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关于全市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关于全市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应急救灾物资是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提供重要物资保障。"十四五"时期以来,全市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加强应急救灾物资体系建设,物资保障基础逐步增强,并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随着外部灾害防范环境日益复杂严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应急救灾物资体系建设还需补足短板、加大力度,进一步提升"压舱石""守底线"的保障水平。

一、当前应急救灾物资体系存在的短板

1.储备方式不够多样。目前全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均为政府储备和实物储备,尚未建立生产能力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等其他方式的储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调拨物资,物资来源单一,不利于及时迅速提供保障。例如,在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方面,谁来储、储什么、储多少的问题尚未明确。再如,在多种储备方式统筹安排、协同配合方面没有做到深入研究。此外,政府储备多集中于市级储备,区级储备力量薄弱,品种匮乏、标准不一,尚未形成市、区两级互补的储备体系,导致各区过度依赖市级救灾物资援驰,遇有灾情习惯于"伸手要"。

2.储备分布不够均衡。目前,市级救灾物资初步形成"1+5"储备布局,即××区一个中心库,××区等五个分中心库。首先,六个库点不足以辐射全市所有区域,例如,××区及其周边缺少物资储备布点,区域物资保障能力较弱。再如,新区人口占全市人口总量的15%,但在新区设立的分中心位于××经济区,距离新区、其他人口密集区域相对较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对物资运达时效会有一定影响。其次,各库点物资分布不均,中心库储备力量明显较强,分中心由于建设规模普遍较小,储备数量有限,无法满足辐射区域总体需求。例如,区分中心仓房面积仅为700余平方米,只储备了4种物资共计2万余件,与辖区内人口数量不成正比。最后,物资储备仓容不足。按照规划,储备物资逐年递增,到2030年应达到满足灾后初期18万人基本生活所需的储备量,但目前现有仓容仅能容纳约14万人的救灾物资。如果不加强库点建设,伴随着增储任务的落实,后期将面临物资无处存放的问题。

3.管理机构不够健全。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市粮食和物资局负责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日常管理和组织调拨,包括制定物资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采购救灾物资、购置物资保险、拨付管理费用、开展安全监管等工作。由于缺少一级运营管理单位,市粮食和物资局作为政府部门需直接与代储企业签署委托承储合同,并承担所有事务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工作效率。据了解,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及兄弟市粮储部门均设置相关事业单位,负责物资储备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此外,区级层面的机构改革不够彻底,部分地区救灾物资管理职责尚未厘清,在储备物资建设、管理方面还处于空白或混乱阶段。

4.管理手段不够先进。近两年来,全市初步解决了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从无到有的问题,但仓储设施设备水平不高,仓储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偏低。同时,仓储管理、应急调拨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在应急救灾物资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方面缺乏人才支撑。此外,毗邻地市各自的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均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导致三地在数据共享、协同保障、优势互补方面还存在短板。

二、对策建议

1.探索实施多元储备。制定适合产能储备的应急物资品种目录,开展应急救灾物资产能情况调查,选择具备条件的企业纳入产能储备企业范围,逐步建立产能储备。建立应急救灾物资集中生产调度机制,在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引导产能储备企业应急生产和扩能转产。同时,鼓励规模以上物资生产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在防范应对重特大风险中的缓冲作用,使其成为政府储备的重要补充。推动区级应急救灾物资建设,逐步形成市、区互补的物资保障格局。

2.逐步优化储备布局。加大力度推动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一方面,在新区和××区分别开发一个市级储备物资分中心,增强两个区域的物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推动现有分中心开展扩建工程,在增加储备库容的基础上,对现有仓储设施进行功能提升改造。经过近年来的建设,新区分中心、××区分中心分别达到满足灾后初期3万人基本生活所需物资的储备库容,××区分中心和××区分中心分别达到满足灾后初期1万人基本生活所需物资的储备库容,并适当留有冗余库容,形成完备的"1+6"储备网络,全面辐射全市各区各点位,确保物资就近调拨、高效利用。

3.不断完善体制机构。在市级层面,要构建三级体系:市应急管理局负责提出应急救灾物资需求,组织编制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和购置标准;市粮食和物资局负责物资收储、轮换、日常管理和组织调拨,包括制定物资管理办法,监督落实情况及安全生产管理;组建应急救灾物资管理中心,或利用现有机构增加物资管理职能,负责事务性工作。在区级层面,统一由发改委或应急部门负责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厘清部门分工,推动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扛稳应急救灾储备物资保障责任。

4.积极推进现代化管理。积极推进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智能化、标准化,研究推广标准化货架、托盘等储存装备,完善储存功能,提升库房利用效率;构建"穿透式"监管格局,研究制定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南,引导承储单位按照统一架构、统一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加强对应急物资保障各类信息的获取整合,将工信部门的应急物资生产信息、交通部门的应急运输信息、粮储部门的储备数据信息,统一归口管理。深化与毗邻地市应急及粮储部门的研商协作,联通三地应急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三地数据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加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操作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业务过硬的物资仓储管理队伍。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