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9青海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第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8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分钟

(七)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前景广阔、潜力很大。要围绕旅游名省建设,着眼发展全域全季旅游,构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快引进大型旅游集团,推动旅游资源市场化改革,全方位开放旅游市场。实施旅游业发展十大行动,加强旅游外联通道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增加产品供给,提高消费水平。加快"智慧旅游"建设,促进"旅游+"深度发展。找准绿色发展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结合点,提升重点景区品质和档次,规划建成十大旅游知名景区、十个生态特色旅游县。深度挖掘青海湖、可可西里、昆仑山、祁连山等自然文化旅游品牌价值,不断扩大三江源、大美青海、中国夏都等品牌的影响力,高标准规划和打造中国原子城,加快建成民族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旅游目的地、丝绸之路战略支点新兴黄金旅游目的地。

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大势,我们一定要增强"稳"的责任感和"进"的紧迫感,主动进取、奋发有为,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四、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保护生态是青海最大的责任。要以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为主攻方向,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为重点,以生态功能提升、资源节约提效、环境治理提质、国土绿化提速、生态制度构建五大行动为载体,努力开创生态保护建设新局面。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是青海最重要最可持续的品牌。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体现到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工程建设、民众生活和政府监管各方面,让生态文明成为全省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青海发展的鲜明标识。全方位开展生态环境省情和绿色价值观教育,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农牧民技能培训体系中,加快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推进"绿色细胞工程"建设,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鼓励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低碳融入生产生活,增强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人翁意识。

(二)开展生态功能提升行动。生态是人类永续享受的财富。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重点在三江源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环青海湖地区、河湟地区、柴达木地区"五大生态板块"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推动祁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提升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综合功能,增强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生态财富。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严格实行禁牧、休牧、轮牧,推进"减人减畜",实施黑土滩整治专项计划,使草原永葆生态活力。

(三)开展资源节约提效行动。节约资源是对环境最好的保护。要增强资源环境管理约束的自觉性,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保护。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负面产业清单,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做到不欠新账、还清旧账。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创建国家绿色矿山发展示范区。加快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构建安全优质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框架和发展机制,到2025年,全面建成全国首个清洁能源示范省。

(四)开展环境治理提质行动。环境治理要在系统上下功夫。要以东部城市群为重点,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健全和落实重点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县城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巩固提升木里矿区综合整治成果。加强生态环境督察巡查,加大典型问题曝光,强化责任追究。开展"碧水蓝天"和"家园美化"专项行动,加大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牧区人畜饮水安全、改水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建成一批美丽村镇,提升城乡净化、美化、秩序化水平,让老百姓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喝到更干净的水、吃上更安全放心的食品。

(五)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绿水青山要从国土绿化抓起。要弘扬尕布龙精神,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一年接着一年抓,让青海大地绿意盎然。实施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重点公益林和湟水河两岸南北山造林绿化等专项工程,每年完成400万亩左右植树造林任务。把绿化融入城市建设,多为城市"种树",多给生态"留白",建设森林城市,使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创新造林模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林场、企业、社团、个人等植绿护绿爱绿的积极性。切实加快"四边"绿化,持续增加绿量、提升品质,让各族群众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绿色一年比一年多,环境一年比一年好。

(六)开展生态制度构建行动。制度建设是最根本的建设。要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具有青海特点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调整完善与主体功能区制度相适应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建设用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政策,完善投资项目布局和并联审批制度,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在国家顶层设计主导下,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运行机制,激发生态保护内生动力。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动建立流域水源生态补偿政策,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交易,引导市场主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实行最严格的生态责任追究,建立突出生态文明评价的全域考核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生态环保工作实行重奖重罚,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七)加快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坚持规划引领、依法建园,全面完成体制试点任务,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始终把水资源涵养和保护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确保实现整体恢复、全面好转、生态健康、功能稳定的生态修复目标。统一行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设立三江源国家级保护基金,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筹措保障机制。探索建立牧民群众、社会公众参与特许经营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以形象标识、影视作品、文创产品、网上国家公园等为载体,加强国家公园宣传推介,形成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投入的良好氛围。通过不懈地保护建设,使人们能够感受到三江源的壮美辽阔磅礴,让这里成为江河湖泊的不竭之源,森林草甸的丰润沃土,野生动物的栖息乐园,处处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绚丽画卷。

绿色是青海的底色,是最靓的幸福色。我们要坚定生态自信、增强生态自觉、实现生态自强,坚定不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维护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五、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让老百姓富起来,让老百姓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我们必须把民生疾苦放在心上,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增加收入、扶贫脱贫、医疗健康、教育公平、稳控物价、安全稳定等问题,加强社会治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脱贫是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最现实的民生需求,必须聚焦精准、聚力抓实,如期实现整体稳定脱贫,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克服急躁情绪,防止急功近利,把扶贫各项任务切实落到实处。完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实行省级领导包"战区"督战,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加强督查巡查和脱贫成效考核,确保脱真贫、真脱贫。用好用活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援青机制,实施好"携手奔小康""百企帮百村、百企联百户"等精准扶贫行动。完善省内对口帮扶机制,创新帮扶模式,拓展参与渠道,加快推进社会扶贫工程,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精准脱贫格局。注重教育脱贫,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坚持扶贫扶志并举,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施巩固脱贫后续计划,最大限度降低返贫,提高脱贫的稳定性。帮助边缘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关注农牧区大龄未婚青年单身问题。

(二)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施教育优先行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20年实现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更好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实施健康提速行动。扎实推进"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民族医药振兴发展,进一步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全面推进地方病防控工作,2020年前实现全省包虫病筛查和治疗全覆盖,重点地区流行势头基本遏制。全面推广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健康养老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社保完善行动。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统筹推进扶老、救孤、优抚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鼓励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以扩大受益和完善功能为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依靠市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大学生、家长、社会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各类人群充分就业。培育壮大青海特色劳务品牌,引导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就业。实施收入提升行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构建城乡居民多渠道增收新格局,确保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健全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政策,鼓励依法增加财产性、经营性收入,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三)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意识形态引领工程。持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教育,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基层、深入大众。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传播正能量。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工程。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海精神,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深化拓展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以"五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推动群众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移风易俗,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文化事业促进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植根青海文化沃土,推出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有生命力的精品力作。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扩大文化对外交流,讲好青海故事,传播好青海声音,提升大美青海知名度、美誉度。

(四)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着力解决影响民族团结稳定的深层次问题,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深化"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教育,最大限度汇聚社会共识,画好和谐共进"同心圆",巩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考核奖励制度,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地方性法规。创造性地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大对藏区和人口较少民族支持力度,加快我省与甘川交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和宗教场所管理,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扎实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慧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推广"三种类型、四个层级"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向基层延伸覆盖。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及调解工作,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推进平安青海建设,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和平安细胞创建,大力开展社会治理"微创新",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不懈开展"两反四防"活动,依法打击达赖集团等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渗透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树立安全生产没有淡季、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强食品药品、环境、生产、交通、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面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民生关乎百姓安危冷暖。我们要饱含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各族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六、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而且会越来越严,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自觉从严要求。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重大要求。我们要学习理解得更加深刻,贯彻落实得更加自觉,坚持"两个生态"一起抓,"两个责任"一起扛,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同时,打造政治生态上的绿水青山。

(一)把理论武装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海各项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归根到底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科学指引。当前和今后,我们要始终把学习系列讲话作为首要任务,持之以恒抓在手上。以"两学一做"为载体,带着责任学、带着感情学、带着对真理的强烈追求学,深刻领会精髓要义,努力掌握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在学习领会中找方向、找思路、找答案,在贯彻落实的实践中、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找到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

(二)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规定,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使之成为学习提高、谈心谈话、开展批评、思想交流、党性锻炼的有效平台,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织密监督之网,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监督实效。

(三)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把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作为第一要求,大力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敢于同境内外敌对势力作斗争的干部,那些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上勇于担当、做出实绩的干部,那些长期扎根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的干部,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在培养上下功夫,实施优秀处级干部交流、优秀年轻干部下沉、领导干部专业能力提升、干部队伍源头建设等工程,统筹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严格执行干部管理各项规定,讲原则不讲关系,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建立和完善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完善高海拔地区干部交流、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相关待遇等制度,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重视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带着感情做好老干部、援青干部工作。

建设新青海,离不开成千上万扎根高原、建设高原、奉献高原的高素质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的发展机制,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发展载体,构建以"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为引领、以"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以生态环保等十个重点领域"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为支柱、以柔性引才和智力援青为两翼的引才育才体系,为新青海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各级党委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使青海成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放飞梦想的热土。

(四)持续推进"三基"建设。要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乡镇"八有"工程全覆盖,创新"互联网+青海党建"新模式,加大在农村牧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发展党员的力度,完善村(社区)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提高卸任村干部和农牧区"三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瞄准软弱涣散农牧区基层党组织,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健全工作制度加以整顿提升,努力把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战斗堡垒。要夯实基础工作。深入推进基础工作达标活动,分系统分行业分县域建设覆盖城乡、上下贯通的综合服务平台,规范基层组织职能,普遍推行岗位责任制,强化机关效能考核,持续惩治慵懒散拖现象,推动各项工作精细务实高效。要提升基本能力。围绕加强政治能力、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建设,对标不同岗位需要,重点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狠抓工作落实的能力。

(五)把正风肃纪不断引向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感到,通过转变作风和惩治腐败,凝聚了党心民心,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必须把正风肃纪作为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敢于对一切不正之风亮剑,对"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坚决防范"四风"问题隐形变异、反弹回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法,让干部沉下去、让工作实起来,铸就永不脱离群众的链条。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对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深化巡视巡察工作,发挥"利剑"作用,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巩固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曝光力度,注重运用以案明法,做到典型曝光经常化、警示教育经常化。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共产党人修养,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坚决查办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让群众经常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

落实好"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省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汇聚起各族各界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执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促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创新,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创新工作载体平台,动员群众积极投身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事业。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落实好"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需要大力弘扬扎扎实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就要勤学,不学习就是不作为。我们要把学习作为精神追求、工作责任、生活习惯,自觉学、主动学、长期学,拜人民为师,向实践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扎扎实实"就要实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亲力亲为,带头实干,通过一件一件具体的事,干出一个新青海。"扎扎实实"就要担当,担当体现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无畏担当,迎难而上,啃下"硬骨头",铲除"绊脚石",以改革创新精神展现新作为!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青海大地处处呈现着勃勃生机、无限希望。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生活和工作在青海而感到自豪,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未来充满自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热爱青海、建设青海、奉献青海,在新的起点上开启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的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