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70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7分钟

2020年河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4月22日在河津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何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以60个重点项目为总牵引,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0.6亿元,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55.4亿元,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41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6元,增长8.8%。特别是在减税降费7.6亿元的情况下,完成财政总收入43.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1亿元,实现稳定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阳光、龙门等焦化产业整合升级项目稳步推进,中铝、宏达等企业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炬华万吨铝基新材料、安仑19万吨炭黑、潞安50兆瓦风力发电等新兴项目投产达效。阳光集团入围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全市新增"小升规"企业18家,发展"五小"企业622家,建成"两化"融合项目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提高2.3个百分点。设立2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开发区综合实力考核排名运城第一,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生态立市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完成11家焦化企业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和熄焦废水深度治理、115座工业炉窑提标改造、29家工业企业VOCS治理,关停洗煤厂25家、高钙灰27家,停产治理采石场21家,困扰河津多年的面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000万元,购置环境监测走航车、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精准治污能力大幅提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按照"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多元投资、专业管护、群众受益"的造林模式,绿化村庄60个、企业30个,新增植树面积4万亩,河津环境面貌开始由灰黑色向绿色转变。

--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围绕"多打粮、打好粮、住好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19.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2万亩,粮食总产超过2亿公斤,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14.7亿元。按照"五年五步走"的思路,整合各类资金5.1亿元,以污水治理、上水改造、厕所革命、清洁取暖、垃圾处理为重点,全面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新建污水处理站19座,铺设污水管网201公里、上水管网650公里,建设垃圾中转站8座,2.2万户百姓实现清洁供暖,1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地源热泵清洁取暖,一步到位改造水冲式厕所4000座,高标准打造14个美丽宜居示范村,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

--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城市总体设计和城市新区规划编制完成,备受市民关注的华兴路、紫金街、万春街北延、耿都大道西延等道路工程按期完工,浩吉铁路河津段建成通车,闻苍线改造、沿黄旅游路一期如期竣工,体育中心建成投用,"龙门""黄河风""十二生肖"等雕塑相继落成,龙门广场片区改造加快实施,高速南口、北口焕然一新,数字城管建成投用,"全民城管"手机APP开通上线,新增城市绿地21万平米,集中供热达到730万平米,城市"三年换形象"的目标顺利实现。

--改革开放打开新格局。持续引深"放管服"改革,启用"一枚印章管审批",25家单位304项事项实现"一个部门、一枚印章、一站办理",办理时限平均压缩2/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经验向全国推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达博市、意大利圣乔治市缔结友好城市,成功举办中澳国际风尚文化交流周、中国商业发展论坛秋季峰会、中国古陶瓷学会2019年年会等大型推介交流活动37场次。出台招商引资"黄金20条",全年签约项目26个,金额121亿元,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绩。

--民生账单晒出新幸福。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河津中学扩建、第五小学主体工程建成投用,98所农村小学合并为73所。市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启动第二轮托管合作,市中医院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签约合作打造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达71家、养老机构23家、床位2519张,排名运城第一。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3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195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之势打响禁毒攻坚战,持续深化安全生产集中排查整治,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加强统计、审计、档案、气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主动作为,在爬坡过坎中克难奋进,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津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市场风险和安全环保的政策风险,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足,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污染防治压力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明显不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一些长期困扰市场主体的问题急需解决;个别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不强,发展理念不新,担当精神不足,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减少疫情影响、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新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的精心部署下,市委、市政府坚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第一时间建立指挥体系,最大限度织密防控网络,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挥部通宵达旦、排兵布阵;工作组履职尽责、高效运转;白衣战士挺身而出、冲锋陷阵;疾控人员不畏艰险、流调消杀;公安交警闻令而动、严防死守;乡村干部屹立寒夜、守护平安;500余名退役军人主动请缨、再披战袍;5200余名党员冲在一线、筑强堡垒;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各条战线步调一致、合力攻坚,特别是9名援鄂勇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展现出41万龙门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达到正常水平,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基本正常,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份合格答卷。

当前,由于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疫情防控还远未到放松之时,同时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把抗疫中激发出的使命感、焕发出的精气神,投入到全力推动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五抓一优一促"为经济工作主抓手,坚持"党建统领、五转一新"总体思路,聚焦"三年过千亿、五年回百强,奋战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促调惠防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同时,不折不扣地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以总投资219亿元的60个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力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持转型为纲,振兴工业经济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224"工业转型思路,积极应对产能过剩和安全环保两大挑战,突出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大重点,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拓宽融资渠道四条路径,强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河津经济发展的"铁饭碗"。按照"上大关小、改造工艺、延伸链条、强化管理"的思路,焦化产业实施总投资80亿元的龙门172万吨焦炉、阳光安昆新能源150万吨焦炉、阳光华泰110万吨焦炉、阳光焦化109万吨焦炉等4个大机焦项目,同时配套建设阳光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及合成氨、4万吨酚钠盐、脱硫废液深度处理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钢铁和铝工业实施宏达集团投资34亿元的1350立方高炉、2×100吨转炉、130万吨球团、2万立方制氧及2×6兆瓦余热余压发电等项目,华鑫源投资21.6亿元的1300立方高炉、100吨转炉及配套等项目,中铝山西新材料投资1.4亿元的环保改造升级等项目,推动我市传统产业装备水平达到国家最新节能、安全、环保标准,实现脱胎换骨、蝶变升级、换道领跑。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按照"龙头引领、园区承载、集群发展"的思路,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科创园项目,全力打造5G智能装备、光电产业、新型环保材料三大板块,加快引进科技型产业,打破以煤为基的发展格局。实施总投资25亿元的龙清环保活性炭、安徽黑钰高档炭黑、永津化工医药中间体、华辉杰生物质炭电热肥联产等项目。启动总投资14亿元的王家岭煤矿专运线、秦东铁路物流园、轩洋铁路物流园等项目。引进全球最大的创新人才和外包服务平台-猪八戒网,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兴产业星火燎原、蓬勃发展、变道超车。

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千人千企"精准入企帮扶活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支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领市"战略,搭建产学研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人才、技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中科院老专家河津工作站等5个创新研发中心,培育"两化"融合贯标试点4家、技术中心4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实施"英才兴市""引才强市""回报家乡"等人才工程,积极争创国家创新型百强县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针对企业家族式管理弊端,实施10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对接市场经济,提升决策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由靠感情、靠血缘向靠机制、靠制度转变,跳出家族式企业生命周期,打造一批百年名企。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关心关爱企业家队伍,邀请顶尖经济学家、管理专家,围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精准培训,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建立企业家俱乐部,举办企业家沙龙,促进企业家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真正为河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融资工具,解决企业融资过分倚重传统信贷的问题。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加大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支持阳光安仑、腾茂科技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为河津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开辟一条新路径。

各位代表,三年过千亿,核心在工业。4座焦炉、4座高炉和科创园"八炉一园"是我们河津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咬定青山、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以"八炉一园"为重点的工业项目建成达效,奋力开创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天地!

(二)聚焦项目为王,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和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总抓手,创新机制,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市委经济工作会确定的60个重点项目。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严格按照"一季一签约、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报"的"五个一"要求,实行"领导包联、挂图作战、周周研判、压茬推进、严格考核"工作机制,建立项目调度信息化作战平台,对项目前期谋划、签约落地、手续办理、开工建设、投产达效进行全时段跟进、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形成全市上下大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围绕用地、环评、资金等共性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积极破解用地瓶颈,努力向上争取,设法外购指标;加快实施下化乡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力争周转用地指标不低于800亩;千方百计盘活僵尸企业闲置土地,尽最大努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积极破解环保瓶颈,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加快开发区规划环评批复,最大限度为项目建设提供环境指标和环境容量。积极破解资金瓶颈,拿出5亿元直接支持产业发展,拿出1亿元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助推转型发展和项目建设;用好国家扩大债券规模和项目资本金管理等政策,加强政银企三方对接,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盘子"。

创优项目建设环境。制定实施《河津市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扎实做好项目前期谋划、手续办理、施工环境、银企对接等各项工作,推行项目建设信用承诺制和政府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实现一般工业项目"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推行重点项目帮办代办、专人代办等保姆式服务,当好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店小二"。开展项目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破坏生产经营、阻挠项目施工等不法行为,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为项目服务,全力打造项目建设洼地,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市场要素向河津汇聚。

各位代表,60个重点项目,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河津转型的希望所在,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要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转型、抓民生"的理念,全力以赴上项目,聚精会神抓项目,凝聚合力推项目,擂响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铿锵战鼓。

(三)夯实三农基础,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两大重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按照"东苗木、西滩涂、南农旅、北修复"的布局,实施总投资2.8亿元的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下化乡土地复垦、粮食中心库万吨收纳仓、三交河治理等项目,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引进牧原集团,实施投资3亿元的百万头生猪养殖一期项目。加大连伯韭菜、南里山楂等地理标志品牌开发和推介力度,支持和平农场"芦芽香"芦笋茶、通和全麦面粉申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培育运城百强家庭农场5家。以黄河一号旅游路为主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小梁"赛车小镇"、润兴园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强化农超对接,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借助抖音、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培养一批专业化销售网红,让"土特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清理垃圾、拆除违建、改水改厕、种花种草、建章立制,纵深推进总投资2亿元的污水治理、上水改造、厕所革命、清洁取暖、垃圾处理等14项整治工程,高标准打造30个示范村。实施投资6800万元的地下水水源置换项目,用吕梁山前沿优质岩溶水置换地下水,让全市人民喝上优质的岩溶水。继续采用PPP模式,启动实施投资2亿元的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二期项目,在一期54个村的基础上,再建28座生活污水处理站,解决剩余58个村的生活污水问题。通过持续努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逐步实现全覆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以自治为基础,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监督机制,激发农村治理内生动力。强化党建统领,提升农村党员特别是"两委"班子中党员创业带富能力。坚持以法治为根本,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聚众赌博、吸食"面面"等突出问题,全力打造平安乡村。坚持以德治为引领,弘扬孝亲敬老、扶困济贫、耕读传家等传统美德,大力整治天价彩礼、大操大办、上坟放炮等陈规陋习,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各位代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后劲也在农村。我们要始终对农业满怀激情、对农村饱含深情、对农民充满感情,拿出最大的真诚和努力,全力干好三农工作,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的美好生活。

(四)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包容发展,突出以人为本,扎实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用工匠精神建设城市。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完善城市设计方案,推进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实施108国道改线、沿黄旅游公路等路网工程,拉大城市框架,释放发展空间。实施高速西出口改造提升工程,彻底解决车辆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升河津西大门形象。实施馨苑南路东延、龙门广场提升改造、党校、政务中心、中医院等工程建设,支持阳光、宏达等企业布局总部经济,着力打造功能完善、人流聚集、经济活跃、生态宜居的北部新区。

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推进主干街道管线下地、广告下墙,停车进库进位,违法建筑和封闭式围墙全部拆除,下大力气整顿小区周边街道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推进精细管理向城乡结合部、次支道路、背街小巷延伸,新建小游园8个,公厕5座,建设社区服务中心2个,集中供热扩网100万平米。实施二号排水泵站改扩建工程,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开展最美巷道、楼宇、小区评选,加强社区环境治理。加快数字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打造城市"智慧大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快推进海螺集团海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彻底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问题,打造"无废之城""生态之城"。

用市场理念经营城市。坚持以市场化运作推动城市运营,通过腾挪置换、产权分离、策划包装,盘活公共资源,升值城市资产。探索道路冠名权、交通经营权、公共空间广告权等无形资产合理开发和有偿使用,变"公共产品"为"城市商品",减少财政直接投入,推动城市"精明发展"。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积极培育现代商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推进耿都国际等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繁荣城市"夜经济",丰富城市新业态,努力让我们的城市更显生机、更具魅力、更有活力!

(五)深化污染防治,推进生态建设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焦化、钢铁、洗煤、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加强企业无组织排放改造和VOCs治理,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加大道路扬尘治理力度,实施209国道环境综合整治,翻修破损路面,拆除两侧违建,规范沿路门店经营,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全面启动城市重点区域扬尘精细化管控专项整治,加大散煤管控力度,完成"煤改气"3205户、"煤改电"10487户。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进一步降低PM10、PM2.5浓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长制",统筹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总投资3亿元的汾河水生态修复项目,打造集防洪排涝、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全面开展黄河、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焦化、钢铁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启动城市三号排水站、阳村排洪渠水污染治理,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老旧设施改造,加快河津电厂中水回用设施改造,减少入汾排放总量,确保汾河出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实施府前路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确保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95%。加强地热资源管理,开展地热井专项整治,有回灌井的严格落实回灌措施,没有回灌井的坚决予以关停,今后不再新增一眼地热井。推进供热方式转变,加快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关停地热井的小区全部接入集中供暖。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方式,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生态化修复治理。开展工业固废堆场排查整治,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持续开展造林绿化,突出"四荒"造林、门户绿化、节点提升等重点,绿化荒山5000亩、沿黄沿汾林带2000亩,吕梁山前沿修复2000亩,绿化村庄30个,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以上。实施行政中心片区、城市北部台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主干道路绿化提档升级,打造"点线片面"融合、"乔灌花草"搭配的立体化绿化景观,让"四季绿树成荫,三季花开飘香"成为河津的靓丽风景。

(六)加快改革开放,激发转型活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强化目标导向,增强内生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全力打造内陆地区县域经济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标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开展"减事项、减时限、减环节、减要件、减证明"专项行动,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帮办代办"机制。推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点全覆盖,下放个体工商户、小食品摊点、医保等17项行政职权,让人民群众办事少跑腿、不求人。支持开发区改革创新,完成"一总七专"规划编制,完善水、电、路、气、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推动各类要素向开发区聚集。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减税降费改革、"三供一业"、医疗卫生一体化等各项改革,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开掘强劲动力。

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推进韩城-河津-侯马客运专线等大通道建设,打造黄河流域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哈萨克斯坦埃基巴斯图兹市、黑山新海尔采格市、意大利圣乔治市等国际友城的合作交流。发挥河津驻德国、意大利商务代表处的桥梁作用,支持阳光、宏达等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集聚要素、释放产能。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平台招商,以科创园为依托,瞄准5G智能装备、光电、新型环保材料等主攻产业,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落户河津。开展产业链招商,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围绕煤焦钢化、煤电铝材、装备制造等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进行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镍基合金新材料产业园、全铝智能家具等项目加速落地。开展借势招商,借助国务院商业发展中心等高端智库平台,在更高层次推介河津、招引项目。开展全员招商,发挥20支招商小分队作用,压实部门招商责任,激发全民招商动力,实现招商引资从"少数人干、多数人看"向齐抓共管转变,力争全年签约资金19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3亿元。

(七)促进文旅融合,提升城市软实力

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坚定文化自信,聚力文旅融合,传承古耿文化,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河津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优势产业。

提升全域旅游水平。立足全省黄河旅游板块规划,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深度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母系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对沿黄旅游公路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彩化,打造最美黄河岸线。抓好龙门景区、薛仁贵故里景区建设,推进古今天下、黄河大梯子崖、西窑沟等景点提档升级。对接山西国旅、中青旅等知名旅游公司,加强文旅包装策划,推出黄河风情游、古耿文化游、民俗体验游等"精品线路套餐"。完善游客中心、观光公交、酒店、公厕、停车场等硬件设施配套,推广AR、VR沉浸式智慧旅游,让游客在河津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培育文旅特色产业。按照"旅游+""文化+"的思路,借助灰陶琉璃技艺高峰论坛平台和学术成果,支持琉璃、灰陶、砖雕等产业做大做强,争创"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面向市场需求,加强设计研发,推出琉璃、瓷器、砖雕、铝制品等一批文创产品,打造金牌文创IP。办好大禹文化节、高禖庙会、真武庙会等传统节庆活动,争取高层次文化和体育赛事活动花落河津,全面唱响"鱼跃龙门·华耀河津"的文化品牌。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明提升工程,扎实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点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红色党史、本土优秀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影下乡,普及乡村文化站、图书室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智慧图书馆"APP,让公共文化触目可观、触手可及。实施文艺高峰工程,推进融媒体演播大厅改造提升,振兴本土文学,创新活化剪纸、锣鼓、转灯、干板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一批具有古耿韵味、彰显龙门气度的精品力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