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工作报告汇编12篇(第5/35页)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全市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主导产业不够鲜明,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开放程度还不高,人口呈现流失态势;制约和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尚未根本革除,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少数党员干部开放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从严管党治党责任需要进一步强化,个别地方和领域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等。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不断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经济总量、质量、均量位居全省前列。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均衡协调、深度融合,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消费不断优化升级。
--创新要素有效赋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发展的水平走在中部地级市前列。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以上,各类创新平台、研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开放格局不断扩大。政务服务、市场机制建设、营商环境优化走在全省前列,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市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内联引资年均增长都在10%以上。
--城市能级快速提升。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发展空间大幅拓展,中心城区首位度、承载力不断提升,城市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明显优化,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实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污染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明显成效。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治理体系更为完善。建立健全城乡标准化治理体系,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高品质新型大城市形象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现代应急体系基本建成,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消极腐败无处遁形的机制基本建立,干部作风持续好转,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提升。
伟大事业需要宏大叙事,更需要宏伟蓝图。实现宏伟蓝图既需要强大的物质支撑,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
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坚定的信心支撑。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谋划X未来发展,必须在历史赋予的使命担当中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坚定必胜信心。从全球宏观大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格局"东升西降"已成大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从全国总体趋势看,发展新优势正在重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凸显;从全省发展态势看,"三高四新"战略正在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央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又为X注入了新动能;从我市机遇优势看,中央、省委赋予X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X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化新优势为新胜势、变大机遇为大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前、当主力。
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科学的方略支撑。担当起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特殊使命,绝不允许我们走常规化发展老路,必须克服路径依赖,走出一条把握"三个新发展"、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的奋斗之路,走出一条在继承"五个新X""一体两翼"中与时俱进的创新之路,走出一条尊重X历史、立足X现状、契合X未来的崛起之路,走出一条顺应时代大势、抢抓政策机遇、发挥基础优势的跨越之路。"三强一化"就是新形势、新阶段我市的路径选择,"三强"是抓手,"一化"是目标,只有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才能加快中心化进程,不断提升X在全国区域布局中的中心地位。
"强创新"就是要坚持创新首位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统筹推进科技、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让一切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
"强开放"就是要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融入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布局,在新发展格局中构建对外开放新网络、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区域开放中心,建设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城市、高标准市场体系和营商环境示范市。
"强集聚"就是要加快城区、园区、县域扩容提质,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陆港型物流枢纽、能源枢纽基地,开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试点,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向X转移,助推产业向城区集聚、向园区集聚、向链上集聚。
"中心化"就是要持续增强综合承载力、区域吸引力、经济辐射力和示范引领力,不断彰显中心地位和中心功能,加快建成区域经济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应急中心,基本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强劲的力量支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我们要提升政治力,善于从政治上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确保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我们要提升团结力,大力发扬团结拼搏的雁阵精神,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全市大局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我们要提升推动力,对看准的目标和部署的工作紧盯不放,顶住压力干、迎着困难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敢抓敢干、一抓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要提升持续力,坚定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决心,保持接续奋斗的耐心与恒心,锚定宏伟目标不放松、不懈怠,脚踏实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以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扛牢职责使命、实现宏伟蓝图。
三、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聚力推进"三强一化"建设,需要统筹抓好六个方面的重要工作。
(一)强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X创新基因强大、创新土壤肥沃、创新潜力无限,要推动创新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进阶,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成为X最鲜明的标识。
强化科技创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强化科技创新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要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国省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取得一批原创突破性成果。要突出创新平台搭建。争取国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布局X,在光纤陀螺、医工(核)交叉、输变电、机油泵、无缝钢管、涡轮增压等优势领域共建科创平台。要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推行"揭榜挂帅"等制度,组建创新联合体、现代产业学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合力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对接平台,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绿色通道,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要突出传统产业转型。持续实施"原地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全面推行数字赋能,大力开展5G建设专项行动,支持工业富联"X智造谷"、中国电信等互联网平台和通信运营商对传统行业和企业实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转型创新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强化产业创新,建设先进制造业示范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充分发挥互联网骨干网节点城市优势,推进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加速挖掘和开放一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建设、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字X名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在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投产达产,支持传统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区域性汽车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用足用活先进制造试点示范城市政策,打造国家级输变电产业集群、"钢管之都"、国家级有色金属与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全国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建设声学智造群;强力推动白沙绿岛区域开发建设,加快发展核应用产业和光纤陀螺惯性导航产业,打造央地深度合作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统筹发展其他产业。支持医药企业发展,打造区域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快界牌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中部地区重要陶瓷生产基地;支持纺织服装、视觉、钟表、纸品等产业发展,打造轻工消费品产业中心。
强化金融创新,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要提升金融供给效率。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金融改革,积极搭建金融服务对接平台;灵活运用政银企合作、基础设施REITs试点等形式,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上市辅导中心作用,全力抓好企业上市孵化培育,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融资体系。要提升金融组织功能。加快发展壮大金融业,支持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地方资产管理等金融组织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要提升金融产品特色。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加大对重大产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要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强化模式创新,建设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创新产业对接模式。建立健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探索组建城乡产业综合运营平台,实现城乡产业高层次动态平衡,形成城市产业向乡村延伸、乡村产业向高端发展、城乡产业在互动中优化的良好格局。探索城市近郊型和远郊型乡村振兴发展范式,建成一批特色小镇。加快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引导现代产业、交通能源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县域延伸布局,推进县域经济强市,努力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要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推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探索建立"农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创新资源利用模式。探索"点状供地"等灵活供地新方式,提升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水平;运用市场化手段,提升镇村集体闲置房产、土地等资产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经济联合体,鼓励支持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行政村跨地域联动发展产业。要创新利益分配模式。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更长的产业链、更多的附加值留在农村,为农民提供更多非农就业机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允许村集体承建农村中小型项目,鼓励将部分涉农投入转化为村集体股份,不断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
强化机制创新,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契机,推进创新创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要创新平台培育机制。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助推初创型成长型科创企业发展,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科技创新承载区,促进市场主体保持高位增长。要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推出差异化、精准化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留衡机制,加大科研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支持柔性引才,评选"X优秀专家",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要创新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甚至主导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让创新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走得更远。要创新支持引导机制。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模式和方法,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支持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示范应用,探索首购首用风险补偿制度,改革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办法,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同志们,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早已融入X人的血脉。我们要事事呼唤创新、处处鼓励创新、人人追求创新,让每一个创新基因都释放出强大的活力,让每一寸雁城热土都绽放出创新的光彩!
(二)强开放,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城市。牢固树立大开放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更高层次推进全域开放,不断增强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实施区域战略融入行动。要深化产业布局融入。按照承接粤港澳、衔接粤湘桂、对接长三角、协作长株潭、辐射大湘南的总体思路,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工业品"大湾区研发、X生产分拨"、农产品"X加工集散、大湾区消费"的产业深度嵌入、高度协同格局。要深化设施联通融入。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物流五张网,着力打造中部地区开放大通道互联互通、大数据储存接入的关键节点。要深化要素流动融入。通过环境优化和政策、制度、机制创新,加速汇聚湘南、粤北、赣西、桂东北等区域要素资源,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多向流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实施平台效能升级行动。用活用好X综合保税区"金字招牌",加强与沿海沿边港口合作,做大做强中高端制造、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主导产业,积极拓展融资租赁、检测维修等业态,建成具有保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X航空口岸申报,推进临空经济示范产业园建设。统筹抓好高铁站配套性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快发展高铁经济。更好发挥铁路监管作业场所等开放平台作用,高效集约开行中欧、中亚班列,加快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培育服务贸易新兴业态。做大做强外贸合作交流平台,提升各类园区外贸综合服务能力,推进跨境贸易降费提速。
下一篇:党建引领示范村建设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