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
XX市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增强农村养老物质基础
物质基础的好坏,决定了农村养老水平的高低。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农村养老的物质经济基础,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有一个幸福的老年生活。
(一)多种途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一是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当增加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借助本县高原无公害夏菜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产业稳定等优势与龙头企业建立利益链接机制,依托龙头企业的集约化优势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是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庭种养业、手工业等,帮助老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打通销售渠道,通过订单订购或者电子商务的方式,把老年人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这样既实现了他们在家门口增收的愿望,也提高了他们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国家要逐步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当提高农民养老金、贫困家庭低保金的发放标准,加大残疾、失独、失怙家庭等特殊人群的救助,进而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二)加大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建设的力度。在农村住房改造、道路、电网、人饮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治理、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增加投入,逐步改变乡村里一些村庄破旧落后,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要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些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农村居民点,有条件的可在城市或小城镇建设农民住宅小区。在这方面XX县、XX区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建起了一批农宅集中区和城镇农民住宅小区。要切实解决农村出行难的问题。对一些偏远地区的公交班车,可采取民营公助的办法,政府适当给一些补贴,保证其正常运行,方便农民群众的日常出行需求,并对6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免费乘车的优惠待遇。
二、提升农村健康养老水平
党的XX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事关人的全面发展,事关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在经济、文化、医疗水平等相对落后的农村,可以说,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生命周期和生活的幸福与否。
(一)提高农村老人保健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类宣传教育平台,在农村开展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普及,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错误的养生观念,增强自身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管理水平。同时要重视农村健身活动的开展,配备较为完善的运动场地和体育活动器材。对于体育器材的运用,基层政府应聘请专业人员讲清楚每一个器材的活动方法和保健功能,以便让老年人有针对性的去活动锻炼。通过宣传、教育和讲解引导,提倡和鼓励农村老人积极参与各类健身运动,提高农村老人健康水平。
(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一要进一步充实农村卫生院的技术力量,提高专业水平。一方面,可采取定期服务的方式,用优惠的政策鼓励城市医院的骨干医生到乡镇服务一定年限;另一方面,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采取定向委培、选派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二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应为乡镇卫生院配备较为完备的医疗设备及检验检查手段,使之具备较高水平的医疗和急救能力,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三要充分重视发挥村卫生室就近、方便的重要服务功能。村医是农民医疗保健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稳定村医队伍。可采取国家给予一定补贴的方式,解决由于人口减少村医外流的问题。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卫生室和村医的日常培训、管理和定期考核,督促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当好农民身边的健康卫士。
(三)建立定期体检和家庭医生制度。农村老人由于居住分散、就医不便,一些疾病初期往往被忽略而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应当为农村老人提供一些基本的免费体检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有病早发现、早治疗。应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村老人家庭医生制度,随时关注老人身体状况,为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指导。
(四)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地区,可依托已有的医疗资源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为农村老人提供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照顾服务,解决农村老人看病难、陪护难的问题。有条件的也可在老人集中区设立专门的医疗机构,以方便老人看病就医。同时,还要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如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及评先评优等,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而且在评选道德模范活动中增加从事医养护理人员的名额,激发和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自信心,进而来稳定医养结合服务人员队伍。
(五)减轻农村老人医疗负担。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农村老人医疗门诊及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建立农村老人大病救助机制,增加救助金额度,提供一些免费的体检、康复等医疗服务,提高其健康保障水平。各级各类医院对老年人就医,要给予适当的优待和照顾,可实行免挂号、导医服务、专用绿色通道等一些优惠措施,免去老人等待排队之苦。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对农村独生子女户、两女户等计划生育家庭的老人在生病住院后的陪护方面给予照顾和经济补助。可将住院护理费用列入报销范围予以报销,也可制定相应的标准按年龄划段每年予以补助。
三、大力倡导关爱老人的社会风气
对广大老年人的关爱水平、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大力倡导尊老、爱老,在全社会形成关爱老人的社会风气。
(一)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关心老人,支持农村养老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和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为老服务意识,推动公共服务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动员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积极参与敬老、助老的公益慈善事业,吸纳更多的捐助资金和志愿服务,为改善老人生活条件,帮助老人排忧解难增加源源不断的社会支持。
(二)大力弘扬尊老、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和表彰奖励在敬老、助老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及时总结推广养老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评选"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形式和活动,大力弘扬正气,使人人树立起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意识。对社会上不利于家庭和谐的现象要予以曝光,对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行为,执法部门应当依法进行惩处。村级组织也应该经常关心和走访老年人,监督村中是否有以上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努力保护老人合法权益,为农村老人居家养老创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
(三)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社区公益等活动,活跃和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一方面,村委会可以根据村民的兴趣爱好,挑选易学并且能够放松身心的科目,组织学习课程,为农村老年人组建学习班,聘请相关专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支持农村老年人积极学习,帮助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来丰富自己,充实生活。另一方面,村委会还应该开展一些集体娱乐活动,比如组织老人观看老电影、戏曲表演、新闻节目,在传统节日里组织老人聚餐等,鼓励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扩展自己的交际圈。还要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公益、村务民主管理等事务,发挥他们对乡村建设的热情。
(四)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以便来照顾和陪伴老人。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之所以越来越严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首要办法就是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就业,回乡创业。在这方面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比如: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吸引优秀毕业生回乡工作、回乡创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方面一显身手。为回乡创业的人员提供资金、贷款、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尽快站稳脚跟,成长壮大。这样以来,青壮年回乡创业,不但能将大量的乡村精英留于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陪伴在老人身边,可以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生活,老人的情感上也有所寄托,能够消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的质量。
四、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当前,农村养老机构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条件差、运转困难,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功能弱、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这些问题亟需尽快解决,以满足农村老人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加快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政府要根据农村老人的分布情况、年龄结构和身体特点,因地制宜,分别建立一批中心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留守老人幸福院等养老基础设施和养老机构,以满足农村老人不同的养老需求。从资金方面加大对居家养老的投入,从政策支持上为居家养老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为老人服务的机构和设施要给予扶持和资助,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二)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当前农村老年人口多,高龄老人多,空巢老人多,而居家养老仍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并且也是多数老年人所喜欢的方式。因此,积极扶助老年人居家养老,配套完善居家养老的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各种需求,已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居家养老方面,政府和社区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解决老人基本的衣、食、住、行、医、娱等需求,设立爱心食堂、幸福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为一些体弱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的家政服务,帮助老人做一些保洁、维修等家务。
(三)培育和扶持民办养老产业。特别是要大力支持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发展保障型基本养老服务和改善型中端养老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因此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企业,开展吃、住、看病、购物、娱乐为一体的连锁经营,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政府可采取资金补贴、税收减免、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逐步形成家庭、社区、政府、企业共同参与,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五、加快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突出民生问题。首先要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加大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制度。特别在农村养老、医疗等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非常严峻,需求十分迫切,亟需从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以增强物质保障能力,提高保障水平、完善保障服务体系。其次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要格外重视最困难的人群和最薄弱的环节,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第三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各类公益事业,形成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和不同层次的服务内容,以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
(二)统筹城乡、平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就必须坚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生保障的基本平衡,尽快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别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公共服务资源要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倾斜,加快这些地方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人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完善农村老人关爱体系。一是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关心老人、扶助老人的机制,共同为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二是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老年人生活保障、权益保障、优待优惠、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使老人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三是要针对老年人的需求,重点从吃、住、行、就医、精神慰藉等方面建立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以解决广大农村老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