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党建评论-13篇(第7/1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69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0分钟

以"四个导向"提升调查研究质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突出目的目标导向、基层基础导向、现实问题导向、求实求真导向,让调查研究接地气、入人心、达实效,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突出目的目标导向。就调查研究工作来说,无论是只有调查没有研究、调查与研究脱节,还是不懂调查、不会研究、调查研究漫无边际、研究没有主题,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把调查研究的方向明确好、导向确立好,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因此,每次开展调研活动,都不应盲目任意无主题,不能为了调研而调研。应立足实际、紧扣症结,有确切而清晰的目的目标,对调研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要心中有数、方向明确,沿着正确方向大兴调查研究。

突出基层基础导向。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只有身子沉下去、把心扎下去,才能听到民声、掌握民情,找到事物的真谛所在、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突出基层基础导向,就要高度重视基础性工作、基础性问题、基础性政策,时刻面向基层、关注基层、重视基层,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走、精力往下移,主动到群众身边去,在村屯一线、为民服务最前沿了解掌握最原初、最真实、最本质的情况,把基层的情况掌握透、把基础的工作抓扎实,用实际行动把下沉再下沉、纵深再纵深的基层基础导向树立起来。

突出现实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导向是调查研究的基础导向。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必须突出现实问题导向,持续跟踪关注社会热点,聚焦重难点问题,不怕吃苦受累,不怕遇到棘手问题,拿准吃透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既见事见问题,又见具体问题中的人。坚定不移从实际出发,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找准切口、找到出发点,让调研更有针对性。调研过程中,要变"没问题"为"有问题",变"只见小问题不见大问题"为"既见小问题又见大问题",增强理解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确保调研不挂空挡、直击要害。

突出求实求真导向。调研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一种有效方法,求实求真,是调研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任何时候,都应咬定"实"字、"真"字不放松,时时刻刻立足现实、紧贴实际开展调研。坚持求实导向,就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心无旁骛、一以贯之、持之以恒,需要搞清的坚持搞明白、弄清楚,需要坚持的一定以求实精神坚持下去。坚持求真导向,是对求实的深化与升华,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一层一层往内里剥、一锹一锹往深处挖,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高度和深度,求真谛、悟原理、成经验,深入研究问题、倾力解决问题,掌握规律、指导实践,切实推动问题解决,提高调查研究质效。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重视德育是我们党抓教育工作的一个鲜明特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之本,首在立德。党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党一直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性问题,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德育、坚持以德育人的关键内核从来没有改变,始终在坚持德育优先的原则下不断丰富育人、树人的深刻内涵,形成了立德为本的鲜明特征。

从实践看,在教育的根本问题、根本任务、方向目标等方面,立德均处于本源性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始终将立德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深厚的家国情怀,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实质上就是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

立德为本是人之为人的关键。人类之所以能够从生物界脱颖而出,之所以能够构建起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有赖于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也有赖于由此发展出的自觉意识、语言文字,以及文化、法律和道德。道德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分化、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原因。人无德不立。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是个人处理与他人、社会关系以及个体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依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在人的素质构成中,道德起着根本性、导向性的作用,立德树人就是要充分发挥道德在人的素质塑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璞玉雕琢成器。

立德为本是人才成长的基本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立德树人是围绕学生、观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系统性工程,带有普遍性的客观要求,内在蕴含着人才成长的逻辑。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过程和规律,立德是第一课,也是贯穿育人始终的课程。立德树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比如,古人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修身"(即个人德行的锤炼)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些都为以德育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当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德育工作,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已成为教育战线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立大德方能成大才。科学把握育人和育才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尊重厚德育人规律,按规律办事,将立德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才能培养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