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政治类理论文章汇编-9篇(第3/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63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2分钟

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坚持市场和政府两手发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发展合力。

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促进世界能源供求平衡、维护世界能源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扩大能源领域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只有共同努力,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才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确保全球能源安全。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放眼神州大地,内蒙古要"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山西要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青海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西藏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擘画区域能源发展的方向,构建区域能源协调发展新机制,激发了各地深化能源革命的干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更好端牢能源的饭碗、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六)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强调,"石油战线始终是共和国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要继续举好这面旗帜,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从面对当年"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恶劣自然环境,到攻克今天世界级的勘探开发难题,从激情燃烧的战天斗地,到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峥嵘岁月中,能源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形成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第二代"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第三代"铁人"李新民,"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进道路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勇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广大能源战线工作者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发扬优良传统,承担历史使命,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奋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中勇创佳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推动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繁荣、宜居的世界!

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2022-01-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对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经济发展与政治环境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政治环境良好,才能涵养清风正气,保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政治环境不好,就会助长歪风邪气、阻碍改革创新、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经济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第一条。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概括的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的第一条。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才能确保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得到人民衷心拥护,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才能锤炼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只有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优化,使新时代新风正气不断充盈,才能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抓住机遇与应对挑战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党员干部队伍凝心聚力的必然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什么时候政治环境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干部队伍团结统一、充满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同时也要看到,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滋生全面从严治党已经严到位、严到底的情绪,认为可以喘口气、歇歇脚;有的党员干部不尊重客观规律,不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污染政治环境,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只有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才能有效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科学把握风清气正政治环境的内涵要求

良好政治环境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首先要科学把握其内涵要求。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是根本要求。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全党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出如山、令行禁止。"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和确定的工作任务,识大体、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深厚根基。良好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激浊扬清、正本清源,铲除"污染源",让党内正能量充沛,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要固本培元,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以用人环境涵养政治环境,支持和保护那些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形成见贤思齐、心齐气顺的良好氛围。用好党的组织生活、批评和自我批评等载体和手段,建设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让干部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砥砺淬炼、百炼成钢。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关键举措。"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要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制度规范、体制机制、行为规范、工作程序当中,筑牢风清气正政治环境的根基。立规明矩、扶正祛邪,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派、两面人,拜码头搭天线搞结党营私的小山头、小团伙,坚决制止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损害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言行。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存在的政治意识淡化、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虚化、责任落实软化等突出问题,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用严明的政治纪律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是有力保障。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必须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政治环境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树好"风向标",把好"作风关",架好"高压线",用好"激励棒"。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树立不抓政治环境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抓具体、具体抓,把责任传导给所有班子成员,压给下级党委"一把手",层层抓好落实。各级纪委监委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执法,以精准规范有力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担当,为政治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

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全面筹划,久久为功去推进,也需要党员干部增强历史主动、勇于担当尽责,脚踏实地去落实。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高质量发展凝神聚魂。百年大党之所以风华正茂,关键在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心怀"国之大者",找准定位、履职担当。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树立系统思维、加强科学谋划,引导党员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

持之以恒治"四风"树新风,促进作风建设与政治环境良性互动。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坚持不懈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把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严查快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筑牢党员干部自觉抵御"四风"的防线,让新风正气全面压倒歪风邪气。将"四风"问题作为整体来纠治,针对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等表现,加强系统治理,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把准关节点、直击要害处,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换届风气,严把政治关和廉洁关,严肃处理拉票贿选、说情打招呼、破坏选举等违纪违法行为。

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方略,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要保持消灭腐败的强大力量,一体推进腐败治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推进金融领域腐败治理,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地方、领域、行业腐败案件,对资本无序扩张、平台垄断等风险中隐藏的腐败行为亮剑出击,构筑发展安全屏障。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不法利益和国家损失一起追,加大打击行贿力度,完善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形成联合惩戒的工作格局和精准打击的从严态势,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推动改革、优化治理,积极探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有效途径。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促进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监督是治理的内在要素,加强监督是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按照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总要求,强化党内监督主导地位,发挥纪委监委协助推动功能,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把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贯穿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突出"一把手"这个重点,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在百年历史演进中系统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地位

胡长栓

2022-01-0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回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百年历史演进,总结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有助于系统把握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决议》指出,"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面对近代以来日益深重的民族灾难和不断恶化的社会危机,由中国农民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没有能够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封建地主阶级中,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宗旨发起的洋务运动,没有能够完成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民族资产阶级中,主张改良、革新发起变法维新运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势力,冲破了封建主义牢笼,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但也没有能够把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到底,没有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主要任务。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开始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与命运开始深刻改变,近代以来饱受侵略、灾难深重,苦苦追寻光明的中华民族开始看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希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谱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恢宏诗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在全党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延安整风,打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救国大业,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道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必然性的历史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决议》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但在此时的中国大地上,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千疮百孔,社会百废待举,人民财匮力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建国大业面临种种严峻考验。人民解放战争还需继续推进,稳定经济形势和恢复社会生产困难重重,冲破帝国主义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阻挠不断,如何执掌全国政权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是一项全新历史课题,怎样推动经济发展、进行国家治理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新的挑战。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和种种严峻考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下,不断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积极医治战争创伤,努力恢复社会生产,在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虽然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不同程度的严重错误,经历了重大曲折,党领导中国人民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具有独创性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巨大优越性得到初步而有力的显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成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普遍共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面对国内"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面对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历史大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应时代潮流,关切人民愿望,科学把握世界发展潮流,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及时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

在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毫不动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改革全面展开,同时创办经济特区、推动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全力推进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制度。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强有力领导下,我们党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力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极具不确定性的风险和挑战,举旗铸魂、定盘压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进新征程,努力展现新作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全领域大发展,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教授)

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韦磊

2022-01-0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从五个方面全面、系统、深刻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这五条概括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是实现从总结历史到开辟未来的一个重要环节。

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人民群众的诉求就是历史的诉求。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的最大诉求就是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国共产党自创建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

一百年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彻底扭转,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地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努力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但各种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历史发展亟须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创建起就投身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之中。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