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第2/2页)
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加强市域统筹和五县(市)协同,推进四大开发区与县域开发园区合作对接。大力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支持肥东高端装备制造、肥西电气机械和器材、长丰汽车零部件、庐江磁性材料、巢湖镁合金材料等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到110个以上、全面消除5万元以下薄弱村。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五个一批"工程,重点建设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庐江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粮食安全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1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落实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措施,提高生猪产能,切实稳价保供。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深化合肥都市圈蔬菜基地合作共建,蔬菜生产面积达129万亩。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增稻渔综合种养25万亩。实施农村物联网工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0亿元。
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完成县域村庄规划布局,建设省、市级中心村169个。开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推进",梯次建设乡村振兴项目。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监管、生活垃圾市场化治理、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持续实施"三达标一美丽"水利工程,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新建农村道路1200公里、绿化3000公里。精准实施农村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万亩。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
(七)更暖温度保障改善民生增进群众福祉。
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管控,严格境外来肥人员闭环防控和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做好健康监测和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作用,拓宽"安康码"运用,提升智慧防控能力。精准落实生产生活疫情防控要求,严控密闭环境下聚集活动,坚决防止聚集性感染。加强政策解读和舆情引导,增强群众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稳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智慧养老试点,加快建设智慧养老中心,实现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扎实做好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全面推进住房租赁三项试点,实施2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10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国家试点任务。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2个、幼儿园59个,在园幼儿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50%、80%以上。加快合肥五中、六中、九中新校区建设,建成特教中心北校区,开展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和美丽校园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市,开工建设合肥幼专新校区、黄麓师范二期,建成安徽合肥技师学院、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新区。加快建设中国科大高新园区,支持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双一流"建设,支持合肥学院建设合肥大学,推动合职院、合肥幼专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推进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加快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建立现代职业教育贯通机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推动文旅事业发展。建成市中心图书馆主体工程,加快市美术馆、妇儿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阅读空间管理水平,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转型升级。办好文博会、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曲艺牡丹奖合肥赛区比赛等重大文旅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城市,让文化丰富城市底蕴。
加强健康合肥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高端医疗平台。建设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实现全市医疗服务"一码通用"。加快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三院新区、空港医院、新站骨科医院和市一院、二院老年护理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实施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体制,构建覆盖全域的疾病防控和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全民健身惠民设施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圈,扩大合肥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任务,切实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一居多会"和"两长多员"城市社区全覆盖,打造全国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推行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强化网络综合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创建全国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争创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城市。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广泛开展双拥共建,努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支持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气象、残疾人、地方志、档案、保密、社科、仲裁等工作。我们要把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办好办实办到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谋划"十四五"发展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准确把握合肥发展阶段性特征,谋准谋实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充分发扬民主,汇众智、聚众力,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开启合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积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当好示范。
以对党忠诚浇筑为政之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以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效能。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构建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大力推进政府部门流程再造、数据共享、智能联动。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自助办",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上网""联通",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以践行法治促进公平正义。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折不扣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全力打造"阳光政府"。
以责任担当彰显为民情怀。弘扬实干担当精神,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聚焦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深入实施31项民生工程和20项为民办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积小胜为大胜,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坚持厚爱严管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提振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以廉洁从政永葆风清气正。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让铁纪铁规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遵循。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委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履职,推进审计全覆盖,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
我们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实现伟大梦想无上光荣。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着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