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工作报告汇编12篇(第6/35页)
实施开放合作对接行动。以产业链承接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层级和质量,争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领头雁"。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招商信息共享平台,实施科学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统筹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头部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做到好项目紧盯不放、好企业紧扶不松、好企业家紧帮不弃、好资源紧挖不断。要加大外贸工作力度。继续实施外贸"破零倍增"工程,支持"雁字号"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推动衡企出海、产能出海,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用好中非经贸博览会合作平台,推动有色金属、钢铁、装备制造等优势产能到非洲、西亚、东南亚等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物流链。
实施环境优化提升行动。要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容缺受理",促进入驻事项更全面、窗口设置更科学、办事流程更优化、审批手续更简约。将12345热线打造成为群众身边的智慧管家。要优化提升服务环境。建立对企业和市场主体服务的"五赋"机制,建立赋"码"保护机制,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建立赋能升级机制,对企业开展科技、数字、品牌、资源赋能;建立赋权办事机制,支持企业依法行使信息权、评判权、监督权、建议权;建立赋利共惠机制,从奖补、用工、用能等多层面降低企业成本;建立赋魂明向机制,以党建引领助推企业沿着正确道路健康发展。要优化提升法治环境。强化合同意识,加大依法履约力度,积极稳妥解决一批遗留问题;设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刚柔并济的执法机制,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建设湘南地区商事仲裁中心,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要优化提升人文环境。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切实做到"环境兴业、政策聚人、服务暖心"。
实施改革精准攻坚行动。要聚焦落实国省部署实施改革攻坚。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进财源建设工程,努力提高全口径税占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聚焦项目快速推进实施改革攻坚。大力推进原创性、自创性改革,探索对项目建设实行承诺考核制、备案监督制、规模榜单制、清单管理制、现场观摩制和"云调度"平台的"五制一平台"工作机制,打造更多X改革样板。要聚焦难点突破实施改革攻坚。系统梳理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加快推动城区、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真正做到"责权利统一、建管服统筹、质量效协调"。加强市内区域间协同发展,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构建"一核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统筹推动文化、卫生、生态、司法、供销、社会、群团组织、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
同志们,决定一个地区开放程度的不仅仅是区位和交通条件,更是政策和人文环境。一切关心X、建设X、贡献X者,我们都要满怀热情去欢迎、去团结、去包容、去服务,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展风采!
(三)强集聚,建设高品质新型大城市。树立精明增长理念,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以优势资源的强集聚助推高品质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能级,促进人口人才集聚。要扩大城区规模。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大幅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持续推进城市片区开发,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西南云大"城镇群发展,加快城区周边地区融城步伐,不断增强中心城区承载力和辐射力。要提质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完成城市防洪闭合达标建设,打造宜居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把地方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城市建设各环节,切实做到"一花一木总关情、一路一灯含用心、一楼一店出风格、一步一景显文化"。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中心镇为有益补充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市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优化城市管理。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域推进城市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扎实开展市容环境、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空间立面等常态化管理维护,全面提升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序化水平。要完善生活配套。同步打造安居硬环境和乐业软环境,完善外来人口本地化、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外来人口公共服务市民化待遇,让外来人口在X享受体面的生活,打造一座可托付终身的品质之城。
建设"五好"园区,促进优势产业集聚。要把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在全国有位置、有影响的特色园区,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注重强基础。优化产业园区国土空间规划,大力推进园区调规扩区,加快完善园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吃住行娱育等生活设施配套,推进园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要注重强链条。强化产业链思维,不断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要注重强效益。坚持以"亩均"效益为核心,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机制,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在园区高效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要注重强品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鼓励外贸企业研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区域性公共品牌,推动企业有"品"有"牌",让更多的"品"成为"牌"。要注重强服务。紧盯企业发展过程中落地难、创新难、融资难等问题,全面开展服务企业上门行动,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一站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全链条的高质量服务,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
建设枢纽基地,促进发展要素集聚。要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推进X铁路枢纽改造、南岳机场改扩建、高速公路扩容改造改线、国省干线公路、市县快速干道及湘江航道提质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通用航空基地建设,形成科学系统、布局合理、立体弹性、外联内通、无缝对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要建设能源保障枢纽。谋划布局和实施一批电力输送通道、油气长输管道和大型储能工程,推进"宁电入湘"及湘南X电厂、燃气发电、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盐穴储能、"气化X"、光伏、风电等一批重点能源设施项目建设,提高能源生产输送储备能力,打造区域战略性能源输送和储备的枢纽节点。要建设区域物流枢纽。加快构建以X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牵引的物流设施体系,建设中南地区重要的区域供应链服务组织中心,建设高效衔接、一体运作的多式联运组织系统;推动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群建设,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要建设大宗商品交易枢纽。以大宗商品仓储物流为依托,以金融机构、贸易商、现货企业等为参与主体,大力建设消费品交易中心、商品粮集散中心、油茶交易中心、快递集散中心,变集聚优势为经济优势。
打造政策洼地,促进总部经济集聚。总部是企业细胞最活跃的环节,总部经济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子。要量身打造总部经济政策。区分不同类型的总部经济政策需求,创新差异化、标杆性激励政策和措施,形成对要素特定需求的强大引力。要积极搭建总部平台。规划建设"央企城""省企城"、国际金融城等总部重点聚集区,积极培育特色总部基地、特色总部小镇,最大限度发挥要素集成、空间集约、价值集聚的倍乘效应。要精准引进总部企业。瞄准央企职能总部和区域总部、跨国公司第二总部、民营企业总部、独角兽企业、平台研发机构等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及功能性总部。要着力培育本土总部。支持本地企业向总部化转型,争取将更多驻衡机构升级为总部型机构,推动总部经济蓬勃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动能集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壮大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大做强油茶、茶叶、黄花菜、湘黄鸡、黄贡椒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壮大粮食、畜禽、油茶、蔬菜、林竹、茶叶、中药材、水产等八大百亿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基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要提高组织程度。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动员各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共建共享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整村流转,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涵养良好生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秀美屋场、"五美"庭院,强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深化农村厕所革命,让广大农村干干净净、顺顺畅畅、清清爽爽、舒舒服服。要吸聚乡土人才。大力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村级组织带头人,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扶智、扶业、创业,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要厚植文化底蕴。加强特色村落保护,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同志们,推进城市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强集聚,形成"极化"效应,激发"乘数"效应,是尊重经济规律的科学选择,更是建设高品质新型大城市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走向复兴、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每位X人都必须同向发力,也必定会共享荣光!
(四)加快中心化进程,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赋予X在X省一定范围内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的重大使命,国家区域重点城市赋予X在省内、省外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带动责任,把这份使命和责任统一起来,就是要下大力气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每一项工作都以"中心"为目标,朝着"中心"而努力。
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区域经济中心是加快"中心化"进程的首要任务。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向X转移、要素向X集聚、人才向X流动。要强化区域经济中心功能,早日把X建设成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吸引力的区域经济中心,发挥集聚和扩散效应,不断扩大经济动力、产业功能、创新成果的辐射范围,带动周边区域共赢发展,努力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
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提质升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多层级消费,深入推动消费产品及服务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吸引一批知名品牌在X建立首店、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争创新型消费示范城市。深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建强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加快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引导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激活文旅消费新蓝海,发掘X独特的历史、习俗、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加大文创产品开发,打造"雁城"网红城市;推进石鼓书院、东洲岛提质改造,打造城市休闲庭院和文化客厅;积极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业态,做大做强"寿岳"文旅康养品牌,加快建设以南岳为龙头的文旅经济圈和康养中心,打造南岳衡山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深入实施健康X行动,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统筹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打造一批特色专科医疗品牌,推进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基地和空中医疗救援中心建设,建设大湘南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发展中药材种植,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乡村卫生机构建设,实现全科医生乡镇医院全覆盖,争创一批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卫生乡镇。
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多途径扩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优先补足重点区域和结构性缺口,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良好师德师风,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全面推动"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确保市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控制在5%以内。推动南华大学等在衡高校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推动X师范学院更名为X师范大学,加快独立学院转设。办好X开放大学。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完善订单式、联合式培养机制,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职业院校,加快建成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产教融合共同体,着力打造"中部匠都"。
打造区域应急中心。加快建成全功能的区域性综合救援和应急实训演练基地。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全面增强气象、生物、水旱、地质、地震等灾害防治能力。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同志们,中心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中心就要有中心的样子,中心就要有中心的功能,中心就要有中心的作为,为中心化努力就是为国家贡献力量,为X争取地位,为百姓带来福祉,为发展赢得未来!
(五)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让在家的方便就业、在外的竞争就业、强者创业就业、弱者保障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让人民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价值。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工作机制,实现基金监管法治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水平。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落实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服务的帮扶机制。建设区域性慈善示范基地,着力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慈善之都"。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下一篇: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