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材料合集48篇(第9/19页)
昆明高新区以党工委会、党政联席会、专题会议等形式,对稳增长、促改
革、抓发展等重要事项进行研究部署。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提升,园区346个基层党组织完成了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统战、老干部等工作不断加强,群团作用进一步发挥。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和云南省委、昆明市委部署,在各种考验面前园区始终保持着各项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
党建聚力,创新基层党建。昆明高新区积极探索园区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形成了机关党建"率先示范"、"两新"党建"火炬创新"、国企党建"四强四优"和社区党建"一村一品"四大框架体系。
目前,昆明高新区已拥有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示范党支部1个,昆明市"五星级"党组织8个、"四星级"党组织20个,"昆明好支书"1人,昆明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昆明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园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呈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并在党建驱动下园区发展全面驶入快车道。
2020年,昆明高新区出台《全面提升园区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0
-2022年)》,提出"123456"工作思路,即围绕实施"火炬先锋"1项党建工程,整合2个党建片区,实现3大党建目标,涵盖4大党建体系,实施5个党建+模式,打造6个党建品牌。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育30个示范党支部、50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0名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厚植园区红色土壤。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让组织力自下而上,成为昆明高新区不断迈进的源源动力。
二、聚焦"高""新"两篇文章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锚定目标,聚焦主责主业。深刻领会国家和云南省委、昆明市委对国家高新区的定位和要求,深刻把握深化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几个贯穿其中最核心的关键词,奏响国家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都为高新区的发展指路定调,这是高新区必须坚守不变的初心。
为此,围绕云南省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
以及昆明市"188"重点产业,昆明高新区突出园区特色,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在引进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方面取得新突破。
实践证明,只有聚焦主责主业,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环境提升为载体,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才能不断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加速产业聚集。昆明高新区始终铭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一刻不动摇,紧扣"经济建设主战场、产业增长主力军、科技创新排头兵"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科创经费、出台科创政策、做实科创载体、引培科创人才、营造科创氛围、用心写好"高""新"文章,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昆明高新区以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稀贵金属、生物医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主要抓手,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集聚政策支持、金融扶持、人才加持,搭建了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服务重点产业的创新平台,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昆明高新区在探索中不断聚焦目标、校正方向,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园区的主业主责上来,把投资服务的重点转移企业的所需所盼上来,把主导产业聚焦到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IT和现代服务业上来。
实践证明,正是在科创引擎的强力带动下,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昆明高新区始终保持着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
三、加快改革步伐营造风清气正大环境
深化改革,打造示范样板。昆明高新区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党工委加强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围绕园区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出台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等60多个文件。
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24条,推行容缺后补"2.5项"审批制度,政务服务平台"一门进驻率"达100%、"最多跑一次"率达98.82%、"全程网办"率达94.08%。
建立"8+1"扁平化管理体制,推行KPI绩效考核模式,探索市场化招商引资方式。
继续完善产学研柔性平台、孵化器催化平台、科技金融创新平台。通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及"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总结和推广"2.5审批"和"容缺后补"改革的成功经验。
坚持领导驻点稳增长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进一步推进了机关作风转变,营造优质服务环境。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最深的底色,昆明高新区始终保持着决策高效、执行有力、服务优质的体制机制活力。
建强队伍,保持风清气正。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昆明高新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开展"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立规矩、强管理,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家风教育,用身边案例教育警醒干部职工,以案促改,正本清源,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筑牢。
在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造就了一支讲政治、守规矩、懂业务,在经济工作、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有较强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职工队伍。全面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和监督管理,用宽阔的视野选人用人,用科学的办法选人用人,用管用的办法选人用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建立容错防错纠错正面清单,确保容错纠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运行,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创造活力,在加快发展中识别人,在真抓实干上考验人,营造一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昆明高新区始终以持续优化的政治生态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干部清正廉洁。
四、发扬高新精神"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昆明高新区30年锻造出来的"高新精神""拓荒牛精神"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高新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新时代新征程,没有战火烽烟,没有枪林弹雨,但依然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着去实现,一样需要敢于"冲锋陷阵",去攻克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未来,昆明高新区将围绕国家战略和云南省、昆明市决策部署等中心大局,根据国家、云南省、昆明市"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最新经济形势和产业动向,加强政策研究储备,为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参谋决策作用。
抓固投、推项目,促进经济指标再跃进,力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抓产值、稳营收,引领企业效益再提升。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一揽子政策,加大政策支持、金融扶持、人才加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企业上市、增产提效创造良好条件。
抓科创、搭平台,助推新旧动能再转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稀贵金属、植物产品、烟草科技领域,主动承接省级三个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提升科创平台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抓税收、增财力,助力高新家底再夯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增长3.5%,力争4.5%。
抓招商、聚企业,推进项目总量再做大。全面提高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转换率,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围绕这一目标,将专注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提前谋划好外资引进工作,着力补齐外资引进短板;年内签约一批重大企业和项目。
抓党建、强队伍,实现政治生态再改善。继续深化党建模式,落实《高新区全面提升园区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要求,推动党的建设与项目、科创、招商、人才等影响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有机融合,将党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中心工作的发展优势,促进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昆明高新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时刻铭记初心和使命,将党建工作作为全局引领,与各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奔着同样的发展目标,把党建作为引领高新伟业的"红色引擎",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引导、舆论支撑和组织保证。
平安信托姚贵平: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国际金融报记者 吴林璞
(2021年7月5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雨砥砺,令人无限感怀;百年波澜壮阔,初心历久弥坚。
"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平安信托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深圳经济特区这片热土上诞生,经过25年发展,成长为中国信托业领军企业,见证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变迁与历史性成就。"平安信托党委书记、董事长姚贵平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姚贵平表示,平安信托将紧密围绕"十四五"重大战略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要求,顺应改革趋势,开创"服务+金融"战略发展新局面,打造有温度的信托产品和服务,在服务实体和人民幸福等方面,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一、感党恩: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经济兴,则金融兴;经济强,则金融强。自1979年新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成立以来,中国信托业已走过42载春秋,在我国经济建设、国民财富管理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机遇,国泰民安的大好环境以及行业的发展壮大,平安信托始终饮水思源,心怀感恩,以实际行动回馈国家和社会,服务万千客户。"姚贵平表示。
具体来看有以下四方面的行动:
一是将党建融入到公司治理中,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平安信托党委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探索建立、健全党委会与班子会、经营分析会"三会合一",形成党组织与公司治理主体协同互促机制。
二是与实体经济紧密绑定,为经济发展注入"活水"。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平安信托不断加大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力度,持续践行ESG责任投资理念,聚焦民生项目、健康、环保及现代制造等重点行业,过去五年累计投入实体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元,累计纳税超80亿元。
三是响应客户的财富保值增值、传承、慈善等需求。平安信托服务超2.5万
机构客户和180万个人客户。近五年向信托受益人分配收益2100亿元,个人投资者兑付率100%。
四是助力国家脱贫攻坚事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平安信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2020年新增产业扶贫金额超5亿元,助力西藏、内蒙古、陕西等省份贫困区域经济发展;疫情期间,开创"信托+慈善"企业责任实践模式,成立多支"疫情专项慈善信托",成功打造"社会影响力金融"深圳样本。
二、担使命:以更高格局彰显行业担当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金融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服务定位更明确,这强调金融业要与实体经济、民生发展、科技创新等更紧密结合。
姚贵平表示,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平安信托践行回归本源,深知既要坚守受托人定位,发挥服务功能,为市场发展和客户财富保值增值保驾护航,还要在服务社会治理领域,以更高格局彰显行业担当。
第一,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开拓进取,加速转型,引领变革。平安信托提出了"服务+金融"战略,这一转型方向是推动公司行稳致远的长期战略,也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第二,建立受托人文化,承担起更高的行业使命,广泛服务于国计民生。时刻牢记"两大使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响应政策导向,发挥信托专业资源优势,纾困企业,助力风险化解。"国家明确的政策导向,广阔的市场机会,加上公司的资源优势和专业能力,坚定了平安信托进入特殊资产市场的决心。"姚贵平表示,在"服务+金融"战略模式下,平安信托立足"先服务后金融"经营理念,通过纾困企业,助力风险化解,提升资产价值,与合作企业共成长,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促发展:开启"服务+金融"新征程
姚贵平告诉记者,驻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审视当下、眺望未来,平安信托深知,必须在新发展阶段,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受时代的考验,谋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持续打造有温度的信托产品和服务。平安信托将始终秉持"服务"经营思维,在为创新经济、新兴产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消费、科技、医疗、出行等生态圈赋能企业,为投资企业提供有温度的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履行企业公民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2021年是我国"碳中和"
目标践行元年,平安信托将紧跟绿色金融战略指引,优化资源配置,以专业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助推"双碳"目标早日达成。
"我们还将以党建为引领,提高廉洁风险防控水平,提升金融反腐内生动力,扎实强化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姚贵平表示。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平安信托将紧密围绕"十四五"时期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围绕"稳增长、调结构、化风险、惠民生"发展理念,依托平安集团"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优势,持续推动业务回归本源,守正出新,行稳致远,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庆祝建党百年生日,努力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朝着中国信托业第一品牌努力奋进。
强根固魂、凝心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中共成都市委国资国企工委书记 苟正礼
今年即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亮点纷呈。成都国资国企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近年来国企党的建设、国企经营战略、国企功能作用发挥、国企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有必要深入总结成绩经验,坚定信心决心,找准努力方向,进一步推动成都市国企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引领开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努力为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国资国企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客观总结成绩,不断增强抓好国企党的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国企党建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成绩可圈可点。
党建措施更加有力。我们设立市委国资国企工委,全面实现董事长与党委书记"一肩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第一课堂"制度,制定出台市属国企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办法,持续开展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党建品牌创建和党建成果倍增"三大专项行动",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四大工程",等等。这些措施涵盖了国企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人才建设等各个方面,是结合成都实际的创新探索,也是国企党建的成都经验。
党建成效更加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彰显,2017年以来,市属国企累计完成投资8230亿元,在城市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任务中发挥了先锋、主力作用。基层堡垒持续巩固,市属国企1265个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0%,131个集体和174名个人受到全国、省、市表彰,交子驿站入选中组部备案管理"党建强、发展强"示范单位。人才强企更有支撑,市场化选聘中高端人才和职业经理人360余人,招聘专业人才15000余人,"国资国企大讲堂"等培训干部职工11万余人次。政治生态持续净化,2017年以来,累计处置问题线索508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组织处理620人次。
落实党建责任更加自觉。全市国企各级党组织坚定履行抓党建重大政治责
任,不仅加强了国企党的建设,而且引领推动了国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2021年底,全市国企资产总额较2017年以来增长2.6倍、达到5.7万亿元,市属直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2.8倍、达2.8万亿元,营业收入增长6.5倍、达3006.1亿元,利润增长5.3倍、达285亿元,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党的建设的成效、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让全市国资国企系统从上到下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共识,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国企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二、全面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国企党建与改革发展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国企的独特优势,包括政治优势、组织体系优势和优良作风优势等。加强国企党的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将其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优势,促进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将党的组织体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领导力优势。我们党拥有严密的组织领导体系、完备的管理运行章程、科学的议事决策制度。组织领导上,从党中央到地方党委、党组、党支部,各级党组织地位作用明确、权责关系清晰,具有强大的组织领导力。运行管理上,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基、以各项"条例"为尺、以各条"准则"为规,加上一系列"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管理运行制度。议事决策上,始终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确保了领导层决策的科学性。党的组织体系优势,既有力保证了党对国有企业的坚强领导,又实现了国有企业对党的组织体系优势的延承,促进了企业内部科学高效运转。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将国企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天然具备信用优势、市场开拓优势、政府赋能优势。其中,信用优势使国企交易成本低、安全性更强,融资成本明显低于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市属国企平均融资成本4.88%。市场开拓优势使国企能够代表政府开展对外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政府赋能优势包括资金赋能、政策赋能、改革赋能等方面,不仅能让国企更好地发挥服务城市战略的作用,也能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些政治优势,为国企承担战略任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把党的优良作风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执行力优势。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把建设党的事业与建设良好的作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锤炼出共产党人独有的政治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政治作风体现为讲政治、顾大局,国企广大党员干部能够跳出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从企业整体甚至城市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推动工作,增强贯彻执行城市战略和企业战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工作作风体现为肯吃苦、能战斗,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国企党员干部不讲条件、迅速行动、冲锋在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巨大贡献。纪律作风体现为廉洁、自律,国企党员干部肩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等义务,保障了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党的这些优良作风在国有企业得到了充分体现,为提高企业执行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聚焦关键重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突出关键重点、找准方法路径、聚焦问题症结、注重标本兼治,才能推动国企党建提质增效。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国企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各市属国企党委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重点学深悟透"三个需要"、"两个确立"、"五大历史意义"、"十个坚持"、"四个必须"等核心要义,以上率下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履行好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二三级企业党委要发挥好领导作用,党支部(党总支)要发挥好教育管理党员、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党员干部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层层发力抓好党建工作、筑牢党的根基。坚持深学细悟新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跟进学习领会、跟进贯彻落实。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坚定正确方向,落实好改革发展各项部署要求。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同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在国资国企系统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准确把握党委功能定位。各市属国企党委要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谋全局、议大事、抓重点,把好国企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同时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各治理主体各尽其责、共同发力,让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企
业的战略目标、工作举措、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和改革发展实际成效。明晰党委权责边界。要正确认识"把方向"不能代替"作决策","管大局"不是"管全面","促落实"不能"空泛虚"。各市属国企要在市委国资国企工委指导下,加快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党委会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内部制度,进一步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替代、到位不越位。落实前置把关要求。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及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企业发展规划、重要改革方案,资产重组、产权转让、资本运作和重大投融资,章程制订修改、安全生产等事项,要提交党委前置研究讨论。根据具体决策事项,结合实际把握好提出动议、拟订建议方案、沟通酝酿、党委研究讨论、董事会会议前沟通、董事会会议审议时落实组织意图等一般性程序。
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功能,引领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引领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科学评价企业,精准反映问题,加强结果运用,进一步构建"评价诊断-考核倒逼-改革突破"的工作闭环。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对战略资源储备和对新兴要素资源战略捕捉,持续深入开展降成本增效益专项行动,优化投资运营模式。持续推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市场化用工制度,用好工资总额,合理拉开差距,最大限度提高人才吸引力,调动员工积极性。引领实施高质量发展转型。紧扣城市战略转型,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智慧蓉城"建设、产业"建圈强链"、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优化投资结构、转变经营方式,持续探索营城新模式,实现城市功能性任务与自主经营性业务"双轮驱动"。紧扣市场化转型,以二三级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加快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深入推进市场化重组、专业化改革,将二三级企业打造成竞争主体、盈利中心。引领防范化解重大问题风险。抓实安全生产,紧盯重要场所、关键部位,精准排查风险,消除问题隐患。紧盯防疫安全,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责任,做好内部防控措施,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主动通过置换债务、规范债务资金用途、清理低效无效资产等方式,降低企业负债率,确保债务风险安全可控。防范投资决策风险,严格执行《公司法》、企业章程和国资监管要求,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团队专业能力建设,有效避免投资决策失误。
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国企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将党的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督促抓好本企业全面从严治党落细落实。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对分管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领导、检查、督促,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经营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充分发挥各类监督主体作用。巡察监督要将"一把手"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情况作为重点,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提高监督震慑力。纪检监督重点根据日常监督、专项整治、审查调查等情况,加强分析研判,提高监督精准性。出资人监督重点加强对国企内控管理体系指导,解决国企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规范用权问题。审计监督重点加强对国有企业"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国企同级监督重点加强"一把手"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排查,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管控制度。严格把握"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尽快制定国企投资负面清单和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对程序合规的投资、混改、重组、资产交易等产生的正常损失,按商业原则公平判断是非,以较长周期客观评价功过,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最大限度调动国企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