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9青海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8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分钟

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年5月22日)

王国生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励精图治,奋力开拓,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作为全党的核心、党中央的核心,具有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宽广博大的政治胸怀、超凡卓越的政治智慧,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拥戴核心,在政治上维护核心,在行动上紧跟核心,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青海全面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16年3月10日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8月22日至24日亲临青海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奋斗目标,为我们继续前进指明了新方向、拓展了新视野、带来了新机遇,是做好青海工作的根本遵循。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是青海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的责任所在,是青海各族人民的力量所在,是青海未来的前途命运所在。

一、青海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谋发展、促改革、保稳定、强党建,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五年,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率先组织广大党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跟进学、拓展学,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年年有新部署、新举措,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发挥了引航定向的根本作用。各族干部群众的"四个意识"日益牢固,学习成效越来越转化为开创新局面的实践成果,我们的发展方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确坚定。

这五年,发展的层次不断提升。我们坚持转变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向绿色低碳循环迈进。着力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增后劲,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显现,地区生产总值跨上第二个千亿元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青海迈入高铁时代,西宁至六州全部通高速公路,"一主六辅"民用机场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发展各具特色,东部城市群加速崛起,以玉树灾后重建和高原美丽村镇建设为标志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五年,发展的优势逐渐显现。我们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在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推进,江河源头重现千湖美景,祁连山、青海湖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深入实施,木里煤田整治基本完成,西宁南北山披上绿装,湟水河治理初见成效,城乡人居环境大为改善,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生态优势不断显现,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

这五年,发展的动力持续增强。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红利弥补发展短板,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各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司法体制、医药卫生体制三大"国字号"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农牧区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对口援青省市合作交流日益广泛,青洽会、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这五年,发展的成果更多惠民。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民生保障正在从低水平广覆盖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全省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业,新增就业持续增加,藏区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贫困家庭学生实现15年免费教育,城乡近三分之一人口改善了住房条件,减贫人口近百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养老、医疗、低保等基本实现全覆盖,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新的提高。

这五年,发展的环境愈发向好。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坚持"两个共同"主题,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平安青海建设扎实推进,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深入实施,形成了藏区依法治理的"班玛经验"和藏传佛教寺院管理的"三种模式",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这五年,发展的合力广泛凝聚。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省有机统一,积极推进协商民主,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成效更加显著。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立法、监督等工作不断加强,人民政协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能力和质量有了新提升,群团改革不断深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自治体系不断健全,依法治省富有成效,各方面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

这五年,发展的引领更为有效。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不断形成,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日益巩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建覆盖更广,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环湖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名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这五年,发展的保证更加坚强。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注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明显加强,反腐败斗争深得民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各族群众接续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青海省委,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青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向中央驻青单位和援青各省市,向所有关心支持青海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未来五年,我们肩负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光荣使命,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历史方位。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明显特征,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我省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拓展了青海发展的新空间。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今天的青海,生态地位无可替代,对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突出。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绿色发展就是最大的发展,我们正迎来青海发展的黄金期,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大潮,推动青海发展进入新阶段。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推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区域发展格局也在重新洗牌。顺应改革创新的大潮,就能掌握主动、赢得先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就会被历史淘汰。只要我们以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理念和举措推动发展,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就完全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临近,引领青海发展实现新提升。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五年的关键节点。我们要团结起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兑现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宽广的视野谋划未来,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青海,努力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营造了青海发展的新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空前增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全省各级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各族群众人心思富、人心思进的意识越来越强,全省上下风清气正、真抓实干的氛围越来越浓。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任务艰巨;贫困发生率较高,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基层基础工作、干部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艰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谋新求变,以新视野谋划新思路,以新举措推动新发展,主动转、加快转,努力在"四个转变"中不断开辟青海发展的新境界。

加快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这是立省之本,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青海拥有大江河、大草原、大湿地等丰厚的生态资源,在全国生态格局中的影响大、贡献大、责任大、价值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是大趋势、大战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既要持续加大投入,当好生态守护神,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要转变传统思维定式,放下经济总量小的包袱,把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起来,把高原生态农牧业、新能源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生态产业打造起来,打好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两张牌,把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建立起来,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使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大省,进而向生态文明意识强、生态治理能力强、生态服务功能强、生态经济实力强的生态强省迈进。

加快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转变。这是省情之要,核心是凝心聚力。多民族是青海的特色,也是优势。长期以来,各民族在这片高原大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和谐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我们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进步这面旗帜,推动先进区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弘扬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各族群众广泛凝聚在党的周围,努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

加快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这是强省之策,核心是提高站位。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与国家战略结合得紧密,什么时候我们的发展优势就得以充分体现。只有把青海放在全国大局中去谋划,才能找到优势、找准方向,扬长避短、借势发展。我们要紧扣强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国家战略资源接续地功能、承东启西纽带支点功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对口援青、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国家战略,绝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被边缘化。

加快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这是富民之计,核心是"三农"转型发展。全面小康的难点和重点在农牧区。青海农牧区大部分是生态保护区,土地、草场、林木既是农牧业生产资料,又是生态资源。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的关系,把环境保护、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科学合理地发展农牧业优势产业,积极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走出一条农牧区生态得到保护、农牧业生产得到发展、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共赢发展之路。

"四个转变"是省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是深化省情认识的思路创新,是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方法路径,准确把握了青海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与历届省委工作思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四个转变"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体现了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现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大省,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正确方向,是实现转变的重要保障;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现了解放思想、主动作为的进取精神,是实现转变的必要条件;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善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转变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发展模式、领导能力、基本素质等方面实现大转变、大提升,变中求进、开拓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倍加自信,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倍加自信。我们一定要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不辜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托,不辜负全省人民的厚望,在历届省委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奋力开创青海发展的新局面。

二、奋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

未来五年,我们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进而向第二个百年目标阔步前进,这是无数先辈和各族群众魂牵梦绕、孜孜以求、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有幸投身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未来五年,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

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青海。

建设更加富裕的新青海,就要使全省综合实力强起来,让各族人民过上有保障、有质量、有尊严的好日子。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循环经济成为发展主导模式,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更加凸显,绿色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经济总量再跨一个千亿元台阶。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有效解决,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就业更加充分、居住更加舒适、出行更加便捷,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全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建设更加文明的新青海,就要使向上向善、团结友爱、诚信互助成为全社会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全民,人人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勤劳守法、团结友善,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通讯覆盖所有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民主更加健全,依法治省全面推进,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建设更加和谐的新青海,就要使社会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人与自然和谐。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反映和协调,社会公平正义彰显,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生机活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力显著提升,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度有序利用自然,绿色消费成为全社会的自觉。

建设更加美丽的新青海,就要使山美、水美、人更美,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保护环境成为全民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完备、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更加巩固,国土绿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特色城镇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城乡旧貌换新颜。

实现"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的奋斗目标,需要把握以下原则要求:

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引领当代中国胜利前进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真学真用,全省上下真切感受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学好用好系列重要讲话,在新青海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找准方向、凝聚力量、破解难题、奋勇前行,不断夺取新胜利。

必须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这是引领青海未来发展的旗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心,是我们发展的第一要务;保护生态环境是最大责任,是我们发展的前进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历史使命,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政治要求,是我们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用这个重大要求统一思想行动,指导推动工作,取得更大进步。

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对青海尤为紧迫、尤为重要。我们要以强烈的改革意识、坚定的改革决心、有效的改革举措,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法治是治青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要坚持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围绕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健全完善地方法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环境。

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用心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引导各族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让人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青海各项工作,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必须担负起从严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突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青海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是我们对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把宏伟目标变成美好现实。

三、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发展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动能、构建新支撑,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后劲更足、效益更好,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稳投资、稳工业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要努力扩大需求总量,着力改善供给结构,促进经济稳中向好、进中加速。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多方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构建多元投融资体制,充分激活民间投资,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力支撑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加大消费供给改革和结构调整力度,增加高品质消费品供给,挖掘消费潜力,巩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实施千万美元潜力企业和出口自主品牌"双育"计划,提高特色优势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坚决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进一步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优化现有供给结构、优化现有产业和服务功能,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供需向高水平平衡跃升。高度重视财政金融工作,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等要素支撑保障作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经济之本。要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一起抓,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一起上,加快构建绿色环保、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建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依托盐湖全国战略性资源优势,打造千亿元级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培育壮大特色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网络信息、大数据应用、生物医药等特色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打造两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以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为重点,建设千万吨油气田及油气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千亿元锂产业基地。推动园区、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加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建设。打造粮油、果蔬、畜禽养殖和沙棘枸杞"四个百亿元"产业,提高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使服务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点。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坚定不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重点地区率先发展、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促进人口向条件适宜地区聚集,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集中。西宁以绿色发展、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加快建设多巴城市副中心,打造核心增长极,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海东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海西实现转型发展,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突出海南、海北等环湖地区特色化发展,建成全省生态旅游、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示范区。更加注重玉树、果洛、黄南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成绿色生态产品供给地、特色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壮大格尔木、德令哈、玉树等区域性城市,加快撤县建市步伐,强化"绿色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持续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构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四)扩大对外开放。开放是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融入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努力将青海建成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合作机制。抢抓机遇、主动对接,深化与援青省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形成统筹协调、务实高效、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发挥援青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对口援青"升级加力"。加强与沿海沿边地区通关一体化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航空、陆路口岸和国际陆港建设,推动与周边省区联动发展。全面推动青洽会、环湖赛提档升级。

(五)强化科技创新。要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整合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及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协同创新的工作格局。加强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科技行动,建设盐湖资源、太阳能、锂电池、复合材料、新型晶体材料、特色生物等创新集群,攻克一批技术瓶颈,全方位推动产品、品牌、产业创新。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特色领域形成具有国内外优势的创新高地。

(六)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围绕补短板、增后劲、促协调、上水平,持续谋划和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与国家规划对接,融入国家总体布局。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建成西宁和格尔木两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格敦、格库铁路,加快推进西成铁路建设,推动东部城市群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完善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快西宁机场三期扩建、祁连机场、青海湖机场建设,基本形成"一主八辅"民用机场运营格局。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省内重点路段,打通通往周边四省区的省际通道,建成新青川大通道。加大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力度,西宁至重点县(市、区)通高速公路,所有乡镇及行政村通畅、通邮。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推进引大济湟西干渠、黄河干流防洪、蓄集峡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抓好民生水利建设,构建水安全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加大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力度,实现国家电网到县、乡镇稳定可靠全覆盖。建设"宽带青海",实现大部分城镇地区光网覆盖,行政村基本实现光纤通达,打造东部宽带无线城市群。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地区、新兴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倾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