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数字化专题材料26篇,含方案意见、调研报告、发言、总结汇报、经验交流等(第10/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583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53分钟

二、存在问题

虽然总体上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推进迅速,有效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数字产业化需要优化结构。软件信息服务业仍以系统集成和小应用开发为主。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技术低端,缺乏集成电路、智能硬件、柔性电子等高端产业。智能计算、数字安防、网络通信等标志性产业链发展上缺乏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引领。二是产业数字化需要赋能升级。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力度有待加强,智能技改、企业上云仍处在初级阶段,数控

设备联网率不高,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方式有待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发展有待提速,工业

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落地不多。三是保障支撑体

系需要完善强化。全市数字经济园区平台数量相比差距较大,已建成投用的园区平台主导产业不够明显。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相对先进地区仍显短缺,人才培养体系和招引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可用于重大数字经济项目落地的连片可用土地供给有限,对项目和人才招引产生一定制约。

三、下步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建设数字强市、云上,进一步凸显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第三极"地位。

一是壮大核心产业规模。重点围绕物联网、高端电子、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瞄准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数字化大生产项目和未来产业项目,招引一批数字经济优质项目,优化

调整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结构。持续做大做优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等产业平台,做好"筑巢引凤"文章。

二是加速产业数字化步伐。深入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

力争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全覆盖。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进新零售业态广泛布局,通过发展网红经济赋能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电商产业基地和人才队伍。依托国家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本地"无车承运人"产业,打造一批智慧物流产业园。打造移动支付标杆城市,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

票据以及跨境结算等领域试点,加快省级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建

设。

三是推进城市数字化发展。依托城市大脑1.0平台建设,

推进一批应用场景建设,实现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政务服务、协同办公、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应用,依托市级公共数据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四是加大新基建建设力度。深入落实5G"百千万"行动,

深化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加快推进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移动物联网设施部署,推进生产生活领域感知系统建设,部署车路协同车联网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万物互联。

五是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指导各地加大数字经济领域扶持

政策,推动各县(市、区)错位发展。持续优化考核办法,加大数字经济领域考核权重,强化统计监测和指导,建立每月一通报制度,结合"六比竞赛"擂台、定期挂榜考评等载体,不断强化各地各部门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动力。

数字经济进展情况汇报2

汇报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1.强化顶层设计,构筑发展新体制。一是完善数字经济领导机构。成立由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推进"三化融合"行动指挥部,由书记亲任指挥长。二是开展专项考核。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连续三年开展"三化融合""双引擎"比学赶超活动,实施"红黄黑"榜制,进行"挂榜问效"。三是完善统计体系。在先行先试数字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数字经济统计要求,建立完善具有特色的分行业监测体系。四是优化产业政策。先后出台了软件名城、集成电路、5G产业发展等若干政策。在市本级工信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亿元,在科技、文创每年共安排10多亿资金,加大对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

2.聚焦核心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是扬优势,部

省市共建国际级软件名城。持续做大做强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核心产业。二是补短板,紧盯集成电路产业。推进一批"芯"项目落地。

三是攻难题,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抢抓国产替代机遇,

加快数字安防、通信网络设备两大主导产业链提升,精准服务破解产业链"断供"难题,在关键核心芯片部件替代方案的研发及适配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协调,稳定企业发展。四是抓龙头,深化大企业战略合作。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每年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

3.紧盯融合应用,推动数字化发展变革。加快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标杆。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制造"。率先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的智能制造之路。实

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组织实施攻关项目139个,推广项目1067个,企业上云数累计达8.9万家;2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占全省总数的20%。二是打造新型数字贸易金融标杆。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户,金融科技体验方面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跨境电商综试区工作得到总理肯定,验向全国推广;eWTP秘书处开工建设;湖滨路"双街示范"全面推广,市被确定为新零售标杆创建城市。三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物联网、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建设,全市益农信息已覆盖99.25%的行政村。四是全面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完善城市大脑顶层架构体系,拓展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接入全市部门和区县市的148个数字驾驶舱,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

4.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创新第一动力,

不断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打响"创天堂"城市品牌。一是成功举办全国"双创"周,总理亲临活动视察指导。二是打造创新平台,全力服务创新大平台建设;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三是强化企业创新,列入创建的省级制造创新中心3家;认定国高企258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13家;全市累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省级20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

5.围绕5G产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以5G为代

表的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加大5G商用和产业化,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全市已建成5G基站1.21万个,5G网络规模、数量均居国内城市前列;共有数据中心58个,投产运营机柜

45494个,在建、拟建数据中心16个;IPV6设备覆盖率100%;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9.3T;SUPET入选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面临挑战

我市要聚焦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下,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高增长下的挑战。全市数字经济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

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数字经济增加值增幅,虽然保持两位数,

但增幅已从原来20%以上,下降到15.1%。从总体看,传统的电

子商务、视频安防产业虽然仍处于较高增长,但已经过了产业增长爆发期,增速总体放缓。几个龙头企业的增速从40%-50%的增幅,降至10%-20%之间,新的产业尚未形成明显增量。

二是产业布局和结构的挑战。在产业布局方面,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70%以上,和其它区县市差距拉大,不平衡现象突出。在产业结构方面,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软件、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产业增加值占总量70%以上,电子制造业"硬"支撑相对不足。

三是区域竞争的挑战。从赛迪、信通院发布的报告看,数

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北上深广并驱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五强城市,但在经济总量、技术创新等方面,离"第一城"的目标还有差距。深圳、广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争先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正在面临挑战。

四是产业深度融合的挑战。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提高,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在消费端和技术端发展较快,但与制造业流程的结合应用不够紧密,同时深耕于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造服务商偏少,对制造业精准化、

智能化改造能力需要提升。

三、下步措施

(一)聚焦数字产业化,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一是打造新名片。擦亮、打造国际级软件名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

新发展试验区、全国云计算之城等十大数字经济"国字号"品

牌。二是突破新技术。积极参与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年扶持2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三是做强新产业。梳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做好强链补链工作,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软件、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做强集成电路等基础"硬"产业,加快发展量子通信、区块链、航天航空等未来产业。四是推进新基建。加快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7000个以上。五是引育新项目。力争新引进超亿元数字经济相关项目50个以上。

(二)聚焦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一是赋能新制造。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

90%。二是赋能新商业。创新实施新零售示范工程,加快商业圈数字化、商业街区智能化改造,培育网红经济,发展新电商,提升消费体验;加快推进eWTP示范区建设。三是赋能新农村。推进省级"数字乡村"示范试点工作,持续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新增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数字工厂建设项目5个。

(三)聚焦城市数字化,进一步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领跑新治理。继续以"城市大脑"为核心平台,全面优化数字驾驶舱、推进城市数字化和政府数字化,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强化能力和模式输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加快

新应用。优化健康码、"亲清在线"等平台,在后疫情阶段探

索在新健康、新管理、新服务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推进5G+车路协同、空地协同等无人系统。全方位创新服务智能亚运筹备工作。

(四)聚焦领军支撑,进一步强化主体培育。一是培育新

企业。通过"雄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以及"国高企"培育,构建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全年新增数字经济领域单项冠军1家以上、隐形冠军培育企业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二是汇聚新人才。全年引育数字经济领军人才20名,创新创业团队10个,数字工匠2500名。

(五)聚焦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构建新平台。加强对重点产业布局的引导和资源要素的集聚,指导各区县(市)打造十大特色鲜明、首位度高的特色园区、特色小镇等数字经济新平台。二是开展新合作。深化与数字经济领军

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大合作成果,支持创新项目先行先试。

(六)聚焦争优创先,进一步压实目标责任。根据省市数字经济重点工作部署,已制订《数字经济工作要点》,并通过数字经济"三化融合"专项考核,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的21个相关指标量化分解至各区、县(市),将经济发展指标、"金名片"标杆项目、省市工作要点、城市大脑重点领域、创新平台和项目打造等六方面工作要求,分解落实到17个市直相关部门。考核的阶段进展将在城市大脑"经信驾

驶舱"平台,通过一图、一码(指标红黄绿码)进行实时展示,

进一步压实责任,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全力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好引领带动作用。

数字经济进展情况汇报3

汇报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一)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宽带中国战略领导小组""光纤入户升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加快推进光纤入户升级改造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宽带乡村"工程的通知》《推进宽带基础设施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推进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明确数字产业发展方案、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二)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实施宽带建设、5G无线宽带建设、行政村宽带和惠农信息整合应用推进等工程,新建通讯基站215个,利用旧存量基站共享改造500个,进一步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电信公司基站数量达到500余

个,联通公司基站数量达606个,移动公司基站达1050余个,完成所有行政村信号覆盖。办公终端和办公软件正版化、国产化,移动存储介质集中统一管理,信息网络安全应急处置,工

控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等数字安全工作持续强化。

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挑战

目前,全县数字经济发展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偏小,缺乏示范作用强、牵引作用大的专业企业和骨干企业,产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一)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尚待加强。县域数字经济和

数据产业起步较晚,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形成,数字经济建设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数字经济的多头管理、条块化管理模式使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管理效率偏低,成为了制约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创新资源汇聚有待进一步提高。县级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产业链条较短,缺乏能够起到产业带动和集聚作用的数字经济企业;相关产业人才匮乏,综合性数据科技人才远不能满足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缺乏既熟

悉行业业务需求、又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三)资金支持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县级财力相对较弱,对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较小,相比东部发达省份差距较大。围绕数字经济各领域的融资渠道较单一,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化融资机制,难以撬动社会资本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机遇,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鼓励在毗邻地区建立数字

经济发展示范区,支持软件企业、物联网企业、大数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向基层转移,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技术改造等项目给予政策支持。

(二)推进制造业数字转型。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

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工程,促进两化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推动区块链和产业创新发展,建成数字化车间试点。

(三)强化数据互联互通。推进企业数据资源的收集与开

放,建立企业数据采集网络,综合政府、社会、互联网等不同渠道数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数据库,实时发布产业数据。通过政府、企业、社会之间大数据互助共享协作,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完整的数据链,促进大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

实施"三抓"举措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新发展

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培育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以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性示范区试点建设为契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步伐,形成全社会可持续竞争优势。

一、紧抓传统产业,升级"智能制造"

(一)深入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建设。圆满完成省"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试点建设,创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家,建设示范项目12个,推动企业加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力度。

2020年,重点工业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普及率分别达到75%、40%、

100%,较2017年分别增长了25%、5%、30%,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增幅为近五年最大。

(二)合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大力推进省"机器换人"试点工作,引导汽配行业综合运用"机器人+""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累计实施典型示范项目17个,完成

投资额1亿多元,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加工中心等先进

设备630多台(套)。2020年,以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省级智能化技术改造试点为契机,强力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6个,完成投资额9800万元,拨付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奖励资金390万元。

(三)持续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力培育数字企业,

深入开展"企业上云"行动,累计上云企业842家,实现了工业规模企业"上云"全覆盖,2家公司获评省级上云标杆企业。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等3家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规模企业,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合示范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企业5家,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

二、深抓线上线下融合,激活"消费引擎"

(一)打造电商集群,激发产业新动能。获批建立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完成首单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试点业务,年均邮件超4万件,实现跨境电商销售额近900万美元。建成5个电商集聚发展平台,集聚网商342家。农村电商及竹木电商快速发展,建成电商专业镇1个,电商亿元村3个,电商专业示范村4个,电商销售额连续七年年均增长达到67%,2020年竹木电商销售额超10亿元,占快递市场份额60%以上。

(二)凝聚地方特色,促进数字新消费。以数字生活新服务为抓手,积极培育疫情期间兴起的"云消费""云购物""云

逛街"等数字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模式。2020年,发放健

康农产品消费券共950万元,带动电商交易笔数增长约30%,累计销售额超9000万元,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40.3亿元,同比增长27.2%。

(三)把握销售热点,打造多维新模式。积极推进智慧旅

游,建成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大力实施智能便利店、自助售货机等新零售模式和移动支付、线上订单、线上点单等服务模式,疫情期间实现快递零接触服务,实施智慧农业项目,构建一体化农业特色产业平台,通过数字化平台,促进产销精准对接,提高农民收入。组织企业参加云展会,鼓励企业参加省商务厅组织的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搭建线上贸易渠道。

三、抢抓发展机遇,助建"智慧城市"

(一)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治理水平。"十三五"期间,突出整体智治,充分运用城市大脑平台,形成多元主体、上下联动、各方协同社会数字化治理新格局,目前,共建铁塔基站900多个,实现市区及乡镇及重点农村区域热点覆盖。编制出台《通信基站专项规划(2020-2025)》,统筹部署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改造建设5G站点374个,基本实现了

5G网络城区连续覆盖。

(二)强化网络服务能力,提高生活水平。连续三年建设公共场所免费WIFI项目一、二、三期,在115处公共场所建设了588个AP,实现城区重点场所、重要景区及美丽乡村全覆盖,

提供免费、便捷、安全的无线终端上网服务,如现已开展衢宁

铁路(XX段)站前区块公共WIFI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自2016年以来,每年可为群众节省流量费用近百万元。

(三)推进园区数字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培育产业

平台,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推动园区数字化改造提升,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数字化试点园区,小微园被评为省数字化示范小微园。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了全市首个行业云-汽配云,推动汽配产业智能化发展。

四举措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经验交流

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

10月,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名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试点建设工作,解决电信普遍服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使全市30户以上自然村寨基本实现4G网络全覆盖,累计建设5G基站1826个;农村宽带接入初步实现全光网覆盖,

20M以上带宽及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可接入。

二是加快数字化治理。不断加大智慧社区、智慧党建等数字应用整合力度,加快乡村治理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步伐,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3658个村级电子政务外网点位建设,建成3235个"雪亮工程"村级平台,安装村社广播音柱和大喇叭3000余套,实现电子政务、实时监控、应急广播等功能延伸到村。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110社会联动中心,累计接线43万起。

三是推行数字化服务。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医疗、金融"等乡村便民惠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力争"让群众少跑腿,

让数据多跑路"。完成投资2.2亿元建设"智慧"项目,实现

农村金融管理服务、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及溯源分析等涉农综合服务功能。依托农村金融数据融合分析板块,有效引入互联网金融活水,推动网商银行向农户授信2.35亿元,授信人数2.7万人,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

四是推动产业数字化。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围绕电商

平台建设、网红直播带货、数字农业管理、网络扶贫等做文章。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约9.7亿元,建成运营电商产业园6个,入驻电商企业88家、快递分销物流企业15家。大力培育网红经济,目前全市百万粉丝以上网红达人4个,10万以上粉丝网红达人32个。建成的"369"电商平台,涵盖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及在线交易、直播板块等内容,平台销售湾子辣椒、贡茶等农特产品,年营业额达1300万元。

五方面发力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经验交流

"十三五"以来,全省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从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基础设施、推动模式应用、服务产业链条、提升融合质量等五个方面全力推进,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以国家政策落地见效为目标,强化组织推动和政策保障。

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对全省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为压实目标责任,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每年印发全省两化融合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发展目标任务。国家《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后,在全国第二个编制出台了具体落实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全省两化融合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为加快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普遍应用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互联

网三大体系建设。已建成5G基站2.3万个,实现所有市主城区全覆盖,建设了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省内电信运营企业全部完成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改造。累

计培育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推动国家双跨平台落地,

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3个项目列入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专项项目,13个平台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首创集工信部所有工控安全要求于一体的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试点新模式。

以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制造业+互联网"

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省级"制造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重点项目714个,在促进研发创新、降本增效、质量提升、服务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个企业项目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368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2个。在8个重点行业开展两化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推广,2200多家企业从中受益。制定了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企业上云供给资源池,出台了企业上云补贴政策,开展47场企业上云精准对接活动,覆盖13个市、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2018-2020年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增速居全国第二位。

以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为目标,打通产业链堵点断点。

省工信厅出台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六项具体举措,推出200多项可在疫情防控阶段免费使用的云服务产品,建设了"省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云服务平台",发布供求信息2436条,点击量超410万次。组织开展与其他省市的产业链对接,69家企业开展了线上对接;搭建了应急产业对

接云平台,700余家注册用户累计发布供需信息1524条,点击

量达9.5万人次。举办"总裁带货"直播100余场,销售额6500万元。举办了"618""双11"工业品网上促销活动,2000多家企业的25万多种产品参与活动,销售额突破68.1亿元。

以提升融合发展质量为目标,强化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全

面开展两化融合水平评估,累计为1.3万多家规上企业提供了评估报告和发展方向,数量居全国第五,155家企业被列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数量居全国第六。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育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省级重点实验室1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32家,培育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27家。加快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共有9个大型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在用服务器规模突破115.5万台,3个项目入选国家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案例。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大力实施"393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增长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提供支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