配臵效应。无论是"横向合并"强化规模效应、"纵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还是"专业化整合"进行资源再配臵,都使资产质量提高,实现了集团发展的协同效益。

46.

在提高供给能力和发展质量方面,近年来,国有企业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减法人单位,压缩管理层级,去产能、去库存、"处僵治困",实现了"瘦身健体",提高了资产质量。同时,注重科技创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科技创新有力提高了央企效益和发展质量。

47.

未来,国有企业要锚定提高效益、增进效率、打造核心能力这三个坐标,同时着力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重视研发创新以及推动央企之间、内部的重组整合三个方面,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48.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方针。这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公有制体制及其实现方式理论的重大发展。

49.

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转变,具体来说,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从监管目标上来说,国资委对于国企的监管,要从管企业转变到管资本上来;二是从监管体制上说,就要建立与落实国有资本的授权经营体制,将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于国有资本的控制方式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同时也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扩展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而不光是以前那种国家对国企为主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三是从公司治理结构上讲,对于运行层面的国企来说,就有可能终止目前还实施的国资委与国企之间两级的委托-代理关系,让国资委不再成为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的直接委托人,而让国有控股上市企业建立相对独立的委托-代理治理结构,这会大大改善国有上市企业的治理结构效率,从而改善整个经济的资源配臵效率。这三个转变,会从总体上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下一步中国经济改革和新时代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50.

国企与国资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社会主义国企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控制的一种企业经营形式,国资与国企之间的关系是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与其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的具体体现。

51.

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总方针,在坚持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基础的公有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那么,放在混合经济的大格局里,国企就会有进有退,在有的地方需要做强,在有的地方则需要淡出;有的产业国企需要一股独大,而在另一些产业里,国企可能会转变为资本结构多元化的混合企业、甚至国资不再是控股资本的企业,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在这些领域不一定要做大。但是,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现阶段的经济内涵的国家资本,则其控制力不仅体现在对国企的控制上,还会表现为其对非公经济的引导和影响力上面,国资应该做强做优做大,这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中应该是一贯的,因为,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实质就是做强做优做大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

52.

国资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只是一种所有权归属,它不

同于企业经营方式,不同于企业组织形式。强调国家资本的控制,即强调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归属,而适当淡化国家对企业组织形式的控制,让企业组织形式适应市场方式,这会有利于国资的做优,即提高国资的资源配臵的效率,反过来就会让国资更加强大。做强、做优、做大国资,核心是"做优"。优化了,会有利于国资的强与大;反过来,没有国资的优化而讲其强与大,可能会不利于整个经济的资源配臵。

53.

在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全部著作里,凡是涉及未来社会的设想,"生产资料的全社会所有"是自始至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他们有时称为是"国有",有时称为是"社会所有"。这绝不是马恩对于同一种经济体制随便叫的不同称呼,而是与他们对于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不同发展阶段划分有着内在联系。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讲有国企时,是决不会讲到自由联合体的;当他们讲到自由联合体时,也是决不会讲存在国企的。

54.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与恩格斯写道,"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注意,

这里,马恩是主张把"全部资本"和"一切生产工具"都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里,这就是生产资料国有制,而且生产资料国有制就是国家资本,因为马恩讲了要把全部资本集中在国家手里。这个论断,与我们今天讲的生产资料国有制和国家资本的体制是一致的。在另一方面,在实行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的10大实践措施中,马恩在第5条指出建立"拥有国家资本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在第6条主张"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在第7条指出在大农业垦荒和改良土壤实践中"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数量"。这就是说,至少在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和国家资本的制度中,至少在银行业、运输业和垦荒的大农业这样几个产业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主张实行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的。

55.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里明确说,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有国家在保卫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同时来保卫劳动的平等和产品分配的平等"。这样,就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得有国家。其进一步的逻辑是,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公有制可能还得以国有制的方式实现,从而,国有企业也会作为国有制的形式而一直存在、发展下去。因此,将国企制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从列宁开始的。

56.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在新时代,继续搞好国有企业,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7.

经过多年的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我们所处的社会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还得采取国家所有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所有的生产资料就表现为国家资本形式,所以我们还要做强做优做大国资。

58.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国有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承包制、90年代让部分国有企业上市的股份制,和进入新世纪以来建立国资委领导下的国资与国企适当分离、建立国资委与国有企业之间二级的委托-代理关系等几个阶段,让国企一步一步走向市场、提高效率。党的十九大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这个方针在已有的国企改革的基础上,涵盖了改革国有资

本授权经营体制,在国资委与国企之间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容。

59.

在国资委与国企之间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专司国有资本的市场投资与市场运营,这不仅是将国资管理的职能从国资委分解到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而且在职能内涵上会发生从行政管理到市场经营的质的转变。世界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创新,为我们的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巨大空间,我们在国资委与国企之间建立国家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就是要在国家资本的管理层面上引入市场机制,在管资本的层面上以公司模式来代替目前的行政管理模式,这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