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调研报告合集18篇(群管理分享)(第8/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71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1分钟

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建设的现实与局限县域传播要保持"内容定力"(坚守政治和社会责任),也需要"内容优势"(生产有价值的本土化内容),更需要"内容魅力"(把握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调研发现,广东省的县级媒体机构整合突出"机构传播"的固化模式,造成内容建设的局限,机构视野与民间视野交叉不充分,信息单向流动的局面未完全扭转。

1.头部媒介应用下沉,地区自媒体竞争激烈

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减退,头部媒介应用逐渐转向下沉市场抢占用户,培养县域用户的使用习惯。流量就是传播力,传播力就是影响力。相比之下,县级融媒体自建的App平台装机数量、更新频率、内容质量、服务范围、日活用户等均不容乐观。此外,在地区流量争夺中,县域的自媒体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

2.内容来源局限,PGC和UGC份额占比小

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需要打造代表性的拳头产品,确保优质原创内容的持续输出。县级融媒体的内容生产较难激发类似互联网"原住民"(95后、00后)的兴趣。融媒体引发内容生产领域的两大变革,即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UGC意味着互动性、双向性、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民间话语力量借助新技术手段设置公共议题,UGC模式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拓

展知悉民意和增强用户黏性的有效途径,更为内容多元化生产创造持续动力,但需警惕UGC自带的舆情风险。

要"留住"用户,平台需更有公信力、深度、情趣的专业化内容。时政、经济、民生等内容的传播,与传播手段、话语、渠道的浅层革新相比,准确、深入、权威的解读更稀缺。术业有专攻,增补优质内容,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组织专家或意见领袖发声。广东本土UGC和PGC的资源尚未被充分发掘,如乡贤群体,他们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群体,第一视角的发声比第三人称的新闻报道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实践路径:延展内容触点,构建县域传播生态区

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建设,不限于政务信息、民生新闻、文化娱乐等基础内容,还应依据基层治理经验,找准群众需求触点。从定位到传播、媒介秩序重建、内容交互等内容建设的内在逻辑,笔者多维度探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构县域传播生态区的路径。

1.目标用户:以县域群众为中心向外辐射

用户需求是激发媒体内容建设的内生动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用户是县域内的居民,数亿计的非网民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是县级融媒体的潜在增量。近年来有大比例的农民在虚拟空间处于失语、被动、迷茫的状态。从互联网普及率来看,城乡"数字鸿沟"持续扩大。让农民享受数字技术的发展红利,是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

当前,用户身份信息、行为习惯可追溯和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需对用户进行画像描绘与数据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传播壁垒,憧憬乡村的都市人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潜在用户。县级融媒体中心可通过内容生产扩大惠民辐射面,吸引更多异乡人,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持续延展。

2.传播内容:内容本土化落地和本土资源深加工

以往,单一的传播符号、刻板的宏大叙事、内容的同质化影响了"上情下达"。而以可视化的数据、形象化的音视频,配合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以及凸显与本土社会密切相关的要点信息,硬新闻的柔性传播有助于抵达传播者与县域用户的共同语境。

内容本土化显性路径有两条:一是用方言、民谣等本土独特文化来诠释非本地信息;二是凸显非本地信息与本土之间的关联。调研发现,新丰县融媒体

中心抖音号上浏览量破万的两条内容分别是某军区一等功臣、新丰县籍士兵李建安和新丰一中红歌比赛的短视频,与其他内容的热度形成鲜明对比。华侨文化是鹤山市的特色资源,将侨乡本土资源进行深加工,可以增进群众认同感,以华侨的人际关系打开传播空间。基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目标用户进行内容遴选,不仅要突出本土特色,还需在情感层面强化地缘的心理接近性。

3.传播主体:多元主体赋能强化参与属性

新传播赋予超脱生产层面的价值,成为凝聚人心、文化交流、社会动员的枢纽。在以秒为更新速度的时代,内容生产成为接力赛。突发事件中借助用户下沉和在现场的优势,媒体可实现在场和抵达。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多元主体赋能大致可开辟三条路径--一是自我赋能,打造网红记者,吸引垂直用户,引导舆论,通过内部竞争增强人员活力。

二是自媒体赋能,在自建的App平台为县域自媒体提供入口,壮大传播共同体,做好内容把关。

三是用户赋能,为普通用户开设个人频道,构建当地人的信息社区。

4.传播附加值:"自我造血"和"文军扶贫"的契机

媒介产品的附加值不仅是功能价值,还被赋予社会意义、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等。④提升媒介产品的附加值,能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自我造血"的能力,也是扩大"文军扶贫"服务范畴的生动实践。

App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落实"内容+政务+社交+商务"功能的核心平台。调研发现,县级融媒体中心App服务板块的运营人手不足;便民栏目的开设有阻碍,与运营成熟、专业细分的平台竞争流量入口时,缺乏风险管理能力,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迈向数字化转型的水平有待提高。当下,"网红干部"直播带货案例大量出现,县级融媒体参与传播,消费扶贫对乡村品牌的形塑力在疫情期间得以充分验证。

结语

身处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后一公里"的时代坐标,遍地开花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被寄予厚望。县级融媒体中心如片片花瓣,瓣瓣不同,又要瓣瓣连心,要基于各县(区)实际情况分级、分步推进,塑造差异化竞争力,先行先试;寻求"外脑"支持,加强与专业媒体、高校的联动合作,形成广泛的社会联结和产学研一体化的长效机制,实现"增量"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谋福祉 共同富裕奔小康武安市白沙村全面奔小康调研报告

武宣

(2020年10月19日)

"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禾,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是上世纪80年代武安市白沙村村民艰苦生活条件的真实写照,该村曾是个连基本口粮都不能保证的穷山村。

白沙村西依鼓山,东望邯郸,位于武安市东南与峰峰矿区接壤处,距邯郸市13.5公里,距青兰高速公路淑村下道口3.8公里,所辖面积4.68平方公里。全村有720户,2700口人,2280亩耕地,村庄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全村分10个街道,有45名村民代表,103名党员;新一届党委班子8人组成,下设工业发展、农村工作、商贸旅游、园区牧业四个党支部。矢志不渝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2004年到2018年,白沙村"两委"依靠集体积累,进行老村改造,建设新民居。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村民宜居"的原则,14年累计投资6亿多元,用于旧村改造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成30栋别墅楼、120栋单元楼、6处标准四合院,全村形成了12个居民小区的小城镇格局。全村720户村民全部住进了通双气、有电视、有电话,夏天有中央空调、有宽带、有车库和储藏间的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78平方米。"平改楼"后,村庄占地面积由630亩减少为410亩,腾出土地220亩。拆旧房除按标准补偿外,还享受集体6万元-9万元补助,超标准多要房的按建筑成本价收费。这一切都源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委书记侯二河的带领下,该村矢志不渝,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从靠山吃山办集体企业起步,形成"一厂""一社""一园区"和8个公司的企业集群。全村一、二、三产年总产值超过16亿元;2019年实现利润4.5亿元;集体人均年收入达到12.96万元;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达到3.18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分别增长了866倍、3200倍、1054倍和199倍。住房城市化、就业全民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就医养老集体化、公共事业均等化的美丽乡村目标基本实现。

2019年,白沙村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策略,全新建成、完成或签约了白灰原料生产车间、超细粉生产车间、白灰厂第三条生产线、白灰厂煤改气基础工程、超大型多系列自动化搅拌站、免烧砖厂、出村公路七大项目,为村经

济高品质、加速度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动力。这七大项目的合同资金总额达2.9亿元,项目之多、投资之大在白沙的发展历史上均属首次。

该村在整治环境过程中,果断关停焦化厂、洗煤厂、选矿厂、4个铁矿和8台粉尘大、效率低、能耗高的粉碎机,建成了全封闭、自动化、零粉尘的建材厂。此外,投资2亿多元新上了环保型、零排放的活性氧化钙厂。建成4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猪牛鸡粪便通过管道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公司生产,沼渣、沼液用于园区肥田。建成标准化污水处理站,企业废水、生活废水处理成中水用于农作物灌溉。

近年来,该村集体经济由资源型向种植、养殖转变。投资1000万元扩大村办企业益源牧业公司的规模,使猪场存栏由11000头增加到2万头,牛场存栏由140头增加到近300头。

同时,白沙村打响矿山生态保护、山体修复治理攻坚战。自2018年5月份以来,完成山体砌墙8000多米,新垫土地180亩,种植生态林木5.7万棵,累计投入资金2464万元。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村集体高质量发展。

"三个坚持"助力全面振兴乡村纵观白沙村的发展历程,由"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的"小康新农村"不是偶然,是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让白沙实现了蜕变。

在集体经济道路上越走越稳的白沙村,连年持续集体投资、实现集体发展。尤其是2018年以来,白沙村不仅保持了多年来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实现了多项历史突破,全村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产值、利润、人均年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振兴乡村战略,作出了成功表率。

在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上,精神互通、思想共识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之源,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上,整个集体才能实现高速发展。该村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年来从未懈怠、长抓不止,多年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管党、治党和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宗旨,在村中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农村的人才储备是一个难题。近年来,白沙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加大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多组织相关人才到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村参观、学习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水平,进而提升农村发展的人才质量。

做大做强新的经济增长点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调研

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第四调研组

(2020年10月12日)

近年来,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坚持以"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煤炭物流园区"为目标,紧紧围绕煤炭物流、洗选、交易、金融等核心业务,不断完善煤炭集散储备、多式联运、线上线下交易、总部经济贸易等四大功能,全力促进投资主体、生产方式、运输方式、经营模式转变,积极发展新业态,强力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已逐步成为辐射冀南豫北鲁西苏北等地的河南最大的煤炭物流园区、国家重要的煤炭储备交易基地,总部企业达到42家,2020年上半年完成交易额达90亿元。2020年8月5日,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加快实施开封等18个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的通知》,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作为鹤壁市区域物流枢纽的重要组团获省批,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转型发展

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建设,充分把握了经济发展的运行趋势,准确把控了各种节点的变化态势。

(一)审时度势,依托人才优势转型发展新业态。原鹤壁矿务局在多年的煤炭物流业运营中,织就了覆盖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古等10余个省

(区、市)的运销网络,构成了比较完善的煤炭运销体系,培育了一支从事煤炭运销的专业人才队伍,积累了大量的供销信息和营销经验,形成了建设煤炭储配园区和煤炭战略储备基地的要素支撑。但是,随着鹤壁矿区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煤炭专业营销人才无业可从、无处可去成为地方政府的一大困扰。鹤山区政府审时度势,按照人力资源是转型发展第一资源的主导思想,于2009年6月,规划建设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引导全市煤炭经销、洗煤企业向园区集中,同时引进外地大型物流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推进本地煤炭物流和洗选企业上马,努力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发展。

(二)顺势而为,依托区位优势建设新枢纽。一是变交通区位优势为物流集散枢纽。充分发挥连接国家煤炭物流东西大通道瓦日铁路和南北大通道京广铁路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高速公路等交通物流设施网络,积极建设包括多式联运、集散交易、供应链集成、铁路物流、公路港、区域分拨配送、仓储交割、信息服务等区域煤炭和大宗商品综合物流服务平台。二是变资源优势为供应链

依托。在鹤壁周围,有晋西北动力煤综合基地、晋中炼焦煤综合基地、晋东南无烟煤综合基地三大煤炭生产基地,运距短、成本低;有陕西境内的府谷、神府、榆神三大矿区,煤炭质量好、均价低,物流园区的发展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作为依托。同时,与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有限公司、中煤西北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冀中煤炭销售有限公司、神木华电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和神木县隆德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签订有长期煤炭供需协议,有稳定的货源;山西成功投资集团控股鹤壁市鼎源仓储服务有限公司后,其自身拥有的6座现代化煤矿、2列自备车、1个铁路煤炭集运站,核定年产原煤600万吨,可在市场波动时统筹调节。三是依托核心业务发展新产业。借助煤炭物流服务,发展煤炭洗选加工、配煤、仓储、配送、交易、深加工等,借助交通物流优势重点发展化工原材料及成品、铁矿石、建筑材料、装备制造零部件等大宗商品运输,依托豫北,布局全国。积极承接晋冀鲁豫等省份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及中欧班列沿途国家和地区煤炭、大宗商品物流分拨需求,以煤炭交易市场为核心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和协同联动发展的强劲势能。

(三)乘势而起,谋划新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依托瓦日铁路国家"西煤东运"大通道,促进铁路网、公路网、管道网"三网"深度融合发展;注重"交易、物流、金融"三大煤炭核心业务互补发展;着力煤炭储备、集散和多式联运延链补链发展。同步推进煤炭现货与期货交易,统筹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聚集约、绿色高效的煤炭物流园区体系,打造国家重要的煤炭储备交易基地,为跻身"一带一路"重要经济支撑点蓄势赋能。二是加快创新型发展。把互联网、物联网、云平台等新技术和平台经济等新理念植入"交易+物流+金融+数据"四大业态,建设完善的现代煤炭物流体系。把国内外先进技术植入煤化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促进化工产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全面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三是追求跨越式发展。以经济转型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巩固发展煤炭洗选加工、配煤、仓储、配送、交易、深加工等煤炭物流服务,重点发展化工原材料及成品、铁矿石、建筑材料、装备制造零部件等大宗商品物流。推广利用5G技术,推进"互联网+煤炭物流"发展模式,壮大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规模,初步实现河南省最大的煤炭现代物流集散基地及豫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枢纽的规划目标。

初步成效

不到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你的想象力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你所看到的现实场景。

(一)闯出了新路。一是既自主运营又统筹协同的运作方式。在政府进行物流园区整体规划基础上,引入大型煤炭物流企业作为开发建设的主体,建设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打造物流平台。依托物流平台,引入相关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增值服务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等客户。由物流地产商负责园区的管理服务,物流企业负责园区实际经营。实行工业地产商、主体企业引导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与政府监管和政策服务相配套的推进机制,确保了物流园区建设目标如期实现。二是既体现公益性特征又给予政策性倾斜的推进机制。政府对园区在土地、电力、供水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安排,允许园区内企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外包业务所发生的运输、人工、包装、材料等经营成本及物流仓库、基础设施、设备的租赁成本在应纳税额中进行抵扣。三是转变增长方式与坚守绿色底线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短时期内完成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向以上市公司、行业巨头入驻以大带小、互促共进的转变,河南省投资集团、山西成功集团、福建金盛兰集团、河南亚新钢铁集团等产煤、用煤上下游企业成为园区发展台柱子。推动园区企业主体由单一投资向全产业链投资、单一储配销售向产销用深度融合方向转变。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传统的敞开式、粗放式的储配加工、运输装卸方式向仓储封闭化、配煤数字化、质检自动化生产方式转变。

(二)彰显出了优势。一是"公铁管"联运生发多重效应。以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为龙头,依托瓦日铁路和京广铁路,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通过实施铁路、公路加管带的多式联运,实现了煤炭的环保节能高效输送,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的多赢。二是转型发展催生出新产业。园区以服务煤炭物流为主,通过共享中后台模式,积极发展其他类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催生出"交易+物流+金融+数据"四大业态。三是打造出煤炭精细化管理行业标杆。依托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煤炭质检智能化系统,利用物联传感、网络通信、数学建模等技术建成了目前国内设计理念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集成智能化设备最多的煤炭质检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无人干预、全程可视、集中管控、自动识别、自动计量、采制一体、自动存取样、标准化验等多样性功能,构建了无人干预智能化质检系统、数字化仓储和配煤系统、质检全程管控系统三大智能验收质检系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是"三链同

构"效力初显。着力于供应链稳固。园区围绕"物流设施投资、物流业务集成、物流资源整合"三大环节,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园区和上下游企业之间构建"交易、物流、金融"三大煤炭核心业务组成的电商平台,实现产、供、销紧密衔接。注重产业链互补。互联网要素运用涵盖线上交易、期货交易、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交割厂库等业态,依托瓦日铁路运输通道建设,以"平台+园区"为战略布局,延链、补链、拓链,努力给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煤炭仓储、质检、中转、运销等第三方服务。实现价值链提升。利用数字仓储的技术优势,对储煤场进行科学分区,优化煤场储煤结构,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字化精准配煤,管控一体、业务一体、信息一体的整套数字化标准化仓储与选配,助推煤炭实现升值。

(三)抢占了先机。一是培育出总部经济优势。利用企业对煤炭资源的刚性需求和园区地理区位优势,通过对煤炭供应链和交易链的整合,打造以交易服务为核心,以回程物流和多式联运服务为保障,以金融服务为延伸的交易综合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便捷化、一站式、全过程的煤炭交易综合服务,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产业集聚的平台。二是搭建起高新业态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成型。园区提供包括合同签订、运输、中转地、交割、结算、支付环节在内的煤炭交易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在推行标准化产品的同时,针对大客户推行定制化产品。强化电商平台技术金融支撑,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2019年,供应链业务额超过25亿元,业务余额近10亿元,建成国内风控最好、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业务加速推进。建立煤炭交易、物流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形成能源(煤炭)调度运行大数据平台和一站式全产业链撮合平台。积极推动能源指数编制工作和大数据征信业务。积极研究"头条"的资讯服务模式,研究建立"煤炭头条"资讯平台。相关衍生服务及时跟进。园区致力于提升全面服务能力,打造全产业链业态,适时发展第三方质检服务、第三方仓储监管服务、第三方线下交割服务、煤炭精细化配煤服务等。

(四)实现了嬗变。一是投资主体由少变多。企业主体由本土民营企业为主向上市公司、行业巨头、上下游企业转变、延伸;园区企业由单一投资向全产业链投资、单一储配销售向产销用深度融合方向转变。二是生产方式由粗变精。大力推进清洁化生产,实现了仓储封闭化、配煤数字化、质量检测自动化,传统的敞开式、粗放式的储配加工、运输装卸方式正在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三是运输方式由单变联。园区借助

国家促进交通运输"公转铁"政策机遇,实现了货物运输方式由传统单一公路运输向公路、铁路、管带及集装箱运输等多式联运转变,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是商业模式由旧变新。园区企业以省投集团煤炭交易中心为龙头,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培育煤炭运销新业态,"互联网+产业、线上+线下、实体经济+总部经济、厂库交割+商业保理"等新型煤炭运销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单一现货交易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煤炭交易量,拓宽了企业的盈利渠道和空间。

几点启示

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依托地理区位优势,打造出了产业发展亮点,培育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探索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其谋划和实践值得深入研究。

(一)选准新产业是促进鹤壁现代煤炭物流园区快速成长的前提。园区把从业转型的人才及时组织起来,激活了人才资源,使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能够竞相迸发。鹤山区当年正是选准了煤炭物流这一成长前景好的业态,才留住了人才,稳住了转型发展人力要素,蓄住了推动发展的动力源。园区最大限度盘活矿务局生产性物资设备,促使其变现为生产资本,比如把井下闲置的传送系统改作城市用煤输送管带,收到了环保、转型、节资多种效果。园区把公路铁路通道扭结成为物流枢纽,畅通资源供应链,使其聚合出新的产业优势,通过运煤-储煤-配煤-销煤,收到了运煤增加就业、储煤增添业态、配煤提增价值、销煤增加税收等多重效益。园区把多种要素整合转化成为活用资本,聚变为新业态的动能支撑,比如物流带动人流,推动小城镇发展;资金流催生总部结算,推动金融产业链的形成和壮大;煤炭运销物流网络日益现代化发展,自然而然承托起化工原材料及成品、铁矿石、建筑材料、装备制造零部件以及农产品物流等,园区的吸附和聚拢作用越来越强大。化分散为集聚,化散乱为集约,化单元为集成,使这片两省交界的浅岗低丘乱石滩非耕地,几年间嬗变为流金淌银的产业高地。

(二)运用新科技是助推煤炭物流园区效益提升的关键。数字技术与供应链的结合运用,使煤炭产区销区、供应链与产业链紧密相连,在强化区域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确保了价值链的稳固。全流程运用大数据和新技术,煤炭生产情况、销售价格、成交数量等一屏尽览,使园区存在感和知名度持续提升,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把企业运转情况和市场运营动态及时反馈汇总到园区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数字化管控平台,也使决策与政策实施更加务实高效,纳入

国际国内大循环格局的衔接点更加科学精准,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园区效益的实现必将更有保障。

(三)植入新发展理念是支撑煤炭物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园区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建设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各个环节,生态环保各项现代化措施同步部署落实到位,传统的敞开式、粗放式的储配加工、运输装卸方式正在被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建成无人干预智能化质检系统、数字化仓储和配煤系统、质检全程管控系统三大智能验收质检系统等,使园区的功能愈益具备其不可替代性,使绿色生产的基础雄厚,创新发展的动力强劲,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突出。

(四)培育新业态是确保煤炭物流园区发展壮大的根本。把园区起步期铁路、公路两方面的硬件,与电商互联网软件有机结合,伴生出"互联网+"多种业态;把大数据运用到物流及管理营销的全流程,市场预测与决策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呼应市场效益的新业态依之而迅速兴起,园区发展壮大的基础支撑因之而越来越牢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