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0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00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7分钟

2020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6日在开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高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的一年。我们与全国人民一起欢庆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来了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郑汴港核心引擎区建设、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等一批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开封更加出彩。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贯穿一主线一保障、确保两稳定、打好三攻坚、抓实五突破"工作布局,围绕"两城两都一支点"发展定位,担当作为、务实重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86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7.6亿元,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8%、10.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实现了"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的预期目标。

过去的一年,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获得了支持、赢得了荣誉。全市争取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上级资金204.7亿元;成功入选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国家级试点;城市"双修"、"一码集成"服务、小餐饮监管、建设项目联合精准监管、城镇建设用地"五统一"等经验在全国推广;财政管理、兰考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秸秆综合利用、"三散"治理、"四水同治"等国家级、省级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扶贫审计等多项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

过去的一年,我们发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沉到底发现问题、静下心研究政策、出真招破解难题,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守住了底线、防住了风险、干出了成绩、推动了出彩,开封的家底越来越厚、筋骨越来越壮,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打好攻坚补短板。坚持以"三大攻坚战"为统领,全力守底线、补短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精准促脱贫。建立"三包三联三访"机制,聚焦"六个精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市又有4.4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4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4.65%下降至2019年底的0.32%。黄河滩区5个迁建安置区全部建成,2万多名滩区居民正陆续乔迁新居。铁腕治污染。扎实推进"四大战役",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三散"治理,严格落实"六控",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1526家,完成"双替代"8.9万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考核居全省前列;开展"四水同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快森林开封建设,完成国土绿化3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8.34%。常态化防风险。政府债务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排名全省前三,"一书一档"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一批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成功化解。

(二)调整结构促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4∶38.6∶48.0,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粮食总产307.38万吨,实现"16连增",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全省优秀。稳步推进"五优四化",25个农产品入选2019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入选数量全国第一;杞县大蒜、兰考蜜瓜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杞县被评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增标准化万头养猪场15家,实现了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36亿元,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尉氏县成功创建河南省"好粮油"示范县。加快工业提速发展。出台支持"四个50"企业发展政策,建立"六个一""首席服务员"等机制,八大工业产业链累计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8.8%、23.6%、21.4%,"四个50"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8亿元、增长23%,奇瑞汽车成为我市首个年产值突破百亿元企业。强化"三大改造",218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83亿元,新创建省级智能车间5个,平原智能装备、亚普(开封)公司分别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34家。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文旅融合,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开放运营,鼓楼夜市入选全国"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夜游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9%、1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初具规模,成功创建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暨企业孵化基地,自贸大厦成为我市首个税收超亿元楼宇。

(三)深化改革求突破。着力以改革破难题、强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国有企业"6+3+N"分级管理体系,市场化招聘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高管12名,"投融建营"一体化的国有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开封发投公司与上海均和集团合资经营,实现贸易额19.7亿元。深化土地综合利用改革。供应各类建设用地1.66万亩,储备土地1.48万亩,土地出让收入218.8亿元,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和民生需求。深化金融改革。健全"一平台四体系",发放普惠金融贷款393.9亿元,资本市场累计融资99.8亿元,新增债券44.1亿元;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建设,累计为163家科技型企业授信贷款超60亿元;新引进金融、类金融机构13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寓泰控股收购鸿博股份,开创本土民营企业入主A股上市公司的先河。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5+2"政务服务无休日办事,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网上招标,行政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办理;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缩短至68个工作日以内;119个乡镇(办事处)综合便民服务大厅建成投用,首批100个高频民生事项实现"全城通办",政务服务指标评价全省第一。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汴梁英才计划",签约人才科技项目30个,引进人才项目14个,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5万人,人才储备更加充实。市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财税、教育、卫生、医保、文化、农村、市场监管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四)开放创新强动能。坚持以开放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促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拓宽开放平台。制定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增长极42项任务举措,加快筹建开封海关,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成功获批,河南省首个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和首家离境退税文创商店顺利落地,深圳文交所河南自贸区运营中心挂牌运营,入驻自贸区开封片区企业达5210家,是挂牌前的29倍,新增注册资本金876.2亿元。加强招商引资。全年共签约项目156个,总投资874亿元;累计新增省外资金项目193个,中城投、益海嘉里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开封。新设外资企业8家,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1亿美元,增长8.2%。全市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分别增长23.2%、22.9%。强化项目建设。实施"6590"投资促进计划,50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7.3亿元,恒大健康休闲度假中心、开封炭素二期等161个项目竣工,昌升物流信息港等271个项目开工建设。加速创新发展。编制完成《开封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一批科技研发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填补国内空白,紧凑型飞秒激光再生放大器等科研成果领先国际;121家企业成功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达33家,研发平台和机构达28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2%,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五)统筹城乡促融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55%,提高1.7个百分点,城乡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坚持规划先行。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一十百千"示范工程,乡村振兴"1+6"示范带初具规模,西姜寨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广保洁市场化机制,改造农村危房7999户、户厕22.8万户,建成"四好农村路"120公里,累计解决33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域推进百城提质。坚持"五个全域",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强化城市"双修",整治背街小巷108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8个,城墙贯通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八网"基础设施,打通迎宾路北延等11条断头路,完成金耀路等街景整治,背街小巷装灯率达100%;城区天然气普及率、集中供热覆盖率分别达97%、92.8%;涧水河蓄水成景,西湖二期等工程稳步推进,水系绿廊达33公里,城区绿地率达36%,城市魅力更加彰显。

(六)优化环境增效益。坚持以环境为保障,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优化市场环境。发布"四极"行动先行先试50条,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企业准入更加宽松,"准入不准营"难题得到有效化解,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01万户,增长13.9%,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优化政策环境。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双月点评暨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严格落实减税降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十条"等政策,全年向企业让利超29.5亿元。优化社会环境。扎实开展"六个专项",完成68户依法破产市属国有"僵尸企业"职工安置,88个招商引资问题协议化解率达94.3%,集中拆违454.3万平方米,征收项目"清零"完成总户数的98.3%,83个省交办"问题楼盘"化解76个,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优化人文环境。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全市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提升行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新乡贤、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等评选活动,全国道德模范郭建华、"最美乡村医生"马文芳、"中国好人"于清旺等一批先进典型,带动了好风尚、传递了正能量。

(七)改善民生增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破解民生"八需八难",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近300亿元,省、市民生实事全部落实见效。稳定扩大就业。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新增城镇就业7.0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6万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出台《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9所,新增学位1.8万个,补充师资2900人;实行市区公办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小学教师"一补两贴"全部发放到位,启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打造城市15分钟院前急救黄金圈;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两癌""两筛"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60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20元,足额发放困难群众医保补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03元,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在全省率先实现"掌上办"。推进文体惠民。组织各类送文化下基层活动2.5万场,24小时电子图书借阅服务网覆盖全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体建成率达100%。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00处、社会足球场地12块,改扩建校园足球场地57块,成功举办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首届"蹴鞠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和市十运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整治提升农贸市场6个,"互联网+明厨亮灶"上线企业达1842家。通许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亭区被命名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优化公交线路27条,建成公交专用道21.2公里,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全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加强住房保障。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住房6727套、竣工6251套。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施"雪亮工程",联网监控探头2.2万路,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社会福利园区建设持续提升,困扰多年的园区取暖问题彻底解决;社区建设"四抓四强"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驻汴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人员、民兵为地方发展做出新贡献。推进军民融合,深化双拥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侨务、港澳、对台、史志、档案、文物、气象、地震、电力、社科研究、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依法履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审计监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完成3部法规草案起草、论证及审查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政府自身建设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举旗定向,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上下同欲、苦干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更是市人大、市政协和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汴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县域实力普遍较弱,高质量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创新驱动发展还有不少短板,新旧动能转换不快,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营商环境需持续优化,制约发展的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问题依然突出;民生保障距离群众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风险防控压力较大,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需时刻高度警惕;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还存在观念跟不上、作风跟不上、标准跟不上、能力跟不上等问题,个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勇于直面问题,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按照"贯穿一主线一保障、确保两稳定、打好三攻坚、抓实五突破"工作布局,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抢抓机遇、做强优势、补齐短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绚丽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继续保持"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生产总值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值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1.9%、37%,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工作中着重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坚持以"三大攻坚战"为底线、为统领,统筹做好各类风险防范和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网络信息安全等底线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二是牢牢抓住深化改革这个法宝。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实现新突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是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发展的支点和第一动力,不断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营造创新氛围,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主体的创造源泉,切实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四是牢牢抓住政策机遇落实这个关键。主动融入国家、省发展大局,用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谋划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谋划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争当试点、示范,让国家、省政策机遇在开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是牢牢抓住优化环境这个保障。全面打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让开封成为企业投资的热土。坚持容错纠错、奖惩分明,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鼓劲,营造风清气正、崇尚实干、敬业奉献的干事创业环境。

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重点任务,抓住重点环节,努力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守好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狠抓"三落实",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等专项行动,强化"五个一批",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贫困群众能脱贫、不返贫。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响鼓重锤、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强化"六控"和"三散"治理,推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关停并转,完成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建设和东大化工等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优化环境治理方式,对企业既依法依规监管,又主动帮扶指导。加强智慧环保建设,推动技防监控全覆盖,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指标。开工建设北区污水处理厂、运粮河污水处理厂,完成"一渠六河"综合治理,全面消除城区黑臭水体。严格土壤监测、农用地污染防治和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保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序化解隐性债务,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处置非法集资,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网络舆情等风险防控,打好信访矛盾化解"四大战役",开展"6+3"专项整治,解决好遗留问题。健全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着力释放需求潜力。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激发有效需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扩大有效投资。开展"项目建设效率提升年"活动,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六项机制",实施"7610"投资促进计划,围绕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七大领域,实施600个以上重点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落实"三个100"工程,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招商线索生成库、项目建设库、项目达效库,开工建设益海嘉里、中原数据湖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数字化建筑产业园、恒大文化旅游城等项目建设。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和引导性基金支持,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扩大发行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挖掘消费潜力。顺应消费新趋势,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更具活力的消费市场。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成"乐在宋潮"等文商旅综合体,实施一批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发展夜游经济,打造3~5个国家级夜间大型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教育、动漫等新兴消费热点,策划举办足球、乒乓球等高水准的体育赛事,发展吸引年轻人消费的经济模式。鼓励传统商场、老旧厂区等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打造星级旅游民宿品牌,促进社区商业发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支持品牌连锁服务企业向乡村延伸,扩大电商、快递农村覆盖面。

提升对外贸易。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比重。充分利用开封海关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平台,主动融入"四条丝绸之路",推动更多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快大蒜、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等产业出口基地发展,培育化工产品、木制品等生产和出口基地,大力支持自贸区开封片区申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兰考县申建木材指定口岸。

(三)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紧扣"四个50"企业、"8+1"产业链,实施产业创新发展"五大计划",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新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加快建设炭素新材料产业园,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形成500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大中小企业协同配套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展"互联网+工业"试点建设,鼓励工业企业推广应用5G、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2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新增省级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4个。开展质量标准进企业活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持企业提升品质、创造品牌。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施优势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计划,聚焦"数字开封"建设,重点培育信息产业、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法律、商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领域延伸链条,发展纺织服装、家居等产业的规模化、个性化定制服务,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动自贸区开封片区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聚焦"一老一小",扩大家政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普惠托育服务等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强化一二三产融合。持续推进"五优四化",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持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有条件的县区至少培育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稳猪、壮禽、扩牛、增羊",提升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能力。深挖农业景观和体验功能,在临郑、临港、近郊等区域,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培育一批田园综合体、电商产业园。推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承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活动。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分类指导,制定实施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产业带动,推动各县区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转型升级。创新产业集聚区开发运营模式,加快"二次创业"。支持兰考县现代家居、循环经济,尉氏县纺织服装、临空经济,杞县铝型材、大蒜,通许县农副产品深加工,祥符区高端物流,鼓楼区特色商业,龙亭区文旅融合,顺河回族区新材料,禹王台区精细化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推动每个县区培育1~2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

(四)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突出全域统筹、效率提升,优化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增强发展活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