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4月调研报告-70篇(第63/88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896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99分钟

二、中国银行保定分行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一)服务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架构亟须完善

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商业银行在原有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基础上组建乡村振兴部来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服务与管理支持。当前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注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多维度、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但目前看来,保定农村地区金融体系仍不健全,组织架构尚不完善, 特别是在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端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中行保定分行虽已制定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激励制度及考核办法,但各项流程较为复杂,体系构建不健全。对于农村客户群体配置的资源尚有不足,资源配置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并不完善,使得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品与农村实际需求尚未精准匹配。

(二)服务渠道与模式有待优化

为便利服务农村市场,中行保定分行针对乡村振兴业务在县域及村镇开设了100多家助农服务点,但目前提供服务的渠道及方式主要还是以线下为主。由于农业生产有着极强的季节性与周期性规律,导致银行网点及助农服务点的"有效服务时间"不足,各县域之间助农服务点数量也有较大差异。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创新了金融服务的渠道和模式,建立起来的"社区自助银行"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业务办理。但中行保定分行所建立的社区自助银行"主要还是集中于保定主城区之中,不能很好地满足"三农"客户

的金融服务需求。中行保定分行开始积极与农技站、农村供销社等机构合作, 虽然在这些机构布局ATM机等电子机具,为农村人民提供金融服务,但提供的业务均为基础性业务,没有较强的增值服务,尤其是对于农村合作社等专业大户的客户建设上效果不佳,不能地对这些农村大型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专业业务及咨询。

(三) 金融科技在支农领域应用不充分

中行保定分行虽然已经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但目前金融科技在"三农" 领域仍缺乏有效的应用。其主要业务以县市为中心,由于网点及服务的不足, 在广大农村地区仍主要提供传统的信贷业务及结算业务,缺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这就需要金融科技与运用的支持来弥补地域因素带来的限制。目前大多乡村地区的商业银行没有充分布局智能化服务设施,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没有得到有效应用。由于缺少相应的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村人口对于电子设备使用率低,使用使得商业银行为农村提供便捷的线上远程金融服务较为困难,在一些偏远地区缺少必要的日常系统维护,导致虽然已经建立智能化服务设施,但由于系统的不足,无法为当地居民提供正常的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在"三农"上,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未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没有全面深入的采集、分析、整合"三农"数据,不能准确高效地筛选出优质目标客户。当前,河北省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不足,均存在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制约了三农"的高质量发展。

(四) 缺少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

商业银行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网点布局、自助设备使用、信用数据建设、多样化场景平台搭建等方面都需要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支撑。目前, 中行保定分行银行金融科技人才梯队建设亟须加强,特别是服务乡村振兴金融科技人才缺乏。此外,部分商业银行存在对于人才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培养体系, 激励制度不科学,人事制度不健全,导致无法吸引到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等问题, 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使得商业银行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完善的金融服务。

三、对策建议

(一) 完善健全服务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架构

中行保定分行应深入分析涉农业务风险特征,优化县域信贷结构,让信贷

计划的配置向乡村倾斜,整合全行资源,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县域金融协同发展。中行保定分行应鼓励各分支行根据总行行业政策,指导县域机构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定位,明确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以试点方式给予差异化授信政策。进一步完善保定乡村及县域地区机构风险管控架构,监测县域贷款市场份额变化, 定期梳理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名单。此外应加大风险排查力度,防范重点领域业务风险。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效整合涉农主体的信用信息,优化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逐步提高发放信用贷款的比重。动态调整县域贷款计划和投放序时进度,建立差异化的审查审批快办机制,实施优先办结。还可以成立乡村振兴县域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目标及发展策略研究决策,做好县域机构的人员补充,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乡村振兴业务培训,加大经济资本考核激励,提升全行乡村振兴业务水平。

(二)优化服务渠道与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加强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极为重要,中行保定分行需要进一步借助互联网工具和大数据应用,解决农村客户线下与线上业务衔接的问题。要加强电子渠道体系建设,以客户为中心, 加快商业银行线上布局,将原来仅布局在城市的社区自助银行"开设进乡镇, 推动全功能网点、轻型网点等多渠道差异化互补建设。n中国银行作为国有银行, 应充分利用网点分布广泛、居民信任度高、客户黏度高和服务经验丰富等优势, 增加物理网点的数量,更新助农服务点的电子化设备,对农村客户消费习惯与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再造业务流程和营销流程,为农村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构建针对性明显的金融服务模式,实现精准获客。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加大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投放,有效提升农户小额贷款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 助力乡村振兴。

(三)增强创新能力,深化金融科技在支农领域的应用

创新支农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健全信贷政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支持保障,深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逐步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统一化。可以围绕省内区域特色农业,采取特色化发展策略,根据农村用户客群的需求特点,打造专属融资场景,创新研发涉农金融服务,结合农业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业务,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创新特色服务方案,分类打造专属服务。采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创造出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金融产品。想要借助金融科技

打破物理网点的界限,深化金融科技在支农领域的应用,要注意强化商业银行下乡支持力度,深入基层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培养广大农户和企业利用智能手机以及PC端来完成线上贷款申请、还本付息等,打通商业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联络,真正实现系统互联和数据高度共享。

(四) 培养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支持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的支撑。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互联网研发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行内业务集中学习或资助员工在互联网企业、高校进修等方式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自主培养,定期组织交流与培训,从内部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打造一支既拥有互联网开发能力又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知识的人才队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中长远期规划,不仅要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训,也要注重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并在职位设置、晋升渠道和培养体系上有所体现,优化人才结构。商业银行还应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吸引人才加入。

"双碳"目标的创新路径探索 来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南省分行的调研与实践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南省分行 刘宏海、刘鹏

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已形成共识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136个国家提出"碳中和"承诺,范围覆盖近90%的全球GDP、85%的全球总人口、88%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对我国自身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新挑战。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下,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探索实现"双碳" 目标创新路径,寻求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并以此加快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深化"双碳"目标战略。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GDP全球占比从1994年的3.3%提升至2020年的17.39%,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从供给端看,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的传统"外延式"增长难以为继, 必须加快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我国生育率下降且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202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劳动力总供给逐年减少。同时,国内经济宏观杠杆率大幅抬升,2020年我国宏观杠杆率达270%,增幅达23.6%,和同等发展水平的经济体相比明显偏高,制约了投资的可持续性增长。此外,我国森林、淡水、耕地、土地等核心资源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从需求侧看,大国开放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发展动力将发生转换。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伴随国内消费升级,低端产能日趋过剩, 传统投资的边际效益日益降低,进一步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我国外

贸依存度从2006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20年的31.5%,国际贸易需求疲软,也决定了我国的发展模式必须从"外向型"为主向内外并重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转变(见图5)。

进入新发展格局,传统依靠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进一步加快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双碳"目标下通过创新政策措施和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布局、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的有效变革,将带来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多重效应,有效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我国低碳转型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双碳"行动加速推进,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低碳转型的经济基础日趋向好。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短、任务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双碳"目标面临现实挑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